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下五千年004-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张,脸色也发白了。仇士良发现这个情况,觉得奇怪,问韩约说:“韩将 

军,您怎么啦?”正说着,一阵风吹来,吹动了门边挂的布幕。仇士良发现 

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惊,连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训看到仇士良逃走, 

立刻命令埋伏的卫士赶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们已经把文宗抢在手里, 

把他拉进软轿,抬起就走。 

     李训赶上去,拉住文宗的轿子不放,一个宦官抢前一步,朝李训劈胸 

一拳,把他打倒在地。仇士良趁机扶着文宗的软轿,进内宫去了。 

     李训预谋失败,只好从小吏身上讨了一件便衣,化装逃走。仇士良立 

即派兵出宫,大规模逮捕一些参加预谋的官员,把他们全都杀害。李训东奔 

西逃,走投无路,在路上被杀。郑注正从凤翔带兵进京,得到消息,想退回 


… Page 31…

凤翔,也被监军的宦官杀死。 

     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 

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 

     从这个事件后,宦官把唐文宗严密监视起来,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过。 

过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这就是唐武宗。 



                             174 朋党的争吵 



     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朝廷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 

一些依附宦官的朝官,又分成两个派别。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一 

直闹了四十年,历史上把这种争吵叫做“朋党之争”。 

     这场争吵还是在唐宪宗在位时候开始的。有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 

拔能够直言敢谏的人才。在参加考试的人中,有两个下级官员,一个叫李宗 

闵,一个叫牛僧孺。两个人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考官看了卷子,认为这两 

个人符合选拔的条件,就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 

     这件事让宰相李吉甫知道了。李吉甫是个士族出身的官员,他本来就 

瞧不起科举出身的官员,现在出身低微的李宗闵、牛僧孺居然敢批评朝政, 

揭了他的短处,更加生气。他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人被推荐,完全是因为 

跟试官有私人关系。唐宪宗听信了李吉甫的话,把几个试官降了职,李宗闵 

和牛僧孺也没有受到提拔。 

     李吉甫死后,他的儿子李德裕依靠他父亲的地位,做了翰林学士。那 

时候,李宗闵也在朝做官。李德裕对李宗闵批评他父亲这件事,仍旧记恨在 

心。 

     唐穆宗即位后,又举行进士考试。有两个大臣因为熟人应考,私下里 

托过考官,考官钱徽没卖他们的面子。正好李宗闵有个亲戚应考,被选中了。 

这些大臣就向唐穆宗告发钱徽徇私舞弊。唐穆宗问翰林学士,李德裕说真有 

这样的事。唐穆宗就把钱徽降了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外地去。 

     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他,把李德裕恨透了。牛僧孺当然同情李 

宗闵。打这以后,李宗闵、牛僧孺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 

裕也跟士族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两下明争暗斗得厉害。 

     到了唐文宗即位以后,李宗闵走了宦官的门路,当上了宰相。李宗闵 

向文宗推荐牛僧孺,也把他提为宰相。这两人一掌权,就合力打击李德裕, 

把李德裕调出京城,当西川 (治所在今四川成都)节度使。 

     那时期,西川附近有个吐蕃将领投降。李德裕趁机收复了一个重镇维 

州 (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这本来是李德裕立了一功。但是宰相牛僧孺却跟 

唐文宗说:“收复一个维州,算不了什么;跟吐蕃搞坏关系,才不上算呢。” 

