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凉大师说得好,这四十一个位次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这么回事情,我们才了解。无明习气虽然在,他的智慧、神通、道力没障碍,所以初住菩萨有能力应化在法界虚空界,众生有感,他就会有应。跟究竟果地上的如来没有两样,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现的就是佛身。世尊给我们现的佛身,在天台大师四教里面是藏教佛,藏教是小乘,初住菩萨能现的。所以,应以佛身得度,自然就现佛身。现不是自己有意思,自己有意思你已经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是妄想,你妄想没断。妄想习气没断,妄想真断了,这要懂,真的没妄想,还有习气在。习气没有法子断,必须长时间,自自然然它就消失,就没有了,所以它不碍事。举这一个例子,他能现佛身,还有什么身不能现?当然都能现。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全都具足,不但能现有情身,能现无情身,无情是能够现花草树木、山河大地,统统能现。
  末后这一会五十三参,实在说就是告诉我们,无明习气怎么断的。五十三参总的纲领,清凉说过一句话,「历事炼心」,事就是凡人这些事你得经历。五十三参里面都是佛示现的,善友都是佛示现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个行业都没有缺乏;换句话说,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包括在这里面。你都去经历,经历怎么样?不会起心动念,这说明什么?你习气断尽了,无始无明习气统统断尽,这才叫大圆满,究竟圆满,这个意思我们不能不知道。大圆满就是体用一味,这里头还有个相,体相用一味,体就是相、就是用,用就是体、就是相,相就是体、就是用,一而三,三而一,决定没有界限。说有三,实际上没有,不但这个没有,你从这里再提升一阶,你去领悟,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不是二。再向上提升,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是一不是二,为什么?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随便你说哪一尊佛,无不是自性佛!无论你说哪个刹土、哪个法界,不离性识!
  所以祖师常讲唯心净土,秽土呢?唯心秽土。唯心极乐、唯心娑婆、唯心天堂、唯心地狱;自性弥陀、自性天主、自性修罗、自性罗刹、自性饿鬼、自性畜生、自性地狱。总不离自性,唯心、自性全包了,没有了,界限到第九会的时候完全没有了。可是你看事相,事相宛然,菩萨在这个当中叫游戏神通,得大自在,这什么?这是自受用。以大自在示现给一切众生看,为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这是什么?这是利他,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上,众生不知道孝悌,菩萨一定会把孝悌演出来;现在人起心动念自私自利,菩萨一定演出来大公无私。演给众生看,演而无演,无演而演,演的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如果表演还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那是什么?那是人道,那不是佛道,佛道决定没有。
  实际上这些表演,表演可多了,你要晓得,像我们这个人间,佛来表演,《华严》讲的是佛。菩萨来表演,十信菩萨,就是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菩萨来表演,他来表演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起心动念。阿罗汉表演的时候,表演都很逼真,他没有执著,他有分别、他有起心动念。总而言之,都是大乘,在表演当中没有达到究竟果位,他有目的,有目的是什么?把自己提升,向上提升,你不在表演里面你的习气断不掉。而且表演还无数次,愈来愈淡,这习气慢慢就没有了,你怎么能不表演!所以顺境,我们常讲顺境善缘里面修什么?把自己的贪爱淡化掉,真正做功夫。逆境恶缘,把瞋恚淡化掉,化到完全没有,像菩萨化到连习气都没有。所以他在十法界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一味清净,这是体用一味,一味是什么?清净、平等,我们讲的真诚、慈悲、正觉,一味!这叫功圆果满,你的功德圆了,果报满了,功圆果满了。所以「第九是唯明证入」,你看前面信解行,最后证,它有次第的。
