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柬埔寨人似乎比中华人更为悲惨,七百万人口,已被人类有史以来最封建、最专制、最疯狂无知的野兽群──「赤柬」的波布、殷沙里政权,屠杀了一半,而现在的横山林政权,更继续着这项屠杀,这个可爱的民族已面临灭种的边缘。然而,在某一个角度看,横山林政权还是可以称道的,如果不是他出现,柬埔寨终将成为一片满野堆尸的荒土。据说,泰东难民营的难民,尤其是中华人,都感谢横山林政权,使他们还有逃生这条路。佛经上很早就有一个预言,预言佛历二五○○年(一九五七)之后,柬埔寨国内流的鲜血将淹到大象腹部,河流要变成赤红,路断人稀,房屋无人居住,城市变成废墟。这预言已经应验了。那预言又说,要到佛历二五二七年(一九八四),柬埔寨才能见到太平。一九八四年将是如何,没有人知道,但愿他们能得到佛祖的庇佑,这庇佑希望也降临到全体中华人身上。
曼谷是一个外交、间谍,和毒贩的战场,混乱、隐密,却又短兵相接。每天都在巨变,也都在迎接更重大的巨变。孤军苗裔,在心理上像依赖父母一样,依赖祖国。可是,远东商务代表处(大使馆)代表(大使)沈克勤先生,却只是一个官场上得心应手的人物,他有足够的功力使他的长官心快神怡,但他不是一位战场的斗士。范明仁将军告诉我:「沈代表有次说:他上楼梯下楼梯,美国人都注意他。我嗤之以鼻。」这正是新式官僚对内的宣传技巧,反衬他的身价重要和工作繁重。事实上他的唯一专长只在伺候可以影响他官位的人,使他们留下良好的口碑,这就够了,他不需要做其他的事,他也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孤军更使他厌恶。仅只服侍国内的高官巨贾,就使他忙碌不堪。
我的报导到此为止,满怀着沉重的心情登上泰航飞往台北的班机,一种无可奈何的愁绪传染到我身上,但我不气馁,爱心可以改变一切,只看我们是不是付出爱心。当结笔时,我向辽远的万山丛中的骨肉同胞,奉上无限的祝福,含着眼泪的祝福。千言万语一句话,你们要珍重、自爱、自立、自强。
第二十卷: 可怕的掘墓人
提要
一九八三年,柏杨在《美洲中国时报》写读史专栏「帝王之死」,结集的第一本书便是《可怕的掘墓人》。
所谓「掘墓人」,柏杨在本书的〈序〉里说:「有力量干掉帝王的,只有帝王自己,也只有他才有资格充当可怕的掘墓人──掘他自己性命的墓,掘他自己王朝政权的墓,和掘百千万别人的墓。」
专栏首四篇合成本书的〈引言〉,维持柏杨一贯的史观及笔调,大体交代此一系列写作的用意,特别说明他想探索帝王之死于非命的前因后果。这里面最有趣的是柏杨提出炎(帝)、黄(帝)被中国人认为是他们的祖先,此事「有点邪门」;而所谓的「王」就是英文的King,本书将从被称为「尧帝」的伊祁放勋开始谈起,他们都是曾经拥有权位,最后却不得善终的「王」。
第一集从黄帝时代到春秋时期,介绍了伊祁放勋(尧帝)、姚重华(舜帝)、姒相和后羿、寒浞、姒孔申、姒履癸(桀帝)、子受辛(纣帝)、姬瑕(周昭王)、姬靖(周宣王)、姬宫涅(周幽王)、姬颓、姬带、熊艰(杜敖)、芈熊恽(楚成王),柏杨不称其「尊号」,皆直呼其名,但在每位帝王之前都做了一个小档案,包括时代、王朝、绰号、在位、遭遇等五项,内文则大量使用古史文献,夹叙夹议,说得我们如见其人,而各种败亡之因果,亦昭然若揭了。
引言
四个时代中国历史,可分为四个时代,曰: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信史时代。
