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更进一步,能把分别断掉,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真的分别没有了,你就成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是菩萨。再把妄想放下,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如来、就是佛陀。所以大家要晓得,佛法里头修学没有别的,彻始彻终就是教你放下,放下你就看破,看破你就更放下。所以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就是这两个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
我到二十年之后,非常感谢章嘉大师,为什么?第一天就把这个秘诀传授给我。当时传授给我,我并不了解,我了解得很浅,学布施。确实学布施破除悭吝,我贪心不多,但是很吝啬,为什么?自己生活太苦,所以非常珍惜,自己生活所需的东西很爱惜。喜欢读书,书都不肯借给别人看,为什么?别人看的时候把我的书看脏了,我很喜欢干净。所以从受章嘉大师教诲之后,心量慢慢拓开,我能够更刻苦的去帮助别人,心爱的东西人家要喜欢也能够割爱,不像从前那么计较。五十七年了,年年在放、年年在放,愈放愈宽。所以老师头一天就教我,凡夫要想作佛就这么个方法,你先放下。放下你才开一点智慧,这一点智慧帮助你再放下,再放下智慧又增加一点。放下什么?放下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是烦恼,这个东西障碍智慧,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所以到信心清净的时候,你自性的实相智慧完全现前,不要学,这个诸位要晓得。学也是个增上缘,不是很重要,放下很重要。
你看看释迦牟尼佛跟我们示现的,做的样子,他学了十二年。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参学,我们中国古人讲寻师访道,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印度当时这些大德、高僧、名流学者,他统统见过,都跟他们学过。十二年之后他就没地方学了,没地方学就是我们讲毕业了,毕业之后管不管用?不管用。所以到恒河旁边找棵大树底下去入定,要知道他这个入定是放下,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这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问题解决了。如果十二年所学的不能放下,给诸位说,变成障碍,叫什么?所知障。这个我们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不可以不懂,学了要放下。放下什么?不执著、不分别,我们只要做到这两个就行了。不起心、不动念做不到,做不到的不说,我们就做这两个。学了之后不分别、不执著,那就是智慧,就是后得智:如果学了之后有分别、有执著,就变成所知障,亏吃大了。自私自利、贪瞋痴慢疑是烦恼障,所学的东西不能够放下分别执著是所知障。
在中国出现了一尊佛,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给我们表演的,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没有学。虽然参访五祖忍和尚,在五祖道场住了八个月,五祖分配他的工作,是厨房碓房里面去舂米破柴,用现在话说做义工,在常住做义工。讲堂没有去过,禅堂也没有去过,最后传法,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什么原因?他的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这个你要懂,放下才行,放不下不行。这就是说明,释迦牟尼佛学,放下!六祖大师放下,没有学也行,六祖悟的跟释迦牟尼佛悟的完全平等,是一桩事情,是一个境界。这就是告诉我们,学跟无学不重要,重要是真正放下,把你的烦恼习气全部放下,你就成功了。为什么?佛在《华严》上讲得很好,智慧、德行、能力、福报,是你自性里头统统具足,外面没有。所以佛家称内学,一切向自性当中去求,不要向外面,外面没有,外面找不到。向外求的很辛苦,得到的有限而且副作用很多,副作用不说别的,跟一切众生结不善的缘,这个麻烦就大了。所以连世间善人都教导我们,一个人知足常乐,应当是於人无所争、於世无所求,这就对了。这些都是讲的乘如实道而来,所以这称如来。
第二个名号叫应供,「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为什么?他是老师,他不为自己,他一生为教学,老师如果我们不供养他,他就没有法子生活。所以在古时候,在中国两种人应供,第一个是老师,第二个是医生,中国从前医生是救人的,他不是赚钱的。所以大夫来看病,给你治病,病治好了他走了,家里送一点礼物给他。家庭富裕的多送一点,清寒的少送一点;实在贫穷没办法供应的,大夫都是布施医药。他的存心、行事是救人,所以这种人要供养他。老师是终身教师,从前教学没有收学费的,所以家长对老师逢年过节送点礼物,送钱、送粮食来供养老师。佛、菩萨、阿罗汉他们的身分全是老师,你说要不要供养?所以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不像现在,现在做老师,他在学校服务,学校里面有工资给他,不像从前,从前教私塾没有人给工资给他。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职业教师,教学四十九年,他没有道场,没有学校的硬体设施,没有,他教学的场所在山林、在树下、在野外,老师坐在树底下讲学,学生们围绕著一起来听,这样的方式。他的生活托钵,每天出去托钵一次,他们中午就吃一餐,一天吃一餐,接受供养。所以佛在戒经里面接受供养四大类,第一个是饮食,第二个是衣服,第三个是卧具,第四个是医药,生病的时候接受医药供养,叫四事供养,应受人天之供养。所以接受的道理要懂,我真正发心,不从事於生产事业,那你就要接受人天供养。
