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下,它变成所知障,你还是凡夫。你不放下,你学的佛法、经典就变成佛学;放下,那就叫学佛,学佛才能够真正入佛境界,才能真正了知诸法实相,就是真相,真实相。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确实对知识分子说的,知识分子有个欲望,求知的欲望。欲望是什么?欲望我们现在知道,佛在经上讲,是菩萨最严重的障碍。我们前面学过二障、三障,二障、三障之后还讲了一个三重障,最严重的。最严重的三个,第一个是傲慢,傲慢的习气,傲慢从哪来的?宇宙开始那一天,发生的那一天,那一天就有傲慢。这个事情可麻烦了,真叫俱生烦恼。是自性变成阿赖耶,傲慢就有了,跟有我那一天同时开始。
  你看自性一动,依正二法就生起,这个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只有阿赖耶;阿赖耶,八个识只有这一个,其他的都没有。可是从阿赖耶再一动,这都是振动,现在讲振动,阿赖耶是微波,再一振动波浪又大一点了,波浪大一点的时候,执著出现、分别出现了,分别就第六意识,执著是第七识。第七识第一个「我见」,开始有我,认为有我,我从这里来的。跟著我见他就有贪瞋痴慢,「我爱」,我爱就是贪,「我慢」,我慢就是瞋恚,「我痴」,你看贪瞋痴就起来了。所以贪瞋痴,佛讲根本烦恼。什么时候断?起心动念没有,贪瞋痴慢就没有了,转八识成四智,是什么人?初住菩萨,十法界的佛、菩萨都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如果能够把起心动念放下,立刻就转八识成四智,阿赖耶、末那、意识全没有了,这才叫清净法身,真的清净了。不住十法界了,入这个境界,十法界没有了,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现前。
  所以净土从哪来?净土是自己变现的,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是自己变现的,这个要知道,自己变现自己受用。知道这个道理,「三时系念」佛事里面,中峰禅师说得很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阿弥陀佛哪里来的?心变的,自己心变的。净土,「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一点都不错。所以,外面境界完全是自心变现的,你可不能怪外面的人,怪外面的人,你大错特错,你几时才能出得了头!所以,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得真是了不起,但是真正懂得这里头奥义的不多。说的什么?这句话说出来大家都晓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遇到困难、遇到障碍了,不在外面,在自己,我们念大乘才彻底明了这句话的意思。
  蕅益大师说得好,「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没有好坏,缘是人事环境,人没有好坏。那好坏?好坏在自己的心,你自己的心好,人都变好了;你自己心不好,人就变不好。怎样把坏人变成好人,要什么?要把自己的恶念变成善念,把自己染污的心转变成清净的心,外面境界就没有了。你看从自己,不从外头。是真的吗?真的。有什么证明?在中国古代舜王就是证明。舜怎样感化他的后母、他的父亲、他的弟弟,三个人都想把他害死,你说他日子怎么过法?苦不堪言。他用的方法就是反求诸己,他没有看到父母、弟弟对他有一点点恶意,总是觉得我做得不好,惹他生气。天天反省,天天改过,三年,这一家人被他感动。家人被他感动,他的邻居、邻里被他感动,大孝!所以二十四孝把他摆在第一个。诸佛菩萨所以能成就,用什么功夫?就用这个功夫。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中国老祖宗、古圣先贤想必都是佛菩萨再来的,应化而来的。我在早年跟李老师学教,把这个话请教老师,老师告诉我,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理上真讲得通,但是事上没有证据,他没有说他是什么佛再来的,他没有说;理上讲得通。现在我们学了《华严》,理事不二,那不就通了吗?真的,诸佛菩萨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他是一不是二。所以这事上讲不通,我们事上也讲通了。事上讲不通,还是我们境界没有向上提升,往上提升一层就通了,就没事了。
  所以问题,确实大问题、小问题全不在外面,都在自己。看到一切人不善的,你自己去修善,你自己修清净心,决定能感动,为什么?他有佛性。你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然后你才晓得天下没有恶人,那个恶人是习性造成的,他迷失了自性。今天人作恶不知道回头,什么原因?不读佛经。他要读佛经、读圣贤书,他不就都觉悟了,都回头了吗?回到本善了,回归到本性就成佛,回归到本善那就是善人,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不读佛经、不读圣贤书,那就没法子。所以圣贤书不是迷信,这个要肯定,圣贤书是什么?圣贤书是自性的流露。它是性德,它不是人造的,不是哪个圣人他著作的,我们这样看法错了,为什么?你有分别、有执著去看。孔子著的,释迦牟尼佛的书,我读他的书被他牵著鼻子走,这不算好汉,不就这么个意思吗?一定要自己有创造、自己有发明,要自己逞英雄,结果怎么样?自己要堕三途。错了,不知道自己错!