每个民族都有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中国人的神话是:一个没有人知道从哪里来的盘古先生,忽然大怒,巨斧一劈,宇宙被拦腰劈开,清清上升者为天,浊浊下降者为地,而他阁下,就是中国人的祖先。
神话时代当然云天雾地,信口开河。话说:盘古先生翘了辫子之后,「三皇」
出焉。「皇」就是神,神就是「皇」。有天皇、有地皇、有人皇,他们的寿命教人张口结舌。盖不活则已,一活就以一万年为单位。不过史书上的话好像嘴里塞满了干屎橛,有点口齿不清,并没有肯定的说他们「活」一万年,而只含糊的说「有天下」一万年。「有天下」可以解释为他们自身当头目,一当就是一万年,也可以解释为他这个部落组成的中央政府,控制全国一万年。反正他们既然是神,当然花样百出,怎么解释都行。「三皇」了账,「五氏」顺序登场,曰: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氏」的意义已不再是神,而是部落,五位先生的神性随着时间而递减。可是,递减虽然递减,却没有完全泯灭,所以仍属半仙之体──像神农氏,他阁下遍尝百草,竟然没有中毒。
神话时代过去后,接着是传说时代,历史从天上返回人间,神性已衰退殆尽,人性栩栩如生。中国的传说时代,就是黄帝王朝(黄帝王朝这个名称,可是我阁下给他起的,只是为了总括方便,并非别有居心,请勿扣帽),拥有七个头目:姬轩辕、姬己挚、姬颛顼、姬夋、姬挚、伊祁放勋、姚重华,至少其中三位的名字响叮当和叮当响,受过小学堂教育的中国人,或对中国文化稍微有点深入接触的洋大人,提起该三位的尊姓大名──姬轩辕、伊祁放勋,和姚重华,无不如雷贯耳。而就在这个传说时代──自纪元前二十七世纪到纪元前二十三世纪,五百年间,他们不再称「皇」称「氏」,而改称「帝」。「帝」是纯人性的,不要说不能开天辟地,连寿命也纳入正轨,以黄帝姬轩辕先生之尊,也不过活了一百零一岁。
七位头目相互间的关系,十分散漫,这不能怪史书糊涂,他们既然是传说时代的产物,当然无法如数家珍,有个大致的轮廓,已经难能可贵矣。从史记上可看出来,用那么一星点的资料,来填补五百年漫长时光,也只有司马迁先生这位中国史学之父,有此功力。
有点邪门盘古先生明明是中国人的祖先,史书俱在,白纸印黑字。可是中国同胞似乎不买他阁下的账,反而一口咬定祖先是黄帝姬轩辕先生,拍胸脯曰:「俺可是黄帝子孙。」把盘古先生一脚踢到阴山背后。盘古先生既没有为当时新开的世界带来灾难,也没有做过使后世脸上蒙羞的糗事,却落得如此下场,教人百思不得其解。
──中国人除了一口咬定黄帝姬轩辕先生是祖先外,有时候还来个三级跳,一口咬定被称为炎帝的神农氏先生,也是祖先。问题是,姬轩辕先生和神农氏先生之间,根本没有血缘关系,不但没有血缘关系,而且两大部落,还一直缠斗不休,直到纪元前二十七世纪末叶,神农氏先生的八世孙榆罔先生,才罩不住,被姬轩辕强大的有熊兵团,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在阪泉(河南省扶沟县)作最后决斗,三战三败,彻底瓦解。榆罔先生的下落,史书没有交代,可能逃之夭夭,再不敢露面,也可能一块石头砸下去,脑浆迸裂。那时候似乎仍在石器时代,大刀长枪还没有出笼。
──中国同胞把这两位风马牛不相及的头目,硬认作祖先,自称为「炎黄子孙」。呜呼,自称为「黄帝子孙」,还可原谅;自称为「炎黄子孙」,就有点邪门,使人有一种「老爹何其多」之感。其中道理如何,有考据癖的朋友,应该考据考据,查查民族的根,究在何处。
