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宇亮见众人都是赞叹,心中也是得意,又清了清嗓门,继续说下去。在讲学的过程中,杨、曹二人还不断插嘴请教,然后相互辩论,将这次筵讲的气氛弄得异常热烈。
刘宇亮心中虽然得意,却没想到时间正一点点流逝,早已经过了饭点。
突然间他感觉到一阵心悸,然后,冷汗如桨,从千万颗毛孔里渗出来。说话的声音也开始颤抖了:“孔圣人要复的礼,恰好是那种今用的周礼,而不是古之道的夏礼和殷礼,因为……因为……”
察觉到他声音中得不对,众人这才愕然抬头看去,却见刘宇亮一张脸已经变得煞白,嘴唇也乌了。
崇祯皇帝:“刘阁老,你怎么了?”
“臣……臣……没……”突然,刘宇亮感觉眼前一黑,就一头栽倒在地。
原来,他因为饿得实在厉害。而且,今日筵讲时送来的茶点中又没有任何糖分,血糖不足。
低血糖的后果是,直接晕厥过去。
殿中立即一团大乱,崇祯皇帝大叫:“快,传御医,传御医!”
不片刻,御医过来,只摸了一把刘宇亮的脉门,就禀告道:“启禀陛下,刘阁老这是饿晕过去了。”
“怎么可能,饿晕了?”崇祯一脸得不可思议:“可要紧?”
“回陛下的话,不要紧的,灌碗糖水就好。”御医回答说:“刘阁老这消渴症很重,若不用心调养,只怕……”
615。第615章 谗言
夜深了,西苑精舍中。
崇祯皇帝忍不住叹息一声:“一场筵讲竟折了朕的一个阁臣,真是荒唐透顶了。”
他是又气又急,忍不住用起了演义小说中的话儿。
想不到堂堂天子万岁爷,也看这种不正经的书儿,精舍中的太监想笑,却又不敢笑。
曹化淳道:“太医院的诊断已经出来了,刘阁老确实患有消渴症,很重。”
“很重……朕正要大用刘宇亮……可叹……”崇祯不禁大为气恼。
刚才曹化淳已经将事情说得很清楚了,刘宇亮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再加上他年事本高,可以说已经虚弱到了极处。
本来,前一阵,朝堂之中已有呼声,让刘宇亮督师蓟辽,全面主持对建州军事。对此,崇祯皇帝也有些心动。毕竟,山东战场时,刘宇亮的表现非常突出。可以说,能够守住济南,扭转整个山东的局势,全靠刘、孙二人。相比之下,洪承畴打得可不怎么样。
最关键的是,朝中部堂级大臣中,有军事经验的人也就区区几个。杨嗣昌且不说了,同他比起来,刘宇亮有更多的实战经验。
而且,如今的朝中诸公对于东北建奴都有畏敌情绪,如果让刘宇亮执掌蓟辽诸军,至少心理上有优势。
可现在看来,这事怕是不成了。
“万岁爷说得是,可惜了。”曹化淳也假惺惺地长叹一声。
没错,筵讲时那一幕就是他和杨嗣昌弄出来的。在之前,杨阁老虽然已有八成把握可以肯定刘宇亮得了消渴症,而且很严重。如果将此事说出来,不但刘阁老总督蓟辽的差事弄不成,只怕内阁的位置也保不住。只不过,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能够混到阁臣这一位置,没有人是吃素的。想必刘宇亮也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将自己患有重病的消息守得极严,要想抓住他的把柄根本就没有可能。
就算抓住了,报上去,人家也可以来个死不认帐,反打草惊蛇。而且,仅仅是背后打他的小报告,对于杨嗣昌这样的人物来说,也太下作了些。
所以,杨阁老才和曹化淳设了这个一个局,将刘宇亮直接饿晕过去。到时候,只要御医过来一凭脉,真相就大白于天下了。
杨嗣昌给曹化淳开出的条件是,在曹化淳执掌京营的事上全力支持。他掌管兵部,军事上的事情最有发言权,在天子那里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结果,自然是极好的。
崇祯皇帝心中有些抑郁,却还是有些不甘心,忍不住问:“曹化淳,你问过太医院的人没有,刘宇亮的病是否……”
不等皇帝说完,曹化淳就轻声道:“禀万岁爷,太医说了,刘阁老已是不太成了,他的手脚指甲都已经乌青,若再不好生将养,拖下去,只怕就要不良于行。”
“啊!”崇祯忍不住低呼一声,又长长叹息:“哎,想不到刘卿家的身子已如此不堪了,当初他在山东时已经为朕立下大功,朕若再叫他都督辽东,又于心何忍。罢了,罢了,依旧叫洪承畴去,王承恩,拟旨吧!”
