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行这是真的,这是第一重要,这不是小事。天天我们在讲《华严经》,这是小事,这不是大事,这是附带的。做这个事情是为什么?是为正法久住,是为这个,有缘应该要做,报佛恩!这是报佛恩,报祖师的恩,报父母祖宗的恩,真实报恩者,这要晓得。可是真正究竟的报恩,圆满的报恩,彻底的报恩,就是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了,那个报恩就圆满。总而言之,我们把念佛求往生是摆在第一位,我们决定不怕死,因为我们知道不生不灭,没有生死,只有轮回,没有生死。死了不过像换件衣服一样,换个身体,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应当愈换愈好。最聪明的,你看凡夫身舍掉了,到极乐世界换成佛身,身体不是四大五蕴的身体,《无量寿经》上说得清楚,跟阿弥陀佛一样,「皆是紫磨真金色身」,永远不坏身,永远不生病的身,永远不衰老的身,得这个身。生到极乐世界即使是边地往生都得这个身,寿命是真的无量,不是假的。一生圆成佛道,你说这个机会到哪里去找!
如果要真的想在这一生证得,往生就是证得,那就得要真干。如果有缘,有缘不但是自己有福报,众生有福报。众生要没有福,那是什么现象?那是社会动乱,众生没福,灾难频繁,像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众生没福。我们想找一个好环境修行找不到,找不到是什么?自己没福。这就知道我们自己福报跟众生是有连带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遇到缘,你的心要定得下来,这个很重要,不能到处跑。这桩事情,在我年轻的时候,李老师跟我讲过多次,不止一次,我的印象深刻,就是劝我不要跑。我是期待他老人家,希望他老人家能够帮助我在台中长住,这他做得到。可是跟他十年,十年没有说过这个话,那我就没有一个落脚之处,这就不得不跑。还好遇到韩馆长,韩馆长照顾我三十年,但是这三十年不像古人,古人住山上三十年不下山,那大成就!这个缘我们就没有,福报不够。我们在台湾有个小道场,将来有三通了,诸位到台北看看我们从前那个小道场,一点点大,总算是自己有个道场。我们那个道场大小,差不多像你们现在这个讲堂三分之二,就这么大。而是在我讲经二十周年才有的,以前我讲经是租讲堂、借讲堂,自己没有道场。我们也从来没有个念头去建道场,这么一个小道场也是被逼,听众们大家自动自发提供的,听众大家拿钱买了这么一个小地方,做为一个永久的道场。可是那个时候国外有缘分,常常出国,许多地方邀请为什么要去?自己没有一个安定的道场。道场,我们那个小图书馆,像你们现在这里三分之二这么大地方,是在公寓里面,八层楼的一个大厦,我们在第五层。那一栋大厦一层的面积很大,人家的办公室、有住家的、有做生意的,很复杂。到处去跑,总想哪个地方有缘分可以定下来,目的在此地。跑了几十年,每个地方都不能定居,都有障碍逼著你非走不可,所以没福!受这么多辛苦,不能产生影响。
好在我们自己小时候有点家教,以后遇到佛法,在台湾遇到这三位老师,真正善知识指导,我们对老师尊重。看待老师跟看待父母没有两样,对老师没有怀疑,就像对父母一样的,老师的教诲依教奉行,所以没有染著不良的习气。每天对经典、圣贤书没离开,天天亲近圣贤,天天亲近佛菩萨,所以才有这么一点小成就。到这样的年龄,这自己想不到,我想不到能活到八十岁。年轻的时候,多少人给我算命看相,都说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四十五岁那年真的害一场病,我就晓得寿命到了,也不怕死,求生净土,病的时候我也不看医生,也不吃药,为什么?寿命到了,医生只能够医病,不能医命。既然寿命到了,求医何必?所以要求佛,不要求医。我在那一个月当中,日夜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一个月病好了,这一关就度过。这个事是不是真的?真的。连事后大概是我在五十岁的那个年代,不远,我遇到甘珠活佛,他也是章嘉大师的弟子,大概大我二十岁,章嘉大师大我三十九岁。这个活佛是个好人,很规矩,我们交往的时间也很长。有一次碰到了,这是我跟他最后一次见面,他告诉我,你这些年来讲经说法的功德很大,你的命运完全转过来。他说:你从前的命是短命没福,现在你的寿命很长,你的福报很大。我们听了半信半疑,从来也没想到寿命,也没有想到福报,一切都是随缘,绝不攀缘。老师教的,我们一生奉行,不攀缘,一切是佛菩萨安排的,顺境也好、是逆境也好,都能用平常心去对待,愈是遇到逆境愈知道发愤用功。我不求长寿,希望早一天往生,身体留在世间无非是两桩事情,一个是提升自己的灵性,自利的。一个是帮助年轻人学习佛法,这是真正帮助正法久住,就这两桩事情。除这两桩事情之外,没事!走了很多地方广结法缘,确实在一般人心目当中法缘非常殊胜。
