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随我心 作者:我心飞扬独醉(起点榜推vip2014-04-15完结)-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想到用霉变大米栽害大郎,史廖良虽不如林芳知道霉米的众多毒性,但必是知道吃了霉米的后果。处于饥寒交迫的灾民,身体本已虚弱,即便只是喝一碗霉米粥,也无异于食用毒药。史廖良竟置众多性命于不顾,再良善之人。也会对他恨之入骨,更何况林府与他有如此大的仇恨,自是不会心软。

    当日未到午时。史廖良便得了急腹症,腹痛难忍,且呕吐不止,大夫诊断他是感染风寒,开了散寒祛风的药方。史廖良喝了汤药后倒是好了一些,只是浑身疲软无力,且无食欲,昏昏然躺倒,满脑混沌。

    昨日先行溜出的史家下人,并未即刻离开林镇。而是躲在远处观看,林府护卫处置戏院施粥的情形,那几人知道的清楚。回来后原原本本向史廖良禀报,史廖良气那几人办事不力之余,还想一鼓作气,再次算计林大郎,此时却是没了精神。

    昏睡一日一夜后。史廖良脑子稍微清醒,便急着要绊扯大郎。因再过两日,官府就要正式公布镇长任命书,到那时,要想将大郎从镇长之位落下,更是要费功夫。谁知刚用早饭不久,急腹症复又发作,此次症状更是厉害,除腹痛呕吐之外,还伴有低烧,下人急急煎熬汤药,喝下却是不管用,史廖良由低烧渐至高烧,且持续不退。

    史夫人令管家赶紧请来昨日大夫,仔细诊脉后,那大夫讲,史廖良的病,已由平常的风寒,急转为伤寒,得赶紧与家人隔离,因伤寒传染性极强,若是不隔离,史家上下恐是危矣。

    本朝尚未研制出治疗伤寒的特效药,伤寒被划为不治之症,大夫的话,立时引起史家上下恐慌,无人愿意靠近史廖良,就是平日紧随史廖良身侧的几人,也是找理由退避开去,这倒是给了史夫人整治妾侍的机会,强行将几个借美色调拨史廖良压制她这个正头夫人的小妾,关在史廖良房内,让那几人伺候史廖良。

    几个妾侍平日里争宠,只为日子能过得好些,并没有爱自家老爷爱到同生共死的地步,此时与老爷同处一室,自是想办法要逃离开去,根本无心思伺候史廖良,而后不到一日,她几人也与史廖良当初刚发病时一般,腹痛,呕吐,继而发烧,由低烧至高烧,最后昏迷不醒。

    见识到伤寒症传染如此厉害,史家上下更是不敢靠近,史夫人干脆收拾钱物,带人离开史府,投奔在京城里读书的儿子史斌华,堂堂的史家当家人,竟被扔在自家府内,活活饿死。

    林芳被老和尚接走后,就此在寺内住了下来,借口由老和尚去给爹娘讲,就说是林芳体弱之症,须得在佛祖跟前静心修行,才可得以缓解,大郎与李翠梅夫妇自是答应,并应老和尚要求,从内到外,重新给林芳赶制了几身大红的衣物。

    只要是为自家六小姐好,刘妈一向很是积极,大红衣物刚刚拿来,刘妈就根据老和尚的嘱咐,一遍遍的在林芳跟前唠叨,说这一切都是为了林芳好,大红可以辟邪,可以将所有不干净的东西阻挡开,林芳终于无奈而妥协,任由刘妈给自己换上新衣服。

    当林芳看见老和尚指挥着一众和尚,将自己住的禅房从里到外,所有物品都尽量换成红色,又在小院的树上四周,四面墙,以及门环都挂上红布时,忍不住调侃:“老和尚,佛家不是以素淡为主么,你怎地将我院内布置成新房一般。”

    老和尚却是没有如往常般嬉笑,而是满脸严肃:“芳儿,此事开不得玩笑,大红可以阻止精力外泄,暂缓你病情加重,还可挡住外邪入侵,千万莫要不当回事。”

    尽管林芳并不以为此法有效,却也肃然,老和尚这也是好心,想尽力留住自己的生命,自家应该给以尊重。况且,自己体力已是大不如前,那就安然呆在这个小院吧,也可让所有关心自己的人放心。

    听到谭六来报史廖良死讯时,林芳很感意外:“如此快?”

