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真的是平等,一点没错。为什么有阶级?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习气厚薄有差别,但是它不碍事。什么叫习气?实在讲习气跟现行是对称的,现行就是起作用,现行没有了,不起作用,习气在。所以见思,我们前面讲见思烦恼,这个地方讲别教十住破见思,见思破了,见思习气在。见思一破,六道没有了,他脱离六道轮回,他到哪里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这是阿罗汉,他证得阿罗汉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作中国话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证得正觉,他成正觉称他为阿罗汉。阿罗汉是学位的名称,正觉是他证得的地位,他有见思烦恼的习气。见思烦恼习气断掉,他就升级,他就升为缘觉,就是辟支佛,就升一级。辟支佛没有见思的习气,见思烦恼连习气也断了,可是他有分别,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所以他们用功要把尘沙烦恼断掉,就是分别断掉,不再分别了。他只要一不分别他就升级,升到哪里?菩萨。虽然是菩萨,他有分别习气,菩萨有分别习气。菩萨把分别习气断掉,他就升一级,他是佛陀,十法界里面的佛。但是这个佛是分别执著连习气都断掉了,他有无明,无明没断。无明是什么?起心动念,这很不容易断。起心动念他要是放下,他就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为我们介绍叫「相似即佛」,他不是真的佛,很像佛,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只要把起心动念放下,他真的成佛,十法界没有了,他生到一真法界,就是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土。生到这个地方他还有无明习气,无明习气可就不好断了,没有法子断,只有让它自己慢慢消掉。
古人给我们讲习气,习气不好懂,举酒瓶做比喻,酒瓶这是我们常常都看到的,全世界人都懂得,盛酒的。酒把它倒干净,里面擦得干干净净,确实一滴酒都没有了,闻闻有味道,那个味道就好比习气。这个味道搞不掉的,只有把酒瓶盖子打开,放在那边不要去理它,过一个星期去闻闻,淡了,再过一个星期闻,又淡了。到什么时候才没有?佛告诉我们,菩萨无始无明习气断尽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所以三大阿僧只劫成佛不是讲我们,而是讲起心动念放下之后生到佛国土那一天开始,三大阿僧只劫,这个一点都没有了。所以《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就是讲无明习气的厚薄,愈往上面去愈淡,到等觉还有一点点,到妙觉完全没有了,这么一个意思。
如果你要懂得了,你就晓得这四十一个位次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真的有吗?真的没有,它是平等的,虽说是平等,习气厚薄确实不一样,但是完全不碍事。所以初住菩萨就有能力在遍法界虚空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想佛你来度我,他就现佛身而为说法,那个佛是真佛,可不是假佛。他不是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不是真佛,为什么?十法界的佛没有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起心动念就是阿赖耶的业相,阿赖耶三细相里的业相,他还是用阿赖耶,他不是用自性。分别执著一放下,阿赖耶就没有了,阿赖耶就转变成大圆镜智。大圆镜智就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这个东西现前。这我们要晓得,不晓得你就有疑惑,搞清楚、搞明白,一点疑惑都没有了。所以佛讲这四十一个位次,是讲他在每个层次上如何去帮助一切众生安住正法,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我们现在不但习气很重,真的烦恼很重,烦恼没断,断了烦恼还有习气。真正断烦恼、断习气,这个断习气我们是讲断见思的习气、断尘沙的习气,不是无明,无明习气是没有办法断的。可是见思跟尘沙是有办法的,什么办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教我们这个方法,什么境界不是不接触,接触,接触境界才真正知道你习气断了。你说我不贪财了,没有钱贪什么财,什么叫不贪财?亿万财富摆在你面前不动心,那习气就没有了。看到那么多,心里还动个心,动个心那是习气,要不要?不要,真的不贪,但是念头上会动心,这叫习气。那就教你不断的接触,接触到最后念头都没有了,这习气断了。所以五十三参是教导我们,不但断现行的烦恼,而且断习气。就是在接触境界里面,时时刻刻提高自己的警觉,把它养成一种习惯,回归到自然,习气就没有了。我们这才晓得最难断的是妄想的习气,就是无明习气,这个最难断。这个断掉就是究竟佛果,那是什么?常寂光净土现前。
我们在前面学习跟诸位曾经报告过,那我们就晓得实报庄严土怎么来的?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的。他们有无明,无明变现的十法界,十法界里头佛法界,无明习气变的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所以他无明习气一断,实报土也没有了,现的是什么?常寂光净土,常寂光才是永恒的。惠能大师明心见性所讲的是常寂光,「何期自性」,自性是常寂光,「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具足万德万能,虽具足它不现前,它什么也没有。我们今天讲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在常寂光里都没有,但是它能生三种现象。你也不能说它没有,这本自具足,它不现前。本无动摇,自性本定,我们今天动摇就是起心动念,念头生灭这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没有念头。
