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火河山-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久也不许出恭,所以我们从昨天开始就什么东西也没有吃,我是饿坏了!”   
    他的坦率直言让李经述的老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可在李国勇面前又不好发作,只好连连咳嗽暗示。   
    李国勇笑了出来,这个叫唐衍的人太对自己胃口了,他说道:“父亲,您先带大家出去,让外边的人给你们弄点吃的,晚上到家里吃饭,两个孙子您还从来没有见过呢。静初,你留一下。”   
    等李经述一干人出去,李国勇找出了一盒子糕点,对唐衍说道:“静初,先吃点东西垫垫底,咱们一会再说话。”   
    唐衍倒也不客气,看起来的确饿极了的他,抓起糕点就是一阵大嚼,等把面前的糕点吃了大半后,还顺手拿起李国勇面前的杯子把里面的茶一饮而尽。   
    耐心地等到唐衍吃完,李国勇一副严肃的表情:“静初,你竟敢乱动皇上的御杯,这可是要杀头的!”   
    唐衍把最后一块糕点塞进嘴里,满不在乎地道:“我可知道您不是这样的人,压根就不想当什么皇帝,伯父他们全在那自说自话,根本就不了解您的心思。还有,只要不触犯到中国的利益,别说吃您一杯茶了,就是问您借点钱您也马上就掏。”   
    这下子李国勇马上来了兴趣:“哦?你凭什么说我不想当皇帝,你凭什么这么看我?”   
    “这有什么啊。”吃饱了肚子的唐衍心满意足地坐了下来:“我从小就喜欢收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收集名人的资料,打从您当上了江苏巡抚,我就开始注意您了,把手上的情报稍微一分析,不就得出这个结论了嘛!要不是后来蹲了大牢,我知道的还能更加详细。”   
    他说的轻描淡写,却让李国勇心中为之一动,他当江苏巡抚的时候,唐衍才只有14岁吧,一个少年竟然能够关注这些?   
第三卷 铁血中华 第一百七十六章 未来的情报天才 (下)   
    这个二十二岁的青年,绝对和其他的李家人不一样,在他的身上,李国勇忽然看到了陈其美的影子。也许两个人的性格根本不一样,但对于情报工作的热爱和天分,却又让他们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   
    自从陈其美死后,帝国情报部,也就是原来的情报局负责人的位置一直空缺着,李国勇始终找不到一个理想的接班人,但现在,他却好像发现了一块珍宝。   
    “静初,来南京准备做点什么?”李国勇不动声色的淡淡问道:“我给你在财政部找一份工作怎么样,薪水又厚,平日里空闲的时候又多。”   
    唐衍不出意料地摇了摇头:“不,那地方我不去,闷得要命,您还是另外给我找个地方吧。”   
    笑了下,李国勇说道:“那去情报局,找个叫闽大的,让他随便给你找份工作,你先试着做上几天,要是还行,那具体的工作以后再说。”   
    唐衍肯定是有才能的,但还缺少陈其美身上的那种沉稳,而多了份年轻人的张扬,李国勇并不急于用他,而是想先压制他一下然后再用。   
    当年陈其美之死,李国勇是要负责任的,正是因为对他的刻意打压,才造成了陈其美无法正常展开工作,而不得不以帝国部长的身份打入敌方情报组织的内部,最终以以身殉国的代价来完成了他的职责。但是,悲剧的根源还在于陈其美年少得志,太快也太容易的就爬到了权利的顶峰,让他对于权利有种近乎于病态的迷恋,导致失去了李国勇原本无限地信任。李国勇不想类似的情况在唐衍的身上发生。   
    听到这样的安排,唐衍兴奋地道:“好,我这就去报道。”   
    李国勇笑了:“急什么,先去我家里吃饭,这可是皇帝的‘御宴’。”   
    帝国元首的住处,并不象李经述想像得那么豪华,甚至还比不上他在安徽老家的房子,里面工作着的,还大部分都是王青颜从家里带来的丫鬟,佣人,总共连警卫加在一起也就四十来个人。   
    李经述才进去一眼就看到了原来府上的管家李福,几年不见,李福老了很多,但人也愈发地透着精神,李经述现在对李福可不敢拿他当下人看待了,人家正经的是皇帝身边的总管,赶紧的上去请了个安。   
    这请安可让李福手足无措,虽说大家伙对他都挺尊敬,可也没谁对他有这样的大礼啊。正不知道怎么办,还好两位夫人王青颜和傅馨萍走了出来,帮他解了围。   
    “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看到两人,李经述又跪了下来。   
    李国勇苦笑着向一脸诧异的夫人摇了摇头,说道:“父亲,起来吧,在我这不兴磕头,看看您的孙子吧。”   
    李陆和李海已经能跌跌撞撞的走上几步了,好奇地瞪着眼睛看着这一群陌生人,也不哭闹,而在他们的边上,还有一个3、4岁大的孩子。   
    等李经述把一番照例的奉承话说完,指着那个稍微大点的男孩问道:“这个是?”   
