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寓言故事+作者:冯雪峰-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席话,背着双手在府门里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 

一阵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对的。” 

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 

善行为。 

杨布打狗 

从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 

片山地过日子。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 

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 
交了一批诗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干净的衣服兴致勃勃地出门访友。在快 

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杨布正走在前不 

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得落汤鸡似地 

跑到了朋友家。他们是经常在一起讨论诗词、评议字画的好朋友,杨布在朋 
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 

里招待杨布吃过饭,两人又谈论了一会儿诗词,评议了一会儿前人的字画。 

他们越谈越投机,越玩越开心,不觉天快黑下来了,杨布就把自已被雨水淋 

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着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辞朋友 

回家。 

雨后的山间小道虽然是湿的,但由于路面上小石子铺得多,没有淤积的 

烂泥。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是明晰可辨。晚风轻轻吹着, 

从山间送来一阵阵新枝嫩叶的清香。要不是天愈来愈黑下来了,杨布还真有 
点儿雨后漫游山岗的雅兴哩!他走着、走着,走到自家门口了,还沉浸在白 

天与朋友畅谈的兴致里。这时,杨布家的狗却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来了,从 

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须臾,那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 

乎要朝杨布扑过来。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狂吠声和它快要扑过来的 

动作吓了一跳,十分恼火,他马上停住脚向旁边闪了一下,愤怒地向狗大声 
吼道:“瞎了眼,连我都不认识了!”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本棒要打那条 

狗。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止杨布用木棒打 

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且说:“你不要打它啊!应该想想看,你 

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 

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能怪狗吗?” 
杨布不说什么了,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哥哥杨朱讲的也是有道理 

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复了原先的快乐。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 

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 

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第二节 

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 

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 

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 
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 

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 

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 

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 
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 

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 

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 

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 

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 

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 

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 
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 

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 

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曾参杀人 

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 

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 

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情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 

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当那 

个邻人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时,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 

反应。曾子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 

学生,怎么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不惊不忧。她一边安 
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我的儿子是 

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 

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 

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现在外面议论纷纷, 

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听到这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她害怕这 

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因此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 

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杀了人”的 
说法在曾子的母亲面前是没有市场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 

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 

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 

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画蛇添足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 

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 

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 

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 

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 

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 

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 

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 
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 

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 

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 

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 

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 

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 

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邻人献玉 

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他喝住耕牛,刨开 

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不知是 

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那邻人一看是块罕见的玉石,于是 
起了歹心。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 

祸患。你不如把它扔掉。”农夫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他心想:“这么漂亮的一 

块石头,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 

决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 
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吓唬他说:“这 

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马上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 

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 

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 
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 

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 

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 

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 

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 

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 

禄的待遇。 

狡诈的人因骗取的玉石而受赏食禄,而善良的穷苦人却还蒙在鼓里一点 
也不知道。 

澄子夺黑衣 

宋国人澄子不知在什么地方丢失了一件黑布做的上衣。他跑上大路沿途 
寻找,到处都找不着那件黑衣。 

蚀财的痛惜化为一股气恼。他一边走,一边捉摸着要想出一种办法来补 

救丢失一件上衣的损失。碰巧这时迎面走来一位身穿黑色上衣的妇人。澄子 

不由分说地将她一把抓住。他一面拉扯那妇人的衣裳,欲取其衣,一面狠狠 

地说道:“刚才我丢失的黑衣,原来在你这里!”那妇人被这光天化日之下突 
如其来的拦路行凶举动吓懵了。她急忙对澄子解释道:“这件衣裳是我亲手 

纺的线、织的布,亲手剪裁、缝制而成的。它的长短、大小正合我身。虽然 

您丢的也是一件黑衣,但是并不是这一件呀!”那妇人的声音听起来显得有 

一些柔弱、哀怜。但是她如泣如诉吐出的一字一句里所含的份量,使澄子心 

里怔了一下。如果把一个小女子的衣裳说成是自己的,扒下来后,自己却穿 
不上岂不荒唐?于是他立刻转了一个话题,但是仍然气势汹汹地说:“我丢 

失的是一件夹衣,而你身上穿的这件是单衣。你用一件单衣抵我一件夹衣, 

难道还不便宜吗?”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事实,不论如何狡诈诡辩,事实 

总是不能歪曲的。 

楚人渡河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 

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 

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部队在经过澭河 

的时候依然照着原来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 

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 
惊骇不已。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 

