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陶侍立在雷泰身边,道:“小人乃凤阳粮商,中都陷落之后,就逃到扬州来避难。”
“你是从凤阳来的?”雷泰一惊,提起了精神。
“只是。”管陶小心地回答说:“小人在凤阳的家业可谓是尽毁于战火之中,好在小人早几年已在南直隶各地开了分号,这才不至于倾家荡产。不过,还是损失不小。小人家中人口多,这人总得要吃饭吧!”
说到这里,管陶叹息一声:“小人手头还有一批粮食,想买出去换点周转资金,这才来到县衙门拜门。”
“你要在如皋开分号?”雷泰提高了警惕,这不是要跟冒家等几个大族抢饭吃吗?
自从朝廷实行一条鞭法,只收白银,不收实物赋税之后,老百姓可就遇到大麻烦了。遇到丰年的时候,粮价低贱,可为了完税,只能低价卖粮。但等到青黄不接,却只能从粮商手头高价购买粮食糊口。
正因为如此,地方大族看到这其中的暴利,就同衙门里勾结在一起,垄断了整个如皋的粮食市场,低价进,高价出,赚得盆满钵满。
就雷泰所知,冒家每年光在粮食生意上,就有上万两入项。当然,这钱冒家也不能独吞。在大明朝做生意,讲究的是官商勾结,所以,县衙门的相干官员都要分润一笔。知县、县丞每人都有上千两,就连他雷泰也能得三五百。
其实,说穿了,冒家也算是官。
如此多年,粮食的收购贩卖,使得衙门和冒家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利益集团。
这姓陶的居然想跑如皋来虎口夺食,嫌命长吗?
雷泰面上露出一丝煞气。
“不是,不是。”管陶连连摆手,一脸惊慌:“主薄,小人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地方上的规矩却是懂的,就算给我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来你们这里开粮号啊?”
雷泰脸色才缓和了些:“那你来某这里做什么?”
管陶从兜里抓出一把东西,捏着拳头举到案上,一松,“沙”一声,有金黄色的小颗粒泻下来,霍然正是新鲜的小麦。
“麦子?”
管陶讨好地点了点头:“听说主薄老爷最近正要求购小麦,小人手上正好有一批麦子想要出手,不知道老爷你可有兴趣?”
说着话,他眼珠子不为人知地滴溜溜一转,然后恢复成谄媚模样。
“你要卖麦子给我?”雷泰抽了一口气:“你手头有多少?”
语气已经变得急促起来。
这些日子,因为各地都在征收小麦,偏偏江南一地又不是小麦主产区。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小麦的价格高得离谱,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就拿如皋县城里来说,馄饨、包子、馒头见天涨价,就这样,小贩们还在喊灰面实在太贵,生意做不下去了。
而各地的粮商也大量囤积小麦、面粉,死活也不肯放出来。
如此,雷泰要想收购到足够数量的麦子完粮,却是异常的困难。
到现在,还有很大的空缺。
也因为这样,孙元的粮队才迟迟没有出发。
管陶:“也不是太多,两万石,如果老爷还想要,我还能从其他地方调集些过来。”
说着,就报了一个数字,竟比市场上还还低两成。
“啊,两万石,还调写过来!”雷泰精神一振,心中一阵狂喜。今年如皋需缴纳的小麦不过三万石,孙元需要押运一万多石去北京。可就连这一万多石,却死活也凑不齐。
这厮对我雷泰已经动了杀心,得尽快将他给打发去北京,只要他离开如皋,就别想回来了。
如今,有这两万石小麦,哈哈,正好催他上路。
一想到马上就能摆脱孙元这个魔星,雷泰一阵狂喜,感觉身上一阵轻快。
不过,他还是感觉到这个管陶的话中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价格怎么这么低?”在商言商,商人言利。如今小麦贵得跟黄金一样,正是发财的好时机,这鸟人怎么反低价卖出?
看到雷泰面上的怀疑之色,管陶神秘一笑,将嘴凑到雷泰耳边低声道:“主薄老爷,实话禀告,我手头这批粮食都是陈年麦子,有的已经存了十年,都发霉了,就算价格再低些,只怕也无人问津。听说主薄这次是要运送去京城,反正也是糊弄事。到时候,只需在面上盖上一层新麦就是了。事成之后,小人另有孝敬。”
雷泰这才彻底明白过来,冷笑:“好大胆子,你竟然敢将霉烂的粮食送来将本官完税,找死!”