──考据这玩艺,在中国历史上占重要地位。自从十七世纪清王朝屡次大兴文字狱,杀人如麻,血流成河之后,文化人心胆俱裂。写吧,随时有被干掉的危险;不写吧,文化人除了写之外,还能干啥?不但心痒,手也很痒;千挑万选,终于发现钻到故纸堆里最为安全。三百年来,东抄抄、西抄抄、左引证、右引证,遂自夸为史学的主流。于是,只要抄得多,引得广,就能把人唬得心服口服,认为这才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我们并不是看不起考据,但专门搞考据的却只能算二流货色,只会在资料里翻觔斗打滚。没有一个历史学家不懂考据,盖考据就是判断史料真伪。可是仅只搞考据,却并不是史学。犹如仅只会挖散兵坑,不见得会指挥大军作战一样。
好啦,拉得太远,快拉到外太空啦。拨转马头,回到本题。中国同胞所以拒绝盘古先生当老祖宗,可能因为盘古先生在民间传说中出现得较晚之故。大概三世纪前后,他阁下才冒出来。而此时,「黄帝」姬轩辕先生,在历史上留名已久矣。盘古先生以后起之秀,要爬到前人头上,虽然用尽了吃奶力气,仍不能占绝对优势。
王就是King传说时代过去后,到了纪元前二十二世纪,中国进入半信史时代。
半信史时代,并非是所有的史迹,绝对的一半可信,一半不可信,而只是说有些史迹确实可信。这个时代约有一千四百年,包括夏王朝、商王朝,以及周王朝初期,也就是史书上所称的「三代」──三个古色古香的王朝。在这三个古色古香的王朝之中,夏商两个王朝,继承黄帝王朝的称呼,头目仍叫「帝」,不过另外创造了一些花草,那就是头目死后,再给他一个特别的称呼,也就是「庙号」
和「尊号」。盖死鬼头目一旦埋葬在荒郊野外,那时候既没有汽车火车,甚至连个脚踏车摩托车也没有,全靠两条腿走路,实在地角天涯。为了投机取巧,聪明的圣人发明了庙祭之举,就在城市之中,给死鬼头目盖上一座大庙──大庙不叫大庙,而叫太庙,以示与普通大庙不同;里面摆上死鬼头目的木刻牌位,过年过节或其他祭祀的大日子,就不必忽咚忽咚跑到野外;只两步路就到了该庙,生死两利,皆大欢喜。可是,死鬼头目越来越多,太庙像春雨后的狗屎苔一样,林林总总。如果不加以特别标帜,就分不清谁是张三,谁是李四,谁是王二麻子矣。
于是乎,到了纪元前十三世纪的商王朝第二十三任帝子武丁先生挺尸之后,就在他的太庙门框上,挂起「高宗」招牌。这是一个创举,不久就像痲疯病一样,猛烈的传染起来,成为中国帝王政治下,死鬼头目们的特征之一。拜读中国所有史书,除了我老人家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外,无不被这种无聊的「庙号」和周王朝兴起的「尊号」,累得鼻涕横流,而这都是半信史时代种下的祸根。
另一项变异,发生在纪元前十二世纪末期,那时候周王朝兴起,头目不再称「帝」,改称为「王」。周王朝的「王」,官文书正式用语是「天王」,也就是「国王」。天王、国王,英文里的King也。本书帝王之死中的「王」,就是指这一类的「王」。
信史时代起自纪元前八世纪七○年代?前七二二年,中国历史开始有正式的文字记载,从那一年起,直到今天,发生的大事,或被认为是大事的小事,一桩桩,一件件,都写在竹简上或白纸上。所谓「信史」,并不保证字字都可信。政治挂帅传统下,谎话多如驴毛。我们只是说,从那一年起,中国历史已有文字记载。
王不是King信史时代最早的一项改变,发生在纪元前三世纪七○年代?
