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虱子,另一端悬挂在自家的窗口上,两眼注视着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
子。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10天不到,那虱子似乎渐渐地变大了。
纪昌仍然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他继续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三年
过去了,眼中看着那个系在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又渐渐地变大了,大得仿佛
像车轮一样大小了。纪昌再看其他的东西,简直全都变大了,大得竟像是巨
大的山丘了。于是,纪昌马上找来用北方生长的牛角所装饰的强弓,用出产
在北方的蓬竹所造的利箭,左手拿起弓,右手搭上箭,目不转睛地瞄准那仿
佛车轮大小的虱子,将箭射过去,箭头恰好从虱子的中心穿过,而悬挂虱子
的牦牛毛却没有被射断。这时,纪昌才深深体会到要学到真实本领非下苦功
夫不可。他便把这一成绩告诉飞卫。
飞卫听了很为纪昌高兴,甚至高兴得跳了起来,并还用手拍着胸脯,走
过去向纪昌表示祝贺说:“你成功了。对射箭的奥妙,你已经掌握了啊!”
这篇故事告诉人们:要学好本领,必须苦练基本功,必须持之以恒。只
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精通。
师文学琴
古时候有个善于弹琴的乐师名叫瓠(hu)巴,据说在他弹琴的时候,鸟
儿能踏着节拍飞舞,鱼儿也会随着韵律跳跃。郑国的师文听说了这件事后,
十分向往,于是离家出走,来到鲁国拜师襄为师。师襄手把手地教他调弦定
音,可是他的手指十分僵硬,学了3年,竟弹不成一个乐章。师襄无法可
想,只好说:“你太缺乏悟性,恐怕很难学会弹琴,你可以回家了。”
师文放下琴后,叹了口气,说:“我并不是不能调好弦、定准音,也不
是不会弹奏完整的乐章。然而我所关注的并非只是调弦,我所向往的也不仅
仅是音调节津。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声来渲泄我内心复杂而难以表达的情
感啊,在我尚不能准确地把握情感,并且用琴声与之相呼应的时候,我暂时
还不敢放手去拨弄琴弦。因此,请老师再给我一些时日,看是否能有长进!”
果然,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师文又去拜见他的老师师襄。师襄问:“你
的琴现在弹得怎样啦?”
师文胸有成竹地说:“稍微摸到了一点门道,请让我试弹一曲吧。”
于是,师文开始拨弄琴弦。他首先奏响了属于金音的商弦,使之发出代
表8月的南吕乐律,只觉琴声挟着凉爽的秋风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结
果了。
面对这金黄收获的秋色,他又拨动了属于木音的角弦,使之发出代表2
月的夹钟乐律,随之又好像有温暖的春风在耳畔回荡,顿时引来花红柳绿,
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
接着,师文奏响了属于水音的羽弦,使之发出代表11月的黄钟乐律,
不一会儿,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冻,一派肃杀景象如在眼前。
再往下,他叩响了属于火音的征 (zhi)弦,使之发出代表5月的蕤
(rui)宾乐律,又使人仿佛见到了骄阳似火,坚冰消释。
在乐曲将终之际,师文又奏响了五音之首的宫弦,使之与商、角、征、
羽四弦产生和鸣,顿时在四周便有南风轻拂,祥云缭绕,恰似甘露从天而降,
清泉于地喷涌。
这时,早已听得如痴如醉的师襄忍不住双手抚胸,兴奋异常,当面称赞
师文说:“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晋国的师旷弹奏的清角之曲,
齐国的邹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无法与你这令人着迷的琴声相媲美呀!他们
如果能来此地,我想他们一定会带上自己的琴瑟管箫,跟在你的后面当学生
哩!”
师文学琴的故事说明:学习任何技艺,都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简单操作,
而要像师文那样花气力,下苦功,深究其理,矢志不渝,只有这样,才有可
能达到得心应手的自由境界,从而取得常人难及的业绩。
楚人学齐语
春秋时期,在现在河南省境内有一个小国叫“宋”。宋国大夫戴不胜比
较开明,很关心国事,很想让宋国国君多理朝政,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劝说宋
王才好。戴不胜知道孟子很有见识,很佩服孟子,也很想向孟子请教。有一
次孟子到宋国旅行,戴不胜大夫很恭敬地接待了孟子,向孟子请教说:“您
是很有学问的人。请您告诉我,怎样才能劝说一个国家的国君把自己的全部
精力用来管理自己的国家,多为国家办些好事呢?”