他要唐文宗下令叫李德裕把维州让还吐蕃,使李德裕气得要命。 

     后来,有人告诉唐文宗,说退出维州城是失策,并且说这件事是牛僧 

孺排挤李德裕的手段。唐文宗挺懊悔,对牛僧孺也疏远了。 

     唐文宗本人也受宦官控制,没有一定的主见。一会儿用李德裕,一会 

儿用牛僧孺。一派掌了权,另一派就没好日子过。两派势力就像走马灯似地 


… Page 32…

转悠着,把朝政搞得十分混乱。唐文宗也闹不清谁是谁非,想起这件事直叹 

气,说:“要平定河北容易,要除掉朝廷的朋党可真难啊!”牛、李两派为了 

争权夺利,都讨宦官的好。李德裕做淮南节度使的时候,监军的宦官杨钦义 

被召回京城,大家传说杨钦义回去一定掌权。临走的时候,李德裕就办酒席 

请杨钦义,还送给他一份厚礼。杨钦义回去以后,就在唐武宗面前竭力推荐 

李德裕。 

     到了唐武宗即位,李德裕果然当了宰相。他竭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闵, 

把他们都贬谪到南方去。 

     李德裕得了武宗信任,当了几年宰相,因为办事专断,遭到不少朝臣 

的怨恨。公元846年,唐武宗病死,宦官们立武宗的叔父李忱即位,就是 

唐宣宗。唐宣宗把武宗时期的大臣一概排斥,即位第一天,就撤了李德裕的 

宰相职务。过了一年,又把李德裕贬谪到崖州(今广东海南岛)。 

     闹了四十年的朋党之争终于收场,但是混乱的唐王朝已经闹得更加不 

好收拾了。 



                          175 冲天大将军黄巢 



     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朝廷官员中的朋党争吵,朝政 

越来越混乱。唐宣宗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皇帝,也并没有能改变这个局面。 

到了唐宣宗死后,先后接替皇位的唐懿宗李漼、僖宗李儇 (音xuān),一 

味寻欢作乐,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更是腐朽到了极点。皇室、官僚和地主 

加紧对农民的剥削,税收越来越重;加上连年不断的天灾,农民纷纷破产, 

到处逃亡。有的忍受不了苦难,只有走上反抗这条路了。 

     唐懿宗即位那年,浙东地区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队伍从 

一百人发展到三万,坚持斗争八个月,震动了整个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过了八年,驻守在桂林的八百名兵士(大多是徐州一带的农民),因为 

驻防期满,上司一再延期不让他们换防。他们杀了军官,推庞勋为首领,发 

动起义。他们从桂林向北进攻,打回老家,沿路和徐州附近农民纷纷响应, 

到了徐州,队伍发展到二十万人。 

     这两次起义都被朝廷镇压下去。但是,百姓反抗的情绪越来越高,新 

的起义的规模也更大了。 

     唐朝末年盐税特别重,加上奸商抬高盐价,百姓买不起盐,只好淡食。 

有些贫苦农民,为了逃避官税,就靠贩私盐挣钱,但贩私盐是很危险的,要 

有一些伙伴一起干,日子一久,就结成一支支贩私盐的队伍,在他们中间, 

涌现了一些首领,有的后来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 

     公元874年,也就是唐僖宗即位那一年,濮州 (治所在今河南范县) 

地方有个盐贩首领王仙芝,聚集了几千农民,在长垣 (在今河南)起义。王 

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发出文告,揭露朝廷官吏造成贫富不平的罪恶。 

这个号召很快得到贫苦农民的响应。不久,冤句(今山东曹县北)。地方的 

盐贩黄巢也起兵响应。 

     黄巢从小读过书,又能骑马射箭。他曾经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 


… Page 33…

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中。他在长安看到唐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心里十分气愤。 