前二二一年,秦王国国王嬴政先生,统一中国,忽然发现「皇」「氏」「王」「帝」等单音单字,不足以显示他阁下的盖世武功。就重新设计,另行开张,自称「皇帝」。这是「皇」「帝」二字第一次结合,也是从此之后再不分离的结合。
「王」的关系位置,也跟着有新的诠释。
第一、当中国分裂,独立政权纷纷崛起之际,谁也不服谁,谁也管不了谁,互相间打得天昏地暗。独立政权的头目,各以势力的强弱大小,来决定自己的头衔。兵强将广的,仍以「帝国」的「皇帝」自居;瞧瞧自己的摊子没啥了不起的,只好委屈求全,自甘堕落的当「王国」的「国王」,以示距皇帝宝座,还差一截。
像大分裂时代的晋帝国焉,北魏帝国焉,头目都称皇帝,乃属自命不凡之辈;西秦王国焉,北凉王国焉,则局促一隅,头目自顾形惭,姑且称「王」自娱。不过,虽然局促一隅,自顾形惭,他们可是自己当家作主,不听别人吆喝,所以仍然是King。
第二、当中国统一,只有一个中央政府时,头目都继承嬴政先生的一套,一律「皇帝」无误,没有一个例外。此时的「王」,便非昔时的「王」。有「国王」
焉,封建采邑的头目也。有「亲王」焉,皇家血统,皇帝的伯叔子侄也。有「封王」焉,与皇家血统无关,跟皇帝也不同姓,靠着对国家的贡献,或靠着对皇帝的马屁功,博得高位的人物也。这三种「王」,可不是King,只不过一个爵位罢了。在本书中,没他们的份。
从黄帝姬轩辕先生起,到最末一个帝王爱新觉罗溥仪先生──这个可怜的家伙止,也就是从纪元前二六九八年,到纪元后一九四五年止,共四六四三年间。
中国共出现了八十三个像样的或不像样的,长命的或短命的王朝。也共有五五九个像样的或不像样的,长命的或短命的帝王,包括三九七个「帝」「皇帝」,和一六二个「国王」King。这个数字是柏杨先生努力坐牢时,专心统计出来的。
不过我并不坚持,如果有算术考过第一名的朋友,能够重新算上一算,那才是定论。在这五五九个称帝称王的头目之中,粗略的估计,约有三分之一左右,死于非命。不是因疾病的缘故,在床上断了尊气;而是被绞死,被饿死,肚子上被戳个洞,等等手法,一命归阴。很少头目在惨死时候,仍能保持他们活着时的威仪。
大多数都如猪如狗,丑态毕露。我们就针对这三分之一左右的帝王,一一研究,寻觅他们死于非命的来龙去脉,探讨所以死于非命的的前因后果,看看其中真相。
呜呼,每一桩凶杀案都是一幕悲剧;而把帝王干掉的凶杀,除了是一幕悲剧,还是一首悲歌。它包涵了太多的音符,人性的和兽性的,人权的和官权的,智慧的和愚昧的,供人沉思。
现在,我们从被称为「尧帝」的伊祁放勋开始。
伊祁放勋
时代纪元前二十四世纪四○年代─纪元前二十三世纪四○年代王朝黄帝王朝第六任帝绰号尧帝在位一百年(前二三五七─前二二五八)
遭遇囚死雪白的羔羊传说时代的黄帝王朝,是一个奇异的政治结构。虽然它只是一个传说时代,可是后世白纸写黑字,追述上古的这些传说,却咬定牙关,言之确凿。像王朝的开山老祖黄帝姬轩辕先生,虽然身属人体,却有观世音菩萨和赤脚大仙的神通,不但推翻了「五氏」中最后一「氏」神农氏先生子孙政权,还跟当时最强大的敌人、苗族蚩尤部落对抗。蚩尤部落的巫法师,口中念念有词,立刻大雾迷茫,姬轩辕先生就发明指南车,一场大战下来,把蚩尤先生捉住,砍下尊头,从此奠定了王朝的基础,并被中华民族尊为祖先。
──盘古先生固然被一棒挥出界外,就是姬轩辕先生的列祖列宗,也被一棒挥出界外,好像姬轩辕先生跟孙悟空先生一样,都是从石头缝里跳出来的。看情形,盘古类似耶和华,而姬轩辕类似亚伯拉罕。只是盘古先生运气较差,屁股没坐上「上帝」宝座。
黄帝王朝共有七个君王,都有血缘关系,第一任君王黄帝姬轩辕先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第二任君王姬己挚,是姬轩辕先生的儿子。第三任君王姬颛顼,是姬轩辕先生的孙子。第四任君王姬夋,是姬轩辕先生的曾孙。第五任君王姬挚,是姬轩辕先生的重孙。
上述五位头目,除了姬轩辕先生威不可当外──数年之前,台北出现了轩辕教,姬轩辕先生除了扮演亚伯拉罕角色,也扮演耶稣角色。其他四位老哥,实在没啥,一个比一个没没无闻,历史上毫无地位。一直等到纪元前二三五七年,第六任君王尧帝伊祁放勋先生登场,接着第七任君王舜帝姚重华先生登场,才忽然间锣鼓喧天,大闹特闹。所谓大闹特闹,一方面是他们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亲身闹;一方面是后世儒家系统史学家替他们闹。政治舞台上闹,我们马上就要揭起蒙头纱,让读者老爷瞧瞧真实面目。至于儒家系统史学家闹,情节离奇,他们把这两位头目在位期间(前二三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