  夫子跟释迦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现,怎么示现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两句话还得了!这是我们学习必须要具有的态度。述而不作,释迦、孔子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现在人还有著作、有发明,释迦牟尼佛没有著作,孔子也没有著作,那他留下来的,写的这些东西留下来的,古人的,不是他自己的。也就是说,他一生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全是古圣先贤的东西,没有自己的。这个态度好!信,相信古人、相信圣贤,为什么?他们是见性的;好古,喜欢古代所传的。为什么?这里头有个道理,经过历史的检验,如果它不是真的好的,早就被淘汰掉了。你看中国远古的古籍流传到今天,至少是二、三千年,以孔子来说是二千五百年,二千五百年能传下来没有被淘汰掉,好东西,多少人肯定这个好。而孔子所传下来的东西,我们知道不是他的,他所说的、所记录下来的是远古古代老祖宗传的传说,他记录下来的。从他口里说出来,他的学生把它记录,整理成为文字流传下来,是这么一回事情。
  清凉大师在《华严经》解释经题里面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也说过,他自己一生,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都是古佛所说的,他没有在古佛所说的上面多加一个字;说的比孔子还到位,孔子还没有说到这一点,没有在古人上加一个字,这个「信而好古」真是打了满分。我们今天,天天都想创造,天天讲发明,你所创造的、所发明的全害自己也害别人,你们想想看对不对?古圣先贤、佛菩萨教我们,佛菩萨教我们去见性,性是圆满的。所以清凉讲释迦牟尼佛这个修学态度,我能肯定、我能体会,为什么?见性,见了性之后,不都是一样的吗?那就是古佛传的。古佛见了性,他也见了性,见性完全一样,绝对没有两样,佛佛道同。所以,佛第一个德号叫如来,为什么叫如来?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一点都没有两样,他见的都圆满的。今佛跟古佛所说的绝对没有差异,不但所说的内容没有差异、所说的言语也没有差异。所以清凉讲的这个话我能体会到,我相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
  我如果见性之后,跟古佛如来也没有差异,正如同释迦牟尼佛见性讲出见性的境界,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他见性时说的。而六祖惠能大师见性之后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一尘不染;「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相好,没有欠缺;「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宇宙跟生命的起源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所现的。你见了性之后,哪有不一样的道理!所以确实见性之后,没有能跟另外一个见性的人他说的东西你能给在上面加一个字,不可能的事情。他见的是圆满的,他没有欠缺,每一个见性的人都一样。所以,释迦牟尼佛的经典,能大师不认识字,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他讲的跟释迦佛讲的没有两样,你这才相信见性之可贵。
  然后你一定会肯定,我这一生我的目标订在哪里?明心见性。如何明心见性?彻底放下,就这个。他见性,他的方法不是别的,不是要学多少经、要念多少经,不是,放下就是!学跟不学没关系。不是跟你讲得很清楚吗?放下一切执著,对人的执著、对事的执著、对一切万物的执著,你就成阿罗汉,你得什么?得正觉。再进一步放下分别,你就得正等正觉,号称菩萨。最后把起心动念放下,起心动念是妄想,我们六根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都能够不起心、不动念,你成无上正等正觉,号称为佛陀。人人能成,人人能达到,你肯不肯干?这是真正的佛法,一点都不假。佛法在哪里?佛法在你自己心中。所以佛经称为内学,它向内不向外的。经上又常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现识变,你要晓得;相是幻相,不是真的,刹那生灭。
  经上也常讲,物质现象它有四种状态,在动物,现在讲动物,佛法叫有情,我们现在人讲动物,有生老病死这四种现象。树木花草也有四种现象,生住异灭,这是讲植物有四种现象。矿物、山河大地,我们今天,大讲到太空当中这些星球,有成住坏空。名词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就是生老病死!佛说「一期四相」,你在这个生命过程当中你这四种现象,可是佛还讲有「微细四相」,微细四相不好懂。微细四相讲什么?弥勒菩萨给我们讲,一秒钟物质跟精神现象的产生,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也就是说一秒钟里面,物质现象的出现就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每一次里面都有生住异灭,那叫微细四相。你把一千二百八十兆再乘四,不可思议,所以假的,不是真的,一定要了知无体性。
  然后要真正明了我们能见及所见,能见、所见,『见者悉除遣』,遣是什么?遣是把它遣走。我们用个最简单的话,大家很容易懂的,「除遣」就是放下,能见、所见、见者全都没有。你在那个刹那生灭,我们讲刹那生灭是弥勒菩萨的标准,弥勒菩萨跟我们讲这个相极其微细不可执持,也就是告诉我们你不能够执著、你不能分别。没有说不起心、不动念,为什么?这个现象是起心动念才有的,你在这里面想用分别执著,没办法,它太快了。分别执著念头才起,它已经不晓得超过多少个,我们现在讲绝对不是一秒钟、二秒钟你能够掌握到的。一秒钟里面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你怎么找?要是微细的四相再乘四,没法子。所以你了解事实真相,自然就放下,放下之后,你心地都清净了,清净心是真心,真心现前。
  要知道用真心就是诸佛菩萨,阿罗汉还是用妄心,但是他妄心用得正,为什么用得正?他完全随顺佛陀教诲,也就是说,经上怎么讲他就怎么做。他能都把佛菩萨在经典里面的教训完全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这是阿罗汉,权教菩萨,十法界之内的,四圣法界里面的人,百分之百落实佛菩萨教诲,这还是凡夫。所以,凡夫有内凡、有外凡,内外的界限是六道,六道里面是内凡,六道之外的四圣法界叫外凡。真正的圣人是起心动念放下了,那是真的圣人,为什么?他不在十法界里头,他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是真的佛,不是假的。我们学佛的目标应该订在此地就对了,一心一意什么都不求,就求作佛,这就对了。那你这一生过得真的有意义、有价值,你没有白来,你这一生成佛去了。
  我们用什么方法成佛?《华严经》上文殊、普贤教善财童子,他怎么教的?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是这么教的。他给善财童子的示现,是自己两个人都发愿求生净土,学生看老师的,老师求生净土,学生当然就跟著去了。普贤菩萨在《华严》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知道这个法门是八万四千法门无比殊胜第一法门,不能够疏忽、不能够轻视。真修行的是什么?真修行是一天到晚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口里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绝对不会有一个杂念。这个人叫得念佛三昧,这个人肯定是佛知佛见,真学佛!
