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谷站浜辖械摹5遣⒚挥行纬赏骋坏闹富又行模裁挥型瓯傅淖髡脚浜戏桨福挥兄苯拥恼蕉分С郑炼嘀皇窃级ㄊ奔涔簿俣眩庵趾粲π问绞遣还坏模薹ǜ枞毡局趁裾呒星矣辛Φ拇蚧鳌V敝1900年11月黄茂松率领抗日联军对朴仔脚支署的攻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抗日联合行动。遗憾的是,这次行动是在北部及中南部抗日局势急转直下后才发生的,时机已经错过,并且又遭到总督府迅速而残酷的镇压,很快就失败了。日本殖民者对这次台湾抗日武装集团联合抗日重视程度之高,也从一个侧面对抗日力量联合起来的警惕和担心。
第三;后期斗争性质的逐步转化及抗日武装集团与群众的日渐脱离也是导致日据初期抗日武装斗争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殖民统治初期台湾的抗日武装斗争,属于世界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虽然这一斗争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而带有许多明显的传统农民斗争色彩(如黄国镇自称皇帝)。在日据初期台湾人民武装抗日斗争的早期,其反抗和摆脱殖民统治的要求是旗帜鲜明的,在北部,台北大起义提出的口号是“上报国家”、“下救生民”、“同心戮力、恢复乡梓”,使用的是清光绪年号,在名字上冠以清朝授予的勋位,号召人民起来驱逐日本殖民者,回归祖国的怀抱;中部的柯铁在大坪顶上树起的两面大旗上则揭示“奉清征倭”四个大字;南部抗日军宣誓“进攻嘉义,歼灭日本军,以回复清政”。台湾宪兵队编《台湾宪兵队史》,龙溪书舍复刻本,第200页。体现出鲜明的祖国意识。另一方面,一些人也像旧式农民战争那样建立自己的政权与日本殖民者作斗争,譬如简义自称“九千岁”,定年号为“天运”,改大坪顶为铁国山;嘉义东堡的黄国镇亦自号皇帝,定年号为“大靖”。众所周知,日本殖民者侵台初期,曾任意侮辱、屠杀台湾人民,奸淫妇女、掠夺财物,在经济上开征新赋税,发布规则限制采矿业等,给台湾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伤害。
第二部分抗日武装斗争的失败(3)
因此,无论是号召回归祖国或是自立政权,只要是反抗日人、驱逐日本殖民者,都具有相当大的凝聚力,各地抗日武装集团与日军作战时,也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这也是早期抗日武装斗争得以展开的根本原因。然而,到了后期,大陆援助遭阻隔,日军讨伐紧紧相逼,局势对抗日武装集团日益不利,其赖以生存的费用开支无从着落,于是征饷的对象从早先的对日合作者转变为同时强征普通民众,原先出身绿林的队伍,掠人勒赎、滥杀无辜的情形尤为严重。更重要的是,抗日武装集团原先的斗争目标——驱逐日本殖民者、回归祖国,变得日益模糊了,一部分抗日队伍发生了蜕变,以至逐渐丧失战斗力和号召力。特别是“归降”政策实施之后,他们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征收保庄金,划地自保,缺乏积极进取精神,与人民群众日益脱节。再者,征饷摊派的范围牵涉到了乡绅富户,他们从支持者就有可能转化成旁观者甚至是反对者,这对抗日斗争显然是极其不利的。在新近发布的总督府档案中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记载:八芝兰庄在给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的呈禀中写道,“北山诸匪首简大狮等有归顺之名,实无归顺之心,现再招军买马、屯粮积草,分发部下,四处掳人勒赎,最惨者莫如八芝兰堡殷户也,被其强捐硬派,或米或金,不一而足,如稍不遂,询在眼前,脚拳鞭挞,扭去吊殴,肆横无已,欲逃不得,欲告官不敢,恐其全家被伊杀害,实是上天无路,投告无门。”《台湾北部抗日斗争档案》第一册(上),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87,第143页。法国人康(Kann)在考查台湾后曾这样描述这部分人的行为:“福尔摩萨盗匪的行事与他们在北圻(越南)的同道很相似,他们从中部高山最不容易进出的巢穴,以出其不意的方式下到临近的平原,把村庄抢劫一空之后,劫掠一位或数位有体面的居民,等到居民付出了一大笔赎金,他们才把人质放回去。”