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快乐密码-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应该知道上帝与人类是什么。

从而得出了一个结论:西方人的心灵是分析的、非人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东方人的心灵是综合的、人性的、超出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的。在这首小诗中,芭蕉看到了荠花,荠花看到了芭蕉。人与物的界限泯灭了,人不再带有实用的、自私的目的,将花从枝上采下来带回屋里观赏。而西方人所做的,却恰恰与此相反!

日本有一位名叫千代的女诗人,也有一首很美的俳句:

啊,牵牛花!

把小桶缠住了,

(我)去要水。

在六月的一个早晨,女诗人千代来到屋外的井边,准备打水,却惊讶地发现放在井边的水桶,被盛开的牵牛花缠绕住了。花儿是如此的娇艳美丽,美得令她颤栗,令她窒息。这情景深深打动了少女千代的心,使她生起了莫名的感动,想了好久,也找不出什么赞叹的话来形容,只是忘情地说了一句:

“啊,牵牛花!”

这一句语言虽然少,意思却非常丰富,表现了诗人完全陶醉于其中,“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美丽情景。

女诗人千代就这样彻头彻尾地陶醉在牵牛花的美中,过了好久,她才从恍恍惚惚中恢复了过来。

她本来可以在不损坏牵牛花的情形下,很容易地把牵牛花的蔓藤从水桶上解下来,这样她就可以用水桶去取水了。但她根本就没想着要这样做,她完全被这么一朵小小的牵牛花所打动了。

那水怎么办呢?那就到别处要点水吧!

在禅意的注视中,当我们看见一朵花儿开放时,会觉得非常的美。在那个瞬间,我们会像千代一样,整个身心被这种美彻彻底底地浸没,被它吸了进去。在这个时候,“我”就是牵牛花,“牵牛花”就是我,自己与他者,已经没有任何界限了。

2?毁誉一时休

禅学认为,有八种东西能引起世人强烈的情感反映,它们分别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第29节:五 超越一切的不二法门(3)

符合自己意愿的叫“利”,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叫“衰”;

暗中的毁谤叫“毁”,暗中的赞誉叫“誉”。

当面的称赞叫“称”,当面的讥嘲叫“讥”。

身心的烦劳叫“苦”,身心的快乐叫“乐”。

由于这八种东西能煽动人心,所以叫“八风”。

有一则禅语叫“八风吹不动天边月”,意思是一个有修养功夫的人,他的心性如天边的明月,任凭八风吹拂,犹自岿然不动。

“八风吹不动”是一种很高的修行境界。但要想真正做到,却非常的不容易。

【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在长江北岸的瓜州任职时,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时常过往。苏东坡在文人中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有慧根的人,平时喜欢谈禅论道,在诗词中时常显露出禅机禅趣。这天,东坡自觉参禅有了心得,就写了一首禅诗,派书僮送过江去,请佛印禅师指正,并一再叮嘱书僮要讨禅师的回信。那首诗写的是: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苏东坡的这首诗,表面上是赞佛,实际上是称赞自己的定力很厉害。“天中天”是最为尊贵的人,这里用来吹嘘自己。“稽首”就是顶礼。“毫光照大千”是说自己的光明普照大千世界。后面两句说,哪怕八风拼命地吹拂,自己也稳如泰山,丝毫不为所动,端端正正地坐在紫金莲花宝座上。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风流自赏。

佛印禅师看到苏东坡的诗,就笑着摇了摇头,随手在上面批了两个字:“放屁。”

不久,送偈子的书僮回来了,禀报说偈子已送给佛印禅师,禅师看了后,在上面批了“放屁”两个字,就随手把偈子扔到地上,自己连忙给捡回来了。

苏东坡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急急忙忙备船,来到江北,要亲自找佛印理论。

船还没到金山寺,远远的就见佛印禅师早已站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到佛印,就气乎乎地说:“老和尚,我们是老朋友,我的诗你不赞美几句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骂出这么难听的话呢?”

佛印若无其事地说:“我骂了你什么啊?”

苏东坡于是将诗上批的那两个字指给佛印看。

佛印就笑着说:“学士真的是‘八风吹不动’么?”

东坡还没有反映过来,说:“当然,当然,那还用说!”

佛印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东坡听了,不禁哑然失笑,说:“哎呀,今天,我又栽在这个老和尚的手里了!”

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风”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每天都在各种各样的“风”里打转。当名的风、利的风、钱的风、枕头风、裙带风在一个劲地吹拂时,我们能真的“端坐紫金莲”吗?

【张九成与妙喜禅师】

另外一则禅的故事,与以上的故事相映成趣。

宋代大儒张九成,有一次起了个大早,兴冲冲地造访妙喜禅师(大慧宗杲的别号),得意洋洋地说:“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

妙喜禅师一听,就已知他的层次还不够,还停留在口头禅的阶段,就故意拿话激他,说:“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

张九成一听禅师平白无故地说自己的夫人出轨,心中顿时生起了无明怒火,气急败坏地说:“无明真秃子,焉敢发此言?”

妙喜禅师微微含笑,不紧不慢地说:“轻轻一扑扇,炉内又生烟!”

