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看来,妻子有外遇,主妇卖淫,包括高中生的援助交际这些都是泡沫经济的后遗症。想必读者朋友们都知道林真理子的《不祥的果实》一书吧,书中描述的就是泡沫经济时期的公司白领还有女大学生们在十年以后的遭遇。远在泡沫经济破裂以前,性就沦为一种满足物质欲望的手段。
在泡沫经济时期,公司里的女白领还有女大学生们只要傍到了有钱人,根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在那时候,那些身家几亿的地产商就不必说了,就算是一个三十几岁的证券经纪,一年光奖金也可以拿到近一千万日元。所以,只要跟这样的人交上朋友,什么高级餐厅的烛光晚餐还有世界级的名牌箱包得来都全不费工夫。
但等到她们结婚以后,泡沫经济突然破灭了,单靠丈夫一人的工资刚够维持一家的开销,跟学生时代比起来实在是有天渊之别。当然也有少数嫁得好的,婚后还能时不时地上上《VERY》这种时尚杂志,但绝大多数女性都觉得婚后生活窘迫,为此她们会抱怨“结婚后连一次法国大餐都没去吃过”。泡沫经济时代纸醉金迷的生活让她们难以忘怀,相比之下,清贫的婚姻生活就更让她们难以忍耐。
当然,这种心理落差男性也是有的,但他们相对看得开一些,平心静气地接受了这一现实。这可能是因为男性的性格更接近于躁狂抑郁症型,他们会把一切归咎于自己,认为如今生活拮据是因为自己的收入不如以前了,所以只能节省。但女性就不同了,她们的性格更接近于精神分裂症型,即把责任推给别人和社会环境,在她们看来,自己在泡沫经济破灭前后根本没有任何变化,使得她们在经济上捉襟见肘的都是她不幸的婚姻和无能的丈夫。
相比之下,女性的确更容易留恋辉煌的过去,不可自拔。你看看娱乐界那些明星们,只要曾经红过一阵,都没有甘于寂寞收场的。要么就不顾人老珠黄也要留在娱乐圈里,要么利用自己过气明星的身份找个有钱的老头嫁了,要么不惜采取诈骗的手段来获取金钱,甚至有的不惜出版全裸写真集来哗众取宠。总之,她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挽留逐步远去的辉煌岁月,不管它到底是不是白费力气。
所以,对很多女性来说,泡沫经济破灭以前的宽裕生活令她们魂牵梦萦,无法忘怀。但即便如此,她们也不会想到要靠工作去踏踏实实地赚钱,于是走上了卖淫的道路。其实,这并不出乎人们意料,在泡沫经济时期她们所热衷的爱情游戏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谈恋爱,实际上跟卖淫也没什么两样,一样是靠出卖色相换取物质上的享受。她们年轻的时候就习惯了这种交易,因此对用自己的身体换取金钱一事心理上并不抵触。
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妻子“红杏出墙”时更需冷静应对
当然,我并不认为她们的这种行为值得认同。但是既然社会风气已经如此,还是希望男性读者们对此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前面我就提到过,如今的时代价值观已经发生变化,女性在结婚之前普遍都有好几个交往对象,已经没有人在意她们在结婚时还是不是处女,贞操观念已经淡化了。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女孩子在出嫁之前都守身如玉的话,那么婚后也许会恪守妇道。可如今的女孩子在性
方面都开放得很,要求她们在婚后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恐怕没有一个男人会因为自己已经结了婚就拒绝一夜风流吧,其实女人同样如此,婚姻对她们的约束力并不像以前那么强了。
所以,如今的男性应该正视这一现实,即妻子很有可能背叛自己。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能逃避,应该事先想好对策,做到有备无患。
比方说,当你发觉妻子的行为可疑,但不能断定她是否有外遇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或者,你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总觉得妻子的举止有些异常的话,你又会怎么做呢?这些问题如果不提前想好,等到事情真的发生了你就会手足无措,成天琢磨,“她最近是不是见了什么老同学了?不,也许是我想多了,根本没这回事……”结果,工作耽误了,心情也不好。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形,应该提前想好对策,将它对你的伤害减到最低。
当妻子的行为可疑时,有多种对策可供选择。不闻不问,听任自由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如果你优先考虑的是家庭生活的稳定和对孩子的影响的话,只要不是太出格(妻子离家出走或者怀上其他男人的孩子),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只要你先拿定了主意,事情发生在你头上时就不会太慌乱。
如果你事先决定了一定要查明真相的话,那么只要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就不必在思考对策上浪费时间,马上采取行动。这时也有多种方法可供参考,比如开门见山地问她本人,或者干脆找私家侦探。这些都可以事先练习。
再进一步,你可以想一想证实了妻子的出轨以后该怎么办。什么人遇到这种事都会血气上涌或者陷入迷惘,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但是,如果你在事情发生以前冷静地进行思考的话,就会发现不外乎两个选择:原谅她和不原谅。当然,原谅不可能是无条件的,这样你就可以思考在怎样的前提下才能够跟她继续生活。如果不原谅,那就是离婚。到底选哪一个没有绝对的标准,要依你们的价值观、生活模式和夫妻感情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但不管怎么说,在冷静状态下做出的判断应该更为准确,因此不妨在有空的时候把这些问题想上一想。
而且,“防患于未然”的做法还有可能挽救你们原本可能出问题的婚姻。如果你冷静思考的结果是“只要发现一方有外遇就离婚”,并将这一想法暗示给对方的话,她在想出轨时就会掂量自己这样做值不值。毕竟卖淫一次只能拿到几万日元的零花钱,但输掉的却将是自己的婚姻,这样一想,她也许就会克制住自己了。