雷吉纳乐德·康:《福尔摩萨考察报告》,“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台北,2001;第20页。据他的统计,1898~1902年间,台湾居民被绑票的有4653人,全部赎金金额达1109723元。雷吉纳乐德·康:《福尔摩萨考察报告》,“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台北,2001;第20页。这样一来,抗日武装集团与乡绅们的关系势必日趋冷淡乃至对立。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是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主义压迫的斗争,它要求被压迫民族的团结合作,把矛头针对主要敌人——外国殖民者,而被压迫民族内部矛盾的产生和扩大,既不利于斗争的开展,也给了殖民者以可乘之机。抗日武装集团与乡绅及普通民众的矛盾,势必削弱民众的向心力,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1898年12月13日士林支署长盐川弥太郎在给台北县知事村上义雄的密报中称:“此回实施讨伐一事,对于本辖内一般意向,经观察结果,简大狮因曾有屡次对良民强索金谷之非法行为,故一般民众对彼等已大有恶感。且传说迟早难免受讨伐,因此对此回断然实行讨伐事,均颇表示欢喜。”《台湾北部抗日斗争档案》第一册(上),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87,第112页。殖民地抗日队伍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以获取补给,由此而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招致民众的厌恶,民众反而迎合殖民者的讨伐,以免灾祸。这种悲剧的产生,读之令人酸鼻,却也发人深省:以传统的组织和形式来进行反殖民主义斗争,在台湾是很难行得通的。
第二部分北埔事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抗日武装斗争,在日本殖民者残酷镇压下失败了。随着总督府一系列改革和基础工程的展开,日本在台殖民统治在1900年代中期基本确立。经济上,日本资本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入台湾,并逐渐延伸到台湾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上,警察势力从城市到乡村,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每个角落。原有的社会生活秩序被打破,台湾人民日益深切的感受到了殖民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盘剥,他们的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衅。殖民地人民与殖民当局及日本资本之间的矛盾加深并扩大了,于是,反抗日本殖民主义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的斗争在台湾各地相继爆发,自1907~1915年间,先后发生了大小12次的反殖民武装暴动。
根据台湾总督府法务部的说法,北埔事件是新竹厅竹北一堡月眉庄青年蔡清琳出于“物质的欲望”而引起的,是想乘乱掠夺一大笔钱财逃往大陆。山边健太郎:《现代史资料》(21)《台湾》(1),みすず书房,东京,1971,第23页。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1907年秋,桃园支厅计划讨伐大嵙莰原住民人民,命令北埔支厅隘勇配合作战,引起隘勇们的强烈不满和抵制。在此之前,汉族隘勇就对日本殖民者利用台湾汉人与原住民自相残杀表示了反对,他们或敷衍了事、或偷偷逃回平地,同时还要求与北埔支厅长谈判,不愿担任隘勇。因此,他们酝酿对这次讨伐原住民的行动进行反抗。
蔡清琳早先曾任日资贺田组的脑丁募集人,与各隘寮隘勇经常往来,时有扇动隘勇集体辞职及不满日本殖民者的言论,因而多次受到殖民当局的“说谕戒告”,或“严重说谕告诫”山边健太郎:《现代史资料》(21)《台湾》(1),みすず书房,东京,1971,第23页。,对日本殖民者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与日俱增。乘此回隘勇的普遍不满状况,蔡清琳自称“联合复中兴总裁”,四处宣传中国军队不久将登陆进攻新竹,号召人们一齐起来响应,攻陷城池,继而扩及全岛,将日本殖民者赶出台湾。同时,他还与隘勇中的抗日分子何麦荣、何麦贤等四处联络同志,并联合原住民共同举行暴动。
