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老师,我最初学佛大概是一、二个月的时间,很幸运遇到一位出家人,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们能够希望入佛境界,有没有秘诀,有没有好方法,能叫我很快进去。他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你就入境界。真的,释迦牟尼佛看得破、放得下,六祖惠能大师也是看得破、放得下,在中国历代各宗各派的祖师大德也是看得破、放得下,这个重要!首先我们要看破放下的,是什么?一定要看破傲慢、嫉妒、贪欲不是性德,我们自性里没有,它是最严重的障碍,你把它看破,然后你把它放下。为什么?放下之后,我们学经教就能够懂经教里面的意思,像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一看佛经、一听就懂得佛的意思。
  我们看不懂,我们也听不懂,什么原因?就是这三个障碍障住了。千万不要以为我很谦虚,我没有傲慢,实际上你的傲慢已经现前,在哪里?我!有我就有傲慢,因为有我才有嫉妒,有我才有贪欲。你想想,只要有个我,这三重障全出来,你怎么能说你没有傲慢?这三种烦恼在佛法里面叫俱生烦恼,不是学来的,一般的讲法,过去世生生世世已经成了习惯,你生下来的时候你就带来了,就有了,这个说法好懂。如果从佛法里面讲真实义给你说,这个东西从你一念不觉那个时候就产生。我们在《华严》里面学得也很多,一念不觉就无明起来,这就是现在科学里讲的波动现象。所以科学家也不错,很难得,认为宇宙之间没有物质存在。物质是什么?物质是波动现象形成的,这个发现很了不起,跟佛经上讲的一样。
  佛经上讲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全是从波动发生的,这个波动是极其微细,不但我们不能够觉察,阿罗汉不能,一般的菩萨也不能。这个地方才讲到十住菩萨,佛在经上讲,什么样的菩萨才能够感觉到那个细微的波动,也就是讲无始无明?八地。十住菩萨还要修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地、九地、八地;换句话说,他还要修二十八个阶级,到第八地他才感觉到这个波动现象,到九地、十地那就很明显,到十一地完全明了那个波动现象。这个波动就变出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精神现象里面就有四种烦恼出生。这个四种烦恼,头一个就是我见,就是执著有我,有个我,有我见、有我爱、有我慢、有我痴,你看这就是佛在大乘经教里常讲的贪瞋痴,我爱是贪,我慢是瞋,我痴。那个微微一动,物质跟精神现象才生,他就有这个东西在,真正叫根深蒂固,所以不好断。真有能力一下把它断掉,这种人不能不佩服他,我们在中国看到惠能大师给我们表演这一招。他在彻底放下的时候,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时候他才二十四岁,很年轻。这一放下,凡夫就成佛,转凡成圣。转凡成圣需要多少时间?在理论上讲一念,你一念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马上就成佛。成佛之后,智慧能力一切都通达,他没有学过经,没听过,佛所有的一切经,你念给他听他都会讲,而且讲得一点都不错,就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一样,能讲得叫你开悟。他的德行、他的相好,确实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从祖师大德种种示现,我们明白了,学佛求的是什么?「伟哉大光明」,求智慧。如果学佛求升官发财,那就大错特错。佛法是无价之宝,你拿到这个宝,你在香港可以买整个香港,你说我就买一块糖吃,你说多可惜。我们求升官发财,就是拿佛法去换一颗糖吃,错了。你拿到这个宝,你能够得到遍法界虚空界,你怎么可以去换个糖吃?真正得到佛法,你就得到究竟圆满的一切,没有一样你没有得到,这个道理总得要懂。这句意思无有穷尽,无量无边,大光明。我们在《地藏经》里面一开头看到佛的十二光明,这个地方伟哉大光明就统统包括了,包括《地藏经》上讲的十二种光。
  下面一句「勇健无上士」,在中国古人讲三达德,三种,达是通达的达,道德的德,三达德就是讲智、仁、勇。你看也讲这个,也把智放在第一,有智自然就有仁、就有勇。智仁勇,智是体,仁是爱人,勇是勇於帮助别人,别人有苦有难,他一定要去帮助他,帮助他解决,勇健。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大慈大悲,大慈是仁,大悲是勇,这慈悲心。勇用健来形容它,健是《易经》里面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的大慈大悲永远是那么样的圆满,永远是那么样的究竟,对十法界一切众生。「无上士」是佛的十种称号之一,士是读书人,这个读书人、修行人他的成就已经达到究竟圆满。我们前面所说的,他已经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他的慈悲是圆满的。慈悲心就是应化在十法界,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动力。我们现在人说,你为什么要干这个事情?你为什么要辛辛苦苦的这么工作?答案很简单,赚钱,因为有钱赚我才肯干,没有钱当然就不干。这些诸佛菩萨不贪财、也不贪名、也不贪利,他什么都不贪,他为什么拼命干?
