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哲学,而只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包罗万象的、最终完成的关于自然和历史 

  的认识的体系,是和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相矛盾的。”①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后,杜林还企图杜撰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终极 

  真理,还企图把自己的“现实哲学”标榜为最后的、终极的真理,同时却又 

  完全抛弃黑格尔哲学留给后人的真正遗产,这实在是愚蠢的倒退。 

       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阐发。杜林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自满自足的、 

  唯一的、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存在”,这个初始的“存在”经过自身的变化 

  发展,产生出规定性的多样化的现实世界。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这种世界模 

  式论时,第一次提出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论断。他指出: 

   “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 

  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 

                          ② 

  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就是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性的,世界上丰富多 

  彩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思维和意识也只是高度发展起来 

  的物质即大脑的产物。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基本形式就是运动、时间和空间。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 

             ③ 

  物质。”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63、65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 卷,第64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64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83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98—99 页。 


… Page 96…

                                                                 ④ 

  动和物质本身一样,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 。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多 

  种多样的,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世界的丰富多样性,正是由 

  物质本身固有的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的静止、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在的。个别的运动趋向平衡,总的运动 

  又破坏平衡。”① 

        时间、空间也都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和存在的基本形式:“一 

  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 

                               ② 

  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 

                                                                 ③ 

  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物质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决定着时间、空间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认识论原则的阐发。在认识的根本原则上,杜林坚持“原则在先” 

  的先验主义方法。恩格斯在揭露其错误时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 

  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 

  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 

  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④ 

        杜林不仅在认识原则上坚持先验主义,而且对认识过程作了形而上学的 

  理解,认为人的思维具有“无条件真理权”,所以他企图建立“最终完成的 

  体系”。恩格斯在批判这种形而上学观点时,阐述了认识的辩证过程,论证 

  了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和无限的对立统一关系。他指出:“一方面,要毫无 

  遗漏地从所有的联系中去认识世界体系;另一方面,无论是从人们的本性或 

  世界体系的本性来说,这个任务都是永远不能解决的。但是,这种矛盾不仅 

  存在于世界和人这两个因素的本性中,而且还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 

                                                                          ① 

  它在人类的无限的前进发展中每天地、不断地得到解决” ,“一方面,人 

  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地 

  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 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 

  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来说,人 

  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 

  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 

                                                                                  ② 

  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人类认识 

  就是在至上和不至上、无限和有限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恩格斯用各门科学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99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01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91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556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74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76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26 页。 


… Page 97…

  发展的历史事实,说明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处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人 

  类认识都不是最后的,因而一切具体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思维 

  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 

  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 

                                      ③ 

  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恩格斯还论述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 

  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 

  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一定的范围,二者的对立就变成相对的, 

   “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的阐发。杜林混淆马克思辩证法与 

  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本质区别,把马克思的辩证法歪曲为证明的工具,否认 

  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时, 

  第一次给唯物辩证法下了定义,揭示了它的实质和基本特征,并着重论述了 

  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恩格斯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 

                               ① 

  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与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待世界的形而上学相反, 

   “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 

                                                                            ② 

  的连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 与纯粹记录事 

  实、验证事实之证明工具不同,辩证法探讨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普遍 

  最一般的规律,因而是指导人们由已知进到未知的科学方法论。“甚至形式 

  逻辑也首先是探寻新结果的方法,由已知进到未知的方法;辩证法也是这 

  样,只不过更高超得多罢了;而且,因为辩证法突破了形式逻辑的狭隘界限, 

                                                      ③ 

  所以它包含着更广大的世界观的萌芽。” 这就是说,唯物辩证法不是能取 

  代各门具体科学的知识总汇,不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 

  更不是单纯的证明工具,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在探讨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即矛盾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 

  律时,恩格斯用大量实例阐述了这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关于矛盾规 

                                                                                           ④ 

  律,如果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去考察事物,我们“确实碰不到矛盾”。 

  但是,一当我们从事物的运动、变化,生命和相互作用“方面去考察事物时, 

                                                                                           ⑤ 

  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在这里我们立刻陷入了矛盾。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 

  甚至连简单的机械位移也包含着矛盾,物质的高级的运动形式更加包含着矛 

  盾;“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25—126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81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62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74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59 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60 页。 


… Page 98…

                                                                 ① 

  盾;矛盾一停止,生命也就停止,死亡就到来。” 同样,思维领域也不能 

  避免矛盾,如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与不至上性,无限性与有限性等等矛 

                                                                                           ② 

  盾。总之,矛盾无所不在,矛盾是推动事物运动发展的“实际的力量”。 

  关于量变质变规律,恩格斯在论证其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同时,具体分析了量 

  变引起质变的不同情况。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恩格斯不仅论述了它是“一 

  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发展 

           ③ 

  规律” ;还特别阐述了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 否定观的根本区别:形而 

  上学把否定理解为某物的不存在或被消灭,否定的结果就是无,但“在辩证 

  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 

             ④ 

  它消灭。 ”辩证法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是扬弃,是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唯物史观重要原理的阐发。杜林颠倒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 

  系,认为政治关系、政治暴力是本原的、基础性的东西,而经济上的依附关 

  系则是第二性的,因此一切经济现象都应该由政治原因来解释,即由暴力来 

  解释。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这种唯心史观时,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 

  的原理。他指出,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而不是暴力,私有财 

  产的出现并不是暴力的结果,而是由经济原因造成的;阶级和阶级统治的出 

  现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国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总之,“暴力仅仅是手段,相反地,经济利益是目的。目的比用 

  来达到目的的手段要 ‘基础性’得多;在历史上,关系的经济方面也比政治 

  方面同样基础性得多。”① 

        在肯定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的同时,恩格斯还论证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 

  础的反作用:“在政治权力对社会独立起来并且从公仆变为主人以后,它可 

                                  ② 

  以朝两个方向起作用。” 即加速经济发展,或阻碍经济发展。与杜林把政 

  治暴力理解为绝对的坏事相反,恩格斯指出:“暴力在历史中还起着另一种 

  作用,革命的作用;暴力,用马克思的话说,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 

  会的助产婆;它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 

  式的工具……每一次革命的胜利都引起了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巨大高涨。”③ 

        在批判杜林超阶级、超历史的永恒道德观时,恩格斯论证了道德的历史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60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60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81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59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99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223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33 页。 


… Page 99…

  性和阶级性、道德的实质和作用。他指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 

  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 

                      ④ 

  的道德观念。”所以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 

  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 

                                                                  ⑤ 

  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 

  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 

  立和超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恩格斯还论述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 

  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 

  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界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 

                                               ① 

  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 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文化上的 

                                                  ② 

  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自由的实现程度归根到底受着社会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只有到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不再有产品对生产者的 

  统治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才“第 

  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和真正的主人……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 

          ③ 

  史。”只有从那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 

  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只有到了那时,人类才从必然王国 

  进入自由王国。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系统确立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积极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从哲学的高度总 

  结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早在19世纪50、60年代,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 

  过程中就对范围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作了深入研究。恩格斯在50年代末也 

  开始研究自然科学,并注重用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 

  观;1869年7月退出商界后,在马克思的支持下,他更是开始系统研究自然 

  科学,计划撰写一部对自然科学成就作出唯物辩证的解释和概括的专著即 

    《自然辩证法》。从1873年起,恩格斯潜心研究有关自然科学重要问题的 

  大量文献,写下不少论文、札记和片断,后因批判杜林而中断;1878年7月 

  又开始继续这项研究。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由于全力倾注于完成《资 

  本论》的出版工作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研究工作不得不再次中断。因此,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34 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34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53—154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54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