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建章-嫣然篇-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认为,韩嫣是最后心灰意冷不再压抑自己的男人本性XX了宫女,为了,就是在汉武帝苦求而不可挽回的情况下被太后赐死。他是在借王太后的手自杀。 

  关于王太后,虽然史记说是王太后直接把韩嫣赐死的,但偶觉得那似乎不像是王太后会做的事情。 

  历史上的王太后是个会做人的女人。在为刘彻争夺太子之位的战争中,她用的以退为进的策略,打败了敌人,更保全了己方。 

  偶觉得,既然刘彻对韩嫣的感情是真的,她就会考虑到杀了韩嫣后刘彻的反应,她必须考虑到自己和儿子间的感情。 

  所以呢,偶让她在明了韩嫣个性的前提下,先是要赐死韩嫣,然后接受儿子的求情,给儿子人情,这样她不但达到了目的,也保全了和刘彻的母子情。 

  因为她知道韩嫣必定会拒绝这样的恩典,主动求死…… 

  有其子必有其母~~~ 

  刘彻只是景帝的第九子(或言第十子),母亲也只是个夫人(小妾),上面刘彻成年的兄长多的是,太子的母亲粟妃也受宠得多,太子之位本来怎么也轮不到刘彻,但这个王夫人硬是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打败所有的对手,让刘彻成为了太子,然后成了一代名帝,怎么想,她也绝不会是等闲之辈啊~~~~ 

  唉,我只怕自己无法写出其十分之一二……… 

  关于汉武帝刘彻,看到的历史人物介绍,对汉武帝刘彻的性格评定就是阴沉、多疑,任命官员基本是全凭个人喜好。 

  汉武帝年间的名臣大多不得善终,就是因为他的让人琢磨不透、反复无常的性格。一个人才,他如果无法得到并使用,就认为没有存在的必要。 

  他少年时候具有雄心,改革受阻也不消沉。掌权之后取得骄人政绩。最大功绩就是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对外关系上的:)因此自信满满,也奢侈非常…… 

  晚年也因为多疑犯了皇帝常有的错误,迷信长生不老,还掀起“巫蛊”之祸,但却还算清醒,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认识,甚至写下了悔过书,昭告天下。 

  所以,我认为年少的他本质上是血气少年,但因为生活的环境和母亲的教导,让他学会了多疑多虑,不希望被人摸透自己。 

  本文的设定中,他对初恋的韩嫣起先是全凭自己高兴的宠爱封赏,然后却发现这给韩嫣带来了灾难,又想起邓通的悲剧,于是开始想掩藏起韩嫣,避免悲剧重演。于是出现了文中情况。 

  刘彻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色鬼,刘彻自己就说:“我可以三天不吃饭,但是不能一天没有性娱乐。”(原话:吾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在大汉王朝的皇帝中,没有哪一个比刘彻的后宫女人更多,刘彻后宫御用嫔妃、宫女,在册的就达到一万八千人之多(汗,一天换一个也得50年啊)。 

  文中出现的卫青,是因为我不希望让结尾因为死人而单纯的悲伤,我想要的是哀而不伤、长歌当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史记·佞幸列传》 

  2、《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3、《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4、《毛泽东眼中的五大帝王》 

  5、《汉武帝年表及大事记》 

  6、《卫青、霍去病:幸运儿的悲哀》 

  7、《史记·匈奴列传》 

  8、《史记·李将军列传》 

  9、《汉书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10、《中国刀剑小史》 

  11、《西汉帝王世系表》 

  12、《汉书·外戚传》 

  注释: 

  首先要强调的是,韩嫣的曾祖父是韩王韩信,而不是淮阴侯韩信。 

  就是说,汉高祖刘邦手下曾经有两个叫韩信的人。 

  淮阴侯韩信,是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是萧何月下追的韩信,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韩信,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韩信,是“狡兔死,走狗烹”的韩信。这个韩信是被吕后夷灭宗族的。 

  韩王韩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他是后来投降了匈奴的。 

  汉高祖带军队进攻阳城时,命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原有地盘,得到韩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带领他的军队随从汉高祖进入武关。汉高祖回军平定三秦时,就答应将要韩信为韩王,先任命他为韩太尉,带兵去攻取韩国旧地。他最终跟从汉王击败项羽,平定了天下。汉高祖五年春天,汉高祖就和韩信剖符为信,正式封他为韩王,封地在颍川。 

  前201年,汉高祖怀疑韩王韩信有背叛汉朝之心,派人责备韩信。韩信害怕被杀,于是就和匈奴约定好共同攻打汉朝,起兵造反,把国都马邑拿出投降匈奴,并率军攻打太原。 

  汉高祖十年(前197),两军交战,柴将军屠平参合城,并将韩王韩信斩杀。 

  韩信投靠匈奴的时候,和自己的太子同行,等到了颓当城,生了一个儿子,因而取名叫颓当。韩太子也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婴。到孝文帝十四年(前166),韩颓当和韩婴率领部下投归汉朝。汉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弓高侯的军功超过其它将领。爵位儿子传到孙子,他的孙子没有儿子,侯爵被取消。韩婴的孙子因犯有不敬之罪,侯爵被取消。韩颓当庶出的孙子韩嫣,地位尊贵,很受皇帝宠爱,名声和富贵都荣显于当世。他的弟弟韩说,再度被封侯,并多次受命为将军,最后封为案道侯。儿子继承侯爵,一年多之后因犯法被处死。又过一年多,韩说的孙子韩曾被封为龙额侯,继承了韩说的爵位。 

