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下五千年004-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155 李白蔑视权贵 



     唐玄宗六十一岁那年,宠爱上了年轻的杨贵妃。据说,杨贵妃是个少 

见的美人,而且生得聪明伶俐,懂得音乐。唐玄宗把她的两个哥哥都封了官, 

三个姐姐都封为夫人。杨贵妃有个远堂兄弟杨钊(音zhāo,后来改名杨 

国忠),在蜀中穷得过不了日子,听到他堂妹封了贵妃,就带点礼物到长安 

找杨贵妃。杨贵妃在玄宗面前说了几句好话,杨国忠就当上了一名禁卫军参 

军。 

     唐玄宗早把政事交给了李林甫。有了杨贵妃以后,他更是经常留在宫 

里寻欢作乐,连每天例行的早朝也懒得出来了。杨贵妃想要什么,他就总想 

方设法给她办到。杨贵妃爱吃新鲜的荔枝。荔枝是南方出产的果品,长安在 

西北,哪来的荔枝?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的欢喜,专门下命令叫岭南官员派 

人骑着快马拼着命赶送,像接力棒一样,一站一站把荔枝运到长安。荔枝到 

杨贵妃手里的时候,还又红又香,味道没变哩。 

     唐玄宗、杨贵妃每天饮酒作乐,少不了叫人奏奏音乐,唱唱歌曲,但 

是宫里原来的一些老歌词都听腻了。他想找人来给他填点新歌词。 

     有一个官员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说,长安新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 

白,是个天才,无论做诗写文章,都十分出色。唐玄宗也早就听到过李白的 

名声,就吩咐贺知章赶快通知李白进宫。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他出生在碎叶,上代是陇 

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东)人,从小博览群书,性格豪放,除读书之外,还练 

得一手好剑。李白二十多岁起,为了增长见识,到各地游历。他不仅到过长 

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 

由于他见识广博,加上才智过人,因此,他在诗歌写作上有了杰出的成就。 

     李白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生性高傲,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很 

不满意,希望得到朝廷任用,让他有机会施展政治上的才干。这一次到长安 

来,听到唐玄宗召见他,也很高兴。 

     唐玄宗在宫殿上接见了李白,和他谈了一阵,觉得他的确很有才华, 

高兴地说:“你是个普通人士,但你的名字连我都知道了。要不是有真才实 

学,怎么可能这样出名呢?”接见以后,唐玄宗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他 

专门给他起草诏书。 

     李白爱好喝酒,喝起酒来,还非喝到酩酊大醉没有完。进了翰林院之 

后,他改不了这个习惯,空下来,还是找一些诗友到长安酒店里去喝酒。 

     有一次,唐玄宗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子,还没填上歌词,就命令太监 

去找李白。太监们在翰林院和李白家,都找不到李白。有人告诉太监,李白 

上街喝酒去了。 

     太监们在长安街上找呀找呀,好容易在酒店里找到李白,原来李白喝 

醉了酒,躺在那里睡着了。太监把他叫醒,告诉他皇上召见他。李白揉揉眼 

睛,站起了身,问是怎么回事。太监们来不及跟他细说,七手八脚把李白拉 

进轿子,抬到宫里。 

     李白进了内宫,抬头一看是唐玄宗,想行朝拜礼,身子却不听使唤。 

太监们见他醉得厉害,就有人拿了一盆凉水,洒在李白脸上,李白才渐渐醒 


… Page 3…

过来。 

     唐玄宗爱他的才,也不责怪他,只叫他马上把歌词写出来。 

     太监们忙着在他面前的几案上放好笔砚绢帛。李白席地坐了下来,忽 

然觉得脚上还穿着靴子,很不舒服。他一眼看见身边有个年老的宦官,就伸 

长了腿,朝着那宦官说:“请您帮我把靴子脱下来!”那个老宦官原来是唐玄 

宗宠信的宦官头子高力士。他平时仗着皇帝的势,在官员前作威作福,现在 

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居然命令他脱靴,简直气昏了。但是唐玄宗在旁边等着李 

白写歌词,如果得罪了李白,让唐玄宗扫了兴,也担当不起。他忍住气,装 

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笑嘻嘻地说:“唉,真是喝醉了酒,拿他没办法。”说着, 

就跪着给李白脱了靴子。 

     李白脱了靴子,连正眼也不看高力士,拿起笔来龙飞凤舞地写起来, 

没有多少时间,就写好了三首叫做《清平调》的歌词交给唐玄宗。 

     唐玄宗反复吟了几遍,觉得文词秀丽,节奏铿锵,确是好诗,马上叫 

乐工演唱起来。 

     唐玄宗十分赞赏李白,但是那个给李白脱过靴子的高力士却记恨在心。 

有一次,高力士陪伴杨贵妃在御花园里赏玩景色。杨贵妃很高兴地唱起李白 

的诗来。 

     高力士装作惊讶地说:“哎呀,李白这小子在这些诗里侮辱了贵妃,您 

还不知道吗?”杨贵妃奇怪地问怎么回事。高力士就添枝加叶地造了一些谣 

言,说李白写的诗里有一句话,把杨贵妃比作汉朝一个行为放荡的皇后赵飞 

燕,是有心讽刺她。 

     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真的生了气,后来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讲李 