一句话臊得张九成无地自容。

妙喜禅师略施小技,就把张九成还没有“打死心头火”,却偏要自吹的事实揭露了出来。张九成听了,深感惭愧。

苏东坡、张九成这两位名动一时的大文豪,都是自诩八风吹不动而洋洋得意,结果被禅师略一试探,就现了原形。

由此可见,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不是“吹”出来的,而是要通过实际的修行磨炼出来。

相比之下,白隐禅师则是一位真正做到了“八风吹不动”的圣者。

【白隐禅师与邻女】 


第30节:五 超越一切的不二法门(4)

日本的白隐禅师,德高望重,素来受到寺院附近居民的称赞,大家都说他是位纯洁的圣者。

有一对夫妇,在他的寺院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这对夫妇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有一天,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突然大了起来。

这件事让夫妇俩十分恼怒,他们向女儿追问来由。女儿起初死活不肯说出那人是谁,经不过父母的一再逼迫,她终于说出了白隐禅师的名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立刻去找白隐禅师理论,不停地辱骂白隐禅师:

“呸,亏你还是个高僧大德,名声在外,竟然人面兽心,做出这样有污佛门的事情来!”

禅师静静地听着,自始至终没有做任何解释,到最后,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哦,就是这样子的吗?”

女儿把孩子生下来后,夫妇俩把孩子送给了白隐。

这时的白隐禅师,名誉扫地,每个人都对他嗤之以鼻。但他并不介意,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为了养活孩子,他到处乞讨,为婴儿讨取所需的奶水和生活用品。

白隐禅师在众人的唾骂声中,默默地抚养着孩子。

一年之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再也忍受不了内心的折磨,终于向父母吐露了真情。原来,这孩子的亲生父亲是一名青年。自己说白隐禅师是孩子的父亲,是给他栽上了一项莫须有的罪名。

女孩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禅师连连道歉,请求禅师的原谅,并将孩子带了回去。

白隐禅师含笑,无语,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地说了那句同样的话:“哦,就是这样子的吗?”

白隐禅师的慈祥宽容,使女子全家深感惭愧。从此,他们更加敬重大师的人品和修行了。

白隐禅师以他艰苦卓绝的修行,砥砺成了“八风吹不动”的金刚不动心。

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我们会不会火冒三丈,千般辩解,万般开脱呢?我们与禅的境界,到底有多远,是一步之差,还是天壤之隔?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这是六祖慧能的弟子永嘉大师《证道歌》中的名句。意思是说,别人的诽谤也好,非议也罢,就像架起柴火来烧天,天不会因此被烧焦烧坏,可怜那放火的人是枉费了心机。一个超越了是非毁誉的人,面对诋毁诬陷,就像是在饮甘露,有无量的受用自在,这样的功夫,确实是不可思议!

天是空虚的,空旷的,你架火烧它,它不会生起嗔恨,平静地领受;心是博大的,不二的,毁誉称讥,利衰苦乐,它毫无分别,慈悲地包容。

3?顺逆不干怀

人的一生中,有顺境有逆境,有光风霁月的天气,有风雨交加的日子,有春风得意的高潮,有凄风苦雨的低谷。对这种种境况,用智慧的心境来对待,就会淡定从容,轻松自在。

【定风波】

东坡在沙湖道上游览时,突然遭遇到了阵雨,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而他却一点也没有放在心上。过了不久,天色渐渐放晴,东坡兴致大起,写了一首《定风波》词来抒情言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生动地表达了苏东坡忘怀得失的人生态度。词的重点,在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比喻穷困、失意、挫折等;“晴”,比喻通达、得意、顺畅等。

一般人的心态容易被外在的环境所控制,成功时得意忘形,挫折时一蹶不振。这样一来,我们的心就随着悲喜得失,起伏不定。而在苏东坡看来,风雨阴晴,不过是过眼云烟。

人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纠缠在阴晴圆缺之中,只会惹得“早生华发”。

所以,与其纠缠于风雨,还不如忘怀于风雨。

我们固然无法选择生活的内容,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生活的方式。 


第31节:五 超越一切的不二法门(5)

当你强化、放大风雨的时候,你就会黑云压城,雨骤风狂;

当你淡化、放下风雨的时候,你就会雨过天晴,云淡风轻。

顺境不骄傲,逆境不沮丧;置身风雨中,不为风雨动,这就是超越了风雨阴晴的禅境。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成了中国历史上不以穷通得失挂怀、潇洒旷达的人生情怀的范本。

这种“也无风雨也无晴”、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还贯穿在他对人物的评价中,贯穿在他本人的人生历炼中。

苏东坡历尽政治风波,劫后余生,从边远地区回到京城,在翰林院供职。不久,好友王定国也从岭南被召回京城。两人相见,开怀畅饮。酒席间,王定国让歌女柔奴劝东坡饮酒。柔奴眉清目秀,应对敏捷。并且,更吸引东坡的,是她的那种淡定平和的气质。苏东坡问她: “你的家人都在京城,你一个人跟主人在岭南呆了这么长的时间,那里风土不好,这些年够辛苦的吧?”