    “他叫陈念英,我给他改的名字,让他永远记得帝国的一位功臣,永远记得他的父亲!”说到这个孩子,李国勇的脸上抹过了一丝痛苦和怀念,因为陈念英就是陈其美的儿子。   
    4岁的陈念英,看起来已经有点懂事,居然懂得叫了声李经述爷爷。   
    “皇帝”的“御宴”很简单,总共开了三桌,每桌也就6、7个菜,放着两壶酒,这免不了又让李经述大声感叹皇帝陛下生活简朴,当真是爱民如子。唯一让他不满的是,李福虽然身为总管,但一点规矩不懂,竟然和他们这些皇亲国戚坐在一起吃饭,看来皇帝身边真正需要自己来帮他整治整治。   
    李国勇给李经述夹了几筷子菜,一抬头,却发现那些人一个个都看着自己,除了唐衍吃得正香,其他人谁也不敢动筷子,他知道这又是李经述给他们上的规矩。李国勇随他们去了,自己只管招呼自己一桌的人。   
    “父亲,我准备去几个省市看一下,解决下问题,您挑选几个人,随我一起去吧。”李国勇放下了筷子说道。   
    李经述大喜,这叫出巡,皇帝第一个就让自己陪同,是何等的荣幸,何等的风光:“谢陛下,不知道陛下准备什么时候出巡,我估摸着最少得准备个三个月吧。”   
    “不用,明天我把政务交代一下,后天我们就走。”李国勇说道。   
    李经述有些迷惑不解,皇上的出巡就这么简单?御林军,仪仗等等,一天功夫就能够备好?   
    “青颜,馨萍,这次你们也一起去,带上三个孩子。”李国勇不理会李经述的表情,扭头对妻子说道:“自从当上了这个元首,实在没有好好地陪过你们,这次就当我补偿吧。”   
    王青颜和傅馨萍喜动于色,的确现在她们很难和丈夫单独相处了,李国勇半个月,一个月不回来也变成了常事,难得有这么个机会,可得好好把握,顺便还得在枕头边吹吹将来由谁继位的大事。   
    李国勇可猜不出两位夫人的心思,他话题一转:“父亲,听说您在北京收了别人不少东西,还一个个的封官许愿,有这事没有?”   
    大惊失色的李经述筷子落地,一下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臣冤枉,冤枉啊!”   
    李国勇叹了口气,父亲给儿子磕头,这皇帝要真当了能有什么意思,他摆了摆手:“我说了,在我这不用磕头,你们就当这是‘圣旨’吧。”   
    等李经述巍巍颤颤的坐定,李国勇说道:“我也不管有没有这事,我这次都不追究,要是收了人家的东西,就给别人退回去。李家财雄势大,也不在乎这么点东西,何必落下一个骂名呢?我告诉你们,不管你们对别人许过什么愿,不该封的官,我是一个也不会封的!你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只要让我知道再发生这事,别怪我李国勇不念着亲情!”   
    听着他越来越严厉的话,绝大部分的人都悄悄拿出手绢抹去满头的汗水,盘算着回去后该退的趁早退了,皇上那可水金口玉言,为了点财物落得个人头落地大不划算,也有几个人寻思着皇上这是不是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第三卷 铁血中华 第一百七十七章 湖南士子   
    帝国元首地出巡,简单得可以,除了家里人外,只带了一个连的警卫,和几个元首府的工作人员,这让李经述感到很不可思议,皇帝出巡,竟然连最基本的仪仗都没有,成何体统!   