所以佛法里教我们修定,古印度很多宗教都是修禅定,为什么?回归自性,自性本无动摇。回归自性就是回归清净,回归不生不灭,回归本自具足。如果有缘,能生万法,那个缘是什么?众生有感,自然就应。有没有起心动念去应?没有。如果众生有感,他起心动念,他就退转了,没有这个道理。不起心、不动念,自然有感。这个不好懂,不起心、不动念怎么会有感?佛陀在世有人问他,不起心、不动念有感吗?佛举比喻,举什么比喻?钟鼓,你拿个槌子去敲它,它就响,大扣则大鸣,小扣则小鸣。你扣它的时候你是有意要去敲它,它那个响是不是有心的?你打我,我赶快响一下,它没有,它没有念。所以要人从这上去体会,自性跟众生感应,众生是有意求佛菩萨,动念头求他,佛菩萨马上就有感应,佛菩萨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起心、不动念了,但是有习气,当然他会感应。在常寂光会不会有感应?会有,常寂光就像钟鼓一样,众生起感的时候就像敲它一样,他自然就应,所以自性是活的不是死的。如果说明心见性到常寂光了,我们怎么求,他也没有感应,那这个性就有问题,那怎么能称万德万能?虽然应的时候,他不但没有起心动念,连起心动念的习气都没有,是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里面这些法身菩萨跟我们感应道交起作用的时候,他带著有习气,就这么个道理,这才真正把它搞清楚了。所以真正回归自性的时候,那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他跟十法界众生感应道交,绝对不带习气。
下面我们看一个「等觉性。此位之菩萨,望后之妙觉,虽犹有一等,然胜於前之诸位,故称觉名为等觉性。」所以他不叫种,前面叫种,叫种子,有能生的意思,这个地方他是用觉,不用种,所以称为等觉。到最后,那就是习气完全断干净,叫妙觉。妙觉,我们看底下,「妙觉性,妙极觉满。此中性虽通於六位,而种局在於因。故前之四位,正名为种」。等觉虽然还是因,但是它胜於前面,称觉,就是后面这两个位次称觉,而不称种。种性跟觉性我们就辨别出来了,种性都在十法界,只要生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不叫种性,都叫觉性,圆满的大觉。我们称佛为「大觉世尊」,有些佛的寺庙名称就用大觉,叫大觉寺,我们就晓得这是佛的道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把习种性跟性种性就简单介绍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六三卷) 2009/11/15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6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前面我们学过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讲的习种性,今天我们接著看《疏》文,「良以此家,菩萨所居故,翻名住处,下文还就佛家以结」。这是首先为我们说明,这十位菩萨为什么称住,把住的意思说出来了。这个字在梵文本意是家,家我们翻住处也行,中国人住处就是家。所以家就是家族,也翻作种性,所谓四种性里头的习种性,什么叫习种性,现在我们有个概念了。现在我们学习的这十位菩萨叫十住,十位菩萨都有了住处;换句话说,十住之前没住处,十信位没住处,他有时候往上升,有时候要往下堕落,进进退退,不定的。有了住处之后就不会退到十信位,所以往后去只有往上提升。提升有快慢不一样,有些用功的,他提升得快,有些稍微懈怠一点,他提升得就慢,这是往后菩萨阶位上大致上是如此。可是我们这个经是圆教、是一乘,还不是大乘,是一乘圆教。一乘圆教初住菩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换句话说,他不但分别执著断了,分别执著的习气也没有了,於一切法当中,就世出世间一切法,确确实实他做到不起心、不动念。诸位要知道,不起心、不动念是平等法界,没有阶级可说。佛,没有阶级里面给我们说了四十一个阶级,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这四十一个阶级是从习气上分的,不是无明,无明断了。无明的习气没有法子断,不像分别执著,分别执著的习气有方法断,无明习气没有方法,因为他已经不起心、不动念了,所以只有随著时间慢慢的自然就没有了。可是这个时间多长?世尊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这是讲一般的,一般大概都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习气完全断尽了。由此可知,这个无明习气真的不容易断。
这个习气要是真的断了,不但十法界没有了,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也没有了。那是个什么境界?我们净土法门里面讲的常寂光净土,这个境界出现,这个境界就是自己的自性,所以佛经上也有个名词叫大光明藏,这个境界出现。这个境界里面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所谓的自然现象,全没有了,这常寂光。虽然没有,它能现。在那个境界里怎么个现法?起心动念都没有了,起心动念习气都没有了,怎么个现法?众生的感。众生有感,感是感动,这个动是什么?这个动就是现在科学里面讲的波动,虽然是非常微细的波动,常寂光也能够接收得到,只要有一点点波动,它就能现相。现相就是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这个是真如自性,他自然就有应。应就现相,随著众生的感,现的相不一样,所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能现。
十法界里面我们无法想像,所以《华严经》上只跟我们讲了三种周遍,我们概略有这么个印象,三种周遍实际状况我们无法理解。我们在《还源观》里面读到一尘,一微尘,一粒微尘周遍法界,一粒微尘出生无尽,一粒微尘含容空有,这三种周遍都不可思议,从这个地方我们稍稍能体会到性德。佛菩萨教化众生,终极的目标都是希望我们回归自性,返妄归真,十法界是虚妄的,要从妄回过头来,把真的找到。真的才是自己,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真性、就是自性。自性找到,那你就是圆满的佛果,叫究竟圆满佛。实在讲这名词是假名,没有名。现在对我们这些人执著名相,所以就说个名、说个名相,可是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所以菩萨所居处翻为住处,这就是十住。所以下文,底下的经文还就佛家以结。
