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祖,普贤是娑婆世界净宗初祖,慧远大师是中国的净宗初祖。我跟黄念祖认识的时候,那时候我在美国,黄老就跟我说:净空法师,你在美国传扬净宗,你将来是美国净宗初祖。这地区性的。那我们在美国也离开了十年。这个是我们讲到精进,一门深入,决定不改变方向、不改变目标,没有一个不成功,真的叫万修万人去。
第四信位是慧,「慧心」。因为是讲十信心。那就是心里面充满智慧,智慧的反面是烦恼,转烦恼为菩提就是慧心。烦恼能不能断?给你说老实话,烦恼断不了。为什么?烦恼断掉了,慧心就没有了。烦恼跟智慧是一个性,迷了这个性就是烦恼,觉了这个性就叫智慧。所以智慧跟烦恼是性德这一分迷悟的名号,我们把烦恼转变过来它就是菩提。这就是烦恼真的没有了,我们称它为断了,这个断不是真断,它已经变成智慧。性德有无量智慧,迷失了性德,有无量的烦恼。怎么转变法?一切慧菩萨教给我们真止、真观,就转过来。真止是定,真观就是慧。第五是「定心」。十信心,你看他先讲慧心,再讲定心。二住位的菩萨,一切慧菩萨,跟我们讲,先讲真观,后讲真止,他相应的,这是对一般普通人说的;如果是上上根人,定慧等运,这平等的,同时的。我们这些凡夫,必须是先看破,后再放下,这是入门第一步。我们如果不能够了解,我们对佛法生不起信心。所以当年章嘉大师教我「看得破,放得下」,跟《华严经》上讲的顺序完全相应。看破是真观,放下是真止,你要不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你怎么肯放下?这是对中根人讲的。对下根人讲不是这个讲法,先叫他放下,然后他就看破,这也很了不起。下下根人,愚夫愚妇,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人很老实,教他放下万缘,他真放下;教他一心念佛,就老实念佛。念个二、三年,他开悟了,他预知时至,他往生。这就是古大德常常赞美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人最好教。上上根人,一说他就通,定慧等运;下下根人,教他放下,他真肯。当中这一部分人是占绝大多数,上不上,下不下,那怎么办?先要跟他讲,搞清楚、搞明白,然后劝他放下,他才肯,最难度的人。先观后止,先看破,后放下,慧心,定心。
心里面有了定慧,不退了,所以第六信位是不退,「不退心」,这才是真正能保住了。也就是佛法里常常讲的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他到哪个阶段?他到行不退。念不退还没有达到,念不退要初住菩萨,到初住才是真正念不退。所以方向目标纯正,一丝毫偏邪都没有,向著无上菩提圆满的佛果迈进。十信心,到第六都是自己成就,自己成就才能帮助别人,自己不成就不能帮助别人。所以下面到第七「回向心」,心量拓开,把自己所修学的智慧德能、所有一切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享,心量拓开,不为自己,回向是拓开心量。三种回向,第一个回向众生,就是四弘誓愿里头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条很重要,把众生忘记了,菩提心就没有了,就迷了;念念为众生,念念为别人想,把这个摆在第一条。然后再回向菩提,对自己,自己一生求的是什么?菩提是觉悟,求智、求觉,除智觉之外,一概不求。用什么心态对一切?随缘,普贤菩萨教导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回向菩提。最后回向实际,实际是什么?我们这道场叫实际禅寺,实际是法性,那是真的,只有这是真的,法性是真的,这是总的回向。普贤菩萨末后的三愿就是三种回向,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所以十愿,给诸位说,愿只有七条,后面三条是回向,回向说三个。就是以回向心,回向心是真正的菩萨心,真正落实了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我们细心去观察,确实就是这三种回向,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回向众生;第二、第三断烦恼、学法门,是回向菩提;末后「佛道无上誓愿成」,那是回向实际。你看佛怎么个说法,它是圆的,它是通的,真的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法。哪一法?任何一法,法法皆如,没有一法不如。所以一法通了,一切法全通了。
