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下五千年004-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泚督率叛军攻打奉天城。浑旖咳杖找挂寡健V鞗伿咕×Α

气攻了一个月,还没有攻下来。朱泚着急了,派人造了特别大的云梯攻城。 

浑诔乔奖呔蛲说氐溃氐览锒崖烁刹瘢乖诔峭纷急负么笈芍稹

把。叛军兵士纷纷攀着云梯往上爬,城外的箭像雨点一样射到城里,眼看城 

快被攻破了。忽然云梯一架架都陷进地道,地道里烧着的干柴冒出烟火,城 

头上的唐军又往下扔火把,把云梯烧着了,大火熊熊燃烧,云梯上的兵士被 

烧得焦头烂额,掉了下去。 

     浑柿斐抢锸鼐痈鞒敲乓黄鹕背觯阎鞗伵丫钡么蟀堋!

     这时候,奉天外围又来了两支援军,一支是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领的, 

一支是神策军大将李晟 (音chéng)率领的。朱泚一看形势不妙,赶快 

撤了对奉天的包围,退回长安。 

     唐德宗命令李怀光和李晟乘胜收复长安。哪料到李怀光到了咸阳,却 

和朱泚暗中勾结,一起反唐。李晟到了长安城外,前有朱泚,后有李怀光, 

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处境极其危险。 

     李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用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激励将士,使唐军将 

士士气始终很旺盛。长安附近的唐军都自愿接受李晟指挥。李怀光想命令他 

部下将士袭击李晟,将士们都不答应。李怀光害怕起来,先逃到河中去了。 

     李怀光一逃,朱泚就孤立起来。 

     浑刈×朔钐欤哺铌杀舜撕粲Γ瞥ぐ病L凭坪拼螅拧

得朱泚龟缩在长安城里不敢出来。 

     李晟召集将领商量怎样攻城。将领们说:“当然是先打下外城,占领街 

坊,再进攻皇宫。”李晟说:“街坊狭窄,如果我们跟敌人在街头作战,就要 

伤害百姓。听说敌人重兵在皇宫后面的御苑里。我们不如从北面打开城墙, 

集中兵力向御苑进攻。这样,宫室不会遭到破坏,百姓也不受惊扰。”大家 

都佩服李晟想得周到。接着,李晟就分派部将出击,先消灭城外的敌军。最 

后,打开了城北城墙,大批步兵骑兵一起猛攻御苑。朱泚没法抵抗,不得不 

丢了长安逃走。来不及逃走的士兵也都缴械投降了。 

     李晟进了长安,向全军将士下了命令,说:“长安居民,受够了叛军的 

苦,不能再去惊扰他们。”唐军进城以后,果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公元784年,李晟收复长安,朱泚被杀。唐德宗回到长安。过了一 

