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百年游记精华-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赞叹中国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博大的文明、深邃的内涵、先人的智慧、昔日的昌盛……看得出,他们的赞叹都发自内心。以至于公允地将眼前这壮观的秦兵马俑,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从历史的角度,眼前这些兵马俑堪称其誉。他们真正是华夏文明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我们这些两千年之后的后来者们,理所当然地感到骄傲。 
  来此之前,我家中的书柜里,就早已摆上了一对灰黑的秦兵小俑,那是在北京的一座博物馆里发现而购得的。我一直十分珍爱他们,心心愿愿有朝一日能到他们的出土地来看一看。在北京,在文化界的许多名人家里,我都曾见到过这些不同神态的秦兵小俑,庄严地站在明亮的书柜里。只要同他们的主人稍一提及,便往往会于闲谈之中,听到亲游西安的同一向往…… 
  可是如今真的来了,站在他们面前了,我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在笑! 
  望着这恭顺的微笑,我失望得有些不能自持。 
  五 
  幸好,我及时地发现,是我错了。 
  我终于弄懂了,兵马俑们在笑什么。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着一身鲜艳的红色衣衫,就连头顶上那朵蝴蝶结也是红色的。在这一脉黄土地面前,显得异常鲜尧夺目。我向她凝视了很久。只见她对着母亲扬起明丽的小脸,故意学着大人的口气,深沉地说: 
  “真是不可思议!他们真的已经有两千多岁了吗?那他们怎么还不死呀?” 
  噢,原来在孩子的小心灵里,这些高大的兵马俑们还都活着?我立即在心底里欢呼起来:我也宁肯相信他们还都活着! 
  假若他们活着,让他们重新选择一遍每个人的人生,那么,他们将会怎样重新书写自己的历史呢? 
  无疑的,他们所做的第一个举动,便会是举起有力的针膀,掀翻这阴森可怖的墓道,奔向黄土地上面的晴天朗日。 
  然后,他们将各奔家乡,寻找啼哭的妻子、失散的爹娘。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庭的幸福。 
  如果阴箍又来,追兵所至,向他们高悬起毒蛇一样的皮鞭,妄图将他们重新驱使奴役的话,他们就宁肯投奔到农民i义军伐秦的队伍中去…… 
  呵,这幅新绘的历史画卷,是不是太具有现代人的主观色彩了呢?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人意识,去对两千多年前配中国农民做如是遐想,当然未免有些迂腐痴情了。 
  可是,历史的发展规律不就是如此演进的么?只有短短十四年,阿房宫就被冲天的火焰烧成一把灰烬。火光中,农民起义军队伍正在乘胜进击,把胡亥一伙追杀得抱头鼠窜。 
  莫非兵马俑们笑的就是这? 
  他们在笑崩溃、笑灭亡:不可一世的秦帝国,倏忽一瞬就被埋葬掉了。 
  他们在笑贪婪、笑妄想:越想做万世的皇帝,越是短命而亡。 
  他们在笑虚弱、笑无能:在历史之簿上,没有哪一个皇帝能够长久地奴役人民。 
  他们在笑那些匆匆的历史过客:他们个个自以为是历史的主宰者,却不知就在他们强迫人民俯首称臣之时,己成为世人永久的嘲笑对象…… 
  这才是两干多年前兵俑们微笑不已的本意呀!                        
[斯好] 武夷日记         
  十月二十日 
  生为福建人,未揽武夷胜—此桩憾事早在心头缠绕多年了! 
  早晨,满怀着期待的激动与不安的我,终于扑进了武夷让的怀抱。 
  汽车在盘旋曲折的山路上蹄姗地行着。渐渐的,车窗外已不是一色单调的山水了。只见一座座突兀昂立的奇峰,竞相奔入眼底,千姿百态,苍翠逼人。有孤峭如柱的,有壁立如屏的,有尖突如笋的,有挥圆如镜的。一片离合断续的山岚中,不时绕出一曲清流,“泊泊”地淌着,却又忽地一转,呼啸着顺峰直奔而去……车越往高处走,越见山的峭拔,水竞灵巧,碧空下,只一派蜂峰水抱流,曲曲山回转的胜景!我的心底,突然涌起了无限的柔情—这是我们的武夷山,我故乡的武夷山呵! 
  还是山居好,还是故土亲。这森列的翠峰,这如玉的清流,这澄澈的天空,这漫山的野花,还有故乡大地上恃有的亲切气息,会洗尽一切污浊、卑琐、烦恼。而异乡闹市的车水马龙,嘈杂喧哗,只会无端地助长这一切! 
