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来了精神:“说来听听。”

    德国老头从挎在腰上的牛皮包里掏出一叠图纸,挑了一张递给孙元:“大人可以看看。”神色中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东方人是根本看不懂的。

    孙元接过图纸只看了一眼,就抽了一口冷气:“一磅步兵炮!不错,不错,真不错。”

    没错,这张图纸上的画的那门大炮已经依稀有十八世纪拿破轮时代的一磅罗斯坦轻炮的雏形。这种大炮非常轻巧,就好象一辆独轮车,只需一个炮兵就能拖着满世界乱跑。

    当年混军史论坛的时候,孙元只对冷兵器战场感兴趣,对于火器也没多大的研究,只知道一些皮毛。不过,这种步兵轻炮实在有趣,当初在论坛上还曾引起过网友的激烈讨论。

    所谓一磅炮、四磅炮、八磅炮,指的就是炮弹的重量,再后来更是成为野战炮的规格,而不像后世那样以口径来区别。

    那是因为,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法国野战军还使用着五花八门的弹药,由法国本土制造或是从外国进口,口径也各式各样。这样的炮兵弹药体系是所有炮兵后勤军官们的噩梦。火炮运输则是另一大挑战,因为那时的大炮通常是极为笨重的。比如,一门十二磅野战加农炮需要九匹马拖拽,有时甚至要用上小牛。由此可见,这些大炮车是极不灵活迅捷的。在一六七零年前期,炮手们在路易十四治下正式成为军人,但是负责运输火炮的却是平民承包人,这些人通常不太愿意将笨重的火炮与附属弹药,运送至距离敌人很近的地方。假如枪炮声离他们近了一些,他们通常会拔腿飞奔。

    而在一七三二年,法国皇家政令通过了瓦利埃尔体系,替代了先前法国陆军中繁杂的其余体系。该体系最主要的目的是精简各种繁杂的弹药口径名目,以及使加农炮身管与臼炮身管标准化,使弹药与火炮均可以在法国本土被制造。

    使用了标准重量的炮弹之后,法国所制造的大炮在口径上与之相配合。为了方便拆卸、装配和调校,大炮上也使用了许多先进的装备。比如螺丝调控的高度调节器,以及炮架两边挂着的操作工具。

    眼前这张一磅炮图纸上,也使用了精巧的高度调节器。不过,一磅的重量还不到一斤,一个保龄球还重六斤呢,这玩意儿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抬枪。其实,真到了战场上,也没什么用处。

    不过,通过这种图纸,孙元立即看出了这个德国老头身上的价值。

    机械制图说起来简单,可区区一张图纸,却涵盖了多种学科,代表着十七世纪末期最高的科技水准。

    “对,一磅重的炮弹。”沃尔夫微微点了点头。

    孙元:“小了,我感兴趣的是四磅炮、八磅炮和十二磅的野战炮,爵士,你能造出来吗?”

    “能。”德国姥也不废话,只点了点头:“不知道大人要买多少?”

    孙元想了想:“未来十年,我需要购入四磅炮四十门、八磅炮八十门、十二磅炮八十门。”

    “我的上帝,这已经可以装备一百个步兵营了,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沃尔夫和巴勃罗同时惊叫一声,一百个营,苍天,即便是同时代欧洲的法国陆军也没有这么大的规模。两百门火炮需要二千八百多匹驮马、四百四十两运输车,如此强大的军队,足以征服整个世界了。

    这个小领主疯了,他有这么多钱,和足够大的地盘和人口养活如此庞大的军队吗?

    孙元哈哈一笑,他也知道,在未来十年,不但是他,整个汉民族都要面对着辽东建奴暴风骤雨似的进攻。

    据他所知,在清军两路南下进攻南明一战中,集中了二十多万大军,几乎是倾全力而来。

    这是一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生死较量,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如今的宁乡军还很弱小,不过,距离那时还有七八年,时间足够用,宁乡军需要在这不长不短的时间里不断强大。

    孙元:“怎么,我还真没听说过做生意嫌定单大的。”

    沃尔夫:“我的大人,你所需要的火炮数量实在太多,短时间内我可生产不出来。”

    “不急,这是一个长约,为期十年。”

    “十年,那就没问题了。”沃尔夫下意识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两百门火炮说起来是吓人,可分成十年,每年也不过二十门,倒不算是一个没办法完成的定单。

    “明年,我需要四门四磅步兵炮,两门八磅炮,组建一个营的步兵军团。”孙元说到这里,正色地看着德国老头:“爵士,不客气地说一声,你现在手头可没有一文钱的本钱。而制炮,需要大量的黄铜和大量熟练工人。我想问一句,你该如何完成这个合同?”

