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农家母 作者:麻辣香橙(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1-27正文完结)-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间那条直路,一直走,到头了左拐,找校长室的牌子。”那个老师指点着说,“你认得字不?”
    “认得。”冯玉姜转身去找校长室,临走又瞥了一眼教室,还是没看到山子。
    山子在校长室里。冯玉姜进去时,便看到山子低着头,正站在办公桌前,一副蔫吧的样子。靠墙的长椅子上坐着两个穿着挺讲究的中年人,看样子是夫妻。冯玉姜心里咯噔一下子,连忙过去说话。
    “你自己看吧!”
    校长板着脸递过一张纸条,冯玉姜拿过来一看,上面写着一行小字——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这什么东西?冯玉姜反复看了两遍,还是没弄懂。她抬起头,疑惑地望着校长:“这是什么?”
    “这是什么?这是你儿子写给我女儿的,你懂不懂?这是一首情诗,情诗!看看他干的什么破事!”
    “你儿子把这纸条放在我女儿书包里,还叫她同学发现了。这不是败坏我女儿的名声吗?”
    冯玉姜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扭头去看山子。山子就站在那儿,低着头,眼睛里憋着两汪眼泪,不吭声。
    “山子,你写的?”
    “是他写的字,老师同学都能认出来。”校长说,“叫你们家长来,也是为了对两位同学负责,尤其是人家女同学,肯定影响不好,哭了好几回了。”
    冯玉姜看着纸条又气又急,说:“山子,你这孩子,你怎么不听话呢!”
    冯玉姜这么一说,山子两颗眼泪珠子终于掉了下来,憋屈着声音说:“妈,不是那样的……”
    椅子上的中年女人蹭的站了起来,指着山子骂道:“不是哪样的?老师同学都说是你写的,你还想抵赖?你败坏我女儿的名声,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也不去撒泡尿照照?我们家,可不是你们这种人能巴上的。”
    作者有话要说:橙子9、10、11出差三天,今天晚上动身。每天更新一章,已经拜托乖巧的存稿箱了。
    因出差情况无法预估,只怕不一定能及时回复各位的留言。橙子不在家,文文全拜托给各位了。
    话说boss也真够狠的,刚放完假就让橙子出差,画个圈圈诅咒他吃泡面没有调料包!

☆、第39章 好消息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们家可不是你们这种人能巴上的。”
    十七岁的山子;个子已经比冯玉姜高出一个头了,瘦高,挺拔,穿着半旧布褂子,低低地垂着头;在听到中年妇女这样的辱骂之后,终于抬头看了那妇女一眼。
    那时候,小孩上学都晚,初三年级又是可以留级复读考中专的;班级里二十岁露头的学生甚至都有。小学毕了业就出门子,或者中学毕了业就娶媳妇的,算不上稀罕。这个年龄的学生;就像那时候风靡的朦胧诗一样,男女的交往已经有了,只不过,比较含蓄隐秘。
    一般家长遇上这种事,要么默许,要么暗暗给他掐灭了,免得搅起来难听。因为这事闹到校长室,兴师问罪的,还真是不多见。大概是山子的纸条碰巧叫多事多嘴的女生发现了,咋呼得好些人都知道,女孩家里急于澄清吧,态度就十分强硬。
    学校处理这种事情的方式,无外乎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闹出去学校影响也不好。山子成绩很好,马上中考了,学校还指望他考出好成绩给学校增光争脸呢,校长找来冯玉姜,也无非就是想叫家长压服孩子好好陪个礼,认个错,把这事按下去就算了。没成想,女生的父亲是小镇上有些身份的,是乡里的干事,女孩的妈开口就要求学校必须给山子处分。
    “我孩子不对,我保证他不再去打扰你家闺女。这背了处分,他还怎么考学?你两位消消气,就原谅这一回吧!”冯玉姜道歉。
    “这个小孩,道德败坏耍流氓,你保证有什么用,平白败坏我女儿的名声,处分都便宜了,就应该直接开除!”女孩的妈眼睛里带着鄙夷扫了一眼冯玉姜,再看看冯玉姜怀里的小五,“上学不好好上,净想好事,他还想考学?你赶紧把你儿子领回家去,正好领回去看小孩。”
    冯玉姜说:“小孩子不懂事,纸条不也没写啥吗?”
    “那是情诗你懂不懂?我女儿都说了,就是你儿子,整天死缠着她,死不要脸。我女儿是城镇户口,哪是你们这样的人家能妄想的?”
