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4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问,定然是河南兵许定国部。

    高杰:“难道是许定国出来了。”

    一个家丁:“总兵官,属下过去问问。”

    然后一夹马腹迎接了上去,说了几句什么话,泼风似地跑回来,回头指着那队骑兵最前头的一个军官道:“禀总兵官,已经问清楚了,那人正是河南总兵许定国,特意出城来迎接你和越巡抚、陈巡按。”

    高杰冷冷道:“这许定国真是个不到黄河不死人的狗种,前日某让他去归德,他再三推辞,找了不少可笑的借口。如今可好,越其杰和陈潜夫来了,某亲率大军来,这厮才知道怕了。”

    一个家丁:“总兵官,但凭许狗才不去归德见你,就当得了一个死字。今日机会正好,擒贼先擒王,只要将这鸟人拿下,睢州就不战而下了。”

    另外一人也道:“总兵官,对手吧!”

    “杀了这鸟人,咱们进城抢他一把。”

    说着话,众人都兴奋地将手按在刀柄上,有人甚至伸出猩红色的舌头舔着干燥的嘴唇,满眼都是嗜血的光芒。

    见已经成功地激发了秦军的兽性,老木头悄悄地退后一步,置身事外。

    高杰见大家都这么说,也动了心,低声喝道:“我等不过二十人马,许定国有两百人,又都是骑兵,二十对两百,没有什么胜算。如果调大军过来,又怕惊动了他。”

    见高杰已起了杀心,不但众家丁暗自欢呼,就连老木头也是惊喜莫名。

    一个家丁低笑:“许定国的河南兵也就那么回事,总兵官你看,这群人坐在鞍上歪歪斜斜,没个正形,像什么勇士?这上过战场,杀过人的,身上自然而然地带着一股气势。咱们都是打老了仗的,一眼就能认出了。这两百人,不过是土鸡瓦狗,咱们人虽少,一个冲锋就能将他给灭了。总兵官,等下你亲率十骑冲阵,属下带十骑迂回包抄,管教他们一个都跑不掉。不拿下许定国的狗头,你活劈了我。”

    高杰终于下了决心,微微点头;“就这么办,老木头。”

    老木头:“属下在。”

    高杰:“等下你随某冲锋,你要在前面开道。”

    老木头也不说话,只狠狠地点了点头,将别在马鞍上那柄两尺长的金瓜抽了出来,在手心掂了掂。却见,这柄金瓜上满是刀枪划痕,上面还隐约有血光闪烁,却不知道以前杀过多少人。

    大约是看到高杰这边情形不对,许定国的队伍开始聚集,马上众人都在交头接耳,好象在说着什么。

    高杰意识到说不定已经惊动了许定国,当机立断,正要下令冲锋。

    突然间,许定国扔掉手中兵器跳下马来,空着手走过来,高喊:“英吾兄,英吾兄,你的英名,许定国久仰了。前番你招我去归德,我是真有事脱不了身。今日,老夫亲自过来负荆请罪了呀!”

    声音极其亲热,就好象他和高杰是相识多年的老友。

    许定国突然下马,空着双手过来让高杰等人一呆,顿时忘记了动手。

    老木头眼睛里有寒光闪过,敌人已经解除武装,这个时候只需冲上去,轻易就能取了许定过性命。

    当即,他慢慢起朝前挨去,只等许定国进入战马冲的距离。一般来说,战马在战场上的冲击范围是两百余步。只要许定国走到靠近高杰一百步的距离,就算他插了翅膀也飞不出去了。

    此事情关系重大,即便是久经沙场的老卒,老木头握着金瓜的右手手心还是沁出汗水来。

    就在这个时候,高杰霍一声扭过头来,狠狠地盯了老木头一眼。

    都是打老了仗的宿将军,常年在生死场上厮杀,高杰的目光利如鹰隼,身周百步一草一木的动静都落到他眼里,如何看不出老木头的异动。

    老木头的目光和高杰在空中碰了一下。

    高杰沉着脸,摆了摆头,示意老木头和手下不要乱来。

    老木头无奈,只得将身子松弛下去。他心中也是奇怪,这个高杰究竟想干什么,这么好的机会竟然不知道把握。

    只片刻,许定国就哈哈大笑着走到高杰面前,连连打拱作揖:“英吾,英吾兄弟啊,这天冷的,看你只穿了一件单衫,着了凉如何是好。呵呵,哎,我倒是忘记了。”

    他夸张地伸手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兴平伯何等英雄了得,当真是钢筋铁骨,河南的这点风霜对你来说又算得了什么?英吾,前番你召我去归德与你会面。其实我早就仰慕英吾兄了,只恨不得身有双翼好飞到商丘。只可惜,军务实在繁忙,却是脱不了身。今日英吾亲自过来了,哎,果然是人中龙凤啊!”