  下面还有两句,「不坏於真法,此人了知佛」,这两句「显实」。坏,没有破坏、也没有怀疑,实在讲你有没有能力破坏?没有能力,确实真法是没有一个人有能力能破坏的,可是这个话很难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告诉我们,「后二句显实,但除上病」,上面讲的是毛病,「不除真法」;「二空之体」,二空就是法空、人空;「及所显圆成」,圆满成就,那就是真佛。清凉大师怕我们看这段注解还看不懂,体会不到意思,慈悲到极处,再加以注解。这个注解就是《钞》,《钞》是注解《疏》的。你看《钞》里面他讲得也很清楚,「但除上病者」,就是这一段,前面《疏》里面这一段,「即侧用净名第二,但除其病而不除法」。这是《维摩诘经》里面的一段话,引用《维摩经》来解释他所说的,他说的是有依据的,不是随便说的,《维摩经》上讲「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二空之体」,法性宗里面讲的二空就是真如,就是所显的三性里面圆成实,圆成实性,这是法性宗所讲的。可是法相宗所讲的,它说二空不是真如;法性讲的,二空就是真如。法相宗里面什么是真如?它说二空所显的是真如,二空不是真如,二空所显的是真如,真如就是圆成实。在《华严》里面,《华严》讲空有不二,空有无碍。空有无碍,它把性相两宗的说法统统放到此地,两个说法都没错。我们要不要去分别执著这个?分别执著就错了,只要你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是真佛。你所显的那真正是圆成实,决定不是假的,就是真佛。
  所以这个地方,真法是什么?就是我们眼前一切法,这是真法。像我刚才用的这个比喻,我们凡夫只是戴著三付眼镜,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三付眼镜。三付眼镜不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假的,你戴上你就迷惑了,拿掉就是的,就这么个道理,就这么简单。戴与不戴没有关系,戴上还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还是真佛;除掉是真佛,戴了还是真佛。不过我们常讲,除掉是明白的佛,戴上是糊涂的佛,就这一点而已。所以只有迷悟之分,除迷悟之外,法性、法相都没有染著,法性不染,清净不染,法相也是清净不染。法相,相有性空,事有理无,所以不可以执著。这是诸佛如来,世尊也不例外,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不可以执著。你哪一天真正懂得不可以执著,而真的不再执著了,你的灵性就提升了。在佛教教学里面讲,你的悟性提升了,悟性就是灵性。这个悟性到底是什么?是自性里面的性德,是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你障碍去掉,它就透出来。去掉一分就透一分,去掉两分就透两分,不是说统统去掉它才会透出来,不是的。像我们点的灯一样,我们用纸把它包起来,这个纸如果包一千层的纸,就看不见了,黑的。你撕掉一张就透一张光明,撕掉两张就透两张光明,不一定要全撕掉它才透光。差不多你要是能够撕掉一半的话,就相当亮了,统统撕完的时候,那就是自性全部显露了。
  所以我们要晓得,古圣先贤所传的典籍,是自性般若智慧的透出,它不是从思想生的,所以它不是创造、不是发明。今天你写书、著说,你有发明、你有创造,都从思想里头来的,思想不是好东西。你看我们中国人造字,所以我说中国古人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凡人。你看「思」,什么叫思?心里有分别就叫思。思不是画个格子吗?心上画个田字,田是格子,你分别了叫思。「想」是什么?想是心里有相,著了相,执著了。你看思是分别,想是执著,这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你,跟佛法有什么两样?你把分别执著拿掉,真心显露,是不是这样的?你看中国的字。你再想想这大乘的教,有没有味道?一点都不错。所以不能要思想,有思想就坏了,思想都有,是凡夫、六道凡夫;想没有,有思,那是四圣法界的;思想都没有,就是一真法界的,就是佛。佛没有思想,菩萨还有思,没有想,凡夫有思想。我们学佛的人好好想想这个味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八三卷)  2008/9/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8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我们从第六段看起,「东南方善慧菩萨」偈颂第八首:
  【若人了知佛。及佛所说法。则能照世间。如佛卢舍那。】
  这是偈颂第三段最后的一首,第三段是讲「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