  突然想起傣家少女来了—今日的初进武夷山,真有如进傣寨之感呢!还未进人风景区,目之所及,山山水水便全是这样绮丽、灵慧,这样勾人魂魄!仿佛进了傣寨,所见全是佳丽—傣家女个个都是美人!微黑的皮肤,椭圆的脸庞,稍稍隆起的颧骨,顾盼闪烁的大眼,还有那裹着明艳紧身衣裙的顽长身材,使她们个个都显得极其妩媚俊美!我们俏丽的武夷山,拿她们来作比,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山路依然徐徐婉蜒地伸展着··。…忽地车子戛然停住了,原来已到了预定下榻的“九曲宾馆”!—单是这名字,就有无限的诗意与魅力!不必说四围都是奇峰峻石,九曲溪就在脚下潺潺地淌着,也不必说宾馆以溪流似的几折分明的优美形式长列在我们面前—单是以九曲溪的名字命名,其自然、淡泊的雅士之风,就足以使我倾倒了! 
  十月二十一日 
  晨四时许,窗外还是黑压压的一片,廊上已低低地起了骚动。敲门声、唤人声,塞寒卑章的穿衣声,急促慌乱的脚步声,交织成嘈嘈切切喳喳的一片—这一切原都是压低了的,很带着几分神秘仓皇的色彩—几分钟后,骚动渐息了,一行人急急地出了宾馆,长蛇似地往天游峰方向去了。 
  当我们气喘吁吁地登上天游顶峰的一览亭时,夜幕己徐徐卷去了。裸露在眼前的,是一派奇妙的景象! 
  山头点点,云雾重重。薄薄的、盈盈飘动的白云,波浪似地连绵而去,弥漫了方圆几十里的空间。看不见一个完整的山峦,脚下只白茫茫、飘忽忽的一片。无限苍茫隐约中,前前后后,不时有深揭色的峰尖,这儿那儿地浮着,沉着,退着。仿佛大海中颠簸起伏的船帆,又仿佛仙界里欲露还藏的琼岛。显然,千山万壑尽掩藏在这蒸腾缥缈的云海之下了!这景象,直引得人想起夜幕里掩藏着的千军万马—那样屏心敛气,静悄悄地伏着,一丝儿声响都没有,突然“砰”的一声,信号弹划破了夜空,于是狂涛巨浪般地呼啸嘶叫着冲杀出来!—这是怎样汹涌的云海,怎样桅尖般的山峰呵! 
  还有,环绕在身边的云彩是多么的亲切!一片片,一缕缕,一团团,冉冉地飘来,拂我的面,亲我的额,围绕我的前后左右!把清新、浩浩、飘逸带给我,把天底下最慈的爱,最柔的情带给我—母亲!我想起你来了!这眼前身后照拂着我的白云,令我又念着你博大深厚的爱了;这团团围护着我的白云,把我又引回你的身边,引回千里外母亲温馨的怀中了—母亲呵! 
  —太阳融融地升起来了……突然,一阵强烈的失望袭上心头!想像中崔冤壮阔的群山,在卸下了云的披巾之后,竟是那样的小巧玲珑!仿佛俏丽的盆景,随意点缀在大自然的案头,又仿佛秀美的桂林山水,婚婷绰约地罗列在大地的怀中。既不同于今人所说“有若华山之雄,泰山之峨”,更不似古人盛赞的奇绝伟壮“真人世所罕见”—奇则奇矣,秀则秀矣,美亦美矣,然而绝谈不上雄伟博大,气势冲天!—“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是怎样令人惋惜的事呵。 
  带着几分遗憾,我们下山了。一路上,我的脑中只盘旋着一个想法—我们的武夷山,应称作武夷山水才好。 
  十月二十二日 
  没想到,我竟过了一个最悠闲,最温柔的下午! 
  九曲溪,你才是武夷山的灵性,武夷水的精英呢! 
  一片潺潺的溪流,依山傍蜗卜透迩北延,盘绕山中十数里。澄澈清莹,浓绿逼人的溪水,时宽时窄,时南时北,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玉带,袅袅地将两岸三十六座峰岩萦绕起来。“盈盈一水,九折分明”—这是怎样聘婷绰约、怎样富于风致的溪流呵!沿溪森列的岩抽,都不是伟岸、险峻的高山,却自有一番奇峭俊秀:有逼卧溪畔的,有退坐山唱的,有临水长立的,有凌空盘峙的,一座座各具神姿。时而是跃跃欲起的卧狮,时而是脉脉含情的玉女,时而又是顶天立地的天柱。更有那破坏了朱老夫子罗曼生活的乌龟精变成的一对石龟,一上一下、极不情愿地趴在水中,神态逼真极了。这一切,都随着溪水的豫徊开合,逐一巍巍峨峨地伸展在我们面前。我们一叶轻舟顺流而下,顾盼转首,言谈笑语之间,便可将两岸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 
  顶上是皓皓的秋阳,脚下是脉脉的流水。四围旖旎的山色中,我们的竹筏像一匹怡然的鹅儿,悠闲从容地飘浮着,行进着。凉涂的水声中,我弃了伞支颐凝坐,听船娘说古,看溪流潜行,山影水痕,尽从两侧缓缓退去,又从前方徐徐移来。一片柔和深切的旋律中,我们祖先古老优美的诗行突然涌进了我的胸襟—“‘兼蔑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真难得情景悉合如斯!只可惜白露已稀,只可惜我的恋人不是在水一方,而是在万里外的北京城! 