    说罢,他做出一个让人惊愕的动作,上前一步,一把抓住高杰的双手,不住地摇晃着。

    若不知道情况的人看了眼前这一幕,还真以为两人乃是多年没见的至交。

    许定国热情似火,高杰先前本已心动,只等和他一言不合,就暴起伤人,直接将许定国斩之马下。好抢了他的睢州,兼并河南军。

    此刻被他热情的双手用力抓住,一时间却抽不出来。况且,高杰这人虽然凶暴,可却是个抹不开面子的人,说到底,他的头脑相对起这个乱世的其他出身农民军的将领而言还是要单纯得多。

    否则当年别的农民军首领受了招安之后,遇到剿寇的时候都慢慢吞吞,一心保存实力。等到恢复力量之后,因为受不了朝廷的约束,又反了。倒是高杰受招安之后,就真将自己当成大明朝的军官。每战必冲锋在前,对孙传庭也是言听计从。

    许定国所谓的投降建奴的传言也不过是传言罢了,毕竟他也是大明朝的河南总兵,且对自己如何热情,高杰一时间也不好意思动手了。

    “许总兵……”高杰缓缓问。

    “兴平伯啊,英吾兄啊!”许定国一副自责的模样:“我知道你还在怪我当初不去归德之事,我也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有,都不能取得你的谅解。老哥我在这里向你赔罪了,我知道史阁部这次经略河南之举意义重大,朝廷上下衮衮诸公都看着呢!不过,以秦军的勇猛平定河南当不在话下。我河南兵新建,老哥我又没有什么才具,这兵也练得不象样。这样好了,今后,老哥我就以英吾兄马首是瞻。”

    正说着话,许定国那群手下也过来了。

    许定国扭头对手下一通大骂:“你们这群混帐,见了兴平伯还不下马拜见。娘的,你们以前不是成日在老子面前说早就盼着见到大名鼎鼎的高英吾,现在也是你等造化,终于见到人了。”

    战马上的河南骑兵同时跃下来,许定国这个时候突然做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动作,他带着手下扑通一声跪在高杰马前,磕了一个头,高声叫道:“我等见过兴平伯!”

    如此大礼,即便是狂傲的高杰也经受不住,连忙跳下马一把将许定国扶起,道:“许总兵,何须如此,何须如此啊!”

    高杰乃是大明朝的兴平伯,一镇之总兵官,地位是高过许定国,可也没高过多少。许定国是河南总兵,乱世之中弘光天子一向倚重武官,将来这个许定国未必没有开府建牙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可能。

    今日许定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对自己如此恭敬,行的是属下之礼,叫高杰心花怒放。

    高杰是普通农民军出身,最好面子。既然许定国如此上道,他胸中的那一口杀气也渐渐平息下去。

    当下就同许定国手挽手,亲热地攀谈起来。

    老木头在后面看得心中大急,心道:侯爷传来的信上已经肯定这个许定国投了鞑子,他今日对高杰如此恭敬,底下不知道又要搞什么阴谋诡计。可笑这高杰愚蠢透顶,竟然被这拙劣的表演给蒙蔽了。只可惜我实在是拿不到许定国投降建奴的证据,现在说什么高杰也不回相信的……这……可如何是好呀?

