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不信由你,下面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东三省三个省会 城市的印象。
先写哈尔滨吧。
哈尔滨—这座祖国最北部的省会城市,来到这里的一刹那,我就被她那独具的魅力征服了。她是一座多么洁净、美丽,有着现代化建筑和浓郁俄式情调的城市呵!
在过去的年代里,当中苏人民还有着密切的往来时,俄罗斯文化曾一度熏陶过这座城市,使这座城市的市容,以及人民生活习俗,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那掩映在荫翁中的一幢幢米黄色小楼、那尖顶圆形的哥特式建筑、那商店里大得骇人的面包及各式西点,都能给人恍如异国之感。无怪乎有人把她喻之为“东方的莫斯科,,,看来是不奇怪的。
松花江就从这座城市流过。我想,只有来到松花江边的人,才能更深沉地领悟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首歌里所蕴涵的真正含义和切肤之情;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挚妇将雏、离乡背井的亡国之痛,是一种怎样地耻辱,怎样地沉痛!
松花江,的确是牵人情思,使人留恋的江河呵……
我最爱的是松花江畔的黎明和夜晚。
黎明,这里是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公民们散步、早读、打太极拳的绝好场所;
夜晚,这里是江河与灯河交相辉映的十里长河。……
提到松花江,我不能不捎带上一笔。哈尔滨人民常爱炫耀自己故乡的水土好,他们认定松花江水是天底下最甘美、最能发育人、滋养人的水。
可倒也是。较之东三省其他地方,哈尔滨的人似乎更高大、更魁伟,肤色更健美,更具有“关东大汉”的某些特征。
尤其是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个个都是挺拔超群、英俊潇洒的,站在那里,就像他们故乡地里的红高粱一样出色、可爱、茁壮。正因为如此,据说哈尔滨才是全国著名的男演员‘“盛产地”。
但是这里的姑娘,又何尝不是硕长而亭亭玉立的呢?像我这样娇弱矮小的南方姑娘,跟她们一比,简直如同地皮一样不起眼,悬殊之大,有如喜马拉雅山俯视准葛尔盆地。好在我多少还有几分知趣,从未敢萌动过想当演员的非分侈念。
按说,秋天是最适合旅行的。可是,哈尔滨的友人却抱憾我来的不是时候。他们不遗余力地向我描绘这座城市的美丽冬景:玉树银花,粉装琼雕……当然,更精彩的还有冰灯。他们说到冰灯时,是那样的陶然乐口,引以为豪,害得我差点没为看不成冰灯而抱恨地犯起心绞痛来。
听朋友们说,每年的元旦春节之际,便是哈尔滨人民的“灯节”。人夜,当人们来到冰灯公园,不音就像走进了神话中的水晶宫,连人的思想都会被净化。这时候,在人们的眼中,整个世界都是透明的、纯洁的、一尘不染的。人们会忘却一切荣辱、一切得失,心中充满着恬静、圣洁与美好的情感。
朋友们还告诉我,冰灯公园实际上也是一座真正的艺术之宫。它以冰为原料,经过艺术家之手,变成各种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它们或者被塑成人物肖像,或者被雕成花卉动物,或者呈殿阁楼榭之状,或者如名山大川之形……
呵,你想,冰灯既然是这样的美丽神奇、巧夺造化,我怎能不为来的不是时候,看不到它,而无限的惋惜与惆怅呢?
现在,我要写的是长春了。
长春—这伪满洲国的国都。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名字,我想大约是由于这里地处北国,纬度高,日照少,严寒多,人们渴望春天,希望春天永驻,才故意这样反其意而称之的吧?
今天,伪满洲国京都的遗迹已很少见到了,看得到的,却是在一些日式房舍旁新建的高楼大厦与浓荫蔽日的街道。在全国的省会城市里,长春,是属于绿化较好的城市。尤其是那条小有名气、长达i}公里的斯大林大街,更像是森林中的大街。街道两旁高耸的杨树,宛如华盖,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不透一丝缝)L。
可我对长春的兴趣,却不在这树上头,而在菜市场。
抵达长春的次日晨,我便兴味十足地逛了驻地左近的一个菜市场—红旗街菜市场。
、x,你想像不出逛东北的菜市场是件怎样的趣事。它迥然不同于逛我们南方的菜市场。它会时时振起你的精神,引起你的好奇,由不得你常常伸出舌头,呈惊奇状:“乖乖,好大的家伙!”