  我们今天学,为什么没法子做到?这就晓得我们没有根,这一点太重要了,你没有根,你没有立足地。根,给诸位说,就是《弟子规》,你明白我讲的这些话,你才知道《弟子规》是怎么样重要。我再给你说一句话,我过去曾经说过,没有《弟子规》就没有儒,《弟子规》的分量在天平上秤,跟《儒藏》,跟儒家的四书五经十三经,一直到《四库全书》,它的分量一样重。今天我再告诉诸位,我给你说重一点,没有《弟子规》,儒释道三家全没了,为什么?中国的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儒道的基础上,儒道的根都在《弟子规》。所以《弟子规》没有了,儒没有了,道没有了,佛也没有了,你说这个多重要。你要不学,不认真的学,只有一个方法你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你不学《弟子规》,那就什么?老实念佛,老实两个字,你能不能老实?老实行,不学《弟子规》行,他能往生极乐世界。什么叫老实?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妄念,那叫老实;有一个妄念进去,不老实。这可不容易!我跟李老师十年,老师常常感叹:我一生想学愚学不到。这他讲的是真话,愚不可及,古人讲的,愚人你能跟他比吗?比不上!他没有杂念,他什么都不懂,教他一句阿弥陀佛,他就一直念下去。
  我们在《影尘回忆录》上看到一个人,就是倓老常常讲的锅漏匠,锅漏匠那个人是愚。另外一个人,也是在《影尘回忆录》里面看到的,哈尔滨极乐寺,那个寺庙盖好的时候,倓老是住持,他们传一次戒,有位义工修无法师。修无法师是愚,没有念过书,没有出家之前是做水泥匠,做苦工的。出家之后,大概出家年龄也就大了,不认识字,没有法子学经教。所以在寺院里面做粗重的工作,种菜、挑粪这些粗重的工作,他做这个。他就学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无论做什么工作他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愚人,没有别的,你看他走得多自在。戒期没有圆满,他去做义工大概开戒才几天,他向老和尚告假,老和尚有修养,来去自如。定西法师香港人都知道,晚年都在香港。定西是当家师,定西就没有老和尚那么好的修养,就责备他:你既然发心来道场做义工,我们法会期间,传戒只有两个月,你怎么两个月的耐心都没有,来了没有几天就要走?就责备他。他就跟这两位法师说,他说:法师,我不是到别的地方,我要到极乐世界去。这个话一说,这两位大德那真叫肃然起敬,他预知时至。什么时候走?不出十天。求老和尚替他办后事,老和尚一口答应。到第二天又去找两个老和尚,告诉老和尚:我明天就走了。赶紧替他准备,要求几个人帮他助念,当然人家都很欢喜。给他在庙后面找个空房间搭个铺,有十几个人帮他助念。他坐著走的,坐在铺上。
  临走的时候,这些助念的同修求他:过去我们听说预知时至像你这样往生的人,总是留几首偈、留几首诗,给我们大家做个纪念。修无就说「我不认识字,我是个苦恼的僧人,一生都做苦事情,我也不会作诗,也不会作偈,不过我有一句老实话告诉大家,给大家做个纪念。」人家说:什么话,请你讲。他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家听了很有道理。会说很多,做不到,连《弟子规》都做不到,这样的人能不能往生?靠不住,不如他。他是能行不能说,他不会说,他真得清净心。平常做人大家知道,跟任何一个人没有冲突,一团欢喜,谦卑、恭敬,自己谦卑。叫他干什么,他都愿意去干,绝不埋怨,绝没有意见,再苦的工作交给他,他都会做好。走得这么自在!所谓愚不可及。走的时候谛闲法师赞叹,「真不容易,讲经说法的法师,丛林宝刹里面的方丈住持,比不上!」这是谛闲法师说的,因为传戒的时候谛闲法师是得戒和尚,倓虚、定西都是谛闲法师的学生。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决定不能忽略《弟子规》,一定要从《弟子规》认真来学起,我们才有救,我们这一生才真正能成就。《弟子规》需要多少时间能学好?过去我们在汤池做的实验,三个月,这批老师们三个月能把《弟子规》三百六十句句句落实。我们发个狠心,我相信都能做得到,没有一个做不到,为什么不干?有这个基础之后,再扎第二个根《感应篇》,然后再扎第三个根《十善业道》。我相信这三个一年时间足够,你只要肯用一年的工夫,根深蒂固,你向上提升不难!