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臣-第7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近海捕涝及海航时,麻质渔网及麻绳的腐烂问题就更加的尖锐、突出。

    林缚原以为这种问题要解决,要比及尼龙生产出来。不过要等尼龙生产出来,不知道要比及猴年驴月。

    铁丝绳的本钱极高,无论是军用还是商用船舶,目前还只是在关键处才会采取铁丝绳。麻绳易腐烂,大不了换勤快一些,究竟�结果有海贸的厚利撑着,还不至于换不起。

    柔佛蕉麻的发现,一下子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蕉麻产自柔佛国普遍种植的巴蕉树,本地人使用蕉麻制衣、制绳、制网、编席,也不知道有几百、几千年的历史。蕉麻制物,质轻、坚韧,特别是在海水里久长浸泡也不容易腐烂,几乎是眼下能找到的、最优质的编织渔网与船用缆绳的原料。

    最初南下南洋的船队,还主要是从柔佛国收购现成的渔网、麻绳;蕉麻的特性给进一步证实之后,到今年南下南洋的船队,就开始大规模从本地收购蕉麻原料,以供应江淮的制绳、制网工场使用。

    由于蕉麻的优质特性,军部还将其列入严格外流的军需物资之列。

    眼下淮东新财产的强劲增涨,可以说是新学奠定了基础,但诸多有着优质特性的新物种大规模使用之直接刺激作用,也日益明显。

    在新学里将博物学单列,也是意在鼓励去发现、应用新物种。究竟�结果要等格物学成长到能大规模合成新物种的阶段,也许要上百年、几百年,而大自然自己就是蕴藏着无数的瑰宝。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就能为新学、新财产的成长,源源不竭的注入新的活力。

    林缚起念在海州、江宁、崇州等地先设博物馆,除激励博物学的成长,还是要向世人展示新学成长的成绩,也是要世人走进博物馆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更直观的开眼看世界。

    建设博物馆,不是简简单单的造一座建筑,还要尽可能齐全的收集物种,还要对之分门别类以及鉴别特性,也是当前博物学要做的主要事情。眼下只是先把框架立起来,物种收集及分门别类的工作还要慢慢的去做。

    林梦得、刘师度午后就离开海州南返,海州城又恢复往日的平静。

    但到午后,又下起雪来,林缚无事在雪院里练了一趟刀,额头微汗,看着宋佳与捧着大肚子的刘妙贞走进来,拿白布抹刀收好,披起衣裳,走到廊下。

    宋佳感慨道:“两个烦人的家伙总算是走了……”

    林缚哈哈一笑,又颇为可惜的说道:“可惜刘公年岁已高啊!”

    “哦!”宋佳惊讶的看着林缚,知道他不会无的放矢,说出这种的感慨。

    林缚搀着刘妙贞坐下,他则随着的坐在打有雪粒的栏杆上,也不觉凉。

    他一直在考察能真正代他主持枢密院的人选,也是新帝国的相臣人选。

    林续文身为林氏宗族之明日首,不合适出相,林缚将来筹算让他接替林庭立主持公府会议,而不会叫枢密院丢给他主持。

    林梦得在措置实际事务时,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他身上也是有严重缺陷的,他是将来的相臣之一,但叫他全面主持枢密院,则不合适。

    作为新帝国的相臣,不但仅要能够接受新学、新政,更要有能力主动引导新学、新政的成长。刘师度虽然显得有些守旧,虽然是旧系官员脱胎而出的人物,但他持久历任海陵、淮安等地,又领过盐铁司,主持过盐铁榷税新政的实施,有着丰富的治政经验;还是就是他能重新政、新学上自发的产生新思维。

