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下五千年004-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西边打潼关,几个月也打不进去;北边的路也被截断。我们困守在这里, 

叫什么万全!”他打算放弃洛阳,逃回范阳去。 

     正在安禄山进退两难的时候,唐王朝统治者自己却替叛军打开了潼关 

大门。 



                             158 马嵬驿兵变 


… Page 7…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 

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 

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 

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安,让长安人民放心。 

     叛军攻不进潼关,但是关里的唐王朝内部却闹起矛盾来。哥舒翰主张 

坚守潼关,等待时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他们 

请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要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但是, 

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有人对杨国忠说:“现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 

如果哥舒翰打胜了,回到长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杨国忠自己知 

道他这个宰相最不得人心,听了这番话,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 

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 

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 

关。 

     哥舒翰明知出关没有好处,但是没法违抗皇帝的圣旨,痛哭一场,只 

好带兵出关了。 

     关外的叛将崔乾祐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崔乾祐派精兵埋伏 

在灵宝 (在今河南省西部)西面的山谷里。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一出关,就 

中了埋伏,几乎被叛军打得全军覆没。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他的部下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打进潼关。哥 

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失守,关内就没险可守。从潼关到长安之间的一些地方官员和 

守兵,都纷纷放弃城逃走。 

     开始,哥舒翰还派人到长安告急。后来,告急的文书中断;晚上,烽 

火台上的“平安火”也见不到了。到这时候,唐玄宗才感到形势危急,着急 

起来,要杨国忠想办法。 

     杨国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大家都干着急,谁也想不出一个好 

主意来。杨国忠知道留在长安,没有生路,就劝玄宗逃到蜀地去。 

     当天晚上,唐玄宗,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在将军陈玄 

礼和禁卫军护送下,悄悄地打开宫门,逃出长安。 

     他们派个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 

     哪知道才到咸阳,派出的宦官和县令都已经逃了。唐玄宗一伙人走了 

半天,没有人给他们送饭。随行太监好容易找到当地百姓,向他们讨了点粮 

食。有几个百姓送上一点高粱饽饽。那些皇子皇孙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 

这样的饭,但是实在饿得慌,也顾不得什么体面,没有碗筷,就用手捞着吃, 

一下子就吃得精光。 

     唐玄宗勉强咽了几口饽饽,直流眼泪。有个老人挤到车前,对玄宗说: 

 “安禄山想造反,已经不是一天了。这么多年来,有人向朝廷告发,反而被 

关被杀。陛下周围的大臣,只会奉承拍马,外面的情况,陛下一概听不到。 

我们普通百姓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不过朝廷宫门太深,百姓的意见陛下听不 

到。要不是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我们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说话呢!”唐玄宗 

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我太糊涂,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这样走走停停,第 

三天到了马嵬驿 (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嵬,音wēi)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疲 


… Page 8…

劳,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心思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 

受尽辛苦。他们认为,这全是受了奸相杨国忠的累,这笔帐得向杨国忠算。 

     这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杨 

国忠还没来得及答话,周围的兵士已经嚷起来:“杨国忠要造反了!”一面嚷, 

一面就射起箭来。 

     杨国忠慌里慌张想逃走,几个兵士赶上去,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兵士们杀了杨国忠,情绪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唐玄 

宗听到外面闹哄哄的,问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监告诉他,兵士们已把杨国忠 

杀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 

营休息。 

     兵士们不理唐玄宗的话,照样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陈玄礼, 

问兵士们为什么不肯散。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 

了。”这下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他低着头 

站了半晌,才说:“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知道 

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气愤,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 

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 

陛下也安全了。”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贵 

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 

     将士们听到杨贵妃已经被处死,总算消了口气,才撤围回营。 

     经过这场兵变,唐玄宗像惊弓之鸟一样,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 

子李亨被当地百姓挽留下来主持朝政。李亨从马嵬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 

上,在灵武 (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这就是唐肃宗。 



                            159 张巡草人借箭 



     唐玄宗逃出长安后,安禄山叛军攻进长安。郭子仪、李光弼听到长安 

失守,不得不放弃河北,李光弼退守太原,郭子仪回到灵武。原来已经收复 

的河北郡县又重新陷落在叛军手里。 

     叛军进潼关之前,安禄山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去进攻雍丘(今河南杞 

县)。令狐潮本来是雍丘县令,安禄山占领洛阳的时候,令狐潮就已经投降。 

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不愿投降,招募了一千来个壮士,占领了雍 

丘。令狐潮带了四万叛军来进攻。张巡和雍丘将士坚守六十多天,将士们穿 

戴着盔甲吃饭,包扎好创口再战,打退了叛军三百多次进攻,杀伤大批叛军, 

使令狐潮不得不退兵。 

     第二次,令狐潮又集合人马来攻城。这时候,长安失守的消息已传到 

雍丘,令狐潮十分高兴,送了一封信给张巡,劝张巡投降。 

     长安失守的消息在唐军将士中传开了。雍丘城里有六名将领,原来都 

是很有声望的人,看看这个形势,都动摇了。他们一起找张巡说:“现在双 

方力量相差太大,再说,皇上是死是活也不知道,还不如投降吧。”张巡一 

听,肺都气炸了。但是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答应明天跟大伙一起商量。到 

了第二天,他召集了全县将士到厅堂,把六名将领喊到跟前,宣布他们犯了 


… Page 9…

背叛国家、动摇军心的罪,当场把他们斩了。将士们看了,都很激动,表示 

坚决抵抗到底。 

     叛军不断攻城,张巡组织兵士在城头上射乱箭把叛军逼回去。但是, 

日子一长,城里的箭用完了。为了这件事,张巡怎么不心焦呢! 