    他心中一阵急噪,几乎忍不住要冲上去,挥舞金瓜给许定国脑袋上狠狠一击。

    可就在这个时候,侦缉厂梁满仓当初送自己离开扬州镇的那些话又浮上心头:你是情报员,假如能够顺利地打入敌人内部,你就是我扬州镇最可宝贵的财富。你的任务是将有价值的情报安全地送回家来,记住,保全自己才是最要紧的。情报员不是刺客,不是死士,不需要你们冲锋陷阵。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之前,诸如刺杀一类的事情绝对不允许发生。

    想到这里,老木头只得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正当高杰和许定国亲热地说话时,后面的越其杰和陈潜夫跟了上来。

    当着二人的面,高杰更不可能动手了。

911。第911章 大比之期(求月票)

    弘光元年二月初九日,对于苟安在东南半壁江山的读书人,尤其是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来说,是一个大日子。

    就在这一天,朝廷开恩科,在南京举行会试,选拔人才充实进重建的大明朝朝廷各级衙门。

    其实,如今的弘光政权已经官满为患了。民间有一句话说得正是这事:“都督多似狗,职方满街走,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

    都督就不说了,所谓职方就是指朝廷部员中司一级的郎中,相公则是指执掌国政的内阁次辅马士英。

    自从弘光登基以来,南京的小朝廷算是重建了。刚开始的时候,弘光政权是建立在南京六部的基础上。党争之后,东林遭到清洗,换了一茬人马,又重建了一遍,朝政总算是走上了正轨。

    可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自去年上半年李自成一片石大败,被建奴赶出京城之后,以往那些陷在北京的官员们趁这个机会纷纷南逃到了南京。

    这下就麻烦了,这些人毕竟是在籍官员,人家心向大明历尽千辛万苦跑回来,很多人都是抛家弃口,孤身一人,朝廷总不能不管吧,否则叫天下人如何心服。

    没办法,只能一一起复,连甄别都免了。

    但问题又来了,两京官员合二为一,如此一来,京中各部院人满为患。以往一个人就能干好的事情,现在至少有三人,这就是职方满街走。

    至于相公之爱钱,马士英觉得实在太冤。他娘的,现在朝廷穷得一逼,每月光发这么多人的工作,老马都要抠半天头皮。就连答应孙元和江北四镇的两百万两白银的北伐军费也一直拖欠着没给,不但如此,他甚至还从孙元那里借了两百万元钱,才勉强让弘光天子和朝廷度过了一个还算象样的春节。

    元是孙元鹰洋的单位,一元鹰洋重七钱二分白银。实际上,还没有。

    早期的鹰洋确实是纯银,后来,因为信用越来越好,其中的白银含量也渐渐地降低九成。以孙元的贪婪,估计以后还会降。

    不过,谁叫人家扬州镇的信用好,民间都认这个。

    马士英给孙元借钱的时候,好说歹说,孙元才点了头。不过,条件是只给鹰洋,现银没有。而且,这两百万鹰洋中,还有一部分要折算成铜钱。扬州镇在朝廷还没有发行新钱之前就已经开始铸造红光通宝,朝廷也拿他没个奈何。可想,在未来一年,孙元光什么都不用做,光钱息就要吃到餍足。

    如果在太平年月,孙元这已经是在朝廷外另立朝廷,动摇国家的根本了。

    可现在,朝廷实在拿孙元没有法子,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老马又是个没原则的人,为了稳定朝廷政局,为了稳住自己的相位,只得无奈地接收了孙元解送过来的鹰洋和弘光通宝。这事的性质是严重的,等于是国家正式承认了孙元的铸币权。

    不好大臣接到新发的俸禄之后,都唾口大骂,骂孙元狼子野心,骂马士英奸相祸国。可东林已经彻底倒台,弘光皇帝一听说朝廷过年的开支已经落实,龙颜大悦,不但不处罚这一文一武二人,发大为嘉勉。还说,反正都是钱,你们若是看不惯,回去之后大不了融了铸成银锭就是了。

    开玩笑,融了重铸,有意思吗?且不说实在太麻烦,关键是鹰洋的银含量不足,若是化了,大家到手的工资岂不平白缩水一成。倒不如将就这么用出去,反正市面上也认这钱。

    于是,骂归骂,大家拿钱的时候却没有任何气节。

    为了安抚百官,马士英有召见了宁乡军驻京办主任余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叫了半天苦。余祥实在经受不住,请示孙元之后,又从驻京办的经费里掏出三万元钱给了马士英,用来作为给在京七品以上官员炭敬。

    如此一来,万籁无声。

    京城的官员们虽然口头骂马士英非常凶,可内心中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个马瑶草倒是个理财好手。甚至有人心中起了一个念头:如果当政的是史宪之,今年过年只怕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朝廷有了钱,这期恩科如期举行。