    山子看了一眼冯玉姜,她眉头紧紧地皱着,脸色十分难看。山子终于抬起头,对在场的人说:“我没缠着她。纸条是她先写的。”
    在场的人,包括校长,都明显愣了一下,女孩的妈随即就咆哮起来:“你胡说什么?你还敢说瞎话!”
    山子默默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条,也没给女孩父母看,直接就放在校长面前。冯玉姜赶紧凑过去,纸条上同样是两行她看不懂的字: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校长看了又看,女孩父母坐不住了,也起身凑过来看,女孩的妈就吵吵起来:“就这么一个破条子,谁知道是谁写的?”
    冯玉姜马上扭头去看山子,山子抿了下嘴,说:“谁的字,老师同学也都认识。而且背后有她的名字。”
    校长把纸条翻过来,只看到角上一个小米粒一样的字:洁。
    八十年代,很多年轻人着迷朦胧诗。这样的条子,放在情蔻初开的少年少女那儿,也就是一个朦朦胧胧的表达,十七岁的山子成绩好,相貌也好,难免就被哪个少女记挂上了。这个叫张雅洁的女孩给他写过几个小纸条,喜欢在上面抄一两句席慕蓉的爱情朦胧诗,女孩漂亮又洋气,山子就不免也回过小纸条。
    被人发现纸条还公开了,山子一开始并没把实情说出来,他还寻思自己是个男的,不能把人家女生丢出去。可没想到,女孩把事儿全推给他身上了,女孩的父母竟然这样子欺负人。
    朦朦胧胧的小初恋啊!
    女孩的父母脸色就尴尬难堪了。他们这女儿也十七了,仗着城镇户口,本打算毕了业能攀上一门高枝的,也因此就格外维护女儿的“名声”,哪知道现在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这种事,男孩一方被传出去,倒也不会太怎么样,女孩这样做要是被传出去,那可就不好听了。
    “校长,你看这纸条,还用不用拿去叫老师同学都认一认?不能胡乱冤枉了谁的。”冯玉姜就对校长说。
    校长看看那夫妻俩,笑笑说:“那个,我看,就算了吧?你娘俩该上课的上课,该去忙的去忙。马上就中考了,山子希望还是很大的。”
    冯玉姜一手抱着小五,一手拉着山子,抬起头从校长室走了出去。冯玉姜是直接往大门口走的,经过山子的教室,她站住,松开山子的胳膊,说:
    “你去上课吧。”
    “妈,是我不好……”
    冯玉姜说:“天鹅肉咱不指望咬一口,你呀,你给你妈争口气,好好考。”
    ******************
    山子中考的分数还没出来,二丫的好消息倒先来了。
    那天头晌,二丫从学校看分数回来,脸上看着有点不高兴。冯玉姜寻思怕没考好,就安慰了一句。
    “二丫,是不是考得不好?你本来就是跳级的,考不好也不碍事。”
    二丫撇着嘴巴说:“是考得不好。我在我们学校考了第一,但是咱乡里有个家伙比我的分数还高,抢了全乡第一名,气死我了。”
    冯玉姜一听,把手上正在洗的碗一撂,激动地说:“那你考全乡第二?考上初中了?”
    “嗯。这倒霉第二名。”二丫说。
    冯玉姜在饭铺里转了一圈,擦着手看看饭铺桌案上的菜蔬,说:“那个,赶紧再去多买点旁的菜,这个事,该请老师喝酒的,咱不能装孬。”
    考上初中倒不用请老师喝酒,但乡间的惯例,考了全校第一第二的好分数,一般都要请学校的老师来家里坐坐,喝两盅。
    半个月后,山子老师主动跑来家里报喜,说山子考上了。
    “考上了,分数够中专的了。山子算是跳出农门了。”
    那时候,中考有两个分数线。一等高分的,上中专;二等分数线的,上县中;勉强过关的,就只能选乡镇的高中了,本乡没有高中,要到旁边的乡镇去上。
    当天晚上,冯玉姜家又摆了一桌,遍请了山子的校长和老师,钟继鹏一高兴,就喝得满脸放红。一桌人喝着酒,就说起怎么报志愿。
    那时候上中专、上大学,国家都包分配。上中专最理想,只要山子这一脚进了中专门,妥妥的就是公家人,就能端上铁饭碗了。上县中,三年后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一定,再说上中专工作早啊,上完两年三年,就参加工作了,早拿好几年工资呢!
