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也会跟美国学样的,时机成熟时,在澳洲的温带地区也会兴起一批衣工商业都发达的独立国家的。
但是这种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之间的交换是出于自然之理,这一点是永不会变的。因此印度对英国放弃了工业以后,跟着也就放弃了它的独立地位;因此亚洲热带各国势将逐渐演变,而沦于温带工商业国家的统治之下;因此处于热带的那些岛屿,现在已经成为失去独立地位的殖民地,将来也很难使它们自己获得解放,摆脱现在的地位;而南美各国对工商业各国将处于在一定程度上的从属地位,这种局势也是很难摆脱的。
英国所以会占有这样广大的殖民领土,完全是由于它的卓越的工业力量。如果别的欧洲国家也想学样,对于开垦荒芜地区、教化未开化民族或教化以前曾经一度开化现又退化的那些民族这类有利事业,也想加入一份,那么它们首先就必须从事于发展自己的工业,发展自己的商船和海军力。假使它们在这方面的努力,受到了英国工业、商业和海军优势的阻挠,那么使这种不合理的权利主张化为合理的权利主张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们的力量联合起来。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著 陈万煦译
第二十三章 工业与流通工具
流行学派对于贵金属流通、与贸易均衡等问题建立了一套与所谓“重商主义”学说的见解背驰的理论原则;根据近二十五年来的经验,这些理论原则如果经证明有一部分是正确的话,在另一方面却暴露了重大弱点。
经验,尤其是俄国和美国的经验,一再证明,农业国的工业品市场是处于优势工业国的自由竞争势力之下的,工业品的输入价值,往往会大大超过农业品的输出价值,因此有时会突然发生贵金属大量外流现象,从而使农业国经济,尤其是当国内交易以纸币为主时,陷入混乱状态,造成全国性的灾害。
流行学派的理论认为,我们对于贵金属的准备如果与准备任何别的物品的情形一样,那么贵金属的流通量是大还是小,大体上是没有什么出入的,因为流通量的大小只决定于在交换中任何物品的价格比率,决定于物品是贵还是贱;外汇率有了失调,往往会有利于国家的输出,它的作用就象是对出口业务的一种奖励,足以使输出量增加;因此得出的结论是,金属货币存量与进出口之间的平衡以及国家的一切其他经济情况,都会在事物的自然演变下,以最妥善的方式,自动获得调节。
就一国的国内交易来说,这个论点是完全正确的;就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省区与省区之间以及属于同一联邦政府的州与州之间的商业关系来说,这个论点是可以得到证实的。任何组济学家,如果认为北美合众国各州之间、或德国关税同盟各邦之间、或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进出口差额,可以用国家的命令与法律来调整,由此会比自由交换得出更好的结果,这样的说法必然会使人感到遗憾。假定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也存在着与上述同样的联盟关系,那么这种把一切交托给事物的自然演变的理论将是颇能自圆其说的。但是在世界的现在情势下,如果认为在国际交换中,一切事情会获得与国内交换中同样的结果,那就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加与经验相违反的了。