是的,这里的一切蔬菜都用得着一个“大”字。大青萝卜,大得有些使人瞳目,故曰:“绊倒驴”。大扁豆,大得有点儿傻里傻气,所以叫“老母猪耳朵”……还有大土豆,大白菜,大辣椒,大葱……都大,大得招人爱,惹人喜。为此,我常兀自遐想:何以这儿的琉菜也像人似的,都是偌大的块头、偌大的个儿呢?
对我同样具有吸引力的,还有菜市场旁那一长溜烤玉米的私人小摊。在我们家乡,是很难看到玉米的。至于烤玉米,更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我对玉米素有好感,所以,烤玉米当然要不失时机地买来一尝。不料,这一尝,倒是尝上瘾来了。那焦脆喷香的好吃劲,使我食之欲香、欲馋,竟发展到每日不大嚼大咬地啃上两棒,心里就觉得不是味(请不要取笑我,确实,那烤玉米的香味,是怎样形容也不过分的)。
关于长春,我必须写到的,便是一种花了,一种叫“君子兰”的花。
呵,君子兰,写到它时,我都有种肃然起敬的心情。它不愧是群芳之冠,花中之佼。它的花,一般呈肉红色,长圆形,妩媚动人而又绝无妖艳之气。它的叶,有些像万年青那样长而扁,却又比万年青的叶厚实、绿滑。
我得老实地承认,我在此之前从未见过君子兰,虽然我在有些人的眼中,也算是走南闯北的人。
是的,长春,是我国君子兰的故乡。它是由日本人从非洲引到日本,再传到长春的。它原是伪满洲国宫廷里的“御花”。伪满洲国国败宫倾后,这些“御花”,终于得以冲出防卫森严的深宫禁院,来到民间。我国后来有些城市有君子兰,都是从长春引进的。
在长春,大凡爱摆弄花草的人,无有不种君子兰的,甚至以栽植君子兰的好坏为圭泉,来衡量种花人技术的高低优劣。
君子兰如此之深得人心,少不得它的价值也是很可观的。据一“花癖”告诉我,如果想在长春“发家致富”,最好的办法是种君子兰。因为一株上品的君子兰,差不多可以换一台二十四时的彩电,就是一般的,也价值好几百元哩!
“花癖”从经济观点的角度衡量了君子兰的价值,我却更多地从君子兰所特有的秉性上,发掘出君子兰的可贵来。
每当东北大地银妆素裹、百花失色时,唯有君子兰,傲迎冰雪、凛然怒放,发散出一阵阵清冽诱人的芳香。尤其在春节前后,君子兰的花开得更欢更闹,这时,也就是君子兰一年一度的“花期”。
仅此一斑,也足见君子兰的风骨傲节、高贵品格了!
我到长春,虽未赶上“花期”,却也有幸一睹君子兰的尊容。那是因为这两年,摆弄花的人多了,种法也日益精微、日益创新,所以弄不好,它有时也能在秋季偶尔露“花容”。
最后,我该写沈阳了。
沈阳—这座祖国东北的大型工业城市。
如果我们把哈尔滨形容成为一个潇洒俊逸、有着几分洋气的少年的话;那么长春,就像一个纯朴、憨厚、带有一些乡土气息的青年;而沈阳,则是一个凝重、豪迈,富有气魄的中年了。
沈阳给人的第一印象,确实就是那种具有现代化大工业、大企业的“大家”风度的城市。它实际上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城市之一,它的机械制造业以及国防工业,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二
沈阳还是我国历史遗迹保留较好的城市,清故宫便是其
我向有游古迹陈址之豪兴,自然不能不去故宫游它一遭。
沈阳故宫,原是满清未人关以前的皇宫。它虽然也有雕梁画栋、飞阁流丹,包括繁杂的正殿、偏殿、寝殿、长廊等,但无论就其规模、气势、富丽辉煌,都远不能与北京的故宫比。
但是,作为历史遗迹,沈阳故宫也还是颇能使人生发出一些感慨和思想的。
这儿,收藏着清朝历代帝王的遗物。据说,这是清朝的第一任皇帝—顺治皇帝所开创的:。意思是嘱子嘱孙,不忘故土,不忘创业的艰难。
遗物中,以乾隆皇帝的为之最。与清朝历代皇帝相比,乾隆算是位有文才武略的皇帝。他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治理国家。也颇有些能耐。
较后于他的咸丰皇帝却是遗物最少的了。这是必然的。因为咸丰皇帝是位只知吃喝玩乐‘酣歌醉舞飞不事朝政的昏君。清朝后来的衰弱不振,屡遭外侵,与他是不无关系的。