管陶大惊,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住磕头:“老爷饶命,老爷饶命!小人听说老爷你是冒家的人,冒家可是扬州望族,冒家大老爷在朝廷可是做过高官的,以为朝廷那边入库应该没任何问题的。小人该死,小人该死!”
雷泰正要着人来将他赶出去,听到这话,心中突然一动:“霉烂的粮食……这不正好,孙元这小贼押运小麦去京城,就算他没有亏空,这霉变的麦子定然入不了库,到时候一样办他一个死罪。只需在起运的时候在霉烂的粮食上覆上一层新麦将他瞒过就是。反正押运粮食的民夫、里、保和衙役都是我。好,这个法子真是不错!”
他一把将管陶从地上拉起来,沉声问:“你能给本官多少孝敬?”
管陶一脸的惊喜,伸出两个手指。
“两成,恩,不错,粮食什么时候能够到?”
管陶:“六天之后能到。”
“三天,我只给你三天。”
管陶眨巴了半天眼睛,然后点了点头:“没问题,三天就三天,老爷你准备好银子吧。”
然后,两人又商量了半天,决定三天之后在雷泰在西场的老宅交货。
既然是存放了十年,无法入口的小麦,自然不方便送进城来。这事还得做得隐秘,否则惊动了孙元那贼子,当场揭穿雷泰用公款购买霉烂小麦,不但孙小贼可以借机不去北京,就连他雷泰也有大麻烦。
打发走了管陶,雷泰心中一阵振奋,不住搓手:这才是瞌睡来了遇到枕头,现在,小麦也备齐了,孙元,看你这次朝什么地方逃!
一想到孙元那日面上狰狞的表情,雷泰心中一颤,手脚一片冰凉。
只希望尽快将这个恶魔给远远地打发了。
下来之后,雷泰也不歇气,立即让让将用于购买小麦的白银用一辆小船载了,送去西场老宅,又立即给孙元下了行文,命他组织好脚夫,四日之后的上午就出发去北京。
119。第119章 管陶
从县衙门里出来,管陶也没急着离开,反悠闲地在如皋城里逛了大半天,在酒楼里吃了晚饭,这才回头看了看身后,发现没有人跟着,就闪身进了旁边一座不大不小的院子里。
刚进院子,立即就有一条二十出头的汉子迎过来,机警地将门关上:“管老板你回来了?”
“哦,原来是蒋百户啊,刚才你突然走来,还真将我吓了一跳。”管陶还是一脸的讨好,点头哈腰:“千户大人回来没有?”
那汉子笑道:“千户刚回来,等管老板你有些工夫了,如今正在厅堂里同温老三说话呢!”
正在这个时候,厅堂里传来温老三阴阳怪气的声音:“犟驴子,你他娘什么时候变成长舌头了,管老板,快进来吧!”
“是是是。”管老板里面走进屋去,就看到孙元正襟危坐在厅堂正中,正眉飞色舞地看着一份清单,口中不住叫:“好,好,好。”
见管陶进来,孙元将手中的清单放下,微笑着看着管陶:“管老板,事情办得如何了?”
