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臣-第6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在兵力上南北两边相差不多,但在淮东收复荆襄之后,将能把防线彻底的稳住在淮河一线,再加上淮东水营纵横东海无敌,能对北方山东、燕蓟、两辽沿海造成严重威胁,整体形势上将由南方占据优势。

    而南朝诸势力之间,荆湖军就算守住荆州,受创也不会轻,曹家在两川还要舔一阵子的伤,池州军早就失去自立的基础,淮西表面上还能拥有十数万兵,但内部问题很多,而淮东嫡系精锐将达到惊人的三十万之数,甚至还会超过,并进一步控制荆襄及南阳等地……

    到时候董原愿意富贵终老,交出手里的权柄就是。崇国公哪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收拉人心,都不可能对一生只有大而无大过、又没权势在手的董原下什么毒手。

    董原只要交出权柄,封一个富贵公侯,想来崇国公都不会吝啬。

    可惜啊,董原不甘心啊。

    “董原不甘心又能如何?”孟知祥又叹一声,说道,“南北局势大定,他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这才是董原的聪明之处啊,”孟畛痛心疾首的说道,“罗献成在北线有五万兵马,分散于淮山北麓诸防寨里,短时间里根本就集结不起来,罗献成在厉山直接掌握能援随州的援军不过两万。此时曹帅率四万袭随州,罗献成手里仅有两万兵马能援随州城。罗献成不援随州,曹帅打下随州城便是,罗献成援随州,只会叫曹帅吃得更饱。所以淮山北麓的随州军兵马,已经不算是什么威胁。董原便是按兵不动,都要远比这时将兵力都压往淮山北麓要好,这是明明摆摆的给陈芝虎直接从正阳穿过进入南阳盆地提供便利……”

    孟知祥问道:“董原如此做,能有什么好处,不是叫崇国公在战后下定决心收拾他?再者黄祖禹、周斌已在樊城站住脚,陈芝虎就算能从正阳境内直接穿过从确山去援樊城,其步骑主力最少也要四五天时间才能赶到樊城外围,陈芝虎急行北上,又无攻城之战械,又怎么夺回樊城?”

    “陈芝虎聪明一点,他应该明白大势已去,不会直接去援樊城……”孟畛说道。

    “陈芝虎不去樊城,他去哪里?”孟知祥问道。

    “这才是董原的厉害以及叫人痛恨之处,”孟畛咬牙切齿的说道,“董原要是与宁则臣配合,不去理会阵脚必然大乱的罗献成,立即挥师北上,与肖魁安汇合,死死的咬住屠岸、陈芝虎,崇国公在南线率淮东军主力与曹子昂率柴山兵马配合,就很可能将燕胡已进入荆襄的西线兵马全部被歼……”

    孟知祥感慨一声。

    奢罗投附过去,使燕胡总兵力超过七十万,西线兵马达到四十万之巨,要是能将燕胡西线进入荆襄的兵马全歼,至少能歼灭燕胡三十万兵马,至少还包括燕胡嫡系骑兵近十万,其时仅会有陈芝虎、屠岸等少数北线兵马能及时撤往河中府。

    此战本可以一举重创燕胡,使燕胡总兵力下降到四十万以下。

    届时凭淮东一家之力量,就足以北伐中原了。

    也难怪董原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极端反应。

    “……燕胡此时在关中的守军不足两万,还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西线防备曹家打回马枪,”孟畛继续说道,“也就是说,一旦燕胡进入荆襄的西线兵马给全歼,那崇国公率大军趁机攻陷武关、收复关中,将是顺理成章之事……”

    “董原是放陈芝虎去武关?”孟知祥恍然领悟过来。

    孟畛点点头,说道:“应该是此意。崇国公收复荆襄、南阳之后,但由于南阳距离河中府有五六百里远,而是豫西平原始终处于燕胡东线骑兵的威胁之下,即使陈芝虎不退守河中府,崇国公都没有办立即派兵去收复河中府。关中则不一样,拿下武关就是商州府,两翼受秦岭、伏牛山的庇护,再进去就是渭南平原、长安府,燕胡东线的骑兵根本就没有办在短时间里去支援关中。董原此举除了叫崇国公失去全歼荆襄敌兵、趁势收复关中的机会之外,陈芝虎先一步进据武关,将加强武关往白阳关以及丹江口的守军,将守住荆襄敌军最后一条撤出的通道,这才是董原万死也难辞其罪的地方——他这是要放汉水西岸的叶济罗荣逃走啊!他不是养寇自重,他是要养敌自重、养仇自重!”