孟子想了一会儿,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道:“这话看怎么说,比如说,
有位楚国大夫很想让自己的儿子学说齐国话,您看是请齐国人教他好呢,还
是请楚国人教他好呢?”戴不胜亦笑着回答说:“那当然是请齐国人教他好
啊!”孟子笑了一下,接着说:“即使请来一个齐国人教他,并且很耐心地教
他说齐国话,然而他周围的人觉得很希奇,整天来干扰他,吵吵闹闹难得安
静,到了这种情形之下,哪怕用鞭子来抽打他,逼迫他学齐国话,他仍然是
学不会的。如果把他带引到齐国去,并且住在齐国都城最有名、最繁华的街
巷里,住下来学讲齐国话。几年以后,他的齐国话学会了,讲得很好了,到
那时再要他说楚国话,假若也用鞭子天天抽打他,要他说楚国话,那也是很
困难的了。”
听了孟子一席话以后,戴不胜终于明白过来:在宋国,国王周围的大夫
少有好人,在太多的坏大夫的谗言欺骗下,也难怪宋国国君会变得无道啊!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不可忽视客观环境、周围风气对人的影响。
两个青年学棋
有两个青年人想学下棋。他们听说奕秋是全国最有名的棋手,就邀着一
起来到奕秋这里,拜奕秋为师学下棋。
由于这两个学下棋的青年人学习时用心程度不一样,最后学习的结果也
就不一样。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全神贯注地听奕秋讲解下棋的技艺。因为他
听讲时思想集中,学得快,懂得深,下棋的技巧也掌握得熟练多了,后来也
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另一个学下棋的青年人则不同,每次当奕秋讲下棋的
时候,他虽然也坐在那里听,可是思想却开了小差,总觉得有大天鹅快要飞
过来了。待天鹅快要飞到眼前时该要准备好弓和箭了。他一心想着当天鹅飞
近后该如何拿弓,如何搭箭,又要如何瞄准,然后再怎样放箭,向最大的天
鹅射去,等等。这个青年人虽然和前一个青年人同在一道学习下棋,但由于
他老是思想不集中,而是沉思在遐想之中。结果学习的效果却远远不如前一
个全神贯注、用心学习下棋的青年人。难道说是后一个青年人在才智上不如
前一个青年人吗?当然不是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只有全神贯注、用心学习的人才会
学好本领,在学习上三心二意、极不专心的人是学而无成的。
心不在马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
看谁的马车跑得快。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马,比赛三场,每次都远远地落
在王子期的后面。
赵襄王这下可不高兴了,他于是叫来王子期,责问道:“你既然教我驾
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完全教给我呢?你难道还想留一手吗?”
王子期回答说:“驾车的方法、技巧,我已经全部教给大王了。只是您
在运用的时候有些舍本逐末,忘却了要领。一般说来,驾车时最重要的是使
马在车辕里松紧适度,自在舒适;而驾车人的注意力则要集中在马的身上,
沉住气,驾好车,让人与马的动作配合协调,这样才可以使车跑得快,跑得
远。可是刚才您在与我赛车的时候,只要是稍有落后,你的心里就着急,使
劲鞭打奔马,拼命要超过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时常回头观望,生
怕我再赶上您。总之,您是不顾马的死活,总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
实,在远距离的比赛中,有时在前,有时落后,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
论领先还是落后,始终心情十分紧张,您的注意力几乎全都集中在比赛的胜
负上了,又怎么可能去调好马、驾好车呢?这就是您三次比赛、三次落后的
根本原因啊。”
赵襄王赛车时心不在马,终致失败的教训说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
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掌握要领,不计功利,努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如
果过于患得患失,为名利所累,往往会事与愿违,把事情的结果弄糟。
蒙鸠筑巢
自然界的飞禽种类繁多,俗称“百鸟”,故有“百鸟朝凤”的说法。其
实鸟类在大自然中远不止百种。每种鸟都既有鸟类的共性,又有各自的个性。
在南方,有一种鸟叫“蒙鸠”,它的个性很古怪。古怪就古怪在它筑巢
时根基不牢,辛苦筑窝,终归徒劳。
蒙鸠筑窝是用发丝把羽毛编织起来,做成它的窝,又把它的巢结在芦苇
杆顶尖上。风和日暖的天气里,很温暖。大风吹来,芦苇杆折断了,它的巢
被大风掀掉了,窝里的雏鸟和蛋被掀掉在地上,雏鸟被摔死,蛋被打破了。
蒙鸠之所以遭遇到这样的不幸,并不是它筑建的窝不完善、不坚固,是
因为它所筑的巢系结在既不牢靠又经不起大风吹刮的芦苇上啊。
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在于提醒人们,要学习以正道为立身之本。做事情
或干工作,必须要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工作再认真细致,付出劳动再
多,也是不行的。
第二节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
扛着锄头往田野走;傍晚太阳快落山了,又扛着锄头回家。他实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
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
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
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
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
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
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