    老师的意见当然是上中专,分数够了,够做个褂子的布料你干嘛做个小背心?山子自己有心眼儿了,顾虑家里负担不轻,弟妹都太小,也愿情上中专。冯玉姜跟钟继鹏商量到半夜,发愁。
    冯玉姜支持县中,她知道山子心里是想考大学的,虽然说现在进了中专就等于捧上了铁饭碗,可你反过来想,山子那是一等中专的成绩,去上二等县中的学校,只要他用心,大学准保能考上。
    钟继鹏则说:“我就不相信,咱钟家的祖坟出不来一个状元。”
    钟继鹏虽然容易犯浑,可也知道大学比中专强,强一百色。大学能进的单位,中专不能,大学能有的地位,中专难有。这穷乡僻壤据说还没出过正经大学生,要是山子能考上大学,老钟家可算长脸了。
    两个人咬咬牙,上县中!
    冯玉姜就数落:“上县中当然好,可你这当爸的,你拿过几个钱来家?这阵子饭铺生意不好,就指望我一个女人,几个孩子把我生啃了够不够吃?”
    钟继鹏嘿嘿:“我这不是也不多嘛,一个月还得给咱妈二十。以后下剩的都交给你还不行?现在回头想想,当时那边要那个数,咱怎么就都答应给了?这孩子都快养不起了。”
    还别说,打从那以后,钟继鹏除了给他妈那20,每个月还多少能交给冯玉姜十块八块的,总不能叫孩子在学校没饭吃吧。
    紧接着一件喜事,就是公路通车了,冯玉姜的铺子正好靠着公路,很快又红火起来。
    ******************
    八十年代中期,市场渐渐开始繁荣了。冯玉姜的小饭铺换了正儿八经的牌子,是找人做的大木牌,仍旧叫“好日子饭铺”。 牌子用油漆画着几只鱼虾的图案,下边一溜儿写着一行字:
    鲜歪汤杂鱼汤小公鸡盐豆子家常小炒
    饭铺里炒菜渐渐成了主角儿,油煎包、丸子汤也就是早饭卖卖,大锅的包子大锅的汤,一大早上就热热火火起来。
    旁的时候,客人吃了菜喝了酒,也会点上一盘油煎包当主食。这时候冯玉姜就换一个小巧的包子锅,有客人点,就在上完了炒菜的工夫煎上一小锅,整锅翻过来扣在大浅盘子上,煎得金黄的那一面朝上,圆圆整整一盘子,看着就香。铺子里依旧卖油饼、煎饼、萝卜卷,又增添了馒头、面条。
    当然,就算小五渐渐离了手脚,能自己走自己玩了,不用大人一直看着,冯玉姜也渐渐开始忙不过来了,山子去了县城上学,二丫上了初中,能帮忙的时间也少,冯玉姜只好招了个帮手,跟她自己一样,是个三十郎当岁的妇女,姓姜,很是干净利落的一个人,干活也勤快。
    当地人说盐豆子“看着辣,吃着香,一顿不吃馋的慌”,“小麦煎饼卷盐豆,一天三顿吃不够”。老百姓日子好过一点了,吃上饱饭了,小麦煎饼成了日子富足的证明。而盐豆子这东西,合着当地人的口味,是有感情的,就算是外地人吃了,也很容易喜欢上。
    老盐豆子放久了,就容易有臭味儿,冯玉姜亲手做的盐豆子味道酵鲜,放久了也没有臭味,另外她也尽量捂鲜盐豆子,现做的最好吃。
    饭铺里的盐豆子算是卖开了,很多熟客进了店,首先就要点上一盘盐豆子。有的司机到了饭点儿,情愿多上开大半个小时的车,也要赶来好日子饭铺吃饭,为就为了这鲜辣味美的盐豆子,还有的客人吃过了还要带上一包走。
    冯玉姜有想过大量地做盐豆子卖,可是这个东西,制作方法不好大量做不说,晒干的也不如鲜的好吃,但鲜的它不能久放啊,时间长了就会发酸发臭,不好吃了。她想起上辈子在人家大超市里见到的盐豆子,鲜的也能放上一两年,估计肯定是搁了防腐剂啥的,总是吃不出自家做的那股子鲜香。
    除了盐豆萝卜干,盐豆子常做的菜还有盐豆子炒鸡蛋、盐豆子炒豆腐、盐豆子拌芫荽、油炸盐豆子。也有的客人,专爱吃那盐豆子蘸大葱,冯玉姜家的自留田里,现在都种上了葱,自家种的葱饭铺里用,不光是划算,长的是沙土地,浇的是清泉河的水,那长出来的大葱比旁的葱更有一股子清甜味儿。有时候遇上一伙子爱吃葱的客人,整个铺子都变得葱葱的。