白怎么怎么不好,唐玄宗渐渐对李白也看不惯了。 

     李白终于看出在唐玄宗周围,都是一些像李林甫、高力士那样的趋炎 

附势的小人;他留在唐玄宗身边,不过帮他解闷散心,要想政治上有所作为 

是不可能的。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还家。唐玄宗顺 

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要求,为了表示他爱才,还赐给李白一笔钱,送他回家。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重新过着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时候隐居读 

书,有的时候周游各地。在这些日子里,他写下了许多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 

诗篇。 

     有一次,他从白帝城出发,乘船经过长江三峡,到江陵去。一路上他 

即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许多诗篇表现了他豪放的气概、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感情,成 

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 

     正当李白热情地讴歌祖国山河的时候,由于唐王朝的腐败,中原地区 

遭受了一场浩劫。 



                             156 安禄山叛乱 


… Page 4…

     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 

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 

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 

被调到朝廷当宰相。 

     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挤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担任 

朔方等四个镇节度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战功。他手下的将领哥舒翰、李光 

弼,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李林甫看王忠嗣的功劳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 

宗调回京城当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想拥戴太子谋反,害得王忠嗣 

险些丢掉了性命。后来还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为王忠嗣申冤,玄宗才 

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为降职处分。王忠嗣受不了这个冤枉,一气之下就病 

死了。 

     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低,不会被调 

到朝廷当宰相,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战,而且 

跟朝官没联系,靠得住。唐玄宗本来最怕边境的将领谋反,就听李林甫的话, 

提拔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 

     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别看中一个平卢 (治所在 

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因为不遵守军令,打了败仗。边 

境守将把他解送到长安,请朝廷处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 

安禄山判了死刑。唐玄宗听说安禄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 

     张九龄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 

而且据我观察,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唐玄宗不听张 

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安禄山却靠他奉承 

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阳 

 (治所在今北京市)节度使。 

     安禄山当了节度使以后,就尽量搜罗奇禽异兽,珍珠宝贝,经常送到 

宫廷讨好唐玄宗。 

     他知道唐玄宗喜欢边境将领报战功,就采取阴谋手段,诱骗平卢附近 

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将士,参加宴会。在酒席上,用药酒灌醉他们,把兵士杀 

了,又把他们的首领割了头,献给朝廷报功。 

     唐玄宗常常召安禄山到长安朝见。安禄山抓住这个机会,使出他狡猾 

的手段,尽量讨唐玄宗的喜欢。安禄山长得特别肥胖,凸肚子,矮个子,装 

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唐玄宗一见到他就乐了。 

     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 

么东西?”安禄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诚的心。”唐 

玄宗认为安禄山真对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兴了。以后又封安禄山为郡王, 

还替他在长安造了一座跟王公贵族住的一样华丽的府第。安禄山搬进王府 

后,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一起喝酒作乐;还让杨贵妃把安禄山收作干儿子, 

让安禄山在内宫随便进出,亲热得像一家人一样。 

     安禄山骗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除了范阳、平卢两镇外,又兼 

了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节度使,控制了北方边境的大部地区。他秘密 

扩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帮 

他出谋划策;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八千名壮士,组成一支精兵,囤 

积粮草,磨砺武器。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备叛乱。 


… Page 5…

     没多久,李林甫病死,杨贵妃的同族哥哥杨国忠凭着他的外戚地位, 

接任了宰相。杨国忠本来是个流氓,安禄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惯安禄山, 

两个人就闹起矛盾来。杨国忠几次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一定要谋反。 

但是唐玄宗正在宠信安禄山,哪里会相信。 

     日子一长,安禄山的谋反的迹象渐渐暴露出来了。他向朝廷要求把范 

阳的三十二名汉将都撤换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亲手写诏书要安禄 

山到长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玄宗开始对安禄山怀疑起来。但是无论唐 

玄宗或是杨国忠,都没有想到该怎样防备安禄山的叛乱。 

     公元755年十月,安禄山经过周密准备,决定发动叛乱。这时候, 

正好有个官员从长安到范阳来。安禄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从长安发来的诏 

书,召集将士宣布说:“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将 

士们都觉得很突然,面面相觑,但是有谁敢对圣旨表示怀疑呢。 

     第二天一早,安禄山就带领叛军南下。十五万步兵、骑兵在河北平原 

上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鼓声震地。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 

战争,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仗。沿路的官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 

安禄山叛军一直向南进攻,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 

     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开始认为是有人造谣,还不相信, 

到后来警报一个个传来,他也慌了起来,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满朝官员没有 

经过这样的大变乱,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只有杨国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说:“我 