“是,万岁爷。”一直侍侯在旁边没有说话的司礼太监王承恩忍不住摇了摇头,走到案前,提起笔开始草拟圣旨。
事情都到了这一步,刘宇亮总督辽西的事情再没有可能了。
王承恩为人一向本分,刘和洪究竟谁总督蓟辽同他也没有任何关系,他只是为刘宇亮感觉可惜: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得了这种不要人命,却叫人什么也做不了的病呢?
很快,圣旨拟好,又用了玉玺,蓟辽前线军事统帅的人选算是定下来了。
崇祯这人精明得紧,自然知道蓟辽总督一职是刘宇亮和洪承畴在争,而洪亨九最近和杨嗣昌走得也近。
内阁之中,温、周、杨三人当家,温、周二人对于蓟辽总督人选没有什么兴趣,保持中立。除了刘宇亮,其他两个阁老是刚提拔进内阁的,基本不说话。因此,这份圣旨明日一早送去内阁之后,不出意外应该能够通过。
刘宇亮不能总督蓟辽确实是一件可惜的事情,不过换成洪承畴也好。毕竟,洪亨九前几年在陕西干得也算不错,正说起才干,好象比刘宇亮还精干些。他这次在鲍丘落败,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同建奴交手,等以后在辽西熟悉军务之后,未必就不是建奴的对手。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才突然发现自己夹袋中确实没有什么人才,尤其是那种督师几省的阁部级人物。自卢象升殉国、孙传庭眼疾之后,更是寥寥无已,现在刘宇亮又病得厉害。出来洪承畴,还找不到第二人。
等到拟完这道圣旨之后,崇祯皇帝又道:“刘宇亮身患重病,过得一阵子,就下一道旨意让他回乡荣养吧。罢……朕现在让刘爱卿回乡退隐,未免有人说朕心狠,如此对待有功于国家的功臣,且等以后再说吧!对了,既然说到蓟辽总督的人选,再下一道旨意给孙元,让他早些去宣府镇上任。宣府乃是京师门户,须又一员虎将镇守。有孙元把守,朕睡觉也安稳些。”
“是,万岁爷。”王承恩点点头,正要提笔继续写。
曹化淳却叫了一声:“且慢!”
崇祯皇帝:“你又何话要说?”
曹化淳却扑通一声跪下去,道:“万岁爷,奴婢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崇祯却是奇怪:“这这奴才,有话直说就是了,什么当讲不当讲,心中想什么,直管说出来好了。”
“是,万岁爷奴才我口说我心,自然不敢欺君。”
崇祯有点不耐烦:“禀上来。”
曹化淳:“万岁爷,奴婢以为宣府镇总兵官一职孙元不适合担任。”
此言一出,殿中所人的目光一刹间都落到他身上。
崇祯皇帝大奇:“缘何不适合,难道孙元也身患疾病不成?”
“禀万岁爷,孙元身子极壮,没有任何疾患。而且,以奴婢看来,孙元无论是武艺还是功勋,都是当世第一,尤其是他麾下的骄兵悍将,更是丝毫不逊色于当年的戚家军,用来镇守京畿自然最合适不过。”曹化淳在地上抬起头来,咬牙道:“可正因为宁乡军实在太强,步卒实在太剽勇,这样的部队却不适合驻扎京城。”
崇祯皇帝哼了一声:“这话倒是奇怪,镇守门户当用虎将,有宁乡军在,朕也睡得安稳,怎么就不适合了。你这奴婢,胡言乱语什么?”