    孟畛这些年来在信阳,看着信阳在流寇及战乱的侵袭之前,城池残破、民生凋敝,数以十万计的人丁死亡——南阳十数万军民给叶济罗荣屠杀,董原此时竟然想放叶济罗荣逃去,以保淮西地位,怎么叫孟畛不恨?

    孟知祥背脊也是一阵阵发寒,心道:董原好生狠毒!

    唯有叫叶济罗荣保存一定实力,与陈芝虎合兵撤往关中,占据武关进攻南阳、荆襄的口子,才能叫林缚没有办腾出手脚来收拾淮西。

    这完全是为保住一己之权欲而放弃一切原则跟底线:今日之董原,还是当年守仙霞的小吏董原吗?

    孟知祥这才明白,人真的是会变的。当年的董原是何等的英雄人物,今日之董原,竟成凭一己之私而要害天下的奸雄。

    “叫知祥不解,刘庭州为何在军令上副署,难不成他一点都没有觉察到董原的意图?”孟知祥疑惑不解,他虽然想得没有这么透,但董原的军令下来,他还是立即看出很多疑点。

    “君与民,在刘庭州心里孰轻孰重?”孟畛问道,“古之贤人有言,为社稷计,焉惜民哉?刘庭州虽说清廉持正,但终究跟我们不是一路的。”

    孟知祥长叹一气,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比起驱逐胡虏、收复中原,在刘庭州心里更重要的是防止崇国公废帝自立,故而他这时候才彻底的选择跟董原穿同一条裤子。

    孟畛气极而笑,说道:“董原闻讯集兵南下打罗献成,叫肖魁安率那些点兵马拖住陈芝虎,事后还不能说他有错——比起去咬住陈芝虎,淮西的将领也更愿意去打罗献成这头纸老虎争夺战。将来要是因为这事,崇国公怪罪淮西,除了满肚子委屈没处说的肖魁安之外,淮西的其他将领则会更会团结在董原周围。便是肖魁安,也会由刘庭州出面安抚。此外,董原这时候将兵力压上去打罗献成,不会真打,而是要将罗献成在淮山北麓的兵马拖死——你想想看,罗献成见大势已去,他是降淮东,还是降淮西?董原啊,他是太聪明了,好处都叫他占尽了!”

    孟知详忧心忡忡起来:他此时以为淮东大势已定,在获得荆襄胜捷之后,废帝自立的时机都会成熟起来,没想到董原这一搅局,竟然局势搅得如此复杂。

    要是罗献成在北线的五万兵马投降董原,而叶济罗荣又在陈芝虎的接援逃去关中,整个天下大势还是叫人看不清楚啊。

    董原不是要争地盘,而是要争罗献成在北线的五万降兵——董原真可能谓机关算尽啊!

    孟知祥说道:“崇国公事先应对董原有所防备,怎么不直接一纸手令,强使董原去打陈芝虎?至少战后还可能拿此事削弱淮西……”

    “没用的,董原铁了心要养敌自重,他又身为招讨使有擅决军政之权,枢密院的军令又岂能约束他?”孟畛摇头说道,“再者,战后太后及永兴帝等一系人马,还不是拼了命去保董原?”

    孟知祥点点头,江宁那些人,才不会管南阳军民十数万给无辜屠杀这事,也不会管中原大原给打得多残破,为了保住他们岌岌可危的帝位,他们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那崇国公对此一点防备都没有?”孟知祥问道。

    “不知道,或许有。若有后计,也应该在宁则臣手里,我们去见宁则臣,就什么都知道了,”孟畛说道,想了一会儿,又叹气道,“宁则臣在这里水步军加起来才一万六七千人,加上我们,也就两万四五千人。即使要去正阳拦截陈芝虎,也赶不及……崇国公即使有防备董原,也只能是尽可能降低董原的危害,而无彻底减消董原、刘庭州即将带来的恶劣影响。唉……”孟畛又痛又恨的长叹一声,又感慨的拍了拍孟知祥的肩膀,说道,“总之我们没有选择错。”

    孟知祥点点头,要不是早就决定投靠崇国公,他们这回必然也将给董原胁裹着去打淮山北麓的罗献成,将来必然也将是要给崇国公清洗的对象——

第126章 后手

    陈芝虎确山大营。

    二十一日清晨,有些白蒙蒙的雾汽从河岸两边散开来,遮住远处的树林,林梢隐约若现。

    确山大营前垒,八千步骑枕戈待发,高义披甲跨、坐在马背上,勒着缰绳,与冷子霖说道:“老高我先行一步,就在新野等着你率部过来。”