早说安禄山要反,还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不过,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不 

会跟他一起叛乱。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唐玄宗听了这 

番话,也有些安心了。但是,哪儿知道,没有多久,叛军长驱直入,渡过黄 

河,占领了洛阳。 



                             157 颜杲卿骂贼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首先起来打击叛军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 

颜杲 (音gǎo)卿。 

     颜杲卿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颜杲卿就准备反 

抗。叛军到了藁城 (在今河北省,藁音gǎo)的时候,颜杲卿已经招募了 

一千多名壮士。他知道自己力量不够,不能跟安禄山硬拼,就跟手下的官员 

袁履谦向叛军假投降。安禄山仍旧让他守常山,但是心里不放心,一面把颜 

杲卿的儿子、侄儿带到军营里做人质,一面派了一个叛将守在井陉关 (在今 

河北井陉)。 

     安禄山渡过黄河,攻下洛阳之后,颜杲卿决心起兵,他的堂弟平原(今 

山东平原)太守颜真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派人跟颜杲卿联络,要他攻占 

井陉关,截断安禄山的后路。 

     颜杲卿打听到守井陉关的叛将是个糊涂的酒鬼,就假传安禄山的命令, 

派人带了美酒好菜去慰劳他,等叛将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把叛将杀死,占 

领了井陉关。 

     颜杲卿攻下了井陉关,士气振奋。第二天又接连活捉了两名叛将。颜 


… Page 6…

杲卿派人分头到河北各郡去告诉官吏说:现在朝廷派出三十万大军讨伐安禄 

山,已经出了井陉关,早晚就到河北各郡了。受安禄山胁迫叛变的,趁早投 

降,可以受到重赏;如果顽抗,罪加一等。 

     河北各郡官员一听到安禄山站不住脚,都纷纷响应颜杲卿。河北二十 

四个郡,有十七个郡又站到唐军一边来。 

     安禄山正准备向潼关方向进兵,一听到河北各郡都响应颜杲卿,后方 

不稳,只好改变主意,回到洛阳。他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派大将史思明、 

蔡希德各带一万人马分两路攻打常山。 

     颜杲卿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是起兵只有八天,常山周围的防御工事 

都没修好,兵力又少,怎样敌得过两路叛军!叛军到了常山城下,颜杲卿派 

人到太原去求援,但是太原守将王承业不肯出兵。 

     史思明叛军把常山紧紧围困,颜杲卿带领常山军民拼死抵抗了四天, 

城里粮食断了,箭也完了。常山终于陷落在叛军手里。 

     史思明纵容叛兵杀害了一万多常山军民,又把颜杲卿、袁履谦抓起来, 

押送到洛阳去见安禄山。 

     安禄山命令兵士把颜杲卿押到他跟前,责问颜杲卿说:“你本来只是个 

范阳小官,我把你提拔为太守,为什么反叛我?”颜杲卿怒气冲冲地骂着说: 

 “你是一个牧羊的小子,国家让你做了三镇节度使,有哪点对不起你?我为 

国除奸,恨不得斩你的头,叫什么反叛?”安禄山恼羞成怒,要左右兵士把 

颜杲卿、袁履谦拖到一座桥边的柱子上缚起来,使用残酷的刑罚折磨他们。 

     颜杲卿神色凛然,一面忍受着酷刑,一面仍旧痛骂安禄山。叛军兵士 

用刀割了颜杲卿的舌头,颜杲卿满口鲜血,还发出含糊的骂声。 

     袁履谦看到颜杲卿受刑的惨酷情景,气得自己咬碎舌头,连血带舌喷 

在旁边一个叛将的脸上。 

     颜杲卿、袁履谦骂不绝口,一直到他们咽气。 

     颜杲卿从起兵到失败,虽然只有十几天,但是他们的抵抗,拖住了叛 

军的兵力,为唐王朝调兵遣将争取了时间;他们的誓死抵抗的精神,鼓舞了 

更多的人抗击叛军。 

     颜杲卿被杀后一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太原 

弓箭手三千人出兵井陉关,打退叛军,收复常山。接着,朔方节度使郭子仪 

也带领精兵到常山和李光弼会合。 

     河北的一些百姓受尽安禄山叛军掳掠的痛苦,听到郭子仪、李光弼大 

军打过来,自发集合起来,修筑营垒,抵抗叛军;等郭、李大军一到,就参 

加了大军队伍。郭、李两支大军兵强马壮,士气旺盛,接连打击安禄山叛军, 

河北十几个郡重新回到唐军手中。 

     河北大捷,截断了叛军的后路,叛军军心动摇。安禄山大起恐慌,埋 

怨谋士高尚、严庄说:“几年来你们劝我起兵造反,说这是万全的计策。现 

在西边打潼关,几个月也打不进去;北边的路也被截断。我们困守在这里, 

叫什么万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