  夕阳下转过一弯苍翠的山悯,溪流突然开阔起来,湍激起来了。一滩棕色的卵石上,“哗哗哗”地翻起层层卷宕的浪花,仿佛一条条争跃龙门的鲤鱼,又仿佛一迭迭雪亮的跳荡的水银,闪闪烁烁,蓬蓬勃勃。更妙的是,我们轻盈的筏儿,这时也一改悠闲飘逸的风度,凌波而起,斑马一般跃过险滩,利箭一般穿过急流,叱咤着、长笑着星驰而下—我恬静柔和的心境,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摇撼了!我击水为戏,握篙为戟,我大声地说着,忘怀地笑着,我将水儿掬人口中,我将足儿伸进溪中—我完完全全回到我无拘的、开放的童年了!—母亲!假如你这时就在我的近旁,你一定要像二十年前那样,过来揽住我,用你的额抵我的脸,亲昵地说:“轻一些,轻一些,我的爱笑爱闹的女儿!”—久违的母亲呵! 
  溪水又是怎样的动人呵,绿澄澄,清澈撤的。时而清浅如镜,时而厚腻如油,时而潜流如泪,时而飞溅如瀑,此处彼处,远处近处,一片“涂涂涂”、“援援暖”、“泪旧扫”的水声,汇成了一支最和谐、_最优美的曲子。 
  我真愿意长久地呆在这柔和的水上,我真愿意永无尽期地游泛在这妩媚的溪上!然而不幸的是,我只有两个钟点的幸福时光!水尽了,山穷了,纵有千百个不甘心,我也只能起身登陆了!—然而不要紧,九折分明的盈盈流水已经移在了我的心头。从此往后,我悠悠的生命旅途,将会循着她清莹、委婉、秀丽的足迹,徐徐地汇向那浩瀚的生的海洋! 
  明天就要起程回京了—我故乡这片明媚的山水呵,我们几时再相见?                        
[马力] 星湖心影         
  游展到过岭南的,惯爱夸赞潮汕的风月,而在粤西的肇庆,湖山的秀异,大抵只可借汤显祖婉丽的诗咏方能道得出。 
  奇石效云,应是七星岩峰的逸韵;明漪印月,更是星湖鳞波人夜的胜致。傍着水岸边香按的翠荫,深吸一缕紫荆的幽香,低眉流连,缝绘于怀的,总是苏堤的烟柳和二十四桥的明月。 
  “星湖柔静的波光给肇庆带来舒心的宁谧。如果失去星湖的映衬,这座城市就会变得平淡,减削独有的灵秀。”这是我在八年前初泛星湖后所寄的一段感受。烟波未冷,纵是离去日久,放眼这曾识的山水,也还依旧。 
  低徊不尽的,最是星湖的画意。 
  推开半掩的木窗,眺览起来,只见浮碧的水面悄默地逝去乳白的晨雾。夜色未阑时的闪闪繁星正在天边隐去最后的微光。亭阁、游堤、曲桥轻笼在一片空明的淡烟里。阔叶披纷的蒲葵、花红欲燃的木棉,在清旷的岸畔轻摇,波光里的艳影自含一抹依水的鲜秀。月色远逝,只留得柔风在树梢弹奏,相伴满心的温情。一丛夹竹桃的粉花映着澄碧的水光,和湖岸散着的香蕊皆浸在膝胧的雾气里。湖上的清波,经风一吹,皱起的几缕浮痕宛若吴姬越女的眼波醉人地一闪,斜逸的绿枝柔条,则漂成湿亮的长睫,极易叫人想到一句“人鬓秋波常似笑”的古诗上去。飞鸟的翅影、游鱼的哆喋和浮藻间嬉水的纵跃,似在尽情地显示生命的欢悦。无语的却只有澹澈的星湖。想到它终日把一份平舒与宽和送给世人,消解着烦怨和牢愁,启悟人们学会以宁静的心态去观照万物的真谛,就愈发觉得那清澈的湖水是在浸润我的心。 
  忽然飘来一阵晶亮的太阳雨,氮氮的水雾霎时含上了浪漫的气味。繁密的枝叶就水墨般地捆润在湖的远近,似梦似烟。延襄的北岭也渐渐迷蒙,隐去劲峭的山脊线。波光如缕,仿佛闪烁美丽的诗的词藻。听雨观花之暇,中国画中平林远顿的韵致也尽可从眼底端详。 