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
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
再得到。而农夫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稼都淹没了。农夫因此成
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把一次偶然的事件当作常有的现象、看成是一种必然规律的做法是缺乏
根据和十分轻率的。一个人如果那样去看问题,就会做出像这个宋国人一样
的蠢事来。
宓子贱与巫马期
原来,宓子贱做过单父的地方官。平日,大家只见他整天弹琴作乐,悠
闲自得,根本没见他走出过公堂。然而在他的治理之下,单父这地方生活富
足,人心安定。后来,宓子贱离开了单父,接替他的是巫马期。巫马期每天
天没大亮,星星还没消失就出去了,一直忙到夜里繁星密布才疲惫不堪地返
回公堂。巫马期为了工作,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大小事情无不亲自处
理,好不容易才将单父治理好。
巫马期听说宓子贱治理简直不费什么气力,可单父也一样富足,便特意
到宓子期府上求教,探讨治理单父的窍门。宓子贱得知巫马期来意后,微微
一笑,说道:“我哪里有什么治理的窍门呀。只不过我治理单父时凭借大家
的力量。而你治理单父时,你用的方法是只用你自己的力量。光依靠自己的
力量治理当然辛苦不堪,而我动员了大家的力量,依靠众人当然使我自己安
逸得多了。”
宓子贱与巫马期同在单父做官,同样将单父治理得很好。然而一个工作
得悠闲,一个工作得辛苦,这个故事不正说明了众人力量的重要吗?
狙公失猴
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 (ju)公。
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给他的猴子们分配任务。他让老猴子带
着猴子们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树的果实。晚上,等猴子们回来了,狙公就逼
着猴子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十分之一。光靠着这些猴子采来的果实,他就
可养活自己,而且还略有盈余。有一次几个猴子觉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场,狙
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一阵毒打。猴子虽
然觉得每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问这群猴子:“山里果实累累,难道
是狙公亲手所种吗?”大伙都说:“不是呀,谁都知道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
人去栽种,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问:“既然这样,我们干吗靠给狙公做苦
力过日子呢?”小猴子话还没说完,猴子都已经恍然大悟。
当天晚上,猴子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子。然后,
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手牵着手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
狙公一觉醒来,才发觉猴子们都跑光了,他赖以生存的手段没有了,只得待
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图依赖
别人,或者靠剥削别人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射箭和倒油
宋朝有个叫陈康肃的人,十分擅长射箭。他能够在百步开外射中杨树的
叶子,这样的射技举世无双,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比得上,陈康肃对自己的
本领很是自负。
有一次,陈康肃在自家后花园的场地上练习射箭,引来很多人围观。有
一位卖油的老头儿挑着担子经过,也停下来,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陈康肃
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陈康肃的箭术果然名不虚传,射出的箭十次有八九次都射中靶心。旁边
围观的人们大声喝彩,手心都拍红了,只有那位卖油的老头儿,仍用斜眼瞅
着,只稍微点了下头。
陈康肃见老头儿似乎有点看不上他射箭的技艺,又生气又不服气,就放
下弓箭走过去问老头儿说:“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你认为我射箭的技术还
不够精吗?”
老头儿平静地回答说:“我觉得这也没啥了不起的,只不过你练的多了,
手熟而已。”
陈康肃终于发怒了,质问道:“你怎么敢如此贬低我的绝技!”
老头儿也不急,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从我多年来倒油的技巧中懂得这
个道理的。我就演示给你看一看吧。”
说完以后,老头儿把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盖
在葫芦嘴上,然后他用一把油瓢从油桶里舀了一满瓢的油,再将瓢里的油向
盖着铜钱的葫芦嘴里倒。只见那油成细细的一线流向葫芦嘴,均匀不断。等
油倒完了,把铜钱拿下来细细验看,竟然连一点油星子都没有沾上。在人们
一片啧啧称奇声中,卖油翁笑了笑,说道:“我这点雕虫小技也没有什么了
不起的,不过是手熟而已。”
陈康肃看完了表演以后笑了起来,客客气气地把卖油翁送走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再难的事,只要我们反复地不间断地练习、实践,
日久天长,必定会熟能生巧。
呕心沥血谱华章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天赋极好,7岁时就能写出很精彩的诗歌、文
章,受到当时一些有名望的人的赞赏,被认为是小神童。尽管李贺聪颖过人,
可他依然十分努力,从无丝毫的懈怠,作文、写诗都非常严肃认真,从不马
虎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