345。第345章 合作协议

    听到孙元问,沃尔夫又从皮包里掏出一张羊皮纸递了过去:“大人,我草拟了一份协议,请过目。”

    “这是什么……原来是合作协议啊!”孙元看了一眼,立即就笑了起来。

    这张羊皮纸上用鹅毛笔用拉丁文和汉语写成,一式两份,乃是一份合作办军工厂的协议。大概意思是,甲方,也就是孙元提供场地、资金和人员;乙方,沃尔夫,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甲方培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负责生产。

    大炮生产出来之后,由甲方验收。合格之后,以黄金和白银支付货款。

    双占的股份比例是五比五。

    没错,这就是一座股份制企业。

    孙元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爵士,你大概还没弄清楚情况。如今的你不名一文,照这份协议来看,无论是场地、本钱还是人员都由我方提供。而爵士你却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平白分出去一半股份。你觉得,这样的协议,我能签吗?这样好了,九一,我九,你一。”

    沃尔夫一脸的骄傲:“将军,说句不客气的话。整个远东地区,懂得制炮的人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而能够制作欧洲最新式大炮的,只有我。若将军不同意这个协议,只要我点头,有的是合作伙伴。”

    “不不不,爵士你大概还不明白。如今的远东地区,还没有人认识到大炮对于战场的意义。而且,我们大明朝的情形你大概也看到了,到处都是战争,地方已是一片糜烂,没人能拿出那么多钱。八点九比一点一。”

    沃尔夫摇头:“大人,正因为远东到处都是战争,在认识到大炮的威力之后,肯定会有人拿出大笔资金加强军备的。五比五,不能再少。”

    “爵士你是欧洲人,不知道我们远东人的想法。打个比方,铸造一门大炮需要消耗大量的黄铜、青铜。造一门炮,足够组建一支上千人的队伍。咱们明朝的兵可不值钱,扔给他们一块黑面包,再扔给他们一根木棍,就能上战场。反正,在将军们眼中,士兵不过是消耗品而已。死了,再招就是了。咱们大明朝什么都缺,惟独不缺活不下去的农民。八点八比一点二。”

    “农民,农民能做军人吗,给根木棍就能上战场吗?”德国人愤怒地叫起来:“驱使没有装备,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上战场,那是叫他们去送死,这是犯罪!五点五比四点五。”

    “可事实是,没有人肯出大价钱购买你的大炮,就算你的大炮再先进又如何?”孙元一摊手:“其实,在远东人看来。所谓大炮,不外是一个大一点的炮仗。不就是木架子上放一根炮管,用的时候,将发射药包填进去,再塞进去一颗石头,点燃后射出去,能听到响,能砸中目标就算是齐活。这玩意儿,自己就能造,需要买吗?八点五比一点五。”

    沃尔夫更是愤怒:“大人说得倒是简单,你还懂不懂科学?知道什么是实心弹、榴霰弹,霰弹,知道什么是链弹吗?股份的事情,没得谈。”

    ……

    就这样,两人开始磨起了嘴皮子。

    中军大帐中的众人都看得目瞪口呆,一直一来,孙元虽然非常和气,可在大家心目中却像是一尊天神,高高在上,让人敬畏。可看他此刻讨价还价的模样,和一个普通商贾又有什么区别?

    很快,就有人小声议论起来。

    “将军为什么一定要同这个洋鬼子办炮厂,有这个必要吗?”

    “是啊,咱们宁乡军的火枪长矛方阵已经足够强了,只不过人数少了些。如今,将军最需要做的就是做官,做大官,将咱们宁乡军扩大大倍。你想啊,如果将军手上有两万精兵,区区建奴又算得了什么?”