现在由於科学技术发达,生产事业也提升了,一般人也渐渐富裕,供养的财物多了。多了怎么办?你说人家来供养法师,他好心想来种福田,我们自己要衡量一下,我们有多少的福田来给他修福。如果不是福田,他也种下去了,行,佛门里面有句谚语,「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那就变成债务,今生道业不能成就,来生要还债,这不能不知道。我们自己没有德行怎么办?接受过来之后,要知道要替他培福这就对了。决定不可以拿来自己享受,你自己享受那你就完全错了。佛教给我们「以戒为师」,还有句话「以苦为师」,这要知道。佛陀当年在世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要常常记住,今天我们修学有这么好的环境,比世尊在世的僧团,你说超过多少倍。他们真干,还怕自己没有福报,我们今天干假的,还以为自己福报很大,这个帐怎么算法?今天我回到这个地方来,正好遇到过年,大家喜气洋洋。我们恒顺众生,欢度这个丰年,过年之后,我们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做法。佛门里面常说「一钵千家饭」,我们的饮食起居要简单、要简化。所以将来我希望还是能过著丛林的生活,一个菜、一碗饭。过堂吃饭是佛门的规矩,佛法特别是大乘,重实质不重形式,但是佛门现在形式也没有,所以好的榜样还是要建立,给大家看看,传统的佛教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佛法传到中国,在当初,可以说一直到清朝雍正、干隆年间,依旧是正法住世,还没有变质。佛教变成宗教,大概总是在同治以后,或者更前一点道光,道光、咸丰、同治以后才变质,在过去是教学。你看中国丛林制度,丛林是中国佛法的特色,就是把佛法正规的学校化,丛林就是学校,就是大学。丛林的主席,就是方丈、住持,是校长,他下面三个纲领职事,你细细一看你就晓得,这是大学。首座和尚管教学,维那管训导,监院管总务,你看现在大学也是这三个执事。在佛教就是称呼不一样,称首座、称维那、称监院,实际首座就是大学的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工作完全是这么分的,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就是学校。天天上课,解行相应,寺院它有禅堂、有念佛堂,禅堂、念佛堂是行门,喜欢参禅的有禅堂,有堂主领导,喜欢念佛的进念佛堂。学教经典也是分座讲经,如果这个寺庙人多,讲经的法师也多,同时可以开「华严」,可以开「法华」,可以开「般若」,可以开「方等」,有好几个讲堂,喜欢到哪里去学习的一门深入,有解有行。初学的进忏悔堂,学戒律,奠定基础,有考试,它是学校,跟宗教真的没有关系。我们供养佛菩萨形像是供老师,尊师重道,释迦牟尼佛不是神,他也不是仙,而且都著重在表法的意思。
大殿里面供佛菩萨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报本反始,不忘记以前老师教诲的恩德,念念不忘。从释迦牟尼佛以来,代代相传这些老师、历代祖师大德,我们今天才能学到佛法,这个恩德不可以忘。我们学得好才能报答,才对得起他们。第二个意思见贤思齐,看到他是佛,我本来也有佛性,我这一生要学得跟他一样,看到观音菩萨,我要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大慈大悲;看到地藏菩萨,我要像地藏菩萨那样的孝亲尊师;看到文殊菩萨,我要像他一样有智慧,他是表法的。常常看到这些像,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认真努力学习,他代表这个意思。现在这个意义都没有了,都把它当作神明去膜拜,错了。佛教教育变成了宗教,非常不幸,他是大智大觉,现在变成迷信,你说冤不冤枉?我们怎么能对得起佛菩萨?怎么能对得起祖师大德?所以今天我们回到这个地方来,志同道合的同学们,我们发心一起来做,把释迦牟尼佛本来的面目呈现给这个时代。前几年我在澳洲,我们在澳洲办净宗学院,澳洲政府注册的时候我们是属於宗教,这出家人办的是宗教,学院还是宗教。可是我们学院办了一年之后,澳洲政府跟澳洲这些大学,到我们那里参观之后,他们说:他们不是宗教,他们是学术。我们不必自己辨别,做出来让别人自己说,这就对了。宗教,我们要给它加以新的解说,照中国的字来说,宗是什么意思?「宗」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主要的,第二个是重要的,第三个是尊崇的,值得尊重、崇高的,「教」是教育、是教学。用中国字来说,宗教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是值得一切人尊重、推崇的教育,这个意思好,这跟外国的讲法不一样。
第三个名称,佛的第三个号叫「正遍知」,正是正确,决定没有错误;遍是圆满,没有欠缺。就是我们一般俗话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个话很难说,谁敢说这个话?佛告诉我们,全知全能是你的自性,你的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华严》,在「出现品」里面,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这就是遍知。究竟圆满的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要是读《坛经》,看了能大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说的二十个字五句话,这个正遍知你就会肯定,你不再怀疑。他开悟之后,等於说是给忍和尚提出他的心得报告,说明他的境界。他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头一句话,清净不是学来的,你本来清净,你现在被染污了,你把染污的放下,你本来清净不又浮出来了吗?第二句话说「本不生灭」,印度许多宗教、学术界都追求大般涅盘,大般涅盘就是不生不灭,能大师告诉我们:自性本来没有生灭。第三句说「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具足德行、具足才艺、具足福德因缘,没有一样不具足,你什么都不欠缺。第四句说「本无动摇」,你的心是定的,像章嘉大师一样,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他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怎么会变成心浮气躁?末后一句话「能生万法」,这个宇宙万有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的。自性变现,自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没有不知道的。不知道是什么?你迷惑了,你要是不迷,样样知道。能大师这二十个字说得太好,佛是这些意思散在大乘经里面,他老人家用二十个字把它描绘出来,很难得,很不容易。叫正遍知。