  出自纪淑敏 译注〈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有删节) 

  关于建章宫—— 

  本文中所涉及的建章宫并非汉武帝修建于公元前104年的建章宫。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无子,妒。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未知名。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 

  建章监:是汉、三国时期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类似的还有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和长乐卫尉 (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可以看出,在卫青少年时代,确实有一座需要配置建章监的建章宫:)卫青死于元封六年(前105),所以这座宫殿,与汉武帝修建于前104年的建章宫,应该是旧与新的关系。 

  关于年纪—— 

  在本故事中,初登场的刘彻虚岁十八岁,这是真实的历史,韩嫣十七岁也很正常,人家毕竟是美貌小受嘛,自然要比小攻小上一点。至于卫子夫十三岁,卫青十二岁,是偶的设定,因为米找到确实的记录……^^bb 

  之所以这么设定呢,原因如下: 

  关于卫子夫 

  一是因为西汉初期人口凋敝,为了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劳动力,特别鼓励早婚,在文帝景帝的时候甚至有过法令:女子如果超过十四岁还未出嫁就是有罪的,即使到了武帝时期不那么严格了,但女孩子十四岁出嫁成为人们的潜意识也不是不可能的^^bb; 

  二是因为先秦秦汉时候女子十四是适婚妙龄,比如有名的班氏三兄妹中的班婕妤就是十四岁出嫁的,野史中西施被送到吴国去的时候也是十四岁,十四这个年纪在那时候就像后来唐宋明清时候少女十六、十八一样是如花好年龄(说起来,BT的小日本也有十四岁情节哦~) 

  三是因为据说那个时候卫子夫还是处子,刘彻非常惊讶,也因此对她更加宠爱,因为那个时候封建礼教的观念还没完全成型,人们对性的观念很开放,对男女之大防也不是很严格(所以刘彻的母亲甚至在出嫁生过一女后还能进宫,甚至成为太后)身为歌女的卫子夫居然还是处子,就意味着她年纪一定还比较小; 

  由于以上理由,所以我认为卫子夫初见刘彻应该不超过十四岁才是:) 

  然后就是卫青,说起来,史书上的记载也蛮奇怪的,在卫子夫进宫前,卫青就因为相貌而被平阳公主看中而留下来当“花瓶”,史书上说是因为“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彪形大汉?提到这次你想到了什么?应当只有成年男子才可能有这样的身形吧,少年再怎么高大强壮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身量不会足,显得单薄(毕竟是土生土长的汉人啊,又不是胡人),除非卫青有异于常人,但并没有具体他高大到什么地步的记载或描写,中国传统文学会放过这么突出的特征吗?不可能吧:)要知道,普遍的传说中卫青可是有名的美男子哦^0^哈哈,平阳公主看中的恐怕是少年卫青那俏模样吧~~这个色女! 

  卫子夫进宫后不久卫青也被召进宫,在此十年后卫青才第一次带兵出征,如果说十年前卫青就是彪壮的成年大汉,那十年后他不就起码应有三十了吗?而这个时候刘彻也还没三十。照这么算,卫子夫不就比刘彻还要大了吗?刘彻会在十八岁少年郎的时候看上一个已算是迟暮年龄的歌女吗?花心大萝卜风流色鬼刘彻可是在七老八十的时候还有了十七岁的钩戈夫人哦! 

  因为卫青和卫子夫是同母异父的姐弟,是他母亲在寡居以后才和别人私通生下的,就是说他绝对要比小姐姐卫子夫小一岁以上!!!生卫子夫为产后恢复而坐月子一个月,然后再次怀胎生卫青十个月,光这样十一个月近一年就过去了……就是说,如果偶设定卫子夫是十三岁的话,偶设定他十二岁已算很有良心了,汗,因为那时他甚至可能只有十一、十、甚至九岁…………………___…|| 

  另外,卫子夫还有两个弟弟:步和广。但卫青又最小(根据有关的评论文章),依照推算,只比外甥霍去病大个七八岁而已。所以说卫青只比卫子夫小一岁实在是非常之牵强啊……但为了避免罪恶感,偶还是尽量把卫青的年纪往大里拉拔吧…… 

  有鉴于上,让偶吼一句:刘彻你这个BTBT的!!!(挥拳头ing) 

  关于上林苑—— 

  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 

  关于休屠王—— 

  让这个人物出场,可是说在很大成分上是为了增加观赏性,偶很喜欢迪斯尼动画〈花木兰〉里的匈奴单于形象哦^0^爱死了~~写的时候就是在想象那个模样,捏哈哈哈哈哈哈~~~~~ 