曹化淳:“万岁爷这话奴婢不敢苟同,唐昭宗时,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乃是当时难得的虎将,凤翔也是唐末少有的强军。奴婢斗胆请问万岁爷,有李茂贞把守扶风、凤翔,把守长安西面门户,昭宗皇帝可睡得安稳。依奴婢看来,守门当用狗,而不是能用虎。虎是放出去伤人的,若养在家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祸及主人之身。”
这话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在殿中炸响,屋中众人都是面容一白。
王承恩没想到曹化淳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话暗指孙元有不臣之心,当真是歹毒异常。若当今的天子圣明无过,遇到昏聩之君,说不定孙太初就会成为下一个熊廷弼了。
他深深地看了曹化淳一眼,低声道:“曹公公,话可不能乱讲。孙元可是有功于我大明的,刚得了万岁的封赏。”你现在又暗指孙元是唐末藩镇,叫天下人听到,岂不笑话崇祯皇帝识人不明?
崇祯皇帝也是面色大变,怒啸一声:“曹化淳,你满口胡吣什么。孙元可是朕一手提拔起来的有功之臣,这次建奴入侵,若非宁乡军,济南只怕已经失陷于敌手。这样的功绩,朕自然要大大地封赏。你这小人,竟然在背后搬弄是否,无端怀疑一个有功之臣的忠臣,当朕是昏君吗?”
在崇祯皇帝看来,孙元以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将,在大明朝的边军中也不过是一个小人物。之所以能够做到正二品的金吾将军,还不是自己一手提拔。否则,当年在知道孙元是魏党余孽之时,一道圣旨下去,这个孙元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因此,他对自己用人的眼光还是非常得意的。
如今,这个曹太监竟然说孙元是反贼,立即将他触怒了。
见崇祯皇帝一脸铁青,曹化淳身子颤抖起来。其实,万岁爷这个反应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也想好了应对之策。
他叫道:“万岁爷,奴婢眼睛里只有陛下,对你是忠心耿耿的,可不认识其他人。奴婢手上又一样东西,这孙元究竟是忠是奸,万岁爷只需看上一眼自然明了。”
“什么东西。”
“这是孙元在卢象升灵堂时所写的挽联和悼亡诗,字字句句满怀着对朝廷对陛下的怨怼,当以大不敬论罪。”说着话,曹化淳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写满了字的纸,跪行几步,高举过头。
“大不敬?”众太监终于忍不住低低地“嗡”一声。
616。第616章 心意变改
崇祯一把将那张纸抽了过去,凝神读了起来。
王承恩正好站在皇帝身边,再加上他地位既高,自然也同时定睛看去。
写在最前头的乃是那副挽联,倒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不过是总结卢象升为国家所做的功绩,追思他在世时的音容笑貌。
这样的挽联,不但是他,就连崇祯以前也不知道看到过多少,也不觉得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但等一读到接下来的那首曲子词时,王承恩心中却是一凛,差一点叫出声来:当真是滂沱大气,雄壮浑厚,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这样的作品,非统领千军万马的统帅才能作出。
他心中还是奇怪,这孙太初才二十出头,可读这首词,却苍凉沉郁,就如同一个八旬老人正在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他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将军,哪里来这么多感怀和太息?
不过,等读到下半片,王承恩还是感觉到其中的那股勃勃的生气,以及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不能,自然不可以的!
君子当有所为,这词中之意,才是真正的孙太初啊!
“这是《诉衷情》?”崇祯皇帝显然也被这气势逼人的诗句震撼了,胸膛不住起伏:“这个孙元,想不到竟然写得如此好词。这大概是我朝自杨慎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以后最佳。哎,这个孙元的才情还真是不错啊!抚恤卢象升,朝中百官也有送去挽联挽诗的,其中还有朕的翰林院学士,可没有一篇比得上孙元这阕。”
说到这里,他不禁痴了,口中喃喃道:“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孙元说的是卢象升,可何尝不是朕此刻的写照。朕也不过四十春秋,可这身子已然倦了,两鬓落满秋霜。可如今,国内为靖,北方年年灾害,外有建奴虎视眈眈。朕这才真真是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将来若是千秋万岁,又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说到这里,他眼睛里有点点泪光泛起。
他却不知道,孙元做作的这首《诉衷情》乃是得自后世的一个伟大人物。自古到今,所谓的君王一类的大人物,如果真有心作为,心意都是相通的。可以说,这首曲子词可谓是唱在他的心坎中去,直接触及到灵魂深处。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崇祯狠狠地捏着拳头:“不,不能付之东流,朕绝对不能让祖宗面上蒙羞。朕是太祖祖的子孙,朕要振作起来!”