  我们首先看释迦牟尼佛,这不是个普通人,他是王子出身,他父亲是国王,兄弟也很多,他是老大,太子的身分。他要不出家,他继承父亲的王位,世间这些荣华富贵他为什么要舍弃掉?为什么一生做个苦行僧?他的苦行僧是从十九岁开始,七十九岁过世,一生!为什么?就是这句话里头讲的勇健无上士,那是大慈大悲,这个力量在驱动他。慈悲从哪里来的?慈悲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我们现在慈悲心失掉,是迷失了自性,明心见性之后,慈悲心自自然然就生起来。可是这里面无量无边的性德,哪一个最重要,哪一个最为第一?智慧,智慧叫第一德,没有智慧那就迷了,自性里头的无量德能都不起作用、都变质了。所以智慧是第一。学佛的人学智慧,不迷信,迷信不是佛法,佛法是破迷开悟,哪里是迷信,哪有这种道理!所以说佛法是迷信,这个人对佛法是一无所知,他要知道,至少不会说佛法是迷信,人家修学的宗旨、目标就是破迷开悟。所以我们晓得,大慈大悲这个力量不可思议。
  在世间人有没有?也有,你也能够体会得出来,你看到母亲对待儿女,那是慈悲心。这个慈悲心在佛法叫爱缘慈悲,她爱她的小孩,所以她能够付出,全心全力的付出。特别是小孩在婴儿的时候,你看他在一岁,从出生到一岁,父母怎么照顾他,这个在佛法叫爱缘慈悲。佛法慈悲是讲四种,爱缘、众生缘、法缘、无缘。在佛的分上是无缘慈悲,缘是条件,没条件,无条件的,叫大慈大悲。父母对儿女是有条件的,爱缘。世间的大圣大贤、英雄豪杰爱民族、爱国家、爱人类,那叫众生缘慈悲,那个心量大,量大福大。菩萨、阿罗汉叫法缘慈悲,为什么?他在佛法里面了解之后,自性里面的智慧、慈悲逐渐透露出来。到成佛,成佛那是究竟圆满,没条件,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地方所讲的是佛的境界,你看无上士,十住菩萨所讲的都是像天台大师所讲的分证即佛,是佛境界,不是一般菩萨境界。在《华严经》也可以称为法身菩萨,那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明心见性就能称之为佛,是真佛不是假佛。
  第一句是大智,第二句是大慈大悲,第三句是『为利群迷故,而兴於世间』。他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为了利益众生,大乘教里面常讲利益无边、利益无尽,而且对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厚此薄彼,是平等的。也许我们要问,佛是平等的慈悲、平等的救苦救难,为什么对待别人好,我没有沾到光?好像事上不平等。我遇到很多人提出这个意见,好像佛菩萨对人也是不平等的。这是我们自己这边的误会,不是佛菩萨,为什么?佛菩萨如果是有心,就不平等,他要是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肯定不平等。他应化在十法界,应化在我们人间,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也没有分别执著过,你怎么能说他不平等?这是我们从理上去讲,他真平等。事上不平等,那不是他那边事情,是众生这边事情,众生每个人业障不一样。业障重的,得菩萨智慧、慈悲就得的少,你体会得少,如果业障轻的人,他就得的多。实际上就跟在学校读书一样,一个老师教这一班同学,学生里面有成绩非常好的,有成绩很差的。是不是老师教导有偏心?没有,老师在台上讲课是一样的,并没有特别去教哪个人,学生的根性不一样。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我们学佛,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我们所得到的也各个不相同,这是正理。佛教导我们,佛教得好!人有贤愚,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烦恼轻的就贤慧,烦恼重的就愚痴。我们现在很愚痴,怎样能够把我们变成聪明?行,只要你把烦恼放下,你就聪明了。教得真好!我们是不是能够从愚笨变成聪明?能!你要真相信才行,你真肯干,这些历代祖师大德都给我们做出好榜样,秘诀就在放下。
