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达到共富。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1。模拟材料,分析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分析材料
或指出问题所在):(1)物质利益矛盾是基础性矛盾,居于中心地位;
(2)社会群体分化加快,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
(3)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复杂,相互之间具有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利益要求;
(4)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收入差距拉大;
(5)困难群体日益增多,城市拆迁、农村征地、国企破产使一部分群众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解决矛盾的难度日益加大;
(6)干群利益矛盾日益突出,腐败是人民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措施
(1)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3)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矛盾;
(4)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5)坚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实际困难,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6)引导干部群众在民主法制的轨道内解决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意义:
(1)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目标;
(2)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突出表现;
(3)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和重要方面。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分析
1。和谐社会可以上升到和谐哲学的高度,即强调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对立面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容忍、相互转
化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方法论上就是用缓和、钝化、化解矛盾的办
法解决问题。2。强调矛盾同一性在材料结合方面的三个角度:
(1)天人合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矛盾统一性,即人与自然应该相互协调、相互建设、相得益彰,而不是征服和破坏的关系;
(2)“和为贵”、“和而不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矛盾统一性;
(3)双赢、共赢、多赢,在实际生活中强调互利共荣,互补互动,而不是“零冲突”;
(4)团结、妥协、宽容、合作,是用缓和、化解、钝化或搁置矛盾,求同存异的办法解决和处理问题。
专题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型经济,即解决资源短缺、经济过热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实问题。(一)围绕资源、能源问题的材料,分析新型工业化道路
1。材料分析角度:
(1)我国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如人均水资源、森林资源、油气资源和可耕地面积等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表明资源能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严重制约;
(2)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污染严重,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而低效率,单位产值的资源能源消耗量是美国的3~4倍,欧洲的4~5倍,日本的7~9倍,甚至是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的1。8倍,从而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更加严重;
(3)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背离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拉闸限电、限水表明资源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难以为继,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5)近年来我国经济过热,主要是重化产业、资源性企业和行业发展过快过热,过多过快地搞了一些钢铁、水泥、电解铝、造纸、汽车这些高耗能、高耗电耗水的项目,完全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使资源和环境问题雪上加霜,更加严重,难以为继;
(6)资源能源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不但使我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经济关系日益紧张,经贸冲突频发、高发,而且使我国经济安全特别是资源能源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综合国力和改革成果受到严重损害。
2.新型工业化三大依据:
(1) 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的重大决策,传统工业化具有资源过量消耗、环境严重破坏、出现过严重失业三大问题,新型工业化是针对这三大教训提出的;
(2) 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主要表现为科技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要求我们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
(3)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过于求非常突出,是我国工业化面对的基本国情。
3.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措施:
(1) 高新技术为指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
(2) 一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坚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主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4.新型工业化要正确处理几大关系:
最重要的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其次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关系;三是发展高新技术和发展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关系。
(二)围绕资源能源材料分析增长方式转变
1.材料题分析角度(参见新型工业化材料题分析角度);
2.粗放型增长的主要表现:
3。“十一五”规划突出强调“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1)“十五”期间一些行业发展过快、投资规模偏大,过于依靠投资拉动,粗放型增长重新抬头;
(2)进入“十一五”后,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3)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下一步就不能按传统工业化的路子走,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也要求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提高对外竞争力的要求,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压力;
(5)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4.政策措施:
(1)“十一五”提出增长方式转变与过去具有根本性的不同,即“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放在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这种新的“四位一体”的发展体系中加以把握,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必须切实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3)正确认识产业结构升级的特点,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经济结构优先升级就意味着增长方式转变;
(4)推动体制改革,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转变增长方式;
(5)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资源能源短缺、经济过热的有关材料,分析社会总资本