  休屠王这个人物比之其他的匈奴王族,和卫青霍去病汉武帝有更深的渊源,具体参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以及〈资治通鉴〉 

  不过本文中的情节,韩嫣和休屠小时候的婚约什么的,几乎全是我的杜撰!(表打……) 

  关于李当户—— 

  广子三人,曰当户、椒、敢,为郎。天子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于是天子以为勇。 

  ——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支菊生 

  译注:李广有三个儿子,名叫李当户、李椒、李敢,父子四人同朝为官。有一次皇上和韩嫣戏耍,韩嫣一时忘形对皇上不敬,李当户便将韩嫣追打,因此皇上认为李当户很勇敢。 

  PS:李当户早亡,死因偶不知道,故如此编造。(又,大将李陵是李当户的遗腹子) 

  关于中行说—— 

  老上稽粥单于初立,孝文皇帝复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公主①。说不欲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行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甚亲幸之。 

  …………于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⑥,以计课其人众畜物。 

  汉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遗物及言语云云。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⑦,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所以遗物言语亦云云。 

  …………(中行说)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 

  ………… 

  后四岁①,老上稽粥单于死,子军臣立为单于。既立,孝文皇帝复与匈奴和亲。而中行说复事之。 

  ——《史记·匈奴列传第五十》 

  官方翻译~: 

  老上稽粥单于刚刚继位,孝文皇帝又派遣皇族女公主去做单于的阏氏,让宦官燕国人中行说去当公主的辅佐者。中行说不愿去,汉朝强迫他。他说:“一定让我去,我将成为汉朝的祸患。”中行说到达后,就投降了单于,单于特别宠信他。 

  ……于是中行说教单于身边的人们分条记事的方法,以便核算记录他们的人口和牲畜的数目。 

  汉朝送给单于的书信,写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开头文词是“皇帝恭敬地问候匈奴大单于平安”,及写上所送的东西和要说的话。中行说就让单于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写信送给汉朝皇帝,并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长加宽加大,把开头语说得很傲慢:“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单于恭敬地问候汉朝皇帝平安。”再写上所送东西和要说的话语。 

  ……中行说日夜教导单于等待有利的进攻时机和地点。 

  ………… 

  老上稽粥单于死去,他的儿子军臣继位当了单于。军臣单于继位后,孝文帝再次与匈奴和亲。而中行说仍然侍奉军臣单于。 

  王延海 译注 

  中行说是汉文帝时候人,汉武帝的时候距离他到匈奴已经有4、50年了。文中为剧情需要,将时间人物修改了一下。 

  关于厕所—— 

  有关于厕所的文章说古代的手纸是薄竹片,某卡曾经看到一篇外国人写的文章,说到参观了世界厕所文化后,最惊讶的是中国皇帝的手纸居然是一米见方的丝绸。为情景情调计,这里取后一种说法。 

  关于王太后认女儿—— 

  初,皇太后微时所为金王孙生女俗,在民间,盖讳之也。武这始立,韩嫣白之。帝曰:“何为不蚤言?”乃车驾自往迎之。其家在长陵小市,直至其门,使左右入求之。家人惊恐,女逃匿。扶将出拜,帝下车立曰:“大姊,何藏之深也?”载至长乐宫,与俱谒太后,太后垂涕,女亦悲泣。 

  汉书●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文中因剧情需要,没有安排刘彻出场。 

  最后提一下,现今史记中的孝武本纪,是后人截取《史记·封禅书》并在开头补写六十字而成,以补所缺的《史记·今上本纪》。这段文字记载了汉武帝即位后四十余年间的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的活动,深刻地讽刺了武帝希冀鬼神赐福、追求长生不老的荒诞和愚昧。 

  孝文本纪记载了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间的种种仁政,赞颂了他宽厚仁爱、谦让俭朴的品德,刻画出一个完美贤圣的封建君主的形象。 

  孝景本纪以大事记的形式,简略地记录了汉景帝在位十六年间所发生的要事。虽然记载简略,但从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国策上对文帝的继承和发展。 

  两相对比,汉武帝真是暴没有面子呀~~~^^bb功绩没被归类总记录,糗事却被记成孝武本纪,可怜,摸摸~~~只怪你活的太久,而司马迁活的太短~~~~ 

  孝武本纪:偶好委屈啊~~~~卫将军要帮偶做主啊~~~(扑过去扯住斗篷狂哭) 

  卫青:(黑线)偶虾米都没看见……(转身走) 

  孝武本纪:等等,别走啊,卫将军?卫将军!卫——……可恶!没骨气的废物!亏你还是个打仗的军人!你还算是男人吗?!(忽然被一脚踩住) 

  霍去病:敢骂偶舅舅?偶踩死你!! 

  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翻译:大将军卫青的为人却是仁爱善良,有退让的精神,以宽和柔顺取悦皇上,但是天下之人没有称赞他的。 

  以上 

  某卡叩首,于2004年5月9日《风起建章》嫣然之章修订完结后 

 

 您下载的文件来自txt。nokiacn 
【…TXT论坛】…立志要做最新最全的txt文本格式电子书下载论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