「别中,句乃有二,义乃有三」。下面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文,「一广大与法界等」,这是讲住处,菩萨的住处。菩萨住处真大,跟虚空法界相等,虚空法界是不是?虚空法界是的。「是胜住处」,胜是殊胜,无比的殊胜。「此中广大,即是胜义」。说法界含四义,这我们讲四种法界,法界就含四义。第一个,「正念真如,同理法界,深无际限,胜诸凡夫,亦胜二乘偏真理故」,广大与法界等。说法界,才说出法界有四个意思;说虚空,虚空就没这个意思,所以一定要说与法界等、跟法界相同,你才晓得诸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他们用我们的话来说,活动的范围是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佛虽然应,没有来去,来去是空间,也没有久暂,暂是暂时,久是长久,没有久暂就是没有时间;换句话说,他们对时空完全突破了。我们六道里面众生没有办法突破时空,他们是完全把时空突破,时空不存在了。空间不存在,没有距离,佛来了,怎么来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没距离。什么时候来的?没有先后,总是当下,这个起用不可思议。虽起用,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不但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习气也没有,这是智慧,这是神通,这是不可思议。
所以法界头一个意思讲正念真如。正念是无念,你看念这个字,我们中国老祖宗,这我常常讲佛菩萨再来的,要不是佛菩萨,谁有这样的智慧?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什么叫念?你看念,念字的写法,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就是现在的心,有没有起念?没有念头,那叫正念。如果起了个念头,那叫邪念,就不是正念。所以正念是什么?正念是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真心保持著自然的状态,它没有起心动念,这叫正念。所以佛经上说「正念无念」,有念就不是正念。我们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正念?正念里头有阿弥陀佛吗?有,正念里头什么法都包含,没有一法不包含,真心!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是正念,本来具足,你怎么能说它没有?可是你要起个念头,念阿弥陀佛,这不是正念。那我们怎么办?我们不念阿弥陀佛就是妄念,而且妄念是个染污的妄念、不善的妄念,所以佛教我们这个方法,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清净的,阿弥陀佛是纯善的,我们是错了,是有个妄念,但是这个妄念跟其他的念头比较,它是纯净纯善,它跟正念相应。我们用这个方法,阿弥陀佛是用这个方法来与十法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里就有应,就跟你起感应,我们临命终时感应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就这么个道理。你念其他的名号,与阿弥陀佛不能起感应,只有念阿弥陀佛跟他起感应。
南无二个字念不念没关系。「南无」是什么意思?是恭敬、是归命、是皈依,是这个意思,是尊敬的意思。所以过去莲池大师念佛,他教人念佛都教六个字,大家都念南无阿弥陀佛。人家就问他,您老人家怎么个念法?他说我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你为什么教人家要念六个字?他说一般凡夫对於极乐世界不认识,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还不想去极乐世界,念「南无」好,皈依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念这个好。他说我相信,我已经下定决心,这一生当中一定要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他说南无这个客气话就不要了,就不必用这个客气话。因为佛在介绍极乐世界,就是净土三经,经里面说执持名号,名号就是阿弥陀佛。莲池大师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念佛求生极乐。他做的这个样子好,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学习,不要再等来生,这一生决定求往生,四个字就可以了。修行愈简单愈好,你看看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法门,还有没有比这个方法更简单?四个字!就把我们无始劫来一直到今天不能解决的问题,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十法界,这个大问题,这四个字就解决了,你说多重要。
有些人讲我们这个世界有灾难,而且这个灾难不远,什么大灾难?太阳系的行星要换位置,南北极会颠倒,它们绕太阳的轨道会有改变,这个问题严重。有没有办法帮助它们在改变轨道的时候能够缓慢一点、正常一点,对我们这个星球上的这些生物不至於有大的伤害,有没有办法?有,什么办法?念阿弥陀佛。你相不相信?常常念阿弥陀佛,感得佛光普照,佛光会产生作用,这真的不是假的。你要问什么道理?道理佛经里讲得很多,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这个星球在太空运行,也是我们的境界,也随著我们念头在影响,它有影响。阿弥陀佛是正念,阿弥陀佛是无比殊胜的念力,你想想看能够影响星球的轨道。所以一句佛号念到底,什么问题都解决,这个我们要重视。一般人虽念佛,有口无心,他没有办法。这个念是心念,不是口,用我们引伸的意思来讲,就是你现在心里有,这就是念,现前心里有,不是口里有。我们现前心里有阿弥陀佛,念念都有阿弥陀佛,那还得了!每个细念都是阿弥陀佛,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