见崇祯皇帝竟然被孙元的词打动,激动成这样,跪在地上的曹化淳有点傻眼。今日他刚搬倒了刘宇亮这个内阁阁员,心中正得意。但万万没想到,对付小小的一个孙元,却颇不顺利。
按说,一个小小的孙元,搬不倒也就罢了。可刚才他已经暗指孙元乃是唐末的藩镇,已经将话说满,这个时候已是骑虎难下。
当下,他一咬牙,“万岁爷,依奴婢看来,孙元的悼诗中对陛下满腹怨气,大大地不敬。”
崇祯哼了一声:曹化淳你这狗奴的话说过头了,朕没看出孙元的诗词中有什么违制的地方?“
曹华淳道:“禀陛下,奴才就先从孙元的挽联说起。孙元的挽联是这么写的‘尽瘁鞠躬,死而后已,有明二百余年宗社,系之一身,望旌旗巨鹿城边,讵知忠孝精诚,赍志空期戈挽日。成仁取义,没则为神,惟公三十九岁春秋,寿以千古,撷芹藻斩蛟桥畔,想见艰难砥柱,感怀那禁泪沾襟。’这其中,有明二百年宗社就有反心,二百年宗社,岂不是说我大明朝国柞只有二百余年,到万岁爷这里就要尽了?”
“啊!”众太监都惊叫一声,皆目瞪口呆。
王承恩被惊得脑袋里嗡嗡乱响:“曹公公慎言!”
曹化淳已经将话说开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事做绝:“陛下,确实,单从《诉衷情》来看,确实没有违制悖逆的地方。可这副挽联却暴露出了孙元的狼子野心,还有这句‘想见艰难砥柱,感怀那禁泪沾襟’不就是杜甫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吗?他竟然将卢象升比做诸葛亮,岂不是说万岁爷你是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刘禅。这是对陛下的恶毒咒骂啊!”
王承恩终于怒了,喝道:“曹公公,话可不能乱说。我朝可没有文字狱,不以言罪人!”
崇祯的脸却白了下来,一摆手:“曹化淳你这狗奴才,你无端说孙元有野心,捕风捉影,不足为凭……你……且说下去。”
“是,万岁爷。”
曹化淳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得意地看了王承恩一眼,接着说道:“万岁爷,奴婢刚才说孙元有野心,也是凭着这副挽联猜测,或许当不了准。可孙元深受皇恩,却对陛下你满腹怨恨,却是事实。这一点,从这首曲子词中或许看不出什么来。但陛下若知道那日孙元吊唁卢象升时的情形,就会知道了。”
“什么情形?”
曹化淳:“孙元那日吊唁卢象升的时候还带着他手下一个叫傅山的山西秀才,两人在灵堂上当着一众朝廷官员的面长歌当哭,闹得甚是热闹。”
说着,他就绘声绘色将那时的情形描述了一遍,然后猛地磕了一个头,道:“万岁爷啊,孙元和那个秀才唱的竟然是《式微》,还说什么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这可是所有人都听到了的。”
“当真?”崇祯气得双手微微颤抖:“孙元和他的幕僚真当着所有人的面子唱了这么一句?”
“万岁爷,奴婢所说之话,句句属实,不敢有半句隐瞒。否则,万岁爷尽管治奴婢欺君之罪!”
“狂妄、悖逆、竖子!”崇祯皇帝这人自尊心极强,当下立即暴发,一巴掌拍在御案上,回音在殿中回荡不息。
一种巨大的威压在屋中弥漫开来,压得人透不过气。
曹化淳突然哭泣道:“万岁爷息怒息怒啊,若是气坏了身子,奴婢百死莫赎其罪。请陛下降旨,命北镇抚司立即捉拿孙元,好生惩处。”
“啊,陛下三思!”一向不过问政事的王承恩终于叫出声来。
“命北镇抚司立即……”崇祯刚举起手,想了想,却狠狠地放了下去:“朕再思量思量,尔等都退下吧。”
“是,万岁爷。”曹化淳不为人知地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617。第617章 小道消息
今天在皇帝驾前进言,搬倒了刘宇亮。现在,孙元不管会不会被治罪,他那个宣府总兵官肯定是做不成的。
杨嗣昌求我的两件事,咱家都漂漂亮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