游完沈阳故宫,民族意识在我的头脑里愈发增加。我们中华民族虽说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民族,但历史上,无论是春秋时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还是秦汉时的匈奴、乌桓、鲜卑,或是隋唐时的高丽、突厥、回绝、吐蕃,还是宋元时的女真、契丹、蒙古,以及明清时的满族,都为开拓和建设我们这个民族做出了贡献。都为中国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历史人物:如成吉思汗,努尔哈赤……
这些民族,都是中国本部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都是黄帝的子孙后裔。尽管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过多次战争,但人民是希望统一的,统一才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写到这里,正是月上中天的时候……峨,东北的明月,它是那样的明亮、澄清,轮廓分明,真像呼之欲出似的。不像我们故乡的明月,总是那么迷迷朦朦,羞羞答答,若明若暗的(那当然也有一种“朦胧美”)。古人只知长安的明月美,殊不知东北的明月也美得很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哦,x,我的朋友,今天正好是中秋佳节。此时,我倒真有几分羁旅之情和游子之思了。“乐不思蜀”,那是夸张的形容词,“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这才是符合人的心理规律的真言实语呢。
夜,更深了。月,更明了……呵,遥望明月,遥望月色下的北国大地,海涛般的情思在我的胸中奔涌:
我爱祖国的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脉;
我爱白山黑水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父老乡亲……
[韩小蕙] 兵马俑前的沉思
一
尽管已置身在恢宏的展览大厅里,眼前这胭体裸露的真实的黄土地,仍不失大西北的悲壮气概,令人哇叹不已!恍惚间,但闻鼓角齐鸣,脚步踏踏,参观的人流已悄然隐去,黄色的空间中,列队走来兵马俑们那灰黑的方阵……
但我简直无法想像,他们每一张脸上,竟都堆着恭顺的微笑!
这两千年前的威武之师!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全是高大、魁伟、相貌堂堂。威严的军服,整肃的纶巾,和他们身上那异常精美的小佩饰,更把这些七尺男儿的身躯衬托得英武无比。可以想像在当年横扫六合的无数次鹰战之中,他们曾怎样奋猛地浴血奋战,横扫千军。没有他们,秦王朝的伟业无从得以实现,始皇帝的声名无从得以流传;而那千秋功业的史册上,也无从写下辉煌的一笔。
可是现在,面对着一个死去的女人,他们竟这样整齐地排着队,每个人都是两肩前耸,双手下垂,低眉敛目,摆出了一副恭顺的朝拜姿态。
这难道就是他们留给后人、留给千秋万代的永恒吗?
这是我所见到的最令人困惑的微笑。
二
我简直无法理喻,他们怎么能笑得出来?
姑且不提那孟姜女哭倒长城的老话,单是面对着这铺张靡丽的始皇之母墓葬群,谁又能不感受到凝聚其中的血与泪?
金碧辉煌的铜车马固然精美绝伦,但那金银,无一不是横征暴敛而来;场面宏大的俑坑固然震人心魄,堪称奇迹,然而遥想当年那肩挑手抬的原始施工,莫如说是累累白骨堆砌而成;成百数千个兵俑固然个个高大雄壮,气势夺人,可若有人去倾听他们内心的血泪,恐怕这墓道会轰然坍塌,爆起四方狼烟……
不提防之间,讲解员突然把一个争执不下的千古之谜,硬梆梆地拽到面前:
“你们说,这兵俑,是先烧造好放进炕道里的呢,还是与炕道同时烧就的呢?”
甲说:“我看就是在这墓道里烧的,不然怎么能排列得这么整齐?”