所以,自己对自己要很清楚。业障人人都有,哪个人没业障?无量劫来宿世今生,造的善业有,造的恶业肯定也不少,所以冤亲债主在所不免。当我们运衰的时候,烦恼习气会现行,这种状况就给宿世今生的冤亲债主制造机会,他们就来找麻烦;我们心地清净,冤亲债主他不找你。你烦恼习气很重的时候,这很重就是放不下,什么事都想问,什么事都想管,与自己不相干的也要来管一遭。这叫什么?这叫业障现前,你身心都不安宁,冤亲债主找上身来了。周边是些什么人?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有天眼通的他看到,周边的人是魔、是妖、是怪。这些人影响你的磁场,影响你的情绪,扰乱你的修行,这不是好事!我相信有许多同学都有这个经验,不过什么?你的阳寿还没到,虽然他来干扰,出出气,还不至於要你命。到你寿命将到的时候,那个时候可麻烦,他真要命,真来折磨你。这个时候真正能够消灾免难,就是放下万缘,一心念佛,这些妖魔鬼怪、冤亲债主不敢找你,为什么?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你,护法天龙善神拥护你,他不能贴近你。问题是我们如何能感得佛力的加持、天神拥护?这就是真诚心、大愿心。说老实话,大愿心不难发,真诚心难,真诚心要放下,放下分别、放下执著。真诚心就是清净平等心,放下执著,执著是染污,清净心现前。分别就不平等,就有高下;分别心放下,心就平等,清净平等心是真心。这个一得到,我们平常讲的五个都得到,你清净心得到,或者是平等心得到,真诚也得到,正觉也得到,慈悲也得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只要一个得到,五个都具足,这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心,这才能解决问题。
学佛,我们常讲,首先要肯定自己的身分是凡夫、是迷惑,这个自己要肯定。肯定自己的身分,贪瞋痴就容易放下,头一个贡高我慢的心会放下,凡夫有什么了不起,愚痴,不如别人。跟阿罗汉不能比,不要说跟阿罗汉,跟须陀洹都不能比。须陀洹刚刚入门,我们现在门都没入,如果不从净土法门是决定不能成就,这个必须要肯定的。修什么法门,出不了六道轮回,凡夫要想出六道轮回,除了念佛求生净土之外没有第二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圣贤所修,我们在大乘教里面读到的很清楚,须陀洹的条件是放下八十八品的见惑。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佛教导我们,他把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这就好讲。那我们想想,身见有没有放下?我们执著这个身体是自己,这个执著有没有放下?边见有没有放下?边见就是对立,我们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很多万物对立。对立就是二边,对立提升就是矛盾,矛盾提升就是冲突,所以矛盾、冲突都是严重的边见。见取见,戒取见,这个我们中国人把它合起来叫成见,现在的人讲主观观念,我以为怎样,我觉得怎样,这是错误的见解,不是正确的。末后一个是邪见,所有一切不正确的见解、错误的见解归到这一类。这五种见惑,须陀洹统统断掉了,证初果,入佛门,真佛弟子,他不是假的。所以皈依、受戒都不算是真的,天台大师讲在名字位中,有名无实。见惑断掉的时候,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入佛门,这是小乘初果,《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十信第一个初信位,初信等於小乘初果,这叫圣人。虽然没有出离六道轮回,但是他决定不堕三恶道。我们就晓得,什么原因堕三恶道?八十八品见惑堕三恶道。这个破了之后,有六道轮回,只在人天不在三恶道,三恶道的缘断掉。那我们想想,我们还有没有这五种烦恼?有没有执著身是我?有没有执著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是我所有的?有没有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法对立?统统都有,那你就晓得,我在六道里有三恶道的机会,机会很多。