塌一般。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 

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河水不涨,他们 

是可以依照标记渡河的。可是后来,情况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 

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情况下仍按原来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 

化。人们必须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黎丘老丈 

魏国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乡,经常有爱装扮成乡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 

没。有一天,家住黎丘农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 
在半路上碰到了装做自己儿子模样的黎丘鬼怪。那鬼怪一边假惺惺地搀扶老 

人,一边左推右晃,让老人一路上受够了罪。老人回到家里以后,不脱鞋、 

合着衣,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老人酒醒之后,想起自己醉酒回家时在路上吃的苦头,把儿子 

狠狠训斥了一顿。他气愤地对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你有孝敬我的义务。 
可是昨天你在路上让我吃尽了苦头。我问你,这究竟是因为我平日对你不够 

慈爱,还是因为你生了别的什么坏心?” 

老人的儿子一听这话,像是在晴天里听见一声霹雳。这到底是哪来的事 

呢?老人的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他伤心地落着泪、磕着头,对父亲叹息地说: 

 “这真是作孽呵!我哪能对您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呢?昨天您出门不久,我 
就到东乡找人收债去了。您从集市走回家的那一阵子,我还在东乡办事。您 

如果不相信,可以到东乡去问一问。” 

老人知道自己的儿子素来诚实、孝顺,因此相信了他的话。可是那个长 

得很像自己儿子的人到底是谁呢?老人想着想着,一转念记起了黎丘鬼怪。 

他恍然大悟地说:“对了,一定是人们常说的那个鬼怪作的孽!”说到这里, 
老人忽然心生一计。他打算次日先到集市上喝个烂醉,然后趁着酒兴在回家 

的路上刺杀那个黎丘鬼怪。 

次日早晨,老人在集市上又喝醉了酒。他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往回走。他 

的儿子因为担心父亲在外醉酒回不了家,正好在这个时候从家里出来,沿着 

通往集市的那条路去接父亲。老人远远望见儿子向自己走来,以为又是上次 
碰到的那个鬼怪。等他的儿子走近的时候,老人拔剑刺了过去。这位老人由 

于被貌似自己儿子的鬼怪所迷惑,最终竟误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看来,当人们不辨真伪时,欺诈的鬼蜮伎俩容易得逞,而善良诚实反遭 

戕害,真是可悲呀。 

一枕美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庙,庙里有一个玉枕头,枕头上有一个小孔。 

据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里经历许多美好的事情。 

那个时候,单(shan)父县有个名叫杨林的人,以经商为生,生意不怎 

么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脸的,希望能时来运转,突然在哪天就发大财, 

当大富翁。 

这天,杨林带着货物来贩卖,走得满头大汗,肩上挑的担子好像有千斤 
重,压得他苦不堪言。杨林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刚好经过焦湖庙,就打 

算进去歇歇脚。 

杨林跪在菩萨跟前祈祷,口里念念有词:“老天爷保佑我时来运转,发 

家致富,一辈子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庙里的巫人见了杨林的情况,就对他说:“我让你体会一下你想要的生 
活,你愿意吗?”杨林高兴极了,忙不迭地说:“真的?好哇好哇,我太愿 

意了!” 

于是巫人就取出那个神奇的玉枕给杨林,说道:“你先去睡一会儿吧。” 

杨林枕着玉枕躺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大 

户人家,那里亭台楼阁、湖水假山,鸟语花香,屋里更是雍容豪华,一派富 
贵气象。官高位显的赵太尉热情地将他迎到客厅里,和他谈笑风生,接着, 

赵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财万 

贯。妻子如花似玉,温柔贤惠,给他生下了6个儿子。这6个儿子个个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