     一天深夜,雍丘城头上黑魆魆一片,隐隐约约有成百上千个穿着黑衣 

服的兵士,沿着绳索爬下墙来。这件事被令狐潮的兵士发现了,赶快报告主 

将。令狐潮断定是张巡派兵偷袭,就命令兵士向城头放箭,一直放到天色发 

白,叛军再仔细一看,才看清楚城墙上挂的全是草人。 

     那边雍丘城头,张巡的兵士们高高兴兴地拉起草人。那千把个草人上, 

密密麻麻插满了箭。兵士们粗粗一点,竟有几十万支。这样一来,城里的箭 

就不用愁啦! 

     又过了几天,还是像那天夜里一样,城墙上又出现了“草人”。令狐潮 

的兵士见了又好气,又好笑,认为张巡又来骗他们的箭了。大家谁也不去理 

它。 

     哪儿知道这一次城上吊下来的并不是草人,而是张巡派出的五百名勇 

士。这五百名勇士乘叛军不防备,向令狐潮的大营发起突然袭击。令狐潮要 

想组织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几万叛军失去指挥,四下里乱奔,一直逃到十几 

里外,才喘了口气停下来。 

     令狐潮一连中计,气得咬牙切齿,回去后又增加了兵力攻城。张巡派 

他的部将雷万春在城头上指挥守城。叛军看到城头出现了一个将领,就放起 

箭来。雷万春没防备,一下子脸上中了六箭。他为了安定军心,忍住了疼痛, 

动也不动地站立着。叛军将士认为张巡诡计多端,这一次一定又放了个什么 

木头人来骗他们。 

     后来,令狐潮从间谍那里得知,那个中箭后屹立不动的“木人”就是 

将军雷万春,不禁大吃一惊。令狐潮在城下喊话,请张巡见面。张巡上了城 

头,令狐潮对他说:“我看到雷将军的勇敢,知道你们的军纪确实严明。但 

是可惜你们不识天命啊!”张巡冷笑一声回答说:“你们连做人的道理都不 

懂,还谈什么天命!”说着,就命令将士出城猛冲过去。令狐潮吓得拨转马 

头没命地逃跑,他手下的十四个叛将,都被张巡将士活捉了。 

     打那以后,令狐潮屯兵在雍丘北面,不断骚扰张巡的粮道。叛军经常 

有几万人,张巡的兵不过一千多,但是张巡瞅准机会就出击,总是打胜仗。 

     过了一年,睢阳 (今河南商丘,睢音suī)太守许远派人向张巡送来 

告急文书,说叛军大将尹子奇带领十三万大军要来进攻睢阳。 

     张巡接到告急文书,赶紧带兵到睢阳去。 



                             160 南霁云借兵 



     睢阳太守许远地位比张巡高,但是他知道张巡善于用兵,智勇双全, 

就请张巡指挥守城。叛将尹子奇带了十三万人攻城,张巡、许远的兵力合起 

来才六千多人,双方兵力相差很大。张巡带兵坚守,和叛军激战十六天,俘 

获敌将六十多人,歼灭敌军二万多人,使尹子奇不得不退兵。 


… Page 10…

     过了两个月,尹子奇得到了增援兵力,又把睢阳城紧紧围住,千方百 

计进攻。张巡虽然接连打了几次胜仗,但是叛军去了又来,形势越来越紧急。 

     一天夜里,张巡叫兵士敲起战鼓,号令整队。城外的叛军听到城里的 

鼓声,连忙摆开阵势,准备交锋。等到天亮,还没见唐军出城。尹子奇派人 

登上高处眺望,只见城里静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就命令兵士卸了盔甲 

休息。许多叛军将士紧张了一夜,一倒在地上就呼呼地睡着了。 

     正在这时候,张巡和雷万春、南霁云等十几名将领,每人带领五十名 

骑兵,打开各城门杀出来,分路猛冲敌营。叛军没有防备,阵势大乱,又被 

唐军杀了五千多人。 

     张巡想在尹子奇出阵指挥的时候,射杀尹子奇。但是尹子奇是个狡猾 

的家伙,平时上阵,总让几个将领伴随着。他们穿着一色的战袍,骑着同样 

的战马,叫唐军没法辨认出哪个是主将。张巡想出了一个办法。有一次,在 

两军对阵的时候,张巡叫兵士把一支用野蒿削成的箭射到敌阵里,叛军兵士 

拾到这支箭,以为城里的箭已经使完了,高高兴兴地拿着箭报告尹子奇。 

     尹子奇刚刚把蒿箭接到手里,城头上的张巡看在眼里,立刻吩咐身边 

的南霁云对准尹子奇射箭。南霁云本来是个好箭手,他一箭射去,不偏不倚, 

正射中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捂住脸,大叫一声,跌下马来。张巡下令出城 

冲杀,又打了一个大胜仗。 

     尹子奇攻城不成,反瞎了一只眼睛,哪里肯罢休。他回去养了一阵子 

伤,又带了几万大军,像箍铁桶一样把睢阳围住。城外的兵越聚越多,城里 