    “对对对,应该扩充军队,嘿嘿,两万人马,足够横扫天下了。到时候,别说什么建奴,只要将军想,就算是皇帝老儿,也当得。”说话这人以前在高迎祥军中的精锐,身上匪气甚重。一边说,一边低声嘿嘿地笑着。

    帐篷里有些吵,大家也没把他这句话当真。

    葡萄牙雇佣兵巴勃罗扯了扯身边一个军官。

    那军官不耐烦地问:“鬼子,什么事?”

    巴勃罗用生硬的汉语问:“想问一下,你们军队里那个女将军叫什么名字?”

    “哦,你是说朱姑娘啊,我们宁乡军的骑兵统领。”那人突然怀疑地盯着巴勃罗:“你问这做什么?”

    “没什么,我以后就要加入你们大人的军队了,以后都是一家人。”

    “谁他娘跟你这个鬼子是一家人?”

    “你说话很难听,不好,以后打仗,你们步兵还得靠我的炮兵呢!”

    “哼,炮兵,炮兵是啥?”

    正在这个时候,沃尔夫突然大叫一声:“大人,你这是在侮辱我吗,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大人,既然如此,咱们就用男子汉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下,帐篷里安静下来。

    定睛看去,却见那德国鬼子卷起袖子,露出健壮的毛茸茸的手臂,捏着拳头不住比画。

    “干什么,保护将军!”众人一阵大哗,纷纷抽出腰刀。

    “不不不,爵士,你我现在是商业谈判,不存在谁侮辱谁的问题。”孙元朝手下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稍安勿噪。

    然后笑吟吟地看着沃尔夫:“爵士,你们普鲁士人做事严谨,为人真诚,我是早有耳闻的。不过,今日见了你,却叫我好生失望。”

    他指了指合约,道:“你看这上面明显有过涂改,如果我没猜错,这份合约你应该拿去给汤若望神父看过,然后被炮厂的大人们给扔了出来。你做事也不严谨,也不知道从新誊录一份。我堂堂天朝,富有四海,要炮自己就能造,需要从你们夷人手头买吗?你一文钱不出就想占大量股份,工部敢答应吗?爵士,整个远东也只有我孙元答应同你合作。大家干脆一点,二八,你二我八。成不成,你给个话。”

    被孙元揭破这一点,沃尔夫满面颓丧,良久,才点点头:“签字吧!”

    见搞定这个德国老头,孙元心中一阵狂喜。他前世是文科生出身,对于枪炮可谓是一窍不通,宁乡军再这么发展下去,也不过是一支典型的古典军队,没有太大的前程。有这个德国人在,军队近代化就变得简单了。

    他也不废话,提起毛笔,飞快地写起了新的合约。

346。第346章 炮兵,炮兵

    “亲爱的会长大人:你的仆人加西亚在遥远的东方,在传说中的神秘的东方给你写信……”教堂里,加西亚神父提着鹅毛笔在一卷羊皮纸上飞快地写了起来。

    “来东方已经有两年多了,可东方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我们欧洲却有很大的区别……对他们来说,向他们的神祈祷,是需要获取回报的。也就是说,他们要看到神迹,才会信仰你的神……上帝保佑,我来东方之前真的应该学魔术,派一个魔术师或者马戏团来远东或许比派一个传教士过来更有效果……”

    “事实证明,汤若望神父所走的上层路线是失败的。在大明皇帝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术士,弄臣,现在,又将他当成了一个工匠。可如果走下层路线却是不成的,明朝皇帝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个无信者,可骨子里的做事方法却还是儒教的那一套。上帝的归上帝,国王的归国王,这一点在远东更加的明显……对于任何一个教派,明朝的皇帝有极大的戒心……综上所述,汤若望神夫的传教方式注定一事无成,注定失败……”

    “亲爱的会长大人,你也不必担心。就在这一片黑暗中,一个叫孙元的人投入了上帝的怀抱,他拥有一个两万人的领地和一支两千人的军队,这已经是一个小公国了……据我的了解,他的军队非常强大,甚至打败了来自北方的野蛮人……我的上帝,那群野蛮人的战斗力和野蛮程度甚至超过了中世纪的北欧海盗。”