年,浑纸ズ又校鹆死罨彻狻D歉鲎猿瞥鄣睦钕A掖蛄思复伟苷蹋

也被部将杀了。 

     李晟、浑ぬ仆醭耐骋唬⒘舜蠊ΑM罗笞搴ε滤钦莆铡

兵权,对他们不利,就采用离间的计策。唐德宗本来猜忌功臣,又中了吐蕃 

贵族的计,把李晟的兵权撤了,神策军归宦官掌握。从此,藩镇割据没有解 


… Page 22…

决,宦官的权力倒越来越大了。 



                            168 东宫里的棋手 



     唐德宗宠信宦官。那些贪得无厌的宦官,想尽办法来欺压和剥削百姓, 

不择手段地掠夺财物。他们设立了“宫市”,让一批太监专门到宫外采购宫 

里需要的东西。这些太监见到老百姓在市上出卖货物,只要他们需要,就强 

行购买,只付十分之一的价钱。后来,索性派了几百个太监在街上了望,看 

中了什么,抢了就走,叫做“白望”。 

     还有一些宦官在长安开设“五坊”。五坊是专门替皇帝养雕、养鹘(音 

 gǔ)、养鹞、养鹰、养狗的地方。有一批太监在五坊里当差,叫做五坊小儿。 

这批人吃饱了饭不干正经事,到处向百姓敲榨勒索。他们要敲哪家的竹杠, 

就把鸟网张在人家的门口或者井架上。谁要是在家门口进出,或者到井里去 

打水的时候,碰到了鸟网,就说谁吓走了供奉皇帝的鸟雀,围住他痛打,直 

到这家人出钱赔礼,他们才扬长而去。 

     五坊小儿常常在酒店里要酒要菜,大吃大喝,吃得醉醺醺的,七歪八 

倒地扬长走了。酒店主人向他们要酒钱,不是挨骂,就是挨打。有一次,五 

坊小儿喝了酒不付钱,他们把捉来的一袋蛇交给店主说:“大爷没带钱,把 

它放在你这里做个抵押吧,过几天我拿钱来取。不过这些蛇都是宫里捉鸟雀 

用的,你得小心饲养,要是饿死了一条,小心你的脑袋。”店主人吓得要命, 

苦苦哀求五坊小儿把蛇带走,至于酒钱,当然不敢再要了。 

     宫市和五坊小儿的胡作非为,引起了长安百姓的痛恨,但是在宦官掌 

权的日子里,有冤往哪儿去诉呢?那时候,在太子李诵的东宫里,有两个陪 

伴太子读书的官员。一个叫王叔文,是个好棋手;另一个叫王伾,写得一手 

好字。李诵除了读书之外,喜欢下棋写字,王叔文、王伾就经常在东宫陪太 

子读书下棋。 

     王叔文出身下级官员,多少懂得一些百姓疾苦。他利用跟太子一起下 

棋的机会,向太子反映外面的情形。太子听到宦官借宫市为名在外面为非作 

歹,很不满意。有一次,几个侍读的官员一起在东宫议论起这件事,太子气 

愤地说:“我见到父皇,一定要提出这件事。”大家听了,都赞扬太子贤明, 

只有王叔文在一边一言不发。等别的官员走了,太子把王叔文单独留下来谈 

话,说:“你不是常谈起宫市的坏处吗?刚刚谈到宫市,你为什么不说话?” 