据说,就在那个时候,他写下了一首咏《菊花》的诗,用菊花作比喻,表示 

他推翻唐王朝的决心。诗中说: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 

金甲。”黄巢和王仙芝两支起义队伍汇合之后,转战山东、河南一带,接连 

攻下许多州县,声势越来越大。唐王朝非常恐慌,命令各地将领,镇压起义 

军。但是各地藩镇都害怕跟义军交锋,互相观望,使唐王朝束手无策。 

     唐王朝硬的一套不行,就采用软的手法。在起义军攻下蕲州 (今湖北 

蕲春,蕲音qí)的时候,他们派宦官到蕲州见王仙芝,封他“左神策军押 

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衔。王仙芝听得有官做,迷了心窍,表示愿意接受任命。 

     黄巢得知这个消息,气极了。他带了一群起义将士,到王仙芝那里, 

狠狠地责备王仙芝,说:“当初大家起过誓,要同心协力,平定天下,现在 

你想去当官,叫我们弟兄往哪里去?”王仙芝还想搪塞,黄巢抡起拳头,朝 

王仙芝劈头盖脑地打了过去,打得王仙芝满脸是血。旁边起义将士也你一言, 

我一语骂王仙芝。王仙芝自己知道理亏,只好认错,把唐朝派来的宦官赶跑。 

     经过这番波折,黄巢决定跟王仙芝分两路进军。王仙芝向西,黄巢向 

东。不久,王仙芝率领的起义军在黄梅(在今湖北)被唐军打败,他本人也 

被杀死。 

     王仙芝失败后,起义军重新会合,大家推黄巢为王,又称冲天大将军。 

     当时,官军在中原地区力量比较强,起义军进攻河南的时候,唐王朝 

在洛阳附近集中大批兵力准备围攻。黄巢看出敌人企图,决定选择官军兵力 

薄弱的地区,带兵南下。他们顺利渡过长江,打进浙东。起义军一路上势如 

破竹,接连打下越州、衢州 (今浙江衢县);接着,又劈山开路,打通了从 

衢州到建州 (今福建建瓯)的七百里山路。经过一年多的长征,一直打到广 

州。 

     起义军在广州休整以后,岭南地区发生瘟疫。黄巢决定带兵北上。唐 

王朝命令荆南节度使王铎、淮南节度使高骈(音pián)集合大批官军沿 

路拦击,被黄巢起义军一个个击破。起义大军顺利地渡过长江,吓得高骈推 

说得了中风症,躲进扬州城不敢应战。 

     起义军渡过淮河,向官军将领发出檄文,说:“我们进攻京城,只向皇 

帝问罪,不干众人的事。你们各守各的地界,不要触犯我们的锋芒!”各地 

将领接到檄文,害怕起义军,都想保存实力,不愿为唐王朝卖命。消息传到 

长安,唐僖宗吓得朝着大臣哭哭啼啼。 

     公元880年,黄巢带领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潼关。潼关周围 

满山遍野,飘扬着起义军洁白的大旗,一眼望不到边。守潼关的官军还想顽 

抗。黄巢亲自到阵前督战,将士们见了,一齐欢呼,声音在山谷间回响,震 

天动地。官军将士听了心惊胆战,哪敢抵抗,纷纷烧掉营寨,四下逃命。 

     起义军攻下潼关,唐王朝惊慌失措,唐僖宗和宦官头子田令孜 (音zī) 

带着妃子,逃到成都去了,来不及逃走的唐朝官员全部出城投降。 

     当天下午,黄巢坐着金色轿子,在将士的簇拥下,进入长安城。长安 

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起义军大将尚让当场向大家宣布说:“黄王起兵, 

本来是为了百姓,不会像姓李的 (指唐朝皇帝)那样虐待你们,你们可以安 

居乐业了。”兵士们看到人群里的贫苦百姓,就把自己得到的财物散发给他 

们。 


… Page 34…

     过了几天,黄巢在长安大明宫即位称皇帝,国号叫大齐。 

     起义军经过七年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但是,黄巢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占领过的地方,都没留兵防守。几 

十万起义军进入长安以后,四周还是官军势力。没有多久,唐王朝调集各路 

兵马,包围长安。长安城里的粮食供应发生了严重困难。 

     黄巢派出大将朱温驻守同州 (今陕西大荔)。但是在起义军最困难的时 

候,朱温竟投降了唐朝,做了可耻的叛徒。唐王朝又召来了沙陀 (古代西北 

少数民族)贵族、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四万骑兵进攻长安。起义军十五 

万迎战,遭到大败,只好撤出长安。 

     黄巢带领起义军撤退到河南,又遭到朱温、李克用的围攻。公元88 

 4年,黄巢在攻打陈州(今河南淮阳)失败之后,受到官军紧紧追赶,最后, 

退到泰山狼虎谷,英勇牺牲。 



                           176 唐王朝的末日 



     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唐僖宗回到长安。这时候,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 