现在支配和控制着独立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并不是象流行学派所说的那种自然趋势,而主要是国家的商业政策和力量,是这些因素对世界局势、对外国与外国人所发生的影响,是殖民地的占有与国内信用的建立,或者是战争与和平。因此在这里,一切情势演变的情况,与那些在政治、法律与行政上团结在一起、利害关系完全一致、处于恒久和平下的社会之间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试将芙国与美国之间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来考虑一下。假使英国不时地以大量工业品在美国市场抛售,假使芙格兰银行运用提高或降低贴现率的手段,对于对美输出或对美信贷极度地加以鼓励或限制,假使由于工业品充斥美国市场,结果使英国工业品在美国的价格比在英国本国还要低廉,或者甚至低于生产成本,假使因此使美国对芙处于长期负债状态,对芙汇率处于不利状态一~即使是这样,在假定两国之间毫无约束的交换过程中,这种混乱情况也会不费力地自动获得纠正。美国所生产的烟叶、木材、谷物以及各种生活簧料,比英国要便宜得多。英国对美运销的工业品越多,促使美国种植者生产足以换取工业品的有价值商品的手段和动机也就越大;给予种植者的信贷数量越大,驱使种植者为自己争取偿清债务的手段的推动力量也越大;英国的外汇率越是对美不利,服使美国农产品出口的推动力量也就越大,因此美国农业经营者在英国产品市场竞争中也就越能居于有利地位。
这样的输出活动,结果会使逆势的汇兑卒很快地自行获得纠正;这种汇兑率实际上也并不会达到十分不利的程度,因为美国在看到了本年度有大量工业品输入而积下了值务以后,势必通过下一年的超额生产和出口的增进,使这种收支上的逆势自然获得平衡,金融市况和信用关系也就会跟着趋于缓和。
如果英国工业家与美国农业经营者之间的交换关系,就象英格兰工业家与爱尔兰农业经营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一样的无拘无束,情势就会作这样的演变。但是两者的情况是不同的,并且必然是不同的。假使英国对美国烟叶进口征税由百分之五百增加到百分之一千,假使它利用关税限制使美国木材无法输入,假使它只有在饥荒时才容许美国粮食进口,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这样就使美国的农业生产与美国对英国工业品的消费,双方不能自柏平衡,也不能用衣产品未清偿这些由工业品构成的情务,这样就使美国对英输出只限制在狭小范围内,而英国对美输出则在实际上漫无限制,结果两国之间的汇兑关系就不能自动地趋于平衡,美国对英债务就不得不用对英输出金银块的办法来清偿。
但是金银块在这样情况下的输出,会破坏美国的抵市流通体系9势必引起美国银行信用的破产,从而使地产与流通中商品的价格发生普通的波动,使物价与信用陷于普遍混乱状态,而使国家组济处于不可收拾境地;我们可以说,当美国的自由州不能倚靠国家关税制度使进出口保持平衡时,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当发生了这样的破坏现象,消费也有了减退以后,说是过了一个时期,英美两国间的进出口关系就会自动恢复到相当平衡状态,这样的说法是不能使美国人得到多大安慰的。因为商业和信用受到了这样的扰乱、破坏,消费也有了缩减以后,个人生活与福利以及公共秩序所受到的损害不是很快就可以恢复的,这样的变敌如果屡次发生,就必然会留下长期存在的不幸后果。
流行学派的理论认为贵金属流通量不论是大是小并没有多大关系,认为我们只是用物品在交换着物品,认为在交换中所使用的贵金属的流通量不论是大是小,对个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出入;这样的说法,就更加不能使处于上述情况下的美国人感到安慰。对一个生产者或企业主说来,他所生产的或保有的某一物品的价值是一百生丁@还是一百法郎,只要他用一百生丁所能换到的适应需要或享受的物品,同用一百法郎所换到的在数量上相等,当然不会有什么出入。但是价格的是高是低,只有当这个价格长期地、无间断地处于同一水准时,才能说是一个无甚出入的问题。