1907年11月14日11时许,抗日群众100余人与土著族民众24人会合,突袭一百端、长坪头、大窝、加礼山等隘勇分遣所,杀死日本警察。然后进攻大坪警察派出所及隘勇监督所,包围北埔支厅,共杀死殖民官吏、警察及其家属57人。暴动队伍乘势向新竹挺进。
接到报告后,新竹厅派遣警察队紧急赶赴镇压,台湾总督亦增派一中队日军和120人的警察队驰援,暴动队伍溃散解体。蔡清琳逃至大隘社原住民头目家中隐蔽,后被杀死,暴动群众81人被日军当场杀害。12月12日,日本殖民者组成临时法院,何麦贤等9人被判死刑。据日本人的记录,他们是“从容走上绞刑架”山边健太郎:《现代史资料》(21)《台湾》(1),みすず书房,东京,1971,第26页。,英勇就义的。
第二部分林圯埔事件
1912年的林圯埔事件,是台湾人民反抗日本资本凭借殖民统治机器进行经济掠夺的公开武装斗争,它的爆发反映台湾殖民地化进程中殖民地人民与侵入殖民地的殖民母国——日本资本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化了。
位于南投厅的林圯埔,有着大片的竹林,历史上当地人民多半是自由的、无偿的利用竹林,制作竹材,挖食竹笋,或以竹子为原料来造纸牟利。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之后,总督府先是通过林野调查将14514甲竹林强制收归官有,后又设立总督府模范竹林事务所。1908年11月12日,总督府将竹林以8054888元的价格贷与三菱制纸所,其余官有竹林则组织竹林组合管理,严禁私入采伐。这样,当地人民世代相传借以糊口的竹林被总督府强制收夺而成为日本资本的地盘,民众的基本生活资料遭剥夺,他们多次抗议均被置之不理,私入采伐者更是受到竹林巡视员的无理殴打,人民的不满情绪急剧升高。
沙连堡的刘乾,是从事扶乩行业以占卜算卦为生的相术师,常遭巡查管教和侮辱,被逼迫避居深山,结庐拜观音菩萨,广招信徒,在传道中常常有宣泄对日本殖民者的不满言论。此间,大坑庄农民林启祯因采伐竹林被巡视员殴打,痛恨日人的他与刘乾共谋起事,他们认为:“为避免日本人压迫就不能不杀尽日本人”山边健太郎:《现代史资料》21《台湾》(1),みすず书房,东京,1971,第27、29页。。1912年3月23日,刘乾等率10余人奋起暴动,袭击顶林派出所,击毙巡查2人,巡查补1人,然后乘胜向林圯埔进发。由于获报的日本殖民者已先行戒备,暴动群众中途解散躲避。林圯埔支厅派出所警察队经过一个星期的严密搜索,杀害暴动群众1人,逮捕14人,其中刘乾、林启祯等8人被判死刑。行刑之日,就连日本殖民者也不得不叹道:这些人真是面不改色,“视死如归”。
第二部分土库事件
土库事件的领导者是嘉义厅打猫北堡大埤头庄的黄朝和黄老钳,他们受到祖国辛亥革命的影响和不久前林圯埔事件的刺激,共谋举事,以图驱逐日本殖民者。黄朝等利用民间宗教信仰,以祭拜玄天上帝为号召,招集信徒,建立组织。他们声称神意通天,玄天上帝神敕黄朝为“台湾国王”,并且宣传中国军队100万人即将登陆台湾,鼓动人民起义响应祖国军队,收复台湾。正当暴动筹划工作积极进行之际,当地甲长向日本人警察派出所告密,事情败露。1912年6月27日,警察包围黄朝住所,黄朝奋力砍伤巡查丹崎郡治后被捕。经台南地方法院审理,黄老钳被处死刑(黄朝死于狱中),张南、苏淀无期徒刑,另有12人被判12~19年不等的徒刑,暴动尚未发动即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第二部分苗栗事件
苗栗事件的领导者为罗福星,1886年出生于印尼的巴达维亚,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1903年到台湾,住新竹苗栗一堡牛栏湖庄,就读于苗栗公学校。既长,身历印尼、祖国大陆和台湾数地,深悉台湾人民所受日本殖民压迫之苦,革命之志随之萌发。1907年前往广东途经厦门,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革命。1908年奉丘逢甲之命赴南洋办学。1911年为黄花岗起义四处募款,并率领民军在南方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12月,罗福星与刘士明等11志士陆续抵达台湾,共谋在台湾举行革命,驱逐日本殖民者,解救台湾同胞。