    “是呀,六小姐,我也没想到,”谭六脸现遗憾:“本还想让那位史老爷享受一番生不如死的滋味,谁知他竟是如此不堪,还未及出手他已归西。”

    是还未及使用齐家的手段吧,林芳腹诽,内心却是松了一口气,史廖良一死,自家爹爹暂时没有人掣肘,尽管前路艰难,不过,却是可以尽弃这几年所受憋气,一展才华。

    虽是如此,林芳觉得还是不能彻底放心,史廖良死了,可他的儿子还在,以林芳在良平镇与史斌华的几次遭遇,她觉着,史斌华将来必不会善罢甘休,自家与那姓使的,还会有交集。

    将自己的想法讲给谭六,谭六让林芳放心,齐家自会处理。

    史廖良食用的,是经过药物处理的霉米,因初时只是少量食用,症状与感染风寒相似,若是细诊,还是区别得出风寒与霉米中毒,可惜,谭六既要恶整史家,那史家请来的大夫,自是谭六做过手脚的,大夫也自然会按谭六的指使去做。

    因没有胃口,史廖良一日一夜水米未进,前一日所食少量霉米产生的症状自行消失。不过,史廖良所食用大米,已全被换成霉米,第二日他所食霉米已加大用量,所以食用后的症状,自会比前一日加重,与伤寒初起时的症状相似。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典型病例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

    伤寒初期,多数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现阶梯样上升,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

    极期时,出现伤寒特有的症状和体征:持续高热,食欲不振明显,相对缓脉和重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症患者可有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肝脾大,玫瑰疹。

    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其症状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肝部会有病变,2~3个月后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还可能伴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晚期会有直肠、肝、胃大出血等现象。

    在史家,所有人的用度都有规制,而史廖良得用度都是最好的,除了独子史斌华外,包括他的正妻,未经史廖良允许,任何人都不得与他一样,所以,初时也就只有史廖良一人享有了自家产的“新米”。当那几个侍妾被关在史廖良房内时,下人们已无心分别做饭,同样的用了只有史廖良才能食用的最好的米,侍妾才会出现与他类似的症状。

    令谭六等人遗憾的是,史廖良的妻子竟然不顾夫妻之情,扔下丈夫,自己逃命,以至于史廖良很快死去,未及使用准备好的后续手段,不能让史廖良生不如死,谭六觉实是不爽。

 第一四九章 新任

    拿到任命书五天后,大郎正式上任林镇镇长,林呈祥只给他拨了一百两银子,和五千斤粮食,至于镇长办事场所,及镇府所应配备人员,林呈祥明言,县府再拿不出多余的钱,其他一切均由大郎自行筹备。而镇府人员的薪银,也先欠着,何时能支付,要看明年县库收入如何。

    大郎苦笑,一百两银子,还没有林武半年的零花钱多,林镇虽只有几千人口,就是限制每户灾民一日只能吃半斤粮食,这五千斤粮食,又够吃多久?可是多说无益,大郎只能接受现实,由衙役护送,拉着这五千斤粮食返回林镇。

    自家的产业不止全部停工,还因灾民抢劫偷盗损失大半,几月来帮着安置灾民,家中存银与库中粮食也消耗不少,如今看似当了官,自己却是个光杆,还得搭钱组织镇府班子,这一点,大郎是无论怎样也没想到。

    快到林镇时,远远看见有军队在空旷处安营扎寨,大郎疑惑,怎地好好的来了军队,难不成又有混乱发生?

    谭六已于大郎出发返回林镇时,先行快马赶回,此时带人迎面而来,大郎问他军队是怎回事,谭六笑道:“带队之人大老爷也认得,是熟人。”

    “熟人?哪个?”

    大郎记得,自己所认识的军中熟人,只有李子易和张翔发,而以谭六的身份,要提起这二人,不能用熟人二字,那就绝不是李子易或张翔发,那还有谁。实在要算熟人的话,当初镇压灾民之乱的雷将军,算是军中跟自己打交道最多之人,莫不是他?