运行问题1。材料题角度(参照新型工业化)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实质是各部门之间的发
展只有保持均衡或适当的比例关系,才能使社会总资本得以正常运行,主要
表现为“两大部类”的结构均衡及其适当的比例关系资源能源短缺主要是物质资料部门内部结构不均衡和比例关系失调,从而影响两大部类均衡和社会总资本运行。
3。同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反映了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及
其内部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而资
源短缺由于使物质资料部门重化部门发展过快、过多,使得煤油电运高
度紧张,实物补偿难以实现,价值实现也就成为空话。专题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经验与启示(一)请分析说明在抗日战争初期提出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
错误主张,并且说明中国共产党应该怎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中保持独立性1。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表现了空前的民族团结。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但是,这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参加统一战线的时候,仍然坚决地反对并企图限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发展,害怕共产党在动员和组织中国人民抗战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危及其统治,所以采取限制、欺骗、诱惑、“融解”和打击等破坏政策,并以此作为其分裂统一战线,限制抗日大业以至对日妥协的准备。
因此,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实际上是放弃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在蒋介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破坏和进攻面前自动解除武装,实质是投降主义的观点。
2。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和实践,首先强调独立自主原则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即坚定地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反对说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并且反对蒋介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英美抗日派的特点,在政治上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以保证抗日统一战线的革命性、人民性和先进性、民主性;争取中间势力,以真正孤立和制约顽固势力。在这个“三位一体”的政策和策略中,独立自主地发展进步势力是最根本的,是争取中间势力,保证抗战胜利的关键环节。
(二)结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分析如何正确认识中日关
系和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参见当代世经友情提示)
形式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陈先奎大预测第六部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命题方向
第六部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命题方向友情提示要点
(一) 经济全球化
(二) 地区经济合作或区域经济集团化
(三) 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与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
(四)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五) 联合国地位作用与改革
(六) 国际反恐斗争
(七) 中日关系和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八) 中美关系和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九)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一) 经济全球化
1. 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
2. 全球问题和解决全球问题基本主张;
3.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4. 中美、中欧纺织品争端与如何正确对待国际规则;
5.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及其国际论争;
6. 世界货币与金融全球化。
(二) 地区经济合作或区域经济集团化
1. 地区经济合作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3. 欧盟一体化及欧盟宪法受到严重挫折的原因与前景;
4.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包括东盟的战略地位及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发生转化的内容、原因与意义;
5.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包括上海精神,新型安全观与新型地区合作模式,特别是SCO在2005年阿斯塔纳峰会后所表现的新变化;
6. 中国的周边国家外交。
(三) 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与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
1.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
2. 当前世界形势的总特点;
3. 朝核六方会谈,包括朝鲜的战略地位,中国在朝核六方会谈中的地位和作用,朝核六方会谈的目标、分歧、成果与重要意义;
4. 沙龙单边行动计划;
5. 伊朗核危机。
(四)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 中国的新秩序主张及其在新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
2. 美国的主张;
3. 美欧主张的区别与联系;
4. 发展中国家的主张;
5. 联合国在新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
6. 国际反恐对新秩序的影响;
7. 中美两种主张的根本分歧;
8. 国际政治新秩序与经济新秩序的相互关系。
(五) 联合国地位作用与改革
1. 联合国发展三阶段;
2.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
3.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主要作用;
4. 美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5. 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基本主张;
6.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主要方案与主要分歧。
(六) 国际反恐斗争
1. 国际恐怖主义的产生原因;
2. 分析美国的反恐政策;
3. 评价美国领导国际反恐的结果;
4. “文明冲突”与恐怖主义产生原因;
5. 美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新霸权理论;
6. 中国政府的反恐主张;
7. 反恐对世界主要大国和国际新秩序的影响;
8. 评美国的伊拉克和“中东民主改造计划”。
(七) 中日关系和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1. 中日关系的特点;
2. 冷战后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新发展;
3.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4. 中国政府关于中日友好和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基本主张;
5. 日本“争常”受挫的原因。
(八) 中美关系和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1. 中美关系的特点;
2. 中国政府关于中美关系的基本主张;
3. 美国对华政策的两大主张及其两面派特点;
4. 美国对台政策的实质及其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危害;
5.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6. 怎样理解中国政府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政策;
7. 批判“台独”;
8. 十六大后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新举措、新成就。
(九)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1.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调整;
2.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3.剖析新自由主义;
4.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