王叔文说:“我看殿下眼下还是少管这些外事为好。如果坏人在皇上面前挑 

拨是非,说殿下想收买人心,皇上怀疑起来,殿下要辩白也难了。”太子恍 

然大悟说:“不是先生提醒,我还想不到这一点。”打那以后,太子更加信任 

王叔文。王叔文认为德宗老了,太子迟早要接替皇位,就暗地里替他物色朝 

廷中有才能的官员,跟他们结交。他私下对太子说,这个人将来可以当宰相, 

那个人将来可以担任将军。 

     不料过了一年,太子得了中风病,舌头不听使唤,讲不出话来。老年 

的唐德宗为了这件事,急出病来,先咽了气。公元805年,太子李诵带病 

即了位,这就是唐顺宗。 


… Page 23…

     唐顺宗不能说话,只好靠原来在东宫伴他读书的官员王叔文、王伾来 

帮他处理朝政。王叔文知道自己声望不够,不便公开掌握朝政大权,另外请 

一个老资格的官员韦执谊出面做宰相,自己当一名翰林学士,帮助顺宗起草 

诏书。他和韦执谊、王伾里外配合,又起用了刘禹锡、柳宗元等一些有才能 

的官员,总算把朝政大权抓了过来。 

     王叔文掌权后,第一件要改革的就是整顿宦官欺压百姓的坏风气。他 

替唐顺宗下了一道诏书,免了一些苛捐杂税:把宫市、五坊小儿一类欺负百 

姓的事,统统取缔了。 

     这个措施一实行,长安百姓没有一个不拍手称快,一些作恶多端的宦 

官却气歪了脸。 

     王叔文又把财政权拿了过来,进行了改革。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永 

贞革新”(“永贞”是唐顺宗的年号)。 

     王叔文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当然触犯了掌权的宦官。宦官头子俱文珍 

认为王叔文的权力太大了,用顺宗的名义解除了王叔文翰林学士的职务。 

     王叔文知道要想跟宦官斗争,还得把他们手里的兵权夺过来。他就派 

老将范希朝去接管宦官掌握的神策军。但是那些神策军将领大都是宦官的亲 

信。范希朝去接管人马,一些将领不来理他,只好空手回来了。 

     不到一个月,俱文珍勾结一批附和他们的老臣,宣布顺宗因为病重不 

能执政,由太子李纯监国。又隔了一个月,太子正式即位,这就是唐宪宗。 

     顺宗一下台,俱文珍等一批宦官立刻把王叔文、王伾革职,贬谪到外 

地去。第二年,又把王叔文处死。永贞革新不到一年就全盘失败,那些支持 

王叔文一起改革的官员也受到了株连。 



                          169 刘禹锡游玄都观 



     王叔文实行改革的时候,不但一批宦官恨王叔文,还有不少大臣嫌王 

叔文地位低,办事专断,也对他不满,到了唐宪宗即位,大伙都纷纷攻击王 

叔文。原来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八个官员,都被看作是王叔文的同党。宪宗下 

了诏书,把韦执谊等八个人一律降职,派到边远地方当司马(官名),历史 

上把他们和王叔文、王伾合起来称作“二王八司马”。 

     “八司马”当中,有两个是有名的文学家,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柳宗 

元擅长散文,刘禹锡善于写诗,两个人又是很要好的朋友。这一回,柳宗元 

被派到永州 (今湖南零陵),刘禹锡被派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永州和朗州 

都在南边,离开长安很远,那时候还是荒僻落后的地区。要是换了一些想不 

开的人,心情是够难受的。幸好他们都是很有修养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作 

为是正直的,失败了也不那么懊丧。到了那里,除了办公以外,常常游览山 

水,写写诗文。在他们的诗文中,常常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反映了一些 

人民的疾苦,像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就是在永州写的。 

     两个人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年。日子一久,朝廷里有些大臣想起他们来, 

觉得这些都是有才干的人,放在边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宪宗,把刘禹锡、 

柳宗元调回长安,准备让他们留在京城做官。 


… Page 24…

     刘禹锡回到长安,看看长安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朝廷官员 

中,很多新提拔的都是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人,心里很不舒坦。 

     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叫玄都观,里面有个道士,在观里种了一批 

桃树。那时候正是春暖季节,观里桃花盛开,招引了不少游客。有些老朋友 

约刘禹锡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刘禹锡想,到那里去散散心也不错,就跟着朋 

友们一起去了。 

     刘禹锡过了十年的贬谪生活,回到长安,看到玄都观里新栽的桃花, 

很有感触,回来以后就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的诗本来挺出名,这篇新 

作品一出来,很快就在长安传开了。有一些大臣对召回刘禹锡,本来就不愿 

意,读了刘禹锡的诗,就细细琢磨起来,里面到底有什么含意。也不知道哪 

个说,刘禹锡这首诗表面是写桃花,实际是讽刺当时新提拔的权贵的。 

     这一下子可惹了麻烦,唐宪宗对他也很不满意。本来主张留他在京城 

的人也不便说话了。刘禹锡又被派到播州(今贵州遵义市)去做刺史。刺史 

比司马高一级,似乎是提升,但是播州地方比朗州更远更偏僻,那时候还是 

人烟稀少的地方呢。 

     刘禹锡家里有个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需要人伺候:如果跟着刘 

禹锡一起到播州,上了年纪的老人受不了这个苦。 

     这可叫刘禹锡太为难啦! 

     这时候,柳宗元在长安也呆不住了,朝廷把他改派为柳州刺史。柳宗 

元得知刘禹锡的困难情形,决心帮助好朋友。他连夜写了一道奏章,请求把 

派给他柳州的官职跟刘禹锡对调,让他到播州去。 

     柳宗元待朋友一番真诚,使许多人很受感动。后来,大臣裴度也在唐 

宪宗面前替刘禹锡说情,宪宗总算答应把刘禹锡改派为连州(今广东连县) 

刺史。以后,刘禹锡又被调动了好几个地方。过了十四年,裴度当了宰相, 

才把他调回长安。 

     刘禹锡重新回到京城,又是暮春季节。他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有 

心旧地重游。到了那里,知道那个种桃的道士已经死去,观里的桃树没有人 

照料,有的被砍,有的枯死了,满地长着燕麦野葵,一片荒凉。他想起当年 

桃花盛开的情景,联想起一些过去打击他们的宦官权贵,一个个在政治争斗 

中下了台,而他自己倒是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想到这里,他就又写下了 

一首诗,抒发他心里的感慨,诗里说: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一些大臣听到刘禹锡写的新诗, 

认为他又在发牢骚,挺不高兴,在皇帝面前说了他不少坏话。过了三年,又 

把他派到外地当刺史去了。 



                            170 白居易进长安 



     唐宪宗即位以后,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绛那样的 


… Page 25…

正直的大臣当宰相。但是他仍旧宠信宦官。他想讨伐藩镇,用一个宦官头子 

做统帅。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遗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音guī)人。他擅 

长作诗的名气,很早就传开了。白居易自小聪明,生下来刚六七个月,就能 

辨认“之”、“无”两个字,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 

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那时候,正是朱泚叛乱之后,长安遭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连年战争, 

到处闹粮荒,长安米价飞涨,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 

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 

家去请教。 

     顾况听说白居易也是个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见了顾况, 

送上名帖和诗卷。 

     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 

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白居易被顾况莫 

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 

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读 

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 

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您开个玩笑, 

您别见怪。”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 

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 

年,他考取了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马上提拔他做翰林学士,后来又 

派他担任左拾遗。 

     白居易可不是那种争名求利、向上级阿谀奉承的官僚。他一面不断地 

创作新的诗歌,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一面在宪宗面前多次直谏, 

特别是反对让宦官掌握兵权。 

     这一回,白居易谏阻宪宗封宦官做统帅,惹得宪宗很气恼。他跟宰相 

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上来的,怎么对我这样不敬,我实 

在忍耐不住啦!”李绛说:“白居易敢在陛下面前直谏,不怕杀头,正说明他 

对国家的忠心。如果办他的罪,只怕以后没人敢说真话了。 

     唐宪宗勉强接受李绛的意见,暂时没有把白居易撤职。但是,过了没 

有多少天,终于把他左拾遗的职务撤掉,改派别的官职。 

     白居易写了许多诗,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现实的,像《秦中吟》和《新 

乐府》。在这些诗篇中,有的揭露了宦官仗势欺压百姓的罪恶,有的讽刺官 

僚们穷奢极侈的豪华生活,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他的诗歌通俗 

好懂,受到当时广大人民的欢迎,街头巷尾,到处都传诵着白居易的诗篇。 

据说,白居易写完一首诗,总先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如果有听不懂的地 

方,他就修改,一直到能够使她听懂。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但是说明他写 

的诗歌是比较接近群众的。 

     正因为他的诗反映现实,触犯了掌权的宦官和大官僚,也招来了一些 

人的咒骂和忌恨。 

     有些人想诬陷白居易,只是一时找不到借口。 

     过了几年,白居易在太子的东宫里作大夫。有一次,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