柔奴安详娴雅地回答说:“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东坡听了,感到非常的震憾:这么一个柔婉妩媚的女孩子,却有这么洒脱、这么超然的心境。感慨之余,东坡写了首《定风波》词来表示赞许。词中说: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柔奴置身逆境、波澜不惊、超然其上的感悟,也是古代的知识分子所追求向往的境界。唐代白居易在诗里就经常流露出这种感受,如“身心安处即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这种心境,也给了仕途坎坷的苏东坡莫大的受用。正因为苏东坡的自身也有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旷达,他在被贬到偏僻荒凉的岭南时,仍然非常乐观,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在垂暮之年被贬到惠州,仍然旷达洒脱,忘怀于得失。当他吃着荔枝时,不是在怨天尤人,而是在感恩,这样一来,在别人难以承受的苦难中,反而发现了生命的喜悦与自在。

如果执著于繁华,萧瑟时就会痛苦万分。如果在花繁柳艳处,淡定从容,秋风萧瑟的时候,就不会有失落的痛苦。如果执著于繁华,萧瑟时就会痛苦万分。如果在花繁柳艳处,淡定从容,秋风萧瑟的时候,就不会有失落的痛苦。这就是《菜根谭》说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也是苏东坡自己说的:“成固欣然,败亦可喜。”(苏轼《观棋》)

这就是超越顺境与逆境、超越得失、超越成败的不二法门。

4?生死得自由

生命与死亡,用不二法门加以超越,就像冰与水、抬起脚与放下脚一样。

水在低温下凝结,就成了冰;冰在高温下融化,就成了水。两者在形式上虽然不同,本质上并没有两样。

走路的时候,抬起脚是在走路,放下脚也是在走路。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心态来看待生命与死亡,就会像泰戈尔散文诗所说的那样:

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如春花之绚烂,“生”得活泼旺盛;

死如秋叶之静美,“死”得宁静从容。

用这样的平常心来看待死亡,就会视死如“归”,不再将它视为畏途了。

要知道,生生死死,犹如花开叶落,都是自然而然的生命现象。

【父死,子死,孙死】

马祖禅师晚年身体欠安,学人问:“师父身体如何?”马祖说:“日面佛,月面佛。”

根据《佛名经》的记载,日面佛寿长一千八百岁,月面佛寿仅一昼夜。马祖借用“日面佛,月面佛”这两句话,意思是:像日面佛那样活得长长久久固然好,但像月面佛那样只活一昼夜,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寿命,只要活在当下,把握当下的每一天,每一个时辰都活得开心、自在、踏实,活得长活得短并没有两样。 


第32节:五 超越一切的不二法门(6)

不管是“日面佛”还是“月面佛”,不管是生还是死,不管是病还是没病,一切顺其自然,远离分别和执著,就是参破生死的大智慧。

在日本,有一个富商非常敬重仙崖禅师,请禅师写一些祝福的话,祝福他的家族永远兴旺。富商想把这些话作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

仙崖禅师展纸研墨,大笔一挥,写下六个字:

父死,子死,孙死!

富商看了,非常生气:“我是请您写一些祝福我家世代幸福的话,你怎么开这么大的玩笑?”

仙崖禅师认真地说:“我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

富商疑惑不解地问:“这是怎么说呢?”

仙崖禅师说:“这里面的道理再清楚不过了!你想想看:假如你的儿子在你前面死,白发人送黑发人,你将十分悲痛;假如你的孙子在你儿子前面死,你和你的儿子都会更加悲痛。假如你的家人一代一代地,按照我所写的次序死,这就叫享尽天年,这才是真正的兴旺啊!”

富商听了,为自己的失态深感羞愧。他用高额的礼金,酬谢禅师的教诲。

一个人如果能够依照自然的寿命过完这一生,没有什么意外不幸的事件发生,那就是莫大的福分。仙崖禅师的书法,正印证了他自己所说的那句话:

“生命,乃是死亡的开始。”

勘破了生死,超越了生死,就能生得更自在,死得更从容,就能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我们都是过客】

憨山大师是明代末年四大高僧之一。有一次,他云游的时候迷了路,不知走了多久,才在漆黑的夜里见到一盏灯火。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户人家。憨山大师很高兴,立刻上前敲门,请求借住一宿。

屋主听到他提出的要求后,板着脸拒绝说:“对不起,请另外找地方。我家不是旅店!”

大师笑着说:“你说错了,你家就是旅店!我只要你老老实实回答我三个问题,就可以证明你家就是旅店。”

屋主说:“我不信!只要你能说服我,我就让你进门。”

憨山就问:“在你以前,谁住在这里?”

屋主说:“家父!”

“那么在令尊之前,谁又是这间屋子的主人?”

“我祖父!”

“如果施主过世,谁又会做这间屋子的主人?”

“我儿子!”

憨山大师大笑着说:“哈哈,这不就对了!你不过是暂时住在这里面,也像我一样,大家都是旅客啊。”

屋主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把他请了进来。于是,憨山大师在屋里美美地休息了一个晚上。

***

“不二法门”是禅宗超越对立以达到心理祥和的利器。运用不二法门,可以超越一切对立的观念,当这些相对的观念被超越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