我们现在这两个都做不到,我们的知见很多错误,自己不知道。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实际上错误的,而且我们的知见很有限。到阿罗汉都还不能称正遍知,可以说他正知,但是他不能遍。阿罗汉六种神通恢复,恢复的能力有限,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这个能力恢复。我们都没有,要怎样恢复?佛告诉我们,放下执著就恢复,於世出世间法不再执著,你的障碍就去掉,能力恢复。你有天眼,别人看不到的,你能看到。你有天耳,有天眼、有天耳不要用电视、不要用手机,远方朋友谈话,你只要一作意,就是心里想著我要听他的,无论他在哪里,讲话你听得见。这个一作意,我想听他的,就等於说频道就接通。神足,飞行自在,到任何地方去,不需要交通工具,想到哪里身体就到了,三果阿那含就有这个能力。四果,漏尽,不生烦恼了,见思烦恼断了。我们真的要想得到,没有别的,放下就是,只要你肯放下,你就得到。
底下一条「明行足」,三明之行具足叫明行足。三明必须要简单解释一下,在佛叫三达,通达的达,叫三达,在阿罗汉就叫三明。要知道,三明跟三达是一个意思,浅深不同,三明浅,三达深。「智之知法显了,故名为明」,这是讲智慧,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它在起作用,对於一切法显了、明显、明了,所以称之为明。三明也称为智明,也称为智证明,「证智之境而显了分明」。这讲什么?讲三桩事情,第一个是宿命,第二个是天眼,第三个是漏尽,实际上三明就是六通,比六通更殊胜、更圆满,能力更大、更强,是这个意思。「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知道自己、知道别人,你想知道哪个人,你心里一想,就好像按钮按通了,那个人过去生生世世的,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相不相信?你要问我,我相信,我为什么相信?有科学证明。科学怎么证明?现在西方有很多精神科的心理医生,他用催眠的方法。但他不是自己催眠,是把那个人催眠之后让他回到过去世,让他回去再过去世。我们曾经看到一个报告,他回到好像八十世之前,要算时间四千年,四千年前他是男的、还是女的,家庭环境什么样子,他都能说出来。把它录音记下来,等他醒过来之后放给他听,这个跟这个类似。有一个催眠自己,不催眠别人的,美国的凯西,凯西是做自我催眠,在催眠当中他能知道病人过去生,就是在催眠状况之下他有这个能力,知道别人过去生生世世所造的一些业报,这一生的病因是从哪里来的。很多病因与过去世的行业有关,他能把人的病治好,这个现在科学家承认。凯西在美国有个图书馆,完全收存他自己的资料,他一生当中好像帮过有一万四千多个病例,完整的记录,很值得做参考。所以,全世界有很多人专门去研究这些事情。这是宿命通。
第二个,「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宿命是知过去的,天眼明是知未来的,知道过去、知道未来。你看阿罗汉就有三明,所以阿罗汉知道过去、知道未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的能力五百世,宿命知道过去五百世,天眼能见到未来五百世,这是普通的阿罗汉。大阿罗汉就不能说了,我们讲三明是讲大阿罗汉,不是小乘阿罗汉,小乘阿罗汉还是讲六通。也就是说他的能力只能知道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小乘阿罗汉,很难得了,不容易!
第三个叫「漏尽明」,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这是指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了,称为漏尽。「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这个智慧叫漏尽,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漏尽没有了,就是见思烦恼断尽了。也就是佛在《华严经》上常常讲,执著断尽,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他就得到了。所以,执著不是好事情。有人说:我不执著不能办事。对的,你可以用执著做手段。你心里有没有执著念头?有执著念头你是凡夫。心里确实没有执著,而用它做手段,你是菩萨。菩萨在这个世间没有分别,因众生的分别而分别,这个东西众生叫它毛巾,我也叫它毛巾,众生执著是毛巾,我知道这个没有名字。像《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们大家都叫它毛巾,我随著你们叫毛巾,你们执著真的有这个,我知道这个没有东西,「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在此地。菩萨就更高了,菩萨不但没有执著,分别心都没有,清净,到分别心没有的时候才生实相智慧。阿罗汉还不行,阿罗汉只是不执著,他有分别,他的信心比我们来讲清净多了,我们不如他,比菩萨来讲他不清净。所以清净必须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的清净心才现前。清净心现前,菩提心生了,我们常讲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就现前。这个心浮现出来这是佛,佛就是这个心,这是你的真心,这是你的本善。中国古圣先贤教给我们,「人之初,性本善」,你有分别执著,不善,善没有了;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本善、本性现前。放下到一定的纯度,自性的智慧开了,这就讲大彻大悟,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