管老板连忙跪下去:“回千户的话,已经办妥。”
“快起来,详细说说。”孙元虚扶了一下。
管老板站起身来,小心而详细地将先前在雷泰那里的情形说了一遍。
“办得不错。”孙元点点头。
旁边温老三道:“千户,你上任要紧,不过是办一个小小的主薄而已,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立即就去将他给宰了。”
孙元摇头:“杀区区一个雷泰不过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若真如你所说,我也不可能在如皋等这几天了。其实,我倒是没兴趣杀这么一个卑劣小人的,反脏了手。不过,听说他这几年很是积了一些家产,都放在老宅里。这次我去任职,到处都要使钱,正要将粮款和姓雷的家资取之使用。”
实际上,他已经在昨天拿到了温老三和犟驴子火速送来的官照。
没错,他现在已经是大明朝登记在册的,宁乡千户所的千户军官了。
一个千户,按照官职来看,已经属于正五品。如果是文官,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可惜,明朝文贵武轻,一个五品的武官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就正常来看,一个千户所,能统领七百士兵就算是上千户所,兵五百以上称中千户所;兵三百以上称下千户所。孙元所去的宁乡,乃是下千户所,一般来说,手头有三百兵就算不错的了。
而这个年代的军官大多有吃空额的习惯,卫所的士兵根本就没有经过军事训练,已经变成替军官种地的另外一种形式的雇农。军官们自然也没兴趣武装自己的手下,因此真正上了战场,能有三二十可用的家丁就算不错了。
真比拟起来,他这个千户同后世一个刑警队长没任何区别,想想,还真叫人丧气。
不过,乱世已经降临,有了这个职位在手,又有费洪这批骨干,组建一支强军还是有可能的。
而军队又是一支吃钱的怪物,军饷、被服、装备,日常训练,银子得像水一样使出去。
这次孙元回如皋后,将费洪留在南京,一是等任命状,二是看能不能从南京兵部武库弄些器械回去。
可惜,得来的消息很不乐观,南京兵部南边像打发叫花子一样扔给孙元一队放了许多年,虫蛀鼠咬破烂不堪的鸳鸯战袄。
还好,孙元早有准备,在离开南京之前就给费洪开了一个长长的清单,让他多购买些铸枪炮所需的钢铁,火药什么得也得买些,更为重要的是看能不能再请几个铁匠回宁乡。
如今,清单上的物资已经购买完毕,又请了几个铁匠。
看到自己交代的任务已经完成,孙元很是满意,就决定让费洪和二丫先押着物资侍侯母亲和韶虞人姐弟去宁乡,自己则和犟驴子、温老三等十多个军汉留在在如皋等解决了雷泰这事再说。
虽然说千户所所需的物资已经购买完毕,可这点东西也只够装备百余人马,同孙元当初定下的组建一支一千人马的强军的想法还有一段距离。
那么,在离开如皋之前不妨将雷泰给赚了,随带着将新仇旧恨一并了结。
温老三附和:“千户说得是。”
孙元又朝管陶点了点头:“管老板这次做得不错,对了,这次本千户要去宁乡上任。你从凤阳起就随了我,你的理财本事也算不错,有没有兴趣跟我去宁乡?”
没错,这个管老板就是当初在凤阳时候买孙元秋粮的那个管家商号的老板。
农民军进凤阳之后,大约是以前被官军追得实在憋气,激起了兽性。这次打下了如此一座大城,就开始了有组织的屠城。
那一夜,凤阳的官员和士绅都去杨一鹏的别院参加韶虞人和顾横波的才艺比试,见城中火起,也不敢进城,立即调头向东逃了个干净,却将城中百姓丢给了贼军。
按说管老板也算是个大贾,见城中形势不妙,若是想逃,还是能跑掉的。只可惜这家伙实在爱财,舍不得家中的房屋店铺和财货,竟留了下来。
结果可想而知,不但一家老小被人屠了个干净,家中也被抢了个精光底掉,就连店铺和房屋也被人一把火烧得干净。最后,大约是农民军见这家伙生得白白胖胖,本着身大力不亏的原则,就将他抓进军中充做脚夫。
巧的是,抓管老板的正好是刘宗敏的前锋营。
孙元第一次见到管老板的时候,管陶身上的伤口已经发炎,烧得七晕八素,正要被农民军当成垃圾处理了,扔进沟渠之中。
孙元念到管陶以前也算是帮了自己一个大忙,又不忍心见他就这么死去,就叫费洪将他救了出来,扔在城中一处破旧的房屋里,放了点药物、饮水和食物,任他自生自灭。