    “你给我记着,屠岸听我命令则罢,不听命令则随他而去,你莫要阻他。你进入新野之后,则不得再前行一步……”

    “新野守将不许进城怎办?”高义问道。

    “杀!之后自有我向穆亲王解释。”陈芝虎的疤脸在清晨里雾气里,更加显得狰狞,又与冷子霖说道,“你驰回舞阳去,率部走桐柏山西麓南下,进入南阳城后,等候我进一步的军令,可知晓……”

    “晓得咧。”冷子霖咧牙一笑。

    陈芝虎示意高义、冷子霖先行出营,眼睛看向远处的薄雾,露出凶光。

    此时驰援樊城已是不及,他率主力赶到樊城,最快也会在四天之后,赶到樊城城下,怕是连黄瓜菜都凉了。

    新野在樊城、枣阳之北,他派高义率八千步骑先行,接过新野的防务,就会暂时挡住淮东军西夺淅川、武关的通道,而后他率主力进入南阳,填往武关,控制武关河下游的白阳关、丹江口,才能避免整个荆襄会战输得连内裤都不剩。

    而且淮东伏兵必然会先封锁枣阳、樊城一线,以求先全歼汉水东岸的北燕兵马。到时候必然有大量的溃兵往枣阳、樊城一线涌来。高义进占新野,就能叫淮东伏兵不能完全的封锁枣阳与樊城之间近一百里宽的缺口,在新野还能收拢一些溃兵,保存更多的实力。

    ******************

    由于董原有意拖延,其调信阳府以及信阳府以东诸路兵马南下进击淮山北麓随州军的军令传到信阳的时间,甚至远在信阳府西北角的正阳县都要晚一些。

    待孟畛、孟知祥接到军令手看出董原心怀鬼胎渡浉河到东岸来见宁则臣时,天已经濛濛发亮,已经是二十一日清晨……

    孟畛与孟知祥,走进宁则臣的中军营帐,才看到宋时行、柳西林、杨释、贺宗亮、胡乔寇、葛援、王寿儿等将皆在。

    宋时行为宋浮堂弟,曾为宋氏掌兵人物;宋氏归附之后,宋时行辞去将职,就任淮安府通判,宁则臣率部西进信阳,宋时行督掌粮秣。

    从罗献成降燕,出兵淮山北击信阳之后,不仅信阳的耕作农事又陷入瘫痪,寿州、濠州也由于屯卒悉数补入营伍,营田垦荒之事也大受影响。

    刘庭州前往黄州见过林缚,约定宁则臣率部进援淮西之事,同时约定宁则臣率部西进之后,需要从山阳运粮秣进行补给,信阳城这边的粮草也需要淮东接济——虽说从淮安府山阳过来,路途遥远,所幸有水路相通,走淮河进浉河,能将粮草直接运入信阳城与东岸营垒之间。

    宋时行也是四天前刚刚督运了近十万石物资过来,此时还没能将物资完全卸下。

    加上之前淮东水军在浉河上游的百余艘战船,这几天,浉河之前给大船小船挤得满满当当。

    杨释、葛援为靖海第二水营的将领,杨释高位副指挥使之位;柳西林、胡乔冠与出身淮泗流民军的贺宗亮、王寿儿等人,为凤离营第一镇师制军、副制军、旅将……

    此时天未大亮,帐里还烧得烛火。已入初冬时分,信阳已有几分寒意,宁则臣在战甲外穿了一身白袍,站在沙盘之前,看着孟畛、孟知祥进来,说道:“我正打算派人去请孟大人、孟兵备使过来呢……”

    沙盘所示为淮西地形,信阳、寿州、濠州、泗州皆列其间,依照董原通告的军令,沙盘之上也是将淮西军诸部前进的路线标识出来。

    “董原着令信阳诸寨军兵即日集结南击淮山,宁指挥使可见此事。”孟畛也不打哑迷,情势紧急,开门见山的说道。

    “嗯,子夜之后,董招讨使才派人告诉这边,”宁则臣说道,“我正要派人请孟大人、孟兵备使过来,便是要商议此事。”