  天柱、石室、玉屏、仙掌诸座高峻的岩峰是从低平的湖水中耸出的,带着湿绿的水气,依云负天,在岚光雾霭中列峙如玉替螺髻,峰峰都有独秀的气韵。常年得着湖水的润泽,众岩不枯。“影落明湖青黛光”,即使到了叶尚未凋,草已添黄的晚秋,七座峭岩也还会以它的苍碧来映我们的目光。 
  七星岩披翠而立,无论晨夕,都静若千年古佛,雨里雾里,峻如石骨,不移峥嵘的峰姿,且在凝定中承受一道道流动的目光,以及目光里充盈的亲切情感。山水之爱是人类之爱的别一种流露和表达。何况这粼粼的湖水,这幽幽的碧峰,互为映媚,古今长醉人心。袁子才“冷翠”二字,恍若蘸着亮绿的湖光写出,是他体悟风景的心得。烟云供养,正该书此酣悠的笔墨。 
  石室岩的峻直,为众峰之极。钟乳洞中三百崖刻蔚成千年诗廊。孽案巨笔,极有气象,引起我一些观止的感觉。洞口(端州石室记》,是因“书中仙手”李琶亲撰而成为古代碑版中的上选。这块可入鉴藏的唐刻,既为“人间孤本”,价值自然无边。文中所述“窦乳炼于玉颜,石床列于仙座”的游后之感,实同洞内景观相表里。有这尊三尺之碑在,康嘉年间的丈高摩崖可以不旁顾。 
  身越荷塘上的七星桥,东北行不远;即转人登临玉屏岩的弯路。砌阶的一程幽径朝浓芳深翠处盘折,看花听鸟,和我在北方乡间游山的趣味是一样的。飘散若仙人髯的,是悬垂于崖畔的古榕的气根,独有一种沧桑感。酥润的岩壁间。浮雕般地纵横着茶褐色的裸根,宛似瘦硬的筋骨。产于天竺的鸡蛋花,在岩上生根,粉白与艳黄相杂的花朵随风暗送硫香,又似在独自回味着馨梦。望着带露的叶瓣从枝头秋蝶般悠悠落下,我好像在品读王维的禅诗。 
  山中的岑寂更衬出仙音的幽微。斜倚玉皇殿前的石栏望下去,星湖凝着一汪静碧,看不出流动。云光中的水月堤摇动凤凰树的翠影,一脉绿鬓似的朝南迩通,通向墨云般的荫梓岗。人走长堤,如行山阴道上。映水的五龙亭皆覆金色琉璃,同湛绿的湖波形成一种悦目的搭配:几尊飘逸的玉女石雕,当有流泉来作陪衬。水中踱着悠闲的云影。花桥一线,也宛若心灵芳径的延伸,温柔地卧人湖光深处。一团翠烟随舟而移,似应响起缥缈的掉歌。锦鳞逮然跃水的瞬间,依稀叫人看到飞花点翠的那一闪。如此湖天,若入米家山水,定当满纸鲜碧。中国园林的建造,总在叠山理水上显出映带的巧妙。游着近身的湖山,足可领受这番美境。 
  停留在目光中的,还有水月宫。想到荷香中横波一笑的观世音,饮绿于斯,春之花,秋之月,独享梵界的清凉,可谓远炉香而近自然了。 
  当灯影犹明的初秋之夜,湖上的泛月最为赏心。白昼的湿热被晚风吹散,微爽的空气中略含秋夜的幽凉。银月眠在云边,清辉丝丝缕缕泻人湖中。恰宜坐人一只画舫去游月下的星湖。舷侧的浪花拎拎地低吟,犹带一些平仄,颇似颇响在丝弦上的粤调。七座翠屏般的岩峰此刻已化为几抹浓黛浮晃在水面。石室岩的半腰飘闪几束淡黄的灯光,仿佛亮着未倦的明眸。面对静默的水光与峰影,只好将一切交付于想像了。 
  微云遮不断淡月的光缕,耳边也无一丝扰心的絮枯。随着游舫的缓移,我真像寻到了灵魂的宿处。“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泰戈尔的诗句宛似一道金色的光痕,闪过心灵的原野,能够引来无数游子会心的微笑吗? 
  柔漪抖动着漾金的月华,人善的湖堤上,情侣的臂膀挽紧相恋的心。“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的古谣,犹可从碧岸下依水的莲叶间听出。星月印在波面上的漂痕,极似灿烂的笑庸v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