我们现在希望十个同学每个人学一个法门,大家在一起学。我们不是说十个同学大家一起学一个法门,给诸位说,古时候那个道场是这样道场,不杂,这个道场所有住众,出家、在家,就是一个法门,专科大学。现在我们为什么想出这么个主意,十个同学学十个法门,二十个同学学二十个法门?在原理原则上并不违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是现前我们佛门宗门教下都衰了,没有人发心续佛慧命,所以我们希望同学们,每个宗派有兴趣的都可以在一块学习,把佛法每个宗派都复兴起来,这样子才能普度众生。法门尽管不同,归宿相同,统统归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情古大德为我们做出很好的示现,你看天台智者大师,他是学法华宗的,天台主修的是《法华经》,「教宗法华」,教是依《法华》,「行在弥陀」,智者大师是念佛往生的,做样子给我们看。华严宗就更不必说,近代,我们说近代是民国初年,华严宗的大德,应慈法师,他是「教宗华严,行在弥陀」。民国初年还有两位大居士,非常出名的,江味农居士,注《金刚经讲义》,他那个讲义,是自古以来研究《金刚经》这些大德们他们的注疏他都读,都真下了功夫,可以说是《金刚经》注疏的集大成。专门搞《心经》的,周止庵居士,有一本《心经诠注》。这都是给我们做榜样,一生专攻,用多少时间?四十年,专搞一部经。我们今天学《金刚经》,也非看他的东西不可;你要学《心经》,一定找周止庵,变成权威了。他们两个提倡的是「教宗般若,行在弥陀」,全都是念佛往生净土。由此可知,十个宗派,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都可以学,但是归宿一定是念佛求生净土,这就对了。这跟《弥陀经》上六方佛的劝导,实际上玄奘大师的译本是十方佛,同一个道理。西方世界要没有特别殊胜之处,这些诸佛如来为什么会劝我们?不是一尊佛,二尊佛,三、四、五佛,劝我们,几乎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样劝我们,机会难得,不能错过。所以研教是很重要,为什么要研教?是我们想把佛教再复兴起来。念佛是大事,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全在念佛上。念佛要想成就,把握这三个原则,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你心上真有佛,那就行了。
回向心,用现在的话来讲,念念不忘正法久住,念念不忘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这真正回向心。有一个念头为自己,错了,完全错了。有个念头为自己是增长我执,增长无明。那这个心叫轮回心,因为六道轮回是这个心变现的,你天天还把这个心再加强,你轮回怎么能出得去?阿弥陀佛想帮忙都帮不上,这个重要。所以后面这四个心,七、八、九、十是菩萨心,也就是我们讲菩提心。
第八「护法心」,有回向心你才能护法,护法的心才生得出来。护法从哪里护起?从自己护起,自己要不能依教奉行,你护什么法?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我要护释迦牟尼佛的法,我要护三世一切诸佛的法,从自己做起,从自己戒定慧做起。古大德讲得很多,讲的是实话,戒没有了,佛法就没有了。经存在没有用处,我常讲,变成佛学,不能够利益众生。佛法重质不重形式,质是什么?质是真干,是你做到了。佛教我们从哪里做起?教我们从十善业道做起,标准是高,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真不容易!这是佛法的根,基本法,没有这个东西就没有佛法,那佛法是有形式没有实质;换句话说,有佛法的样子,没有佛法的灵魂。为什么这十条我们做不到?不但做不到,连念头都没有,起心动念跟这个不相应,完全相反,相反叫十恶。我没有杀生,我对那个人不高兴,我恨他,那是什么?那是杀的氛围。这个怨恨要不能止住,那一点不高兴的情绪不能止住,它会扩大,扩大就变成对立,就变成矛盾,就变成冲突,那就真的要杀了。丝毫意念都没有,不杀生这条戒才干净。有丝毫伤害,让别人因我而生烦恼,这都是属於杀这一条的范围。偷盗,我常讲,有一点点占便宜的念头就是盗心。十善都能落实,这才是经典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是有标准的。所以什么都要从自己做起。