你没有这三个根,向上提升的还是烦恼习气,没有法子。所以你有东西提升,人家真有。这三样东西根扎下去之后,你才真正有觉正净,觉正净在其中,真的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那个向上提升真正法喜充满,确实会像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得受用了。所以希望我们同学要认真、要努力,有这种基础,不但向上提升,给诸位说,对自己来讲,业障消了,菩提道上障碍少了,智慧开了。现在为什么不开智慧?障碍障住了。所以儒释道这三个根是消业障的不二法门,你不从这个地方做,你业障永远消不掉,为什么?天天还在造业。唯有业障消了,业障消了的现象自己知道,为什么?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名闻利养的念头没有了,贪瞋痴慢的念头大幅度降低,纵然有,念头起来一下,大概几秒钟你就会恢复正常,这就对了。
  我们再看第三段,经文第三段,这个经文都不长,「第三明各见佛来」,各是很多人,每个人都见到佛来了,缘成熟。
  【时天帝释。在妙胜殿前。遥见佛来。】
  这一段经文就这么一句,清凉大师有注解,我们看《疏》,「约佛,则用从体起,约机,则境从心现,邻而未即,故云遥见」。前面两句话重要,就佛来讲,这释迦牟尼佛,佛是怎么来的?这是起作用。用从体起,用不离体,体在哪里?体遍法界虚空界,体起作用的时候自然现相,哪有来去?没有来去。所以菩提树下大众看到佛在那里,佛在菩提树下,那个用从体起。忉利天这边缘熟了,看到佛来了,佛从遥远的地方慢慢接近,佛来了,从佛说,法尔如是。机是众生,机感从众生来讲,佛从哪里来的?佛是你的境界,心现的。唯心所现,你的心就是佛的体,佛的体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佛的体,不二!这就是大乘教里面佛常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佛,佛就现前,你想菩萨,菩萨现前,为什么?心性的本体。《坛经》上讲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心性里头没有一样东西欠缺。心性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
  虚空都是心性变的,还是我们心想变现出来的。我们心不想虚空,没有虚空,所以虚空不是真的。时间也是我们心想出现的,心要不想也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时空里面所有一切万物,都是你心想生的,无生而生、不灭而灭,这是真的。这个道理深,你这个道理了解之后,佛如是,一切万法没有一法不如是,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我们於一切法还起不起分别执著?当然不起,自然没有分别执著,那个受用就自在。有分别受用就起烦恼、就造业,你有分别执著,有个善念头,造善业;不喜欢,造恶。了解得清清楚楚,你在里头,我们不要讲起心动念,妄想那很难、很微细,我们讲粗的,你不会再起分别执著,不起分别执著就不造业了。不造业的状况是什么?就跟惠能大师一样,常生智慧。我们念念总是忘不了分别执著,麻烦在这里,就是学经教还是分别执著,所以佛说的真实义不能理解。开经偈里头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要没有分别执著,你才能解如来真实义;你有分别执著,你决定不解如来真实义,你所解的是你自己的意思,你自己怎么想的。
  但是这是中下根性人的通病,个个人都有,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个个人都有,那怎么办?长时薰修,这就重要。所以你就想,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天天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你每天听、每天听,佛天天叮咛,你听的时候不要起分别、不要起执著,开头当然有,慢慢的你就淡化,就减少了,哪天减少到没有了就开悟,就这么回事情。所以宗门用的手段很凶,不许你用分别执著,老师说一句话,然后问大家,你们懂吗?说给我听听,说一句来,「道一句来」。这个人才开口,马上用棒子打下去,为什么?你一开口,你不是就起心动念又分别执著了吗?就是叫你把分别执著给打掉,然后觉悟,他才能明白。所以叫棒喝。我这么一引诱你,你怎么分别执著就起来?就不行!无论什么样的诱惑,如如不动,对了。所以宗门的棒喝,不是随便天天就打人的,有人真的说得滔滔提出他的看法,老师不怪他。打是什么人?看他将悟未悟,就差这一著,这一棒打下,他一下醒过来,大彻大悟,这放下了。至少执著放下,执著放下证阿罗汉果,分别很淡薄,分别放下的时候证菩萨果位。所以那个悟是有层次的,成阿罗汉是悟,成菩萨也是悟。