    信城守兵名义上还是要归淮东行营辖制,故而是接令;宁则臣是奉命与淮西军联合作战,故而是董原派使通告,有一些区别。

    “董原此是欲将信阳府境内兵马即刻抽空,实藏他不告人的祸心,”孟畛说道,“料想崇国公对此必有预料,孟畛一时彷徨无度,特渡河来向宁指挥使问策。”他也是紧张的看着宁则臣,就怕宁则臣说他也是措手不及、束手无策。

    “董原之前也算是一代枭杰,有些名望,但他今日纵敌过境,事情泄漏出去,足以叫他清誉毁尽,”宋时行站在一旁,对董原的行为犹为不齿,冷声的说道,“董原还想横挡在淮东面前,不过是螳臂挡车罢了,实不足为虑……”

    “董原确是宵小行径,”孟知祥只当宁则臣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站在一旁接过话来说道,“要是陈芝虎去援樊城,或许不为大害,怕就怕陈芝虎借势去守武关,围创汉水西岸之敌,怕是不能圆满……”

    孟畛看到宁则臣与宋时行有交换眼色,恍然意识到宋时行插的这句话是在试探他们,这时倒断定林缚有针对董原的后手,而这招后手必然辛辣无比,非亲信嫡系不得先知。

    孟畛装作没看出宋时行有试探之意,继续问道:“柴山伏兵,若不通盘告之董原,或再拖延三四天,或许更好……”

    “天下间机谋堪与董原相提并论,屈指可数。仅告他们袭得樊城一事,他多半能猜出诸多疑点来;再者曹帅大概今天就会进袭随州;随州一打,淮山之间的罗献成必然惊动,董原看淮山之间的动静,也能猜个**不离十。既然主公要我在此时将通盘计划告之于他,也是有过考虑种种可能——他要硬着头皮与淮东为敌,岂能就叫他如意了?”宁则臣打开案头上那只上锁的木箧,取出一封信函,递给孟畛,说道,“此乃主公密函,给我之时曾言孟大人必能识破董原机心,要我将密函予孟大人一起阅看……”

    林缚正式的令函,无论是明文晓谕天下的告函抑或限于一定范围内人知晓的密令,都会以枢密院令的形式下发,便是对淮东军内部也是如此——孟畛听宁则臣说有密函,而非密令,心里才稍稍放松下来:果然如此。

    枢密院密令,再秘密,也是要在枢密院留档备案的。

    董原如今是淮西行营总管、河南招讨使,是朝廷封疆大臣,特别是在董原没有明显大错的时候,林缚自然不能直接拟枢密院令以为针对董原存有异心的后手。

    密函是林缚的私令,唯亲信之人得以阅看。

    孟畛心想自己过来,还是来对了,他要是不能窥破董原的异心或者因为窥破董原的异心而有所迟疑,都将被动的接受密令,而不会再资格坐下来,与宁则臣、宋时行等人一起阅看林缚的密函……

    看过密函,孟畛哈哈大笑,说道:“董原机关算尽,断料不到主公早将他的机关算计在内……”

    宋则臣说道,“留给孟大人就两天时间准备,可来得及?”宁则臣问道。

    “将卒家小皆在信阳城里,两天时间足以。”孟畛说道。

    *****************

    二十一日清晨,在随州与礼山之交的骆店,雾气要比淮山北岸的信阳府大得多。

    由于随州西面与枣阳、石城相接的信道已经给封死,在随州城东骆店的罗献义,此时还不知道樊城失陷的消息。

    罗献义昨日午前率部出随州援礼山,入夜前行到骆店,积程七十里,不可谓不快,也颇有精兵的架式。

    淮东军将卒少有雀盲者,乃是林缚坚持给将卒供应鱼肉。随州军里,便是罗献成身边的嫡系兵马,军食条件都要不及淮东军甚多。这营伍之中,十人要有二三害雀盲症,便不良于夜行。

    罗献义昨日入夜后便在骆店的章家湾临时歇脚,本待今晨天亮之后才往礼山进发。

    待到清晨起来大雾腾涌,罗献义心头焦急,实不知大雾何时散去才能叫大军继续前行。

    “镇国将军,我等实担心礼山安危,想先行一步,也好多杀几个敌兵,请镇国将军准许。”罗文虎派到随州救援的周胜虽说性子粗野,但说起谎来也面不改色。

    罗献义也是疑他,心想他也是忠心救主,便许他率随同救援的几名兵卒骑马先行,也算是先往礼山探路的远哨。

    周胜率几名兵卒骑兵趟过章家河,在雾汽里沿着大道东行,约摸走出十里地,忽的从两翼雾里驰出数十骑来——周胜情急袭兵赶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