如果价格发生着频繁的、剧烈的变动,就会发生危害,使每个人的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陷入混乱状态。任何人按高价膳人原试将英国与美国之间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来考虑一下。假使英国不时地以大量工业品在美国市场抛售,假使英格兰银行运用提高或降低贴现率的手段,对于对美输出或对美信贷极度地加以鼓励或限制,假使由于工业品充斥美国市场,结果使英国工业品在美国的价格比在英国本国还要低廉,或者甚至低于生产成本,假使因此使美国对芙处于长期负债状态,对英汇率处于不利状态——即使是这样,在假定两国之间毫无约束的交换过程中,这种混乱情况也会不费力地自动获得纠正。美国所生产的烟叶、木材、谷物以及各种生活资料,比英国要便宜得多。英国对美运销的工业品越多,促使美国种植者生产足以换取工业品的有价值商品的手段和动机也就越大;给予种植者的信贷数量越大,驱使种植者为自己争取偿清债务的手段的推动力量也越大;英国的外汇率越是对美不利,驱使美国农产品出口的推动力量也就越大,因此美国农业经营者在英国产品市场竞争中也就越能居于有利地位。
这样的输出活动,结果会使逆势的汇兑卒很快地自行获得纠正;这种汇兑率实际上也并不会达到十分不利的程度,因为美国在看到了本年度有大量工业品输入而积下了债务以后,势必通过下一年的超额生产和出口的增进,使这种收支上的逆势自然获得平衡,金融市况和信用关系也就会跟着趋于缓和。
如果英国工业家与美国农业经营者之间的交换关系,就象英格兰工业家与爱尔兰农业经营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一样的无拘无束,情势就会作这样的演变。但是两者的情况是不同的,并且必然是不同的。假使英国对美国烟叶进口征税由百分之五百增加到百分之一千,假使它利用关税限制使美国木材无法输入,假使它只有在饥荒时才容许美国粮食进口,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这样就使美国的农业生产与美国对英国工业品的消费,双方不能自相平衡,也不能用衣产品未清偿这些由工业品构成的债务,这样就使美国对英输出只限制在狭小范围内,而英国对美输出则在实际上漫无限制,结果两国之间的汇兑关系就不能自动地趋于平衡,美国对英债务就不得不用对英输出金银块的办法来清偿。
但是金银块在这样情况下的输出,会破坏美国的纸币流通体系,势必引起美国银行信用的破产,从而使地产与流通中商品的价格发生普通的波动,使物价与信用陷于普遍混乱状态,而使国家组济处于不可收拾境地;我们可以说,当美国的自由州不能倚靠国家关税制度使进出口保持平衡时,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当发生了这样的破坏现象,消费也有了减退以后,说是过了一个时期,英美两国间的进出口关系就会自动恢复到相当平衡状态,这样的说法是不能使美国人得到多大安慰的。因为商业和信用受到了这样的扰乱、破坏,消费也有了缩减以后,个人生活与福利以及公共秩序所受到的损害不是很快就可以恢复的,这样的变敌如果屡次发生,就必然会留下长期存在的不幸后果。
流行学派的理论认为贵金属流通量不论是大是小并没有多大关系,认为我们只是用物品在交换着物品,认为在交换中所使用的贵金属的流通量不论是大是小,对个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出入;这样的说法,就更加不能使处于上述情况下的美国人感到安慰。对一个生产者或企业主说来,他所生产的或保有的某一物品的价值是一百生丁还是一百法郎,只要他用一百生丁所能换到的适应需要或享受的物品,同用一百法郎所换到的在数量上相等,当然不会有什么出入。但是价格的是高是低,只有当这个价格长期地、无间断地处于同一水准时,才能说是一个无甚出入的问题。
如果价格发生着频繁的、剧烈的变动,就会发生危害,使每个人的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陷入混乱状态。任何人按高价购入原料,经过加工,以制成品按低价出售,就不再能收回他在原料上所支出的那个贵金属的量。任何人按高价购人了一块地产,购入时将地产作了抵押,将押款作为买价的一部分,在价格低落以后,他就要丧失偿债能力,甚至失去他的地产;因为这个时候全部的地产价值或者还不能与押款的数额相抵。任何人在高价时租入地产,价格低落后就会使他陷于破产地位,或者至少使他无力履行租约。价格涨落的幅度越大,变动越频繁,对于国家的经济状态,尤其是对于信用关系所发生的破坏影响就越大。有些国家在工业品的需要和本国产品的销售上是完全依赖外国的,有些国家的商业活动是主要以纸币为依据的,当贵金属在这类国家有了突出的内流或外流现象时,它的有害影响就表现得格外显著。