我好像把婚姻说得不堪一击似的,但我们这个时代的大环境就是如此,实在是容不得我们掉以轻心。我赞成夫妻之间多沟通,免得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本来嘛,如今的夫妻关系变得如此脆弱就是因为交流不够的缘故,只要夫妻之间沟通得好,感情自然也深,到时候不但不会出现一方“有外遇”这种问题,所有的家庭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凡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夫妻俩都应该做一次倾心长谈,所谓“未雨绸缪”,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培养孩子从小确立目标并做出努力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方面也需要夫妻团结一致。特别是决定孩子该报考什么学校时,夫妻必须事先好好沟通,统一双方的价值观,就应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达成一致。
当然,孩子将来要走什么样的路归根结底还得由他本人来做决定。但不管他今后的具体选择如何,他所就读的中学以及高中的环境都将对他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父母的责任就是为孩子把好关,为他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事实上,父母在指引孩子的人生走向方面能
做到的也只有这些。
正如我在前一章中所讲的,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属于不愿竞争,也不愿努力的精神分裂症型人,而愿意接受挑战的躁狂抑郁症型人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人由于目标明确,努力勤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他们纷纷考入名牌大学,或直接进军体育和音乐界,靠着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慢慢向自己的目标靠拢。
如果还是以前,即躁狂抑郁症型人占据社会主流位置的时代,就不需要为孩子所处的环境操心,因为他们周围也都是些竞争意识强的人。但现在却不同了,如果置之不理的话,他们就会被周围的精神分裂症型人同化。因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人的价值观总是容易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变化。
这种倾向在孩子身上尤为明显。比如运动神经比较发达的孩子容易形成“就算学习好,如果不会踢足球和打棒球的话也很窝囊”的价值观,而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则容易形成“就算长得帅,很受女孩子欢迎,学习不好也不行”的价值观。如果一个孩子加入了“援助交际”的小团伙的话,就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看不到这种色情交易不道德的一面,而只会为到手的金钱而雀跃不已。
所以,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的人的话,就要为他创造一个能让他觉得竞争对他有利的环境。比方说,你可以从他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辅导他进行听写和算术训练,帮助他取得优秀的成绩,这样他就会觉得“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好孩子”的价值观对他有利,于是他的价值观就会慢慢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不甘落后,努力拼搏。
其实,不光学习是这样。如果他足球踢得好,他就会愿意在绿茵场上跟人一较高下;如果他钢琴弹得好,他就会愿意在练习上多花时间;总之,只要他能找到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他在这个方面的竞争意识就会比较强。所以,在这个精神分裂症型人占主流的时代,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地具备某些躁狂抑郁症型特质的话,就要尽早发掘他的潜能,帮他找到一个比较擅长的领域。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多项能力的基础,因此提高他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成绩为首选。
有一点我要说明一下,以免读者朋友们误解。我并不认为“竞争”本身就是好的,前面我已经说过,躁狂抑郁症型人和精神分裂症型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重要的是要在二者之间保持平衡。
但是现在人们的个性越来越偏向于精神分裂症型,所以我主张采取某种措施来减缓这一过程,但是现在却看不到这样的努力。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把孩子下意识地往躁狂抑郁症型的方向引导。只要孩子能找到一个他有自信的领域,从中体会到努力的意义,就会培养出多见于躁狂抑郁症型人的勤奋好胜的素质,让他一生受用不尽。
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避免孩子受周围其他人价值观的影响
因此,让孩子在中考时选择初高中连读的私立学校,是防止他们也成为不思进取的精神分裂症型人的有效手段。
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当中有很多当年读的都是公立的高中,而且也顺利地考上了名牌大学,因此他们并不觉得公立学校有什么不好。事实上,我也曾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拼命把自己的孩子往私立学校里塞,那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的人生,因为我自己就是从公立学校里出
来的。就冲着这一点,我也不愿让孩子上私立学校”。
这种心情也不是不能理解,只不过别忘了现在的公立学校的环境跟二三十年前可是大不相同了。以前只是极少数的优等生能上私立中学,大多数学生都就读于当地的公立中学。但现在呢,至少在东京附近,有一多半的人上的都是私立学校,剩下那些不思进取的或是考不上私立中学的才上公立中学。如果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他周围将都是些混日子的学生,你怎么能担保他的价值观就不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呢?