    “如果,我们能够让孙的公国信仰耶稣,未来的远东都将沐浴在天父的荣光下。这大概就是我来远东的意义,这大概就是主的召唤吧……”

    “不客气地说,孙的力量还小,远东又在打仗。因此,我会动用手头所有的力量支持他的,写完信之后,我也将加入孙的部队,传播上帝的福音。会长大人,或许,多年以后远东将出现一个伟大的基督将军……”

    “孙的军队还很弱小,未来的他还需要战舰,如果大人你同意,可在欧洲招募一些有勇气的,愿意来东方冒险的水手……”

    “就此搁笔,你的忠实的仆人,路易?加西亚。”

    *********************************************************

    “一二,一二,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校场中,士兵们正在跑步。

    天气冷得厉害,雪不住地下着,地上一片洁白。

    所有的士兵都跑得满头大汗,口鼻中都喷着长长的白气。

    时间已经到了腊月底,距离除夕也没有几日了。军营里贴了对联,挂起了红灯笼,购买了不少年货。远处,依稀有鞭炮声传来,年味开始浓起来。

    宁乡军多是南方人,第一次北方过年,看到北地景象,刚开始的时候还感到新鲜,日子过得久了,都不觉得希奇。不但如此,还感觉这个冬天是如此难耐。

    一转眼,部队来北京已经好几个月,人心思动,孙元也是无奈。

    就算是他,也头疼得紧。自己身上还有说不完的麻烦,那三件案子因为有卢象升帮着写信给朝中的官员们说项,问题倒是不大。方日昌一案,卢象升一手包揽下来,御吏们倒不好说什么。至于雷泰灭门案,锦衣卫那边得了孙元不少好处,也就走走过场。只泗州杨威实在麻烦,朝廷一道接一道的命令下来,让孙元尽快归还借出的库银。

    银子到手,如何肯再还回去,孙元只能一拖了之。

    不过,还有几天就是年三十,卢都督师应该就在这几日会来京城。到时候,自己得了新的官职,自去宣府上任,大可从容种地,积蓄实力。一切的不爽,都会烟消云散。

    自从沃尔夫和自己签定了合作办厂的协议之后,为了制炮,孙元的银子更是花得跟流水一样。

    说起来,做一门大炮或许花不了多少钱,不就是几百斤黄铜的事情,至于人工,更是不值钱。

    沃尔夫进军营之后,孙元立即招募了三十多个工匠,又拿出了好几千两白银供他使用。

    可不几天,这笔钱就用光了。

    原来,制作一门大炮,需要使用大量的工具。而这些工具,市面上又买不来,需要自己制作。比如制作一跟螺丝,就得先造一个脚踏式机床。旋切的刀具也得开炉锻炼。如此来,无形中又增加了一大笔开支。

    没有大炮,炮兵部队也无从组建。

    巴勃罗做了炮兵队长之后,孙元就从部队里挑了四十个识字的士兵充实他炮兵部队里。

    按照孙元的想法,在一年之内,他需要从炮厂购买四门四磅炮充实进部队。以每门炮八个炮手算,至少需要三十二人。

    四门炮或许在现代人看来不算什么,不过,这里是十七世纪。宁乡军力量又弱,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据真实历史记载,汤若望在炮场铸红夷大炮,两年时间才制了二十门,这还是举全国之力,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当然,红夷大炮实在太笨重,所需耗费的人力财力却不是四磅炮可以比拟的。

    巴勃罗本就是一个不太靠谱的人,进军营之后,也显得异常懒散。得了钱,没事的时候就在北京城中溜达,吃酒耍钱,找女人,这大概是南欧人的通病吧?不过,他训练炮兵的法子,孙元还是很满意的。

    因为没有大炮可操,巴勃罗就将手下那四十个炮兵集中在一起从阿拉伯数字学起,接着是四则运算,三角函数。将数学公式如填鸭一样让炮兵囫囵吞下去。

    接着又教他们如何计算着弹点,如何计算射程。

    可怜那四十个炮兵,以前也不过认识三两百个字,如今在这个洋鬼子手下呆了一个月,成天看着弯弯曲曲的数字,一个个都处于精神崩溃的边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