我们现在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善心生不起来?是这个善心前面还有修行的基础,我们没有好好学,它前面是「净业三福」,这是出自於《观无量寿佛经》,世尊教导我们的。净业三福,这三条是一切法门共同修学的基本科目。第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那我们就想到,前面还有三句。佛法的衰灭,佛陀灭度之后,弟子们四面八方去弘扬,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有些地方二、三百年就没有了,有些地方六、七百年就没有了,唯独传到中国来这一支能够存在到现在。中国史书上记载是三千年,佛灭度后,佛法是一千年后传到中国,传到现在有两千多年。为什么?因为中国有「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道教里面讲因果报应是「慈心不杀」,有这么一个基础在,所以十善业很容易修,一点都不难。我们今天遇到的困难,因为我们儒丢掉了,道丢掉了,伦理道德的教育没有了,因果的教育没有了,所以十善业就非常困难。怎么样学,学不好,学得不干不净,不起作用,道理在此地。
我们今天讲对人好,爱护别人,为别人服务,说得很恳切,过几天就变心,这是说明什么?对自己没有信心,那对别人更靠不住了。现在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相信你是真心,做出来给人看,人家还半信半疑,要怎么样?你做一辈子,做到死,人家相信,这是真的,这个人真的;没死,靠不住。这是现在社会的状况,我们要知道。现在学佛,弘法很辛苦,一般人讲吃力不讨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吃力不讨好,那对社会;吃力是真有好处,这是对自己,自己灵性上升,自己的果报殊胜。你造的是好因,你将来一定是好果报,这是肯定的。那你要不往生的话,你这一生修的福德超过天王。可是佛一再警告我们,不能享天福,天福享尽会堕落。佛总是鼓励我们再向上,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作佛,以菩萨的身分到十法界里面弘化,没有问题了,为什么?他有定慧,他不会为外面环境动摇,也不会为外面环境迷惑,他有这个本事。这是正确,这是真实的教诲,真实的忠告。我们再自行化他,至少要做到并重。自己功夫差一点的时候,那我们要把前面讲的这六条,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要以这个为主,决定不能疏忽,我要偏重在这里。也就是说,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决定见阿弥陀佛,这真正是第一桩大事。利益众生的事情把它摆在次要,附带的来做,这是对的。如果自己有定有慧,那我们自利跟利他要平等,这样就好。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成就,你再回来度化众生,那是完全利他,百分之百的利他,没有一分是自利。决定不能把这一生往生的机会错过,不可以把这一生成就究竟圆满佛的机会错过,那你就真错了。所以护法先护自己。那我们讲得清楚一点,明白一点,从哪里护起?从《弟子规》护起,真实不虚。你要不从这上下手,是假的,为什么?不踏实。像一棵树木,它的根不牢,这树,小苗不要紧,它慢慢长,长大之后,它根不牢会倒掉,不能成就。
我跟诸位报告,讲得很多,昨天也跟大家讲得很详细,中国古代的家是大家庭,大家庭里面不能不重视教育,不能不重视戒律,戒律是规矩、家规。如果没有好好的教学,不知道著重家规,他的家就败,那个家所谓是家破人亡。大家庭的好处在此地,小孩从出生,不准有自私的念头,不可以有为自己,为什么?为家族,为整个家族。这个家族有形的,就在你面前的,四代同堂、五代同堂,起心动念是为整个家族的人著想,他不能为自己。中国人的心量开阔,从小养成的,这是在小家庭里面培养不出来的。那我们中国要学外国人,废弃传统,采取外国的小家庭制度,这个事情麻烦大了,社会就动乱不安,天灾人祸的频繁,其来有自。可是恢复不容易,我们怎么想,做不到。可是那个家的精神跟功能是维系社会安全、国家长治久安真正的因素。所以我们想到,用团体来代替,道场是个团体,如果这个团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认知,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兄弟姐妹,比我们大二十岁的是我们的长辈,比我们小二十岁的是我们的儿女。每个人都要有这种心,中国传统那个家虽然是没有了,这新的家建立了,继承道统,继承这个精神与功能。