    在林缚看来,刘师度身上最为难得的,是林梦得等人所不及的大局观。

    在战前,整个中原地区人口大约在一亿两千万到一亿四千万之间,以秦岭、淮水为线,南方人口的人口约在七千万左右。

    受战事的影响,浙西、东闽、江西东部、淮西、荆襄等地的人口减损最剧,分他人口数据别离下降两到七成不等,南方因战事减损的两千万人口,则主要集中这些地区。

    不过,淮东、宁湖以及洪泽浦以南等地区,不但没有受到战事的太大影响,反而因为流民的涌入,使得人口大幅上涨,其中以崇州、海陵、平江、淮安等地最为明显。

    崇州五县的丁口由战前五六十万,激增到此时的一百二十万,海陵府在除崇州县之外,丁口也从之前的一百一十万,激增到一百六十万。

    过剩的人口,为崇州、海陵两地沿海荒地的开垦以及新财产、日益茂盛的海贸业提供了充沛的劳动力,刺激着新财产及海贸的强劲增涨。

    不过,也已经有些问题逐步流露出来,在捍海堤建成之后,沿海荒地大规模的获得开发,使得近十年来崇州、海陵两府的新增粮田,多达三百万亩。可是就在这个大量荒地给新开垦出来的布景之下,崇州、海陵两府的农户人均占有耕地量十年间约计下降了有百分之八。

    只是这些细节上所流露出来的问题,林梦得、李书义、吴梅久等人,都没有注意到,

    有越两百余年来,人口增涨约一倍,自然增涨率不足千分之二。在世人习惯多生养的传统下,如此低的自然增涨率,是靠高夭折率、疫病、饥荒以及内部血腥的大规模战争等额外因素强行压制下来的。

    而林缚推行新政,就是要着手解决高夭折率、解决大规模不成控的疫病、解决饥荒及解决内部的战乱问题,要是还想罢休不管,放任丁口的年自然增涨长维持在百分之三左右,将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据。

    很多人都意识不到“百分之三”的自然增涨率有多恐怖,但要连结这么高的自然增涨率,以南方五千人口为基数,二十三年将增涨到一亿,四十六年将增涨到二亿;一百年之内,南方人口就将增涨到八亿,但一百年内,能叫秦岭、淮水以南的南方地区粮食总产量增涨十六倍吗?

    新帝国即将揭开序幕,冶国当虑百年事,立国策当以一百年为远景进行考量,而不得只看到五年、十年。

    林缚希望人口能呈现大的增涨,但这个是有度的,而不该不受限制。

    林缚估计收复北方之后,将两辽、西北、西南等地都纳入中枢治下,全国人口约计有九千万左右。

    一百年内人口增涨四倍,包含海外移民在内,人口增涨到三亿到四亿之间,是可以忍受的,也可能是有利的。

    一百年之后,新政思维、新财产以及新学新技术的成长,都将完全扎下来根,民众的生活水准有大幅的提高,多生养的习惯也就能克服,到那时候甚至有可能反过来还要鼓励生养。

    可是,在一百年之内,总人口增涨十六倍,那就绝不得算什么好事了。

    林缚没有明确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但已经埋下“余丁税”的引子;在新兵役制里,余丁也是要先于独丁征入营伍;在新政里,林缚也有意维护长子继承宅田的传统,有意消弱余丁的经济、家庭及社会地位,说到底都是提前埋下的引子。

    林缚对后世在进入近代工业社会以后的人口、暴炸式增涨,有着深刻的印象。

    林缚就是想通过这些手段,在宏观层面上控制丁口、爆炸式的、不受控制的增涨,但短时间里也不希望着将丁口的高增涨率立即打下去。

    在制定国策时,以百年为时间单位进行大局权衡,是相臣级人物所必须要具备的素养。目前,林缚还只在刘师度身上看到点影子,也算是他此行海州最大的惊喜。

    可是很可惜,刘师度已经年过花甲,也是今年刚刚出任江淮宣抚使司;要等两三年将他调到中枢,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比及确定能用他出相的时候,刘师度怕是都快有七十岁了。

    林缚实在没有兴趣任用七十岁的老头担负新帝国的首相;故而年纪已经有六十三的宋浮,也根本不在林缚相臣人选之列。

    想到这个问题,林缚就头痛得很,没有合适的相臣人选,在战事结束之后,想偷懒都不成。

    。。

第46章 国相

    相比较以往频繁不休的战事,永兴六年就显得平静许多。

    便在高丽牙山战场,也由于海东行营军及时从侧翼的牙山半岛登陆,迫使高丽王军退却,解青阳之围,使牙山会战终究没能打起来;而在其他战线上,战事规模更加有限,诸方都在休生养息,想要从这些年来不曾停息的战事里缓一口气来。'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浙西大旱,也因年节之前的一场持续两天的大雪,得到缓解。