  这么多年来,我常常劝勉同学,我们要想真正契入佛境界,不要多,契入少分,我们在这一生就受用无穷,就真正能够得到幸福美满,得到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真能得到。秘诀是什么?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就得到了,这得到少分。怎么说少分?不但不能跟佛比,跟阿罗汉比都比不上,可是跟世间一般人比,那我们是快乐无比,他不如我们。所以秘诀在放下,在看破、在放下,这是佛教导我们的。佛教菩萨,这最明显的,佛教菩萨六个纲领,佛家称六波罗蜜,波罗蜜也是印度话,直接翻它的意思叫到彼岸。我们一般翻作六度,这是比喻,从我们这里苦海,渡过苦海,那边就是极乐世界。这六种方法,第一个是布施。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人,全世界的人,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族群,甚至於不同宗教信仰,你问他想不想发财?大家都想。想不想聪明智慧?都想。想不想健康长寿?都想,你看看。能不能得到?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想求发财、求健康长寿、求聪明智慧,样样保证你得到。生财有大道,想发财,到佛门里来才能发大财。佛教你怎么样发财,怎么样得到这三种东西?布施,布施是因,你得到这是果报。
  财富是果报,怎么得来的?你看现在世界上的人很多发大财的,他过去生中他有因,不是无缘无故的。无缘无故,他发财,为什么我不发财?这里头有个道理。他种植,他有收获,我没有种植,我哪里会有收获?这有因有果。所以佛告诉我们,财布施是因,我们以财帮助别人,特别是救济别人的苦难,愈施愈多。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愈施愈多,这是正当的方法。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我们所懂得的、所知道的都叫法,欢喜教导别人,所谓是不吝法,我知道多少我就会教多少,一点不保留。不可以有个小心眼,我全都教给你,将来你超过我,我怎么办?真有这种人,教人要留一手,怕别人超过他,这种人就不开智慧。毫无保留,我知道多少我就教你多少,自己的智慧天天增长,年年不一样。如果说留一手,怕别人学了超过我,你就不会有进步,你的东西就到此为止,你再不能向上提升,那个很可惜。财用也是如此,我的财统统布施光了,我没有了,我明天怎么办?想到这个,布施,我有一百块钱,顶多我布施五十块不错了,我还留五十自己用。也不错,你发不了大财,为什么?你还有悭吝心,还有舍不得这个念头,你的财发得不足。如果全盘拿出去,我明天饿死了也没有关系,我有的时候我要帮助人,到明天就发大财。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别人有痛苦的时候你能够勇於帮助他排除苦难。这里面第一个,所以佛家为什么讲素食,素食是无畏布施,你看小动物它被杀了,不吃它、不杀害它,属於无畏布施,所以他得健康长寿,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凡是众生有苦难的时候、有疾病的时候,疾病也是很苦,你帮助他,帮助他找好的大夫,他要穷困付不起医药费,帮助他,这都属於无畏布施。所以我常常讲我一生不生病,为什么不生病?没有医药费,我的医药费全布施掉了,所以不可以生病。如果我要攒一笔钱,我老的时候做医药费,那肯定生病,要不然这钱怎么用?所以我布施医药,我在医院里面我每个月,我在澳洲,我住在图文巴,图文巴市有个市立医院,我每个月送一万块钱澳币医药费,一年十二万,年年送。还有个基督教他们办了一个关怀中心,办得好,人临命终时它照顾。它的经费不足,我也是一个月给它一万块钱。所以我每一年二十四万,这个叫无畏布施。好处在哪里?健康,不生病。所以不要自己要留一笔医药费准备自己生病,他怎么能不生病?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就准备你老、准备你病,有一笔钱储在那里,肯定你会老、肯定你会生病,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要把这个错误观念要把它断掉、要把它放下,有能力,尽心尽力帮助别人,这是好事。佛教导我们开智慧,智慧开了,我们做事就很如法。现前的果报,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得相信,不要怀疑,真的是愈施愈多。