    晒干的盐豆子,加上花生米、花胡椒,花生油里细细火炸酥了,没有老干妈那个油,因为是现做的,比老干妈多了几分鲜香,吃包子、吃面条拿来做小菜,再好不过。
    冯玉姜虽然文化不高,可她也知道,这开饭铺吧,你必须得有那么几样叫人吃了还回头念叨的特色菜。
    店里再有的一样招牌菜,就是鲜歪汤了。

☆、第40章 鲜歪汤

好日子饭铺里还有一样叫人吃了回头念叨的特色菜;那就是鲜歪汤。
    当地人把河蚌、河蚬都叫做“歪”。全国各地的人都吃河蚌汤,咱当地这个“鲜歪汤”别有特色;特就特在;大河蚌并非是好的,最地道的鲜歪汤;专捡那种小小的河蚬;不怕它小,越小越好,小的它可比大的鲜嫩多了。
    菜花黄,河歪鲜。春暖花开时候,河里边那新生的小歪一把就能摸到好几个,大的也就手指头那么大,小的还比不过小指甲盖。混在浅水的沙子里;太小了,没法子一个一个用手捏,这时候就用上了长把的铁丝笊篱。
    那时候环境好啊,还没污染成如今这个鬼样子,河水清清的,浅水看得见一粒粒沙子,沙子整天被清水刷洗着,一点浑泥都没有。
    小歪混在沙子里,一笊篱下去,连沙带小歪,全捞起来了,顺手就在水里筛筛晃晃,把细小的沙子漏掉,只剩下小歪跟大的粗砂粒,你再把小歪挑出来就行了。就像刚子这样的小孩,半天工夫也能捞满一篮子。
    春水清凌凌,芦苇才开始冒出黄绿的芽,这时候的小歪,最干净最鲜嫩,吃着正当时。
    下河去捞小歪,是个顶顶好玩的活儿,等那鲜歪汤做出来,就更加好吃得不能行了。
    这么小的小歪,指甲盖大,这怎么吃呢?没法子一个一个把肉挑出来的。这时候,铁丝笊篱又出场了。捞来的小歪,放清水里养上一两天,直接进锅煮,水一开,小歪就都张开了壳,小小的歪肉都下来了,拿铁丝笊篱搅一搅,捞一捞,壳捞走了,肉却好好的留在锅里。
    花生油烧热,连汤带肉倒进去,加入姜片和胡椒粉,再烧一个开,锅开了加盐,撒入开春最鲜嫩的头刀韭菜,一大锅鲜歪汤烧好了。
    那个鲜味儿,老远闻着你就忍不住深呼吸。
    鲜歪汤也可以加入搅散的鸡蛋,芫荽、粉条,就更加鲜香醇厚了。春天的小歪一点也不腥,有的只是鲜味,因为小,肉就嫩嫩的,嫩得你都舍不得把牙齿咬下去。
    吃鲜歪汤,最好用那大大的白瓷碗,连肉带菜,一大碗下肚,从嘴巴一直鲜到肚子里,那真是美得不轻。
    入了伏以后,那布满河底的小歪神奇地都不见了,偶尔在沙子里找到一个,也不方便吃了,这时候烧鲜歪汤,用的是大歪,也就是河蚌。
    小孩子们最喜欢下河摸歪了,说是“摸”,其实更多时候是用脚踩,软软的细沙里忽然踩到一个滑不溜秋的硬东西,伸手摸出来,十有八。九是个大歪。
    用大歪烧鲜歪汤,做起来要比小歪复杂很多。春季里大歪、小歪肚子里都是空的,非常干净。其他季节里,大歪吃了食物,肚子里是不太干净的。
    摸回来的大歪,清水养两天,吐干净泥沙。剖开壳后,先要清理掉鳃跟肚肠,用盐搓上一搓,冲洗干净,靠歪壳的边肉还要用刀背敲敲松,块儿大的歪肉切成小块,就可以下锅炖了。炖的时候,加点姜片、料酒、白醋,不光解腥,还能让歪肉炖得更酥软。炖得差不多了,放进去一把粉条,起锅时不要忘了撒一点胡椒粉。就这一点胡椒粉,就能将鲜香相融相连,味道更进一层。
    大歪做汤,鲜嫩比不上小歪,但肉质比小歪筋道,多了几分嚼头。
    冯玉姜做的这一道鲜歪汤,因为原材料就取自清泉河里,方便易得,好吃不贵,很快也就成了客人进店必点的招牌菜。
    好日子饭铺渐渐成了这条大公路上的一个好去处,当然也给冯玉姜带来了丰厚的回馈。起码来说,她再也不会为着孩子的学费发愁了。
    ******************
    八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