大家承认,一国所能投入或保持流通的纸币数量,决定于它所保有的金属货币量的多少,不论哪一个银行,总是力图按照它库里所存贵金属量的多少,来扩充或限制它的纸币流通量和业务的。如果它自己的货币资本或存款有了很大增长,它就要扩大信贷,通过这种信用关系,又使它的债务人放出的信贷增加,这样就会使消费量和价格提高,而且格外会使地产的价格提高。如果情况相反,贸金属有了显著外流现象,这个时候银行将限制它的信贷,从而使它的债务人在放出信贷与消费方面也将有所收缩,从而使债务人的债务人也将处于同一局面,这样类推下去,将一直影响到那些依靠信用关系消费输入工业品的人们。因此在这样的国家,一旦金属货币有了非常的外流现象,就会使整个信用体系、商品市场、尤其是地产的货币价值陷入混乱状态。
在美国最近以及以前发生的商业恐慌,据说原因是在于美国的银行制度和纸币制度。实际上银行的确是象上面所说的那种情况,助成了这类恐慌的,但发生恐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实行了“折衷”方案以后,英国工业品输入价值远远超过了美国农产品的输出价值,结果使美国对英负债数额越来越大,无法用农产品来抵偿。我们说这类恐慌的起因是失去均衡比例的进口数额,这是有事实可以证明的。由于恢复了和平,或由于美国关税率的降低,结果使美国输入工业品的数量非常巨大,每逢工业品大量输入时,恐慌就跟着发生;当关税足以阻止工业品输入,使它不能超过农产品的输出价值时,这种现象就从来不会发生。
还有人把恐慌的起因说是由于美国在建筑运河和铁路方面所化的巨额资本,这项资本大都是用贷款方式从英国得来的。实际情况是通过这些贷款的作用,只是把恐慌的发生推迟了几年,而一旦暴发时却增加了剧烈程度;而且所以会产生这种贷款,这一事件本身就是从进出口不平衡而来的,假使没有这种不平衡现象,根本就不会借债,也不可能借债。
美国输入大量工业品以后,对英欠下了巨额值务,不能用衣产品、只能用贵金属来偿还,这时由于不平衡的汇兑率和利率对英有利,使英国乐于接受美国的铁路、运河和银行股票以及美国政府债券来抵付这种差额。
美国输入工业品超过输出农产品的数字越大,英国对于这类证券的需求越大,美国在举办建设事业及企业方面所受到的鼓励也就越大;美国在这类事业上所投放的资本越多,对英国工业品的需求就越加殷切,同时也就更加扩大了美国进出口之间的差额。
英国工业品的输入美国,一方面由于美国银行的扩大信用关系而得到了推进,另一方面英格兰银行在信用关系上所提供的便利及其贴现率的降低,也在这一点上起了同样的作用。英国工商业委员会的公开报告说明,英格兰银行由于扩大贴现数额,结果使现金库存从八百万镑减到二百万镑。这一措施一方面削弱了美国保护制度的效果,有利于英国对美国工业的竞争,另一方面为英国对美国股票与政府债券的投资提供了便利,发生了推进作用。在英国可以按三厘的利率获得资金,而美国的立约人和借方所提供的利息却是六厘,只要这个情况不变,后者的证券在英国就不怕没有买主。
这种交易的条件表面上显示了繁荣气象,虽然美国的工业正在这种条件下逐渐受到摧残。美国农业经营者的剩余产品,原来在自由贸易下是可以卖给英国的,在适度的工业保护制度下是可以卖给自己工厂里的工人的,现在却卖给了在英国资本支持下的公共事业所雇用的工人。由于英美双方国家利益的分歧与冲突,这样的不自然状态是不能持久的,勉强抑制的经过期间越长久,一旦爆发时对美国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债权人可以一再延长贷款期限,使债务人不至于倒下来;但是债务人经营的事业如果没有可靠基础,险象环生,只是靠了债权人不断的增加贷款来拖延时日,那么拖延的日子越久,一旦不得不宣告破产时所遭受的损害就越大,这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