经名存实亡。各地藩镇在镇压起义过程中,扩大势力,争夺地盘,成为大大 

小小的割据力量。其中最强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 (治所在今河南 

开封)节度使朱温。朱温出身贫苦家庭,从小游手好闲,他家兄弟三个,数 

他最凶恶奸诈。黄巢起义后,他参加了起义军,受到黄巢的重用。 

     到了起义军危急的关头,他带兵叛变,投靠唐朝,为唐王朝帮了大忙。 

唐僖宗给他高官厚禄,还赏他一个名字叫“全忠”,派他镇压起义军。 

     当黄巢从长安退到河南的时候,兵力还很强,有一次,黄巢军攻打汴 

州,朱温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打败了起义军,回到汴州。朱温假意殷勤招 

待,大摆酒宴,趁李克用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派兵把驿馆团团围住,想把 

李克用害死。李克用靠几个亲兵拼命救出,才突围逃走。打那时候起,李克 

用就跟朱温结下了冤仇。这两支割据力量一直互相攻打。朱温的势力越来越 

大,李克用只能保住河东地区。 

     唐僖宗病死后,他的弟弟唐昭宗李晔 (音yè)想依靠朝臣来反对宦官, 

一次次都失败了。到了后来,宦官把唐昭宗软禁了起来,另立新皇帝。 

     这件事给野心勃勃的朱温一个好机会。朱温派出亲信偷偷溜进长安, 

跟宰相崔胤秘密策划。崔胤有了朱全忠做后台,胆也壮了,就发兵杀了宦官 

头目刘季述,迎接唐昭宗复位。 

     唐昭宗和崔胤还想杀所有宦官,另一些宦官就投靠另一个藩镇、凤翔 

节度使李茂贞,把唐昭宗劫持到凤翔。 

     崔胤向朱温求救,朱温带兵进攻凤翔,要李茂贞交出唐昭宗。李茂贞 

兵力敌不过朱温,连连打败仗。朱温大军把凤翔城包围起来,最后城里的粮 

食断了,又碰到大雪天,兵士和百姓饿死、冻死的多得没法数。李茂贞被围 

在孤城里,毫无出路,只好投降。 

     朱温攻下凤翔,把唐昭宗抢了过来,带回长安。从此唐王朝政权就从 

宦官手里,转到朱温手里,唐昭宗日子更不好过。 


… Page 35…

     朱温掌了大权,把宦官全部杀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离开长安的 

时候,朱温派人把长安的宫室、官府和民屋全部拆光,把材料运到洛阳,还 

逼迫长安的官吏、百姓一起搬到洛阳去。长安百姓扶着老人,拖着孩子,在 

兵士的驱赶下赶路。一路上,大家一面哭泣,一面痛骂祸国殃民的叛贼朱温。 

     唐昭宗到了洛阳,还想秘密召各地藩镇来救他。但是还没有盼到,朱 

温已经动手把唐昭宗杀了,另立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做傀儡,就是昭宣帝。 

     宦官完了,皇帝也完了,留下的还有一批唐王朝的大臣。朱温手下的 

谋臣对朱温说:“你要干大事,这批人最难对付,不如把他们统统赶走。”有 

一个谋士李振,绰号叫做猫头鹰,因为考进士没考上,更加痛恨朝臣。他跟 

朱温说:“这批人平时自命清高,把自己称做‘清流’,应该把他们扔到浊流 

 (指黄河)里去。”朱温依了他的话,在一个深夜,把三十几名朝臣集中起 

来杀掉,扔到黄河里。 

     公元907年,朱温废了唐昭宣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建都汴 

 (今河南开封)。 

     叛徒朱温成了梁太祖。统治了将近三百年的唐朝就宣告结束。 



                          177 “海龙王”钱镠 



     从朱温建立梁朝开始的五十多年里,中原地区前后换了五个短暂的王 

朝——梁、唐、晋、汉、周 (为了跟以前相同名称的王朝区别,历史上把它 

们称做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起来叫做五代。五代时期,在 

南方和巴蜀地方,还有许多割据政权,有的称帝,有的称王,前后一共建立 

了九个国 (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