    谭六的话立时印证了大郎的猜测:“是雷将军,他派人来传话。此时正忙着安置,等晚间闲暇时,必来府上拜访。”

    那日施粥事件后,大郎干脆让人将林家戏院收拾出来,准备做为临时镇衙,此时便换上林家护卫押送粮车,直往戏院临时仓库卸粮,大郎则陪着县衙的衙役们后面慢慢前往。

    还未到镇衙,老远就听到林仲嗣的大嗓门:“这县令也真是太小气,就这点粮食。够干甚,即便每日只是喝粥,又能喝得几日。”

    领头的县衙站住。问大郎道:“林老爷,讲话之人,可是林大人?”

    大郎答道:“是我叔父,却不知可是你口中的林大人。”

    那人还未及接话,林仲嗣已经从镇衙出来。迎面朝大郎叫喊:“此镇长不做也罢,没钱没粮,天寒地冻又无法生产,几千人等着活命,这镇长要怎样干。”

    领钱粮时,县令明言。此后县库不再供应各灾民安置区钱粮,由各安置区镇长或村长自己想办法,也就是讲。往后灾民的死活,就是各安置区镇长和村长自己的事了。

    其实林呈祥也是破罐子破摔,上面拨钱粮不及时,他也没办法,把县库中最后的存量。全部分发给安置区,他就等着朝廷治他的罪了。自林仲嗣知道林呈祥的身世后。他便对林呈祥有了偏见,此时在他的眼里,便是林呈祥故意为难大郎。

    既然当日齐管家让自己安心接受镇长任命,齐家那边必是有对策,大郎倒不担心这个镇长该怎样当下去,便叹道:“先撑得几日再说吧,必会有办法。”

    林仲嗣张嘴还要讲话,却听那那领头衙役惊喜道:“林大人,我是六指,你可还记得我?”

    “嗯?”林仲嗣转向领头衙役,仔细端详片刻,又看向领头衙役的右手。

    “您看,您看,我确是六指,”领头衙役将右臂平伸,手指展开,大拇指如蛇信般分叉,指端变细。

    “死小子,小小年纪留着把大胡子,你让我怎认得出。”大嗓门拉开,林仲嗣说着话,一拳打在六指胸前,打得六指往后倒退两步,才堪堪站住。

    林仲嗣皱眉:“连我一拳都吃不住,怎地如此无用。”

    身侧有一衙役解释:“禀林大人,县衙因发不出薪银,一再裁减人手,自灾情以来,小的们便没得过闲,老大讲他没有家小可照应,每日没少替兄弟们当值,身子劳累,故而受不住林大人铁拳。”

    林仲嗣愤然:“哼,堂堂县令,竟然连薪银都发不出,六指,你干脆来林镇算了,镇衙正缺人手,你是我捡来的,便还跟我吧。”

    六指喜形于色:“是,六指遵命。”

    “瞧你这点出息,走,跟我回去,好好调理一下身子,如此疲弱,怎能担得重任。”

    不由分说,林仲嗣拉起六指往林府而去,大郎心中好笑,这六指往后的任确实会很重,不过大多会是受叔父的折腾。小世缘如今整日里围着他姐姐转,替姐姐分担照顾司马老爷,无暇理会叔父,叔父闲极无聊,六指此时留下,刚好送上门给叔父折腾。

    晚间,那雷将军当真来到林府,说明他此次带军驻扎的目的后,李翠梅惊喜:“雷将军,你所讲可是真的?我大姐当真过几日便来?”

    雷将军答道:“是,夫人,我等怕张将军的父母受不了路途劳累,便让两位老人家随着物资车慢慢前来,最晚十日后便到,夫人且耐心等候几日。”

    安慰心情激动的妻子几句,大郎提出疑问:“如今天气寒冷,土地硬如石头,又怎能盖得暖棚,种得蔬菜。”

    雷将军道:“此事林老爷不必多虑,军人行军打仗,不管天气如何,环境是否恶劣,随时都有可能安营扎寨,比此时还要艰难得多的时候,我等也不是没有遇到过,自是有办法将暖棚搭起。”

    “可是,”大郎仍有疑虑:“即便暖棚搭起,要在冻得坚硬的荒地上种菜,怕也是不行。”

    “呵呵,此事我等也知晓,”雷将军笑道:“此时搭暖棚,只是权宜之计,为的就是能让灾民安心。”

    大郎更是疑惑:“让灾民安心?搭暖棚与灾民有何关系。”