的兵越打越少。到后来,睢阳城里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又断了粮食,唐军 

兵士每天只分到一合(音gě,一升的十分之一)米,拿树皮、茶叶、纸张 

和着烧来吃。最后,连一粒米都没有了。兵士们熬不住,一个接一个饿倒了。 

     情况越来越危急。张巡没法,只好派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突出重重 

包围,到临淮(在今江苏盱眙西北)去借兵。 

     驻守临淮的大将贺兰进明 (贺兰是姓)害怕叛军,不愿出兵救睢阳。 

他见南霁云是个勇将,想把南霁云留下来作自己的部下,特地为南霁云举行 

一次酒宴,请众将领作陪。 

     南霁云心里急得像火烧,哪里喝得下酒。他流着眼泪激动地说:“睢阳 

的军民已经有一个多月没进一粒米了,我在这里怎能忍心吃饭;就是吃了, 

又怎么能咽得下呀?将军手下有的是兵,眼看睢阳城陷落,不肯分兵救援, 

难道是忠臣义士所该做的吗?”说着,他把自己的一个手指咬了下来,咬得 

满口鲜血淋漓,气愤地说:“霁云不能完成主将交给我的使命,只好留下这 

个手指作证,回去也好有个交代。”参加宴会的官员看了大吃一惊,都用袖 

子掩住脸,有的忍不住哭了起来。 

     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不肯出兵,只好离开临淮,从别处借了三千兵士 

回到睢阳。到了睢阳城边,被叛军发现,又把他们围了起来。南霁云带着人 

马,横冲直撞,在城下展开了一场血战。 

     张巡听到城外厮杀声,知道南将军回来,就打开城门,杀退敌人,把 

南霁云和一批兵士接应进城,只留下了一千人。南霁云把借救兵的情况向张 

巡、许远报告以后,城里的将士听到借兵没有希望,都痛哭起来。 

     张巡和许远反复商量,认为睢阳是江淮的屏障。为了保卫江淮,不让 

叛军南下,决心死守睢阳。城里粮食断了,他们就煮树皮吃;树皮吃完,就 

杀战马;战马杀光了,只好捉麻雀老鼠给战士充饥。 


… Page 11…

     城里的将士、百姓被张巡的誓死战斗的精神激动了,他们明明知道守 

下去没有希望,也没有一个叛逃。 

     到了最后,全城只留下四百个人,尹子奇再率领叛军用云梯爬上城头, 

城头上的守军饿得连使弓箭的力气都没有了。 

     公元757年十月,睢阳城终于陷落。张巡、许远、雷万春、南霁云 

等三十六名将领全部被俘。 

     叛将把他们一个个绑了起来,逼他们投降。他们把刀架在张巡脖子上, 

张巡冷笑一声,把叛将痛骂一顿。接下来轮到南霁云,南霁云没有作声。 

     张巡转过脸朝着南霁云高喊说:“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 

     男子汉死就死,可不能在叛贼面前屈服啊!”南霁云笑笑说:“张公放 

心吧。我心里在盘算用什么办法来收拾他们。哪会怕死?”叛将知道他们都 

不肯屈服,终于把他们杀害了。 

     河南节度使张镐得到睢阳危急的消息,赶快发兵,急行军赶到睢阳, 

打退尹子奇叛军,睢阳城已经陷落三天了。又过了七天,郭子仪带领唐军收 

复洛阳。 

     由于张巡他们的坚守,睢阳以南的江淮地区才没遭到叛军的破坏。 



                              161 李泌归山 



     唐肃宗刚在灵武即位的时候,身边的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那个临时 

建立的朝廷,什么都乱糟糟的。一些武将,也不大肯听指挥。肃宗要想平定 

叛乱,多么需要有个能人来帮助他啊。 

     这时候,他想起他当太子的时候的一个好朋友李泌 (音bì)就派人把 

李泌从颍阳 (在今河南省)接到灵武来。 

     李泌原是长安人,小时候很聪明,读了不少书。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看 

到他写的诗文,十分器重他,称赞他是个“神童”。肃宗当太子的时候,李 

泌已经长大了,他向玄宗上了奏章,对国家大事提了一些意见。唐玄宗看了 

很欣赏,召见他,想给他一个官职。他推说自己年轻,不愿做官。玄宗就要 

他和太子交个朋友。以后,他经常到东宫去,太子也特别喜欢接近李泌,把 

他当作老师看待。 

     后来,李泌看不惯杨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