    李国勇视察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湖南,这不仅仅因为劝他进皇帝位是由湖南大儒方鹧罾为首的一干人,而是因为湖南历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才汉唐时的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大书法家欧阳询,到后来几乎以一己之力力挽大清江山不倒的曾国藩,力主中国只有变法才能自强的谭嗣同,无不都是湖南的杰出人才。能说服湖南士子,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到了湖南的第一件事,李国勇就带着家人亲自到新修成的谭嗣同墓前拜祭,也算是完成了他多年来的一个心愿。   
    当年谭嗣同虽非因他而死,却是他亲手抓捕,那个时候李国勇就发下了“若有朝一日大权在手,必为先生平反”的誓愿。   
    世上很多事就是那么奇怪,当初自己和慈禧,袁世凯一起亲手扼杀了维新变法,但中国的另一次改朝换代的变革,却又由自己而起。   
    一力赞成维新的谭嗣同死了,坚定的守旧派慈禧死了,在维新和守旧之间动摇不定的袁世凯也死了,但自己一个未来的小混混还活着,而且还登上了中国政治权利的巅峰,是自己的幸运,还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刻意安排?   
    六十一岁的方鹧罾身为湖南,乃至于天下士子之首,对于中华帝国领导人能够亲临湖南,听取他们的建议,还是相当欣慰的,虽然他对当年中国的很多改变祖制的做法相当不满,但既然帝国元首那么给他,给湖南面子,自己总也不能做得太过分了。   
    李国勇直接在自己下榻的地方会见了方鹧罾这些人,小小的会客室,坐了不下五六十号当地颇有名望的名人士绅,让会客室看起来比较拥挤,也让李国勇的警卫提心吊胆,生怕这些人中有心怀诡异,意图对元首不轨的人。   
    “我这次来湖南,就是因为看到了你们劝我登基为皇帝的建议,所以来和大家讨论讨论现今的中国,帝制究竟好不好。”李国勇开门见山地说道。   
    方鹧罾是随他一起来的这群人的头,他清了清嗓子说道:“感谢元首能够首先驾临湖南,我代表湖南的百姓对您的光临感到莫大荣幸。我以为,现在的中国是断断不能没有皇帝的,中国的老百姓愚昧、落后,需要皇帝地指引,西洋的那一套,在中国是决不能用的。尊卑不能乱,帝制不能动,需知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董仲舒亦有言曰:‘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天地君亲师,皇帝授命于天,中国焉能没有皇帝?”   
    一大通之乎者也,文绉绉的话让李国勇听得头大不已,好在方鹧罾大体上的意思他还是听懂了。   
    “当皇帝好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李国勇叹息着说道:“手握天下人的生杀大权,天下的土地,人民都是属于皇帝的,说实话,我还真想当这个皇帝。”   
    他的话,让在场的人雀跃不已,有的人甚至已准备跪下山呼万岁了。   
    李国勇忽然说道:“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中国千百年来最强盛的王朝是哪一个朝代?”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场中一下安静下来,接着这些博学多才的人纷纷议论,有的说是汉朝,有的说是大唐,更有些善于溜须拍马的人说此非李国勇领导的中华帝国莫属。   
    等他们讨论得差不多了,李国勇示意安静下来:“我看应该算是大唐吧,李世民乃千古一帝,不光有贞观之治,还使我中华拓地千里,将中国推向了最鼎盛时期。李世民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乃被各国尊称为‘天可汗’,这是何等威武的功勋,何等让人缅怀的时代!”   