    一改刚才正经面容,雷将军嬉笑道:“我虽是祥发手下,却与他是拜把兄弟,如此老爷夫人的称呼,实是别扭,冬竹干脆如祥发般,称呼二位三姨三姨父。传旨的公公,跟张将军的父母一块到,到时便知灾民跟暖棚有何关系。”

    不待大郎与李翠梅反应,雷冬竹已是自说自话,三姨三姨父的叫唤着,大郎与李翠梅却是面面相觑,怎地还有传旨公公?这到底是怎回事。

    拉扯几句,雷冬竹才讲正事:“三姨父,冬竹此次先行带来一批过冬物品,明日便要发放给灾民,三姨父为本地人,必是熟悉灾民情况,还请三姨父明日派人帮我,务必让每个灾民领到物品,且不会让那偷奸耍滑的人重复冒领。”

    大郎点头答应:“好,此事我必会相助。”

    雷冬竹喜道:“多谢三姨父,冬竹还有个请求。”

    大郎道“冬竹请讲。”

    “是,”雷冬竹道:“发放过冬物品的同时,还要征招搭建暖棚的工人,应招之人,与未应招之人,所领物品稍有差异,应招之人物品要丰厚些,难免有人为得丰厚物品,即使知他自己不适干此重活,也要应招,三姨父府上人与灾民打交道日久,自是熟悉灾民情况,还请三姨父明日帮我。”

    这两个请求,其实是一个问题,偏雷冬竹要分开来讲,大郎干脆问他:“可还有要求,只要我做得到的,必不会推辞,请一并道来。”

    雷冬竹正色道:“三姨父能派人相助,冬竹已是感激,怎会过分一而再麻烦三姨父。出发时大哥嘱咐我,三姨父家的产业,恐是受灾害影响不小,我既为驻地军队,保一方平安乃是分内之事。此次在我征招搭暖棚之人时,三姨也可同时征招自家产业所需之人。”

    大郎与李翠梅道谢:“那便多谢雷将军。”

    “三姨三姨父怎地还是唤我将军,”雷冬竹洋装生气:“我与发祥既为兄弟,自是与发祥般孝敬二老,还望三姨三姨父往后唤我冬竹。”

    大郎笑道:“好,那我夫妻便不再客气,往后便唤你冬竹,冬竹往后也莫要客气,有何事尽管直说就是。”

    雷冬竹爽朗答道:“是,冬竹自是不会客气。”

    不管雷冬竹是真性情,还是见风使舵,他此举暂时解了大郎的燃眉之急,此时形势对林家有利是肯定的,第二日开始给灾民发放过冬物品时,大郎亲临现场。

    过冬物品,无非就是棉衣被褥之类,每人十斤粮食,应招搭暖棚且合格被招收之人,除上述物品之外,另发一件棉马甲,一双厚皮棉鞋,每日干活之时,军队不仅管饭,下工后还可领一斤木炭,木炭虽一般,烧着之后还会冒浓烟,不过总比没有强。

    天气转冷之后,除林家的山有人守护之外,近处能够烧来取暖的树木枯草,已是被搜刮殆尽,再往远处,便是别镇安置地的地盘,情形与林镇相似,树木也是所剩无几。有这一斤木炭,晚间烧来取暖,省得如往日般,冷着身子往被窝里钻,家中有老人孩子的,这木炭更是金贵,简直如救命良药。

    搭暖棚只招男工,力气大的妇女,只有极少人被挑中帮军中厨房做饭,其他妇女看着眼红,却是无可奈何。

    暖棚招工结束后,李翠梅使人放话,林氏翠记招收工人,只招女工,立时引起灾民骚动,灾民中能走得动的妇女,争相来报名,包括那七老八十的老妪。

 第一五〇章 夜探

    既然弃绝书已取消,林府便可大方承认与良平镇林家的关系,三坊也可重新沿用林氏翠记的招牌,更可沿用当初林氏翠记征招工人时的细则。细则中有些项目,要求必须要签身契,不出李翠梅所料,在应招时,很多人主动要求签身契。

    以前也曾有过难民主动找上门来,要卖身给林府,坦言道,只要自己不犯大错,主人家不败落,哪怕身为奴仆,没有人身自由,最起码不用再忍饥受冻,那滋味着实不好受。卖身富家,以图可以得个温饱,林府那时并不缺人手,即便缺人手,灾民太多,只要开了先例买一人,便会有别人效仿纠缠,所以当时林府一盖未答应。

    如今情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