  菩萨,在《华严经》上诸位看到,从初信到十信有十个阶级,每个阶级悟得深,靠什么?全靠放下分别执著。所以经可以看,不能执著;可以听,不可以执著。像五十三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可以接触,不能执著、不能分别。所以你会了,一生成究竟圆满的佛果。你在境界去炼,炼不动心,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鬻香长者,善财童子去参访他,他在哪里?他在市廛。市廛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百货公司,他在逛百货公司。这位大禅定的人,他在逛百货公司修禅定,热闹!他看到样样清楚、样样分明,慧;看到,如如不动,定。他不是在禅堂里盘腿面壁,不是,人家定慧等学,是这么成就的。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哪个法门不是讲定慧呢?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如果你逛市场,这个看看,那个看看,这个也想买,那个也欢喜,你动了心,你心被境转。修行人是什么?修行人是不会被境界转,然后什么?心能转境,而不是心随境转。我们这个凡夫,凡夫就是心被境界转,境界一现前,喜怒哀乐、贪瞋痴慢全起来了。所以什么时候,你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不碍事,没有一样碍事。可是初学的人不行,初学的人一定要到深山远离境界,得清净心。清净心现前之后,还要下山去试验看会不会动,如果还会动,赶紧回去,不行。试验到不动的时候,那就是五十三参,那叫证。所以一定要晓得,境界是心现的,不是真的,没有一样是真的。
  你懂得,佛是从体起用,我们这些众生是唯心所现。佛现前了,你用什么心看?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恭敬礼拜,你一定是这样。你不会看到佛来的时候,好高兴,难得!我今天见到佛了,我的缘不错,好多人不如我,比不上我,你马上就堕落。所以佛菩萨为什么不现前?佛菩萨慈悲,不愿意帮助你堕落,所以不现身给你看。到什么时候现身?你有定功了,你能不动心,你会常常看到,等於说来考试,真的不动了。所以真正见到瑞相,说不说?不说,见而无见,无见而见,决定不会跟你讲。慧远大师一生三次见到极乐世界,在念佛止静的时候,止静也就是定,见到三次,他到往生的时候才告诉大家。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告诉大家:我要走了,我见到极乐世界。这个时候才说,过去曾经三次见到,这第四次。别人问他:极乐世界什么样子?他告诉大家:跟《无量寿经》上讲的一模一样。这个说了,说了人家就走了,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说了,人不走,让人家赞叹你、恭敬你,说你很了不起,错了,为什么?你落在名闻利养里头,你给别人做一个很不好的样子。像这些理跟事,我们都要很冷静的看清楚、看明白。人生在世没有别的,最重要一桩事情提升自己的灵性,要提升那你就得要放下。事,再大的好事,要知道古人讲的「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是最好。佛在世间,菩萨、祖师大德在世间,给我们做出的样子,随缘不攀缘。从来没有听说过我要怎样怎样做,没有,没有这个念头,随缘,众生欢喜做这就做,永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不欢喜就离开,不要让他生烦恼这就好。这个众生过去对我们有恩德,我们在遥远的地方给他祝福,这就正确。缘成熟没有值得欢喜的,无缘的时候也没有沮丧,心地永远保持著清净平等,保持著真诚慈悲。这是在须弥山顶忉利天宫,很多人看到佛来了,所以讲『遥见』,邻而未即,还有距离,不是在面前,遥见。
  我们再看第四段,「第四各严殿座」,各自庄严大殿里面的宝座。经文:
  【即以神力庄严此殿。置普光明藏师子之座。其座悉以妙宝所成。十千层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