    回忆起大唐的盛况,也让所有人激动不已,热血沸腾,他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华在新皇帝的带领下,又重新走向了那一段光辉岁月。   
    “李世民之后是李治,幸运的他继承了父亲为他打下的强大江山,数次讨伐高丽,也勉强算个有作为的皇帝吧。”李国勇说道:“李治的儿子李显就不怎么样了,被武则天夺了位,好容易抢回了皇帝的位置,又被韦皇后毒死。再往后大唐出了个李隆基,在位43年,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后来老年昏庸,弄了个‘安史之乱’出来,不光使大唐差点亡国,还害得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说到这,他看了眼越听越迷茫的众人,继续说道:“再以后的大唐皇帝,可就一个比一个不成话了,有猜忌刻薄,亲信宦官的,有迷信长生不老,服用丹药而死的,有纵情声色,荒淫无道的,我看大唐老百姓的日子够呛。大清朝也是这样,康熙、乾隆算得上有作为,但以后出的不屑子孙,把个好好的国家弄得支离破碎,外敌入侵,一个接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块接着一块原本属于中国的土地被割让出去,这还算是个国家吗?我看叫殖民地算了!”   
    有些人开始渐渐反应过来,体会出了李国勇话里的意思。   
    李国勇阻止了正想说话的方鹧罾:“所以我说啊,历来一个王朝创始的皇帝,那还是比较清明的,偶尔出个把雄才大略的帝王,能带着中国大踏步地前进。但皇帝可只能一个姓的人来继承,传到儿子,孙子,孙子的孙子,终究会出现那么几个荒淫的君王出来,那时候中国的道路又将走向何方?难道再让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我们的国门,再签下几个不平等条约?然后再由一个朝代取代什么‘大华国’?”   
    他的话让方鹧罾一时不知道怎么反驳才好。   
    李国勇喝了口茶,说道:“中国人不是没有血性的民族,但中国每每被人口不过我们百分之三四的民族所征服,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专制王朝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国的帝制,强调皇帝的绝对权力,而且这种权力必须用武力来捍卫。因为这种以暴力为基础的权力是绝对的,社会其他团体和成员就绝无使用武力的权利,自发的尚武精神也就被阉割了!人在什么时候才会冒死和人家兵戎相见呢?是在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和信仰的时候,傻瓜才会为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皇帝去出生入死。”   
第三卷 铁血中华 第一百七十八章 教育改革   
    “在咱们中国,服兵役就是服劳役,能逃就逃。逃不了的,见了战阵也会开小差。”李国勇缓缓地说道:“咱中国能打仗的军队很多,岳家军,戚家军,还有曾国藩组织的湘军。但这些军队能打仗,肯打仗,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家,为了自己而战。对于这样的军队,皇帝只有在濒临绝望的时候才用,一旦局势好转,立刻会毫不容情地收拾掉!因为为自己而战的军队,是严重违背了皇帝的意愿的。”   
    看了一眼听得入神的众人,李国勇说道:“中国人的血性,就在皇帝的威严专制下被一点一点的消磨干净,任何事情都得听皇帝的,不许自己解决!这样驯顺的民族,很难打得了仗,很难让自己强大起来!明末的江南,百十号人的一小队倭寇,竟把几十万军民吓得躲进城里坚闭不出。懦弱到如此可怜的民族,罪魁祸首就是皇帝!我们还要帝制做什么?我们还要皇帝做什么?”   
    李国勇在湖南的讲话第二天,就经过帝国报社总编辑唐才常的亲笔润色,上了各发报纸的头版,而且该天的报纸全部免费分发到了市民,军人的手中。这明确无误地告诉了所有人,中国从今往后将不会再有皇帝,永远也不会。   
    不过让西方观察家注意到的是,中国的独裁者李国勇在传达给世人这一消息的同时,并没有提到“民主”的字眼,是中国暂时不需要民主,还是将来永远不会有民主?这也是让西方观察家们困惑的事情。   
    其实李国勇早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期限,二十年,他需要二十年的独裁!这是一个必须的,也是极限的数字,他要利用后世的知识,带领中国游走在列强之间,开创一条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道路,战争!那是战争!!   
    对日战争,世界大战,只有战争,不停地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才能让中国傲立在世界之巅,只有胜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胜利才能让世界格局来一次的的颠覆!而在此基础上,李国勇绝不想听到任何的反对意见,在战争即将来临的关头,他也不需要民主地讨论!   
    对于能否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李国勇并没有很大的把握,胜利是他独裁统治的基石,一旦一次失败,将可能把他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能让他辛苦经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