他们在台湾各地区广泛招募成员,至1913年4月已达500余人,另据不完全统计,罗福星等所联络的同志最终的数字是1500名以上。覃怡辉:《罗福星抗日革命事件研究》,“中研院”《三民所研究丛刊》(6),台北,1981。他们对所募人员介绍祖国辛亥革命的经验,剖析日本殖民者在台湾的暴政,以唤醒台湾民众的民族觉醒和革命热情。他们还明确提出了“驱逐日人、恢复台湾”的口号,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和支持。为了工作的展开,他们还利用神明会、观音会、父母会等民间宗教及慈善组织为掩护,进行公开活动,内部则组织系统严密。
随着声势的壮大,日本殖民者已有所风闻,加强了对革命党人的监视。1913年9月25日,大湖庄黄阿统、汤阿文潜入大湖支厅窃取一批枪支,日警立即进行大搜查,革命党计划随之泄漏,罗福星于12月18日被捕,暴动行动胎死腹中。
第二部分关帝庙、南投、大甲及东势角事件
关帝庙暴动的领导人是李阿齐,其父在日据初期是抗日武装集团的成员,在战斗中死于日人之手,李阿齐发誓要向日本殖民者复仇。1913年6月,李阿齐在台南大目降支厅、关帝庙支厅广聚同志,声讨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人民的暴虐行径,号召举兵驱逐日本殖民者。由于他们装束奇特,被日本殖民当局察觉而遭逮捕。
台中南投捒东上堡水底寮庄的沈阿荣,受祖国辛亥革命的影响,痛恨日本殖民者在台湾的统治,起来效法反抗。1912年8月纠合同志,组织革命党,在东势角、埔里社等地宣传反日主张,准备寻找机会在台湾中部发起暴动,袭击殖民政府官厅,使台湾“摆脱日本统治”山边健太郎:《台湾》(1),みすず书房,东京,1971,第39页。,先后有85人参加其中。
在台中,捒东下堡阿厝庄的张火炉也深受祖国辛亥革命的鼓舞,于1913年3月组织革命党,先后在大甲、罩兰等地聚集了47名党员,并计划继续扩大组织队伍,一旦时机成熟,即在台中开展武装斗争,进而与全台人民一起努力,以使台湾“挣脱日本政府统治的羁绊”山边健太郎:《台湾》(1),みすず书房,东京,1971,第39页。,并成立台湾革命政府。
同在中部的台中厅苗栗三堡圳寮庄,赖来与谢金石等,曾于1911年内渡大陆,在上海的数月间,耳闻目睹祖国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的惊天壮举,思想上受到极大的触动,开始“热衷革命”山边健太郎:《台湾》(1),第40页。。1913年返台之后,即积极谋划举行革命,驱逐日本殖民者。他们筹备先攻占东势角支厅,夺取武器弹药,随后在各地一齐暴动,猛袭台中,然后扩及全岛。并商定在旧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举事。
然而,1913年关帝庙事件暴露后,台湾总督府迅即在全岛展开大搜捕,9月罗福星领导的革命党亦事机泄露,至翌年1月,包括罗福星所部在内的5次暴动事件中被捕者达535人。逃脱搜捕的赖来在危机四伏的形势下仍毅然于12月1日晚袭击东势角支厅,击毙日警3人,赖来在战斗中当场牺牲。随后,日本殖民者将这5次事件并案由苗栗临时法院审理,统称“苗栗事件”,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只不过是间接的相互影响罢了。有些学者将其他4次暴动同列入罗福星领导所部,并无史实可资证明。覃怡辉:《罗福星抗日革命事件研究》,“中研院”《三民所研究丛刊》(6),台北,1981。在先后被捕的921人中,有20人被判死刑。他们毫无惧色,视死如归,连总督府官方文献亦叹服道:他们“均从容上绞刑架,虽是匪徒,亦可见其气魄之不凡”。山边健太郎:《台湾》(1),みすず书房,东京,1971,第47页。
第二部分六甲事件
就在苗栗事件过后不到一年,在嘉义又暴发了六甲事件。这是一系列反殖民武装暴动影响下台湾民心日益动荡的一次典型反映,正如总督府记录中所称:“民心暗淡,缺乏安定,到处流传着各种奇怪的传说。”山边健太郎:《台湾》(1),みすず书房,东京,1971,第50页。显然,不甘忍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人民,内心深处隐藏着反日的不满情绪。
六甲事件的发难者为嘉义厅店仔口支厅南势庄的罗臭头,据称他是出于痛恨日本殖民统治,誓将日本殖民者逐出台湾,并想为罗福星报仇的。喜安幸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