此外,有些家长还会担心初高中连读的私立学校里升学压力过大,时间一长,孩子的性格会发生扭曲。可在我看来,这都是对私立学校教育的误解和偏见。
事实上,还有众多初高中连读的私立学校的毕业生都不觉得升学压力给自己的性格形成造成了什么恶劣的影响。要是我们有这样的想法,肯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念公立学校。但事实上是毕业于私立学校的家长很少有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往公立学校里送的。只要当年是就读于私立学校的,不管是像我这样顺利地考入东京大学的,还是没能考入一流大学的,几乎都还是坚持让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样进私立学校读书。
当然,我的中学时代也并不是完美无缺、毫无遗憾的。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自己当初进的是男女同校的公立学校的话,可能就会有很多机会跟女同学接触,留下许多愉快的记忆。但如果有人对我说私立学校“大家只知道学习,一个朋友也交不到”的话,我肯定要予以反驳。相反,正因为同学们六年的时间都在一起度过,大家的关系才很密切,也很容易交到朋友。
此外,由于大家都在朝着一个目标迈进,所以很容易培养起团队精神来。很多人都说私立学校的学生只想着怎样才能把别人踢下去,自己好往上爬,要我说,说这种话的人对私立学校里的真实情形根本就不了解。比如滩高的升学率一直遥遥领先,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考入东京大学,那都是因为他们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好,互相交换升学信息,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考试技巧的缘故。
我们看一个人的履历,如果中学是滩高,大学是东京大学的话,就会觉得这个人非常优秀。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很多人能够从滩高考进东大并不是因为他本人有多优秀,而只是因为他就读的学校是滩高,在那里他学到了应试的技巧并掌握了各种应试信息。所以很多滩高的毕业生都会说,“如果当年读的不是滩高的话,根本不可能考上东大”,这都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在我看来,比起那些从滩高考上东大的学生,那些从地方的不知名的高中全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东大的学生的能力要强得多。
总之,进初高中连读的私立学校读书,既不会让你的孩子性格扭曲,也不会让他交不到朋友。相反,那里会为他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他会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不过,要上私立学校也要经过考试的筛选,并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而且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像样的私立学校。我也没有全面否定公立学校的意思,只不过,从课程设置等方面来看,私立学校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地方上有些公立学校跟二三十年前相差不大,家长们可以亲自去看一看,如果觉得不是很差的话,让孩子上这样的公立学校也是一个选择。
只不过,由于公立学校里采取“宽松式教育”的方式,因此那里的学生成绩相对较低,跟同龄人竞争的时候免不了要吃亏,所以家长要在课外给他们报补习班或是请家庭教师。这样一来,学生除了学校以外,还能接触到补习班这样的具有竞争氛围的环境,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总之一句话,最重要的是想办法不要让孩子因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精神分裂症型的价值观。
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和孩子做推心置腹的交谈
要防止孩子成为精神分裂症型人,做家长的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在家里要经常跟孩子谈心。
在上一章中我曾经提到过,精神分裂症型的人没有“自我”,容易受周围人意见的左右,因此他们根本没有“真心话”。说得更深入一点,那就是他们区分不开“真心话”和“场面话”。
精神分裂症型人一心想要跟周围人保持一致,所以电视上的主流意见是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并原样拿过来当做自己的“真心话”。但问题在于,电视上的主流意见有一多半都只是“场面话”。新闻评论员也好,评论家们也好,在电视上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其实都掩藏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拿些漂亮的场面话出来应付。但精神分裂症型人却不懂得分辨,直接把它当作自己的意见消化了。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没有理解人说的话不一定都是真心话,有时候只是为了应付场面。
因此,反过来说,如果能够教育孩子说人除了表面上的那一套以外,内心深处还隐藏着一套真实想法的话,他对事物也许就能慢慢形成自己的看法。当他再看到评论界对某个歌星尽是颂美之词时,可能就不会光被舆论牵着鼻子走,而是会自己判断“这个歌手虽然非常受欢迎,但他的歌喉平平”。如果你不告诉他每个人都有隐藏着不表达出来的真实想法的话,即便他内心觉得这个歌手的水平不像评论界所吹嘘的那样,也会误以为自己的判断有问题,不敢坚持,长此下去,他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
此外,能了解到人隐藏着的内在想法,同时意味着情商指数的提高。有关情商指数在此不多做说明了,简单说来,它指的是情感方面的智能指数。设计情商指数标准的学者指出,要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单靠高智商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同时具备多种能力。如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是否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是否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等等。
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是否具有同感能力,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