大乘教的经典是一面镜子,常常读诵就是天天在照,我们五蕴皆空没有照到,是把自己一身的毛病,前因后果真的照见,这个照见有好处。照见五蕴皆空那太好了,你超越十法界。照到自己这个业身,业果报应有个好处,是激发自己非在这一生往生不可。为什么?这一生不能往生就不得了!这一生什么荣华富贵,那一点用处都没有,你就把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些享受,你统统把它丢干净,有很好,没有也很好,绝对不把它放在心上,你这句阿弥陀佛才念得好,功夫才能得力,你才能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往生。这是六道凡夫一品烦恼没有断,算是你很幸运,你不迷了,你把这条路找到,这条路既能自度也能帮助别人。所以古人教导我们,我们这些年来也常常提起,无论世出世间一切法,学习总的一个原则是「贵以专」,专就是真心,散乱决定是妄心。
我们看看佛教菩萨学习的十个纲领、十个科目,是性德,性德好施,喜欢帮助别人,没有条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喜欢帮助人,施财、施法、施无畏是性德。布施的反面是什么?悭贪,这是自性里没有的,悭是吝啬,我们中国人讲小气,舍不得,不肯帮助人。你从这里看,一个是自性的性德,本有的;一个是本来无的,悭贪本来没有,这是妄想分别里头出来的。自性欢喜守规矩,爱好持戒,持戒的反面是恶作,所有一切不善的行为,性德没有,性德是纯净纯善。我们今天把持戒看作一桩难事,这就是什么?这是我们迷惑太久,放荡成了一个习惯,现在叫你回头回归到自性,你感觉得很困难。
从感觉很困难,反面想想,才知道自己业障习气的严重性。然后想想这个不善的思想、言行,所造作的果报太可怕,三途地狱。你要不相信,寿命不长,转眼你就去了,你就又回到地狱去了。地狱出来不容易,进去很容易,人间寿命很短促,鬼、狱寿命很长,你所造作的恶业,在那里头不报尽,你就出不来。那里头报尽不是报你一生的,你过去生生世世所有的恶业,要统统报尽。报尽到人道来了,为什么他又作恶?那个恶业的习气没有断!你要是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就想想,明心见性的菩萨,《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分别执著的习气也断了,只有妄想习气没断。你回过头来就能想到,我们贪瞋痴的习气没有断,贪瞋痴的罪受完,就好像在监狱里判刑,刑期到了放你出来,你造恶的习气没断,所以很容易染上坏习惯。这个时候那就看你运气,你要有好运气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家庭,从小受好的教训,你就成圣人,就这么个道理。你的妈妈要像孔圣人的妈妈,你就变成圣人,孔圣人。
这要晓得,你从地狱出来的时候,你的罪报是已经报尽了,习气在,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你要是遇到好的环境,你全学好了,遇到坏的环境你又学坏。我们中国的老祖宗,至少要算五千的老祖宗,对这些事实真相了解!所以小孩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教,因为他有习气,习气不容易断。你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尽,但是妄想习气要多长久才能断?三大阿僧只劫,没方法,随其自然。可不能染坏习气,慢慢的习气才能消得了。我们在贪瞋痴的这些坏习气,那个力量绝不亚於无始无明的习气。从这些地方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对於古圣先贤不能不衷心的佩服,他们知道,他们要不知道,他们就不会强调教育;现在人不知道,把教育疏忽了。古大德清楚,所以对於婴儿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看得比什么都重,世世代代有大圣大贤,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这个社会才能够长治久安,人民才真正能过著美满幸福的生活。
我们如果要没有这个缘分,在大经大论里面学习诸法实相,那我们也是一无所知。明白之后,第一个要自爱,要珍惜自己这次的缘分,决定不能让它空过。真正觉悟,真正回头,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从对圣教不怀疑。你看多少学佛的人,甚至於学佛学一辈子,李炳南老居士的话,到八、九十岁临死的时候还不信,这说哪些人?这说出家人。我当时听了老师这些话,半信半疑,怎么会出家到老死都不相信?他不信他怎么会出家?他怎么会受戒?他怎么能过几十年出家人的生活?老师最后说出的标准,让我们听了叫恍然大悟,他没有能依教奉行。他经念得很多,讲得也天花乱坠,自己做不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十善业道他做到没有?这个我们就知道。沙弥律仪做到没有?三皈五戒做到没有?不要说多了,就讲这四个标准,那就真的不信。你信,哪有做不到的道理!