    林缚年节之前离开海州,返回江宁,但回江宁之后也未得稍停。使浙西旱情得到缓解的大雪,在宣州形成严重的雪灾。

    林缚前脚刚回江宁,后脚又要赶在年节前带着君薰及长女林政君,在周普、周瞎子、林景中、李书堂等人的陪同下,赶往宣州视察灾情。

    宣州离江宁城不过两百五六十里,马车走清过雪的驰道,昼夜便至。

    宣州雪灾压塌数千间屋舍,造成近三千平民死伤。

    由于处置及时,在雪灾发生之后,驻军及时调入宣州受灾诸县进行救济,使伤亡没有再扩大。林缚在宣州府诸县马不停蹄的走了三天,才将受灾区视察过一遍。

    最后一天跑到同情是重灾区的宣州煤场,林缚一个没注意,踩到雪坑里,摔倒在地,沾了满身雪、灰溜溜的爬起来。

    宣州煤场是官办,眼前还采取较为严格的军事管事,虽说倒塌的屋舍不少,人员伤亡却少,至少在初期还体现出官办军管的高效率。

    林缚坐在雪未清的土埂上,让君薰帮着掸身上的雪粒,说道:“这便是一个国家,我治之犹感吃力,实在想象不出:我的子孙都在温室里长大,即使智力不弱于别人,但未经历世事之煎熬,如何有能力治理这个国家?”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这句话在这时还是绝对有效的真理。

    刘师度对人口过剩的担忧,起初丝毫不被林梦得等人理会。但刘师度议丁口的专函给林缚加上“治国当虑百年事”的按头之后,下面人也迅速领会到林缚的意思,风声就开始转变。

    葛司虞则在林缚归江宁之前,在《宣政邮报》上撰题《论关洛水旱事》,论关中、河洛等地近千年以来,丁口、耕地与关洛旱情及黄河水灾的关系。

    从秦朝到陈朝逾一千年间,关中、晋中、河洛地区共出现十一个旱年,计百年一旱;但到陈朝至今约五百年,共出现十六个旱年,计三十年一旱;频率提高了三倍。

    而黄河溢口、漫决、改道之灾,近四百年,要远较陈朝以前为频,到元越以来,甚至出来十年一大灾、三五年一小灾的程度。

    葛司虞在文指出,这种种事,与关洛地区耕地过度开发、林草锐减有直接关系。

    世人并不缺乏远见者,西北地区生态恶化的问题,也不是今天才发现。

    林缚心里也明白,要不是他半公开的支持刘师度,关中的问题也不可能显性的提到台面上来。

    林缚不会责怪葛司虞有见风使舵之嫌,葛司虞在学术上有着绝高的造诣,葛司虞能抛出一篇《论关洛水旱事》,比那些只会歌功颂德的道德文章,不知道要强多少倍,也是实实在在的使治学与民生结合起来,不能强求他有政治家的意志跟果敢。

    不过人口之控制,林缚的确打算收复北方,就最先在关洛以西、以北地区先开始。

    陈朝以前,在关中立国者就有六朝,关键就是渭水平原早期水土条件极好,关中的农耕区前先经历六朝都能支撑了国都数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消耗。

    从陈朝以后,关中渭水平原由于过度开发、环境开始恶化,不过足维持国都的消耗,陈朝只能放弃守御条件极佳的关中地区,定都于河南大梁。

    进入元越以来,关中的生态已经恶化成西北苦寒之地。后期曹家虽然尝试在渭水平原上重修郑国渠,实际在三五年间,根本没有可能恢复关中在秦汉时期的繁荣。

    黄河是中原地区的命脉之河,近三四百来,黄河由于积沙,已经成为悬河,河患日益严重。到元越中叶时,为治河患,朝迁就常设河务大臣,以三品工部侍郎兼领之。燕胡于崇观九年入寇挖开黄河北岸的大堤,冲击燕南平原,根本没有办法自然恢复河道;其后的三十万黄河修堤民夫之乱,直接摧毁燕京集权统治的基础。

    北伐逐杀燕胡、收复中原,中枢首先面临的就是治理黄河问题。

    林缚也早就使出领田水司的葛司虞提前准备,不能拖到北伐收复中原之后,再慢腾腾召集人手的去研究黄河水患。

    治河患,有治标与治本之别。要治本,就必须要控制黄河上游关洛及晋西地区的农耕规模,还耕于林,用上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叫关中以北、以西的水土生态得到恢复。