    主考官乃是重新出山的东林叛徒钱谦益,这段时间钱老头非常风光,已经提前半个月就住进了贡院,当起了他的大宗师。据说,春闱之后,老钱就会因功公推补入内阁为相。

    这是开恩科对于弘光朝而言意义重大,也是弘光帝和马士英和东林党人的一场较量。

    因此在此之前,东林已经发动南士子闹过几场。第一场是抗议朝廷罢黜东林君子,以至朝堂之中奸佞当道。请天子重新起用高弘图、张慎言、姜曰广等人;第二场是抗议皇帝重新设置厂卫,欲重酿天启年阉党乱政旧事;第三场是抗议扬州镇总兵官颖川侯孙元私铸钱币,拥兵割据,行反叛之实。且,抢强民女,致使我东南士子蒙羞,云云。

    这三场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高得马士英非常狼狈,这个时候他和弘光达成共识:要想平息东南读书人的骚乱,最好的办法是收买、分化,而开科举则是最佳应对方案。

    这个可是恩科啊,一旦中式,你就是天子门生,作为学生,你总不好意思同皇帝老师对着干和朝廷对着干吧?

    等到朝廷开恩科的布告一贴,所有正在闹腾的读书人们立即散了,都跑回家去准备备考。终于大义气什么的,都比不上自己的前程来得要紧。

    于是,这场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就这么偃旗息鼓了。

    当如今,整个南京满大街都是读书人,文会一场接一场的作,所有人见面,第一件事就是切磋学艺。

    书坊里的历届时文集子卖到断货,各大客栈满员,一床难求。城中各大僧院、道观也住满了人。

    整个东南士子涌进南京的结果让城中变得异常繁华,当真是乱花迷人言,颇有烈火烹油的景象。

    叫人有种置身于太平盛世的错觉。

    同南京不同,扬州镇这边的公务员考试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912。第912章 陷入危机的周仲英

    同今年朝廷的春闱不同,扬州镇的公务员考试从一开始报名就显得不顺利。

    这半年以来,由于马士英等人将东林和所谓的东南君子们得罪了个遍,头上早就被人刻上了“白脸奸臣”四个大字。读书人们掌握着舆论,要毁坏一个人的名声驾轻就熟。在坊间流言中,马瑶草已经变成《杨家将》中迫害忠良的潘仁美了。

    作为马党最可依靠的武力,孙元的名誉更是败坏到无以复加。将他比拟做生吃小儿的麻叔谋还轻的,现在,孙元更是化身为每夜必御十女的色中饿虎。传说,此人平日最喜逛街,一旦看到稍微过得去的女子,就直接下手抢。府中更是养有佳丽三百,一个月下来不重样。

    这么一个混帐东西如今反相已露,竟然自己开科举,自然要受到所有忠贞正直之士的抵制。

    据说,扬州镇这次所谓的公务员考试最后去报名的也不过一百来士林败类。

    堂堂一场大考,报名人数如此凄惨,叫人一想起来就觉得痛快。

    是啊,别说堂堂一镇的大考。在太平年月,即便是偏远省份如甘肃、宁夏之类的地方,一个还算过得去的上县,在儒学念书的,多年年儒学害羞了去坐馆的,充幕府吃大户的秀才,怎么着也有二三百人。扬州镇这次考试只要有秀才以上功名的读书人都可以参考,竟然不过区区百余人,丢人可谓是丢到家了。

    其实,扬州镇这次大考,孙元还是很有诚意的,监考官黄佑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四出活动,召集各地读书人会谈,劝解。

    且,在正式考试前十天,扬州镇治下各州县衙门的正印官还给考生们举办了盛大的“跃龙门”议事,为考生批红挂彩送行。考虑到这次抹下脸不要来扬州镇考取官职的生员都是实在是穷得没个着落的穷书生,有的人甚至连来参考的路费都拿不出来。因此,监试官黄佑特批了一笔钱,只要来考,每个考生都可以到跃龙门这一天领到十元钱路费。、

    翻过年之后,扬州镇已经正式废两改元。十元钱,就算融成银锭也有七两。而且,鹰洋在市面上信用极好,不但本身有七成的含银量,扬州镇还用水师每年的收入作为担保,真论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