从前的家族,这个团体,它的基础是血统,这是凝聚的力量。那现在的结合不是血统,我们不是同一个祖宗,不是同一个姓氏,这样的结合要靠道义,没有道义就不能凝聚,这就是佛法讲的六和敬。所以六和敬的「见和同解」,在世法里能够依四书就很好。「戒和同修」,清朝干隆年间,两广总督陈弘谋编的《五种遗规》,那是戒律,那是中国传统戒律,家教,这可以做为团体的戒律。在佛法,我们今天讲得最简单、最容易学习的,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用这个来落实戒和同修,这是行道。见和同解、戒和同修是行道,后面「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这是德。所以六和敬是行道德,它用在僧团里面,同样可以用在家庭里面。中国过去的家庭,虽然佛法没到中国来,中国家庭是六和敬的家庭。它的「见和同解」是老祖宗的教诲,老祖宗的教诲就是现在的四书五经,以这个为基础。规矩是《仪礼》,治国是《周礼》,《周礼》是周朝的宪法,治国的大法,《仪礼》是民间一般人在生活当中必须要遵守的,很详细,仪礼三千。佛法就更详细,佛法讲八万细行。这属於戒律规范,我们要遵守、要学习。你首先要肯定,不是别人订这么多规矩给我们守,你要这样想法你完全错会意思,你学不好。它是性德的流露,如果你是圣人、是贤人,你起心动念、言语自然是这样。佛法的戒律也是性德的自然流露。所以你才晓得,这些东西看到我们的本性,看到我们自己本来面目,本来是这样的。总的一句话说,「人性本善」。所以那不是人制定的,不是人创造发明的,不是,是自然而然。很多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以为是古人制定这些规矩来约束我们,来限制我们,那错了,完全错了。
护法从自己护起,要护这些。这是自己本性里面的性德,所以护自己的性德,护自己的本性,这叫自爱。不知道守护这个性,不自爱。确实凡夫之人迷失了自性,所以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悖,相违背了。违背的幅度各人不一样,有一百八十度完全违背,有九十度,有四十度,愈来愈靠近了。亲近圣贤的人,与自己的性德愈来愈近,叫自爱。不亲近圣贤,不亲近佛菩萨,肯定他随烦恼习气去转,距离愈来愈远,这不自爱。不自爱怎么会爱人?这一定的道理。佛法里面,古大德有一句谚语讲得好,「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换句话说,如果要家业兴,你的一家人一定得要互相赞叹,没有批评,没有毁谤,它就兴旺,家和万事兴。不善,凡夫当然有不善,不善,不批评,你要修忍辱波罗蜜,你能忍,不批评。自己做好样子给他看,这就是真的帮助他回头。你批评他、说他,他不服气,他没有这个智慧,他不会接受。你自己做好样子让他看,他看长久了,也会有豁然大悟,回头是岸,你真的救了他。所以要有耐心,长时间去感化人。习气不太厚,业障还轻,很容易感化;习气很深,业障很重,那就要长时间去感化,没有不能感化的。这个自己要相信,就是肯定人性本善,人人本来是佛。
道场,我们从这个道场做起,真有道、真有学,道场没有别的,就是道风、学风。道是什么?修行,如理如法的修行。我们今天这个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行为有错误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用什么来修?用《弟子规》、用《感应篇》、用《十善业》、用《沙弥律仪》来修行。我们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要求别人你就生烦恼,要求自己。别人做得不好,做错了,我做好给他看,这是真正帮助他。绝对不是把他叫来教训一顿,他起反感,他不服,那么产生反效果。要人心服口服才是真正有效果。表面上你有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