尤其在《华严经》,《华严》对於宇宙之间性相、理事、因果讲得非常详细、非常透彻。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指导我们生活行为,这个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所以利益群迷,「群迷」是指六道,不但指六道,而且还包括四圣法界。为什么?四圣法界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没有见性。十法界的佛达到见性的边缘,他们确实了不起,执著放下,分别放下,连分别执著的习气也没有了,这是十法界的佛。但是他还会起心动念,这是很微细的起心动念,如果能把起心动念放下,他就脱离十法界。脱离十法界他就回归到一真法界,到哪里去?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他到那里去了,那个我们称之为一真法界。所以这些诸佛如来,不但他要帮助六道众生,他还要帮助十法界里面这些圣贤,小圣,也帮助他们。「而兴於世间」,这是为物兴世。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他老人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句话说得好,说到究竟处,《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学佛一生当中真正稳当、快速,无比殊胜的成就。
  现在有许多地方都常常想邀请我去讲经,特别是国内。在国内讲经,国家有政策,境外人士,宗教界的人士,在中国可以观光、旅游、探亲、访友,也可以回国定居,但是不能从事於宗教活动,所以希望同修们了解,国家的政策。我们佛弟子一定遵守佛的戒律,不犯国制,就是决定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政策,这比什么都重要。但是我们的经教学习,有网路、有卫星,卫星虽然不能落地,如果在边远地区,装个接收器、装个天线,内地讲锅,小锅,小的就可以收看到。网路非常方便,只要有电脑你就能够接收得到。这些工具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利用它,我们在一个地方学习,用这种工具就可以能够普及到全球。所以就不必要我去了,无论在哪个地方,大家都可以在一起学习。有问题,传真到这边来,我们每个星期五给诸位做解答。所以远方的同学,我们并没有离开,我们还是天天在一起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一六卷)  2008/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1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最后一段「上方坚固慧菩萨」,偈颂第二首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佛以大悲心。普观诸众生。见在三有中。轮回受众苦。唯除正等觉。具德尊导师。一切诸天人。无能救护者。】
  我们先学习这两首,第一首偈是说「观机」,清凉大师在《疏》里面跟我们提示,二、三、四、五这四首偈,「别示悲相」,也就是诸佛如来大慈大悲的形相,就是慈悲的样子。第一首讲观机,机是机感,就是十法界的众生,通常我们在这个句子里面会加个有缘,十法界有缘众生。为什么?学佛的同学大多数都知道,佛不度无缘之人,跟佛没有缘的。什么叫没有缘?他不相信、他听不懂、他看不明了、他不能接受,这就属於无缘。而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跟佛没有缘,这在《华严》里面说得很清楚、说得很透彻。不相信的、不能接受的也有缘吗?有,只要是众生就有缘。我们首先要把众生这两个字说清楚,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众生,你看这个意思多广。缘,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条件,众缘是很多条件,不是个单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