    要控制关洛及晋西甚至关西地区的农耕规模,最关键的还是控制这些地区的人口。

    林缚甚至计划在北伐成功后,对河套及燕西地区实施严格的禁牧手段,将不能彻底降服的燕西诸胡、羌夷等族人,往北驱赶到柔然海(贝尔加湖)以北、往西驱赶到伊梨河以西去。

    因为有林缚表态,刘师度的专函没有给公府会议随便打发掉,倒也没有给特别的重视,毕竟当前的主流还是希望丁口更多,但也通过两项新制的调整:

    一是规模男需及冠、女需满十六才许婚配。这本是古礼,只是在历朝鼓励生养的政策下,当世女子十四五岁婚配占到大半。恢复古礼,是要使女子的生育年限缩短。不过从十四五岁提高到十六岁以上,意义不是很大。

    更大的意义减少十六岁以下少女的难产死亡率。

    崇州等地的数据先行完善,十六岁以下少女生养的难产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十,堪比战场伤亡率。二十岁女子初育,难产死亡率就会骤减到百分之一。

    虽说以往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但世人对少龄女子生养之难,还是有清醒认识的。

    另外做的一项调整,就是废除官媒婚配。

    以往男子二十不婚、女子年过十八不嫁,着由官媒强行婚嫁。这个旧制废除之后,就是允许女方能相对自主的将婚育期拖后。在当前崇州、海虞、江宁等地,雇佣女工现象日益普遍,女子做工能补家用之不足,女方家庭自然也就愿意拖延女子婚嫁期;甚至更极端的,父兄限制女子出嫁、做工以牟利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传统相对强大,枢密院的主流是不希望对全国性的人口高增涨进行急刹车,一些预防性的措施也许需要三五十年才能逐步发挥作用。

    至于在关洛以西以北地方进行严格的人口限制,林缚还只是有限的几个人讨论过。

    在关洛以西、以北地区进行严格的人口限制,意义很多,更多是涉及北伐收复北方后的治理大策。特别是禁牧制,等同于以后要在燕西诸胡及羌夷外族势力头上加一道箍,严格限制其势力的壮大,这点很受军方的支持。

    很显然,军方及枢密院对军事上的胜利充满信心,也不会在收复北地中原之后就止收手。

    军方与枢密院拟定的计划,就是要东北方向原东胡人族居、包括乌伦山(小兴安岭)在内的所有地区都纳入中枢的直辖,彻底消除东北的边患。

    至于柔然海、伊利河,汉人已经有六七百年的时间没有踏足这么遥远的地区,甚至高宗庭、宋浮等人都不奢望国境能延伸到这么远处。

    林缚则不以为然,蒸汽机在百年内就应该能用于交通,伏火弩的技术会先一步成熟起来,中枢控制柔然海、伊梨河,并不是妄想。

    不过,整个计划还不能提前向更大范围扩散讨论,就怕万一打草惊蛇,很可能会促使燕西诸胡、羌夷诸族与东胡更加团结的凝聚一起阻抗北伐。

    林缚坐在土埂上,掸净身上的雪粒,跟君薰抱怨政事维难。

    政君虽是长女,却也只是七八岁天真烂漫的年纪。

    林缚带她出来,是叫她能知人间疾苦,她的心思却完全给矿区的抽水机吸引住。

    雪灾虽说倒塌了大片屋舍,但伤亡不重,宣州煤场很快就恢复生产。蒸汽抽水机在运作时,会喷出水汽,在半空凝成白雾,笼罩一大片地方,也将抽水塔笼罩其中,吸引着政君的好奇心。

    小政君盯在那里不知,叫一群侍卫围着她转,又担心蒸汽抽水机出什么故障。

    林缚掸尽袍衣上的雪粒,走来将政君的小手抓在手心里,不让她因为好奇心离抽水机太近,只是站在抽水塔的边缘上,看着抽水机运作。

    一股股已经给冷凝的白汽从工作腔侧嘴里喷出来,烧炉工正不断的往球形锅炉下的火膛里送煤,而与锅炉相接的烟囱也冒出更大范围的白汽。

    时值寒冬腊月之末,挨着炉膛,抄煤入膛的烧炉工打着赤膊,还是满头大汗——林缚要工匠都各司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