这桩事情章嘉大师给我说过,他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他说在你面前,譬如这边放的是黄金,这边放的是黄铜,你要真正认识清楚,知道价值。现在人说这两个你可以随便拿一堆去,你是拿黄铜,还是拿黄金?一定拿黄金。这个比喻就是什么?这是佛法,这是世间法,佛法是黄金,世间法是黄铜,世间法是什么?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摆在那边,你到底是要哪个?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家黄金舍掉,他拿黄铜。出世间法三皈五戒、十善、沙弥律仪他不要,他要名闻利养,他要财色名食睡,这就好比什么?舍弃黄金,他拿黄铜,这个比喻容易懂,印象深刻。他为什么不取黄金?不认识、不信,不相信那个价值比这个高。像三岁小孩一样,这边放的是黄金,这边放个糖果在那里,你说这两样要哪一样?他一定拿糖果。所以我们是真的不信,真心发不出来,起心动念全是妄心,这个事实自己一定要清楚。别人是迷是觉与我总是不相干,我自己的迷悟关系太大了,我自己要不迷这一生能往生、能作佛,要迷了的时候肯定堕三途。虽然从地狱出来得人身,习气决定是恶的习气比善的习气要大得多,大得太多。佛在法相经典里面跟我们讲的,二十六个烦恼,恶习气,善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的心所就是二十六个烦恼。你看烦恼二十六,善心所十一个,不到恶的一半,而且恶的心所力量强大,善心所力量很薄弱,所以人学坏容易,学好很难,道理在此地。
我们一个人要是一生都能保持行善不造恶,太难太难,真的保不住。他自己也不敢说他能保得住,能够不产生变化不容易。只有证果的人,我们相信他决定不会错,须陀洹以上的,这是圣人。不是圣人保不住,他会受外面环境影响,里面受内心烦恼的迷惑,『迷惑无知者』,外取相,内迷惑,我们在这种地位。要保全,我们除了天天亲近圣贤、亲近佛菩萨之外,没有第二条路走,这个亲近又要记住,贵以专。所以为什么古人把道场建在山林里面,人迹不到的地方?你的心容易清净。距离村庄三里路以上,这在从前,从前没有交通工具。佛还有个标准,寺庙建筑听不到牛叫的声音,牛叫的声音比较大,农村里养牛,牛马叫的声音听不到,这个地方安静。环境影响我们修行,选定这个好的环境,住在深山里面养道,几十年不下山。我们净宗远公大师在庐山东林念佛堂,现在的东林寺,三十多年不下山,一百二十三个同修个个都是这样的,个个成就,无比的殊胜庄严。为什么?一下山心就乱了。一部经,那个时候一部经就是《无量寿经》,慧远大师当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没有翻译过来。所以他那个时候,只是依《无量寿经》建立念佛道场。现在净宗是五经一论。一部经、一句佛号,三十多年没有改变,所以个个成就。
道场专修专弘,好比现在所说的专科大学,从前道场都是这样的,所以每个道场有它不同的道风、学风。虽然同样都修净土法门的,可能选的经论不一样,譬如最早的远公初祖,他就是一部《无量寿经》,没有第二部经。有的净宗道场他依《阿弥陀经》修行,一部《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