乙井:“不对头。别忘了,这么多兵俑没一个相同的,是因为当年每一个俑都用一个活人做模特儿。”
啊!……”我差点叫出声来。这就是了,从刚才见到这些兵俑的最初一刻起,我的心里就漾起一种恐怖的感觉,老觉得这些不声不响的兵俑们的身体内,都包孕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尽管讲解员并没有这么说,史书上也没有这样的记载,可这想法是那么固执地存在我的心里,怎么也挥之不去。我便死死地盯住兵俑们的破损处,想看看那残破的伤口里,到底是泥土还是别的什么。然而历史到底是太长久了,即使是血肉之躯,也早就零落成泥了……
零落成泥碾作尘,仇恨却应当还在。谣役之重、苛捐之重、盘剥之重、压榨之重。也许没有超过秦王朝的了。仅从眼前这空前奢靡的墓葬中,就不难推想出那千古一帝本身的丧事,不知还要铺张多少倍!而在七国连年征战、秦王统一霸业之后仅数年之内,百姓哪能拿出如此众多的财富,来满足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需求呢?由此可见,当年的阶级冲突,必定是极其酷烈的,绝不会是这样一曲太平大乐。
这是我所见到的最令人心疑的微笑。
三
我一定要弄个明白,他们为什么会笑?
于是,我溯着历史的源头,匆匆过清、明而跨宋、唐,走向他们那个残暴的时代……
不料我来得太晚了。还未跨进秦王朝那道黑漆漆的门槛,就见墓道的大门被轰然关死,里面便从此声息全无。只一忽儿,黄土地上面就悄悄地冒出青草,淹没了曾是那么真实的历史痕迹。
我便又匆匆赶往骊山,想法看看还正在施工中的秦始皇陵。可惜里外三层的重兵防范得固若金汤,除了偶尔传来役夫们的一二声惨叫之外,根本看不到里面的一砖一石。中国历史的封建统治者,不知为什么都那么重视他们的身后事,一个个还在盛年壮年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地搜金刮银,自掘起一个比一个更加奢华的坟墓。难道他们真的相信,尽其所能带走的那些珠宝珍镬,真能保证他们在阴间继续纵情享乐吗?生前尚不能做到所谓的“万世昌盛”,还谈什么死后的福份呢!
在这一点上,秦始皇比他们所有的人都更加贪婪。甚至在他的基业还立足未稳之时,就令风水先生找下骊山脚下的这块风水宝地,为自己修建起死后的地宫。这修造侈耗了全国老百姓多少财富,历史已无法查清,只知岁岁年年之后的今天,那环绕着陵墓而生出的层层密密的石榴树,依然在喷吐着愤怒的火焰。
登上高高的秦始皇陵,果然是一派“好风水”。背倚骊山巍峨的山势,脚下是一览无余的八百里平川。环顾四周,除却氮氯云气,便是呼呼的天风。不用再说什么,我忽然明白了诊多事:
却原来,始皇帝的用心何其良苦。他是想永世高踞于这半天之上,让千秋万代人永远甸伏在他脚下朝拜。正是这强烈的统治欲,驱使着他日夜兼程,赶造出成千上万个兵俑,向他微笑,向他称臣,向他山呼万岁。
至此,谜团似乎应该是解开了:为什么秦墓陪葬阵势是全前的兵马俑?这是因为秦始皇想要保住他的“万世江山”。关什么这成千上万个兵俑非要以活人做模特儿?这是因为秦始皇在死后也要继续奴役他们。为什么兵诵们的脸上不是悲愤反顶堆起恭顺的微笑?这是因为秦始皇强迫他们做此笑脸,使之是应统治阶级意识的需要……
我不知道那些做模特儿的活人,当年是否也这样笑着。
这是我所见到的最令人悲愤的微笑。
四
他们在笑,我却笑不起来。我身后,也没有一个人在笑。在这气势夺人的展览大厅里,面对着一排排微笑不已的历史兵俑们,参观的人流在缓缓涌动。人们在用今天的观念审视着昨天。
中华古国,涣映五千年。
西安古都,巍巍大雁塔。
从全世界来的旅游者川流不息。在他们长长的队伍中,有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下白本大臣、荷兰女王、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一据说,他们在看到举世无双的兵马俑时,全都赞叹不已。
赞叹中国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博大的文明、深邃的内涵、先人的智慧、昔日的昌盛……看得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