杨泽自杀以后,农民军在官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撤退。孙元这才想起管陶,就派人去寻,这家伙竟然还活着,就顺手带去了南京。
在南京养了两个月之后,管老板总算是拣回了一条命。
对于管老板的吝啬和经商才能,孙元还是很欣赏的,就有心招揽。既然已经定下了做军阀的目标,就得先将架子撑起来,能打仗的士兵、技术人才、行政人才、后勤保障人才一样也不能少。
听到孙元出言招揽,管老板感念起孙元的救命之恩,立即跪在地上磕了个头,哽咽道:“千户大人,若非是你,小人已是路边枯骨。天下之大,管陶除了追随大人,已是无处可去。大人要收留我,小人感激还来不及,自是千肯万肯。”
120。第120章 不速之客
西场镇是如皋县大镇之一,因为靠着运盐运河,百姓非常富庶。小小一个镇子,竟出了十个举人,六家有着千亩上好水田的乡绅。
表面上看起来,如皋县衙主薄雷泰在其中根本就不起眼。
可真若说起手头的现银,雷泰却是要排进前三位的。
做了这么多年主薄,雷主薄每年都能从冒家得到好几百两现银的好处,再加上他打着县衙的旗号,克扣在盐运河上往来的客商,又勾结私盐贩子,竟积下了不小的家当,算起来,已有四千多两白银了吧。具体是多少,其实雷泰自己心中也没有个准数。
可这些钱来路不明白,所以,雷泰得了钱,就藏在地窖里,轻易不肯露白,就连水田也没买几亩。毕竟,同战乱的北方不同,江南一地乃是大明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虽说明朝的吏治已经腐烂,但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你一个小小的主薄怎么可能有这么钱,难到就不怕政敌给你来个定向反腐吗?
其实,雷泰这点家产在现代人眼中看来也没什么了不起。一县的主薄,起码是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一级。才四千多两白银,也就是三四百万人民币的身家,一两套房子的事情,算得了什么?
不过,因为这里是自己的祖屋,里面又藏了不少银子,他还是很大方地拨出一笔钱,将院子修得像个堡垒。自从被孙元威胁之后,他又养了十几个家丁。
此刻,已经是黄昏,雷泰坐在厅堂里,悠闲地喝着茶水。
他今天上午去县衙门处置完手头公务之后,顾不得吃午饭,就从库房里领出了今年的夏赋,满满地装了一条小船,又带了四个衙役,赶到了西场镇外自己的老宅里。
进了老宅之后,看到十几个家丁和四个衙役,看看外面的高墙,此刻的他是彻底地放松下来。以自己宅子里防守力量,就算那孙元有三头六臂也打不进来。
他已经想好了,等下与管陶交易之后,明日就命孙元立即押运小麦启程。
只要这个畜生一走,以后就别想回来了。
只需在等上有一晚……
下来之后,这几日雷泰派人去查过户口黄册和路引,核实了管陶的身份,果然是凤阳商户。看他出手很是大方,倒像是个事业有成的商贾,如此,雷泰也就放心了。
一想到孙元明日就要离开如皋,而且是一去不回,雷泰彻底地放松下来,心情也是极佳。
可就在这个时候,内宅那边传来幽幽的哭声,雷泰忍不住皱了一下眉头:“这是谁在哭呀?”
“老爷,是太太在哭。”一个家人小心地回答。
“这个丧门星,没得坏了我的心情。”雷泰恼怒地将茶杯杵在几上,面色就阴沉下去了。
自从凤阳事变之后,看到回来的人当中没有冒成,浑家就整日哭个不停。等到孙元亲口对雷泰说冒成等三人已经被他一刀杀了之后,老婆听到这个消息,哭得更是凄厉,当正是日夜不休,家宅不宁。
正因为如此,雷泰这才叫人将她送回老宅来,想的就是来个眼不见为净。
他也是有一段时间没回这里来了,想不今天刚一到,这婆娘又开始哭了,这不是给老子心头添堵吗?
晦气,晦气!
心中刚这么叫了一声,突然间,外面的院子里就传来一阵纷乱的脚步声。
雷泰一个激灵,猛地站起来,喝道:“怎么回事,没我的命令,谁叫你们开的大门?”
他受到孙元威胁之后,已经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了。
一个家丁气喘吁吁地跑进:“老爷,是冒大管家来了,在外面踢门,小的们不敢耽搁,这才开了院门。”
雷泰一惊:“这个冒管家怎么来了?”
话音刚落,就看到冒庭桂背着手大步走来。
他也没带人,就独身一人,一脸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