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05b铁冠图 作者:松滋山人-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至中途,只见前面沙尘滚滚,喊杀连天。登高一望,见坐纛上绣着“良玉”二字。只道左家兵来,唬得胆战心寒,急传令退走。谁知这支兵,不是左良玉的人马,统兵的乃是一个女主。只因当日张献忠自分龙会上离了河南,转回湖广,救取家眷。谁知贼眷早被左良玉拿住,解往军门,把贼巢烧为白地。又会合陈宏范的兵马,阻住隘口。张献忠被他截杀一阵,大败而逃。收集败残的人马,分作七队,暗从山径小路,进了四川,攻打夔州等处。那告急的本章,纷纷进京求救。朝廷颁下诏书,征取四川附近的兵马救应。那石柱城里,有一洞苗兵女主,姓秦名良玉。袭父男爵,人马十分厉害,奉诏出兵,解了夔州之围,又会合夔州副将方元吉兵马,追赶张献忠。献忠见纛绣“良玉”字样,不敢会战,忙带贼众往小路奔逃。官兵赶了几百里,不见踪迹,商议分兵追赶。方元吉领兵赶东北一路,秦良玉领兵赶东南一路。东南一带多是高山险路,幸亏苗兵轻捷,能走险如飞。过了一座高山,到了大路,撞遇一支人马,喊杀前来,只见大纛写“闯王”二字。秦良玉挥兵闯入贼阵,直向李闯赶来。高迎祥等望见大纛,误认是左良玉的强兵,不敢上前对敌,只保着李闯落荒而走。女帅见路途不熟,不敢穷追,就近往延绥歇马。把前后擒的流贼,托延绥总兵陈奇瑜上本献俘,然后带兵复回四川苗洞镇守去了。李闯带领头目逃出数百里外,方放心扎住。打听良玉兵进延绥,不敢向陕西进发,复转回太原旧路,想从此处抢上北京。只见正南上尘土飞天,一支兵马飞奔而来。闯贼大惊,忙叫探子打听,方知张献忠的人马,也被良玉赶下来的。李闯恐他怀恨前时并吞的旧仇,前来截杀,意欲退兵,牛金星道:“我料张献忠败阵望救,断无报仇相杀之事。大王与他相见合兵,岂不一举两得?”李闯闻言,带了几个头目,上前迎接。那张献忠一来不知李闯并吞了他的人马,二来巴不得要人帮手,三来见他手下的头目英勇异常,不敢把李闯欺侮,随叫声:“李兵主,快把人马合来,后面追兵来得近了。”李闯即传令与张献忠的人马合在一起,刚刚方元吉追兵来到,见贼兵势大,即收兵回夔州去了。张、李二贼见官兵退去,即商议分兵两路攻打北京。两家折箭盟誓,约平分天下。张献忠领兵一支,从河南一路进取;李闯领兵一支,往潼关会齐孙昂、李双喜等,从山西一路进取。

  破了几县,各处告急的本章,纷纷奏上崇祯皇帝。皇帝看了各本,方知各处瘟疫流行,京城内人鬼相混,天上日色如血,月色昏惨,晴天白日亦要点灯,交冬之后有雷震,遍地饥荒,烹人而食。流贼抢掠各处,官兵望风投降。凤阳府太祖皇陵,被贼焚掘,孙传廷命丧西安,福王被贼烹杀。李闯攻破太原,蔡懋德等自尽。河南一路俱陷,绛州现在被围。皇上看本未完,不觉掩面大哭。收泪再看一本,是陈奇瑜代奏秦良玉得胜的本章,解贼头目五名来京献俘,龙心稍安。又看一本,是左良玉奏河南、湖广流贼往返扰乱,军民绝食,请各省调兵借粮接济。皇上看罢本章,长叹数声,暗想:李建泰前奏招天下雄兵,只有一个苗洞女主,应诏赶贼。如今贼势又炽,秦良玉已回守封疆,这一支兵纵然不回,亦不济事。今欲尽发京城的四卫兵马,又是老弱难用;欲放粮饷,又仓库空虚。龙心焦躁起来,问各大臣有何高见。刘从周奏道:“流贼猖獗,必须挑选良将,把守扼要的隘口,按地征剿,贼势自然翦灭。”万岁道:“卿家所奏不差。”即传旨封左良玉为宁南伯;封黄德功为靖南伯;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封周遇吉为定西伯。各赐金珠宝贝,玉带蟒袍。

  四伯之中,单说周遇吉接旨之后,闻闯贼复入山西,连破了河东、平阳等处,招集贼兵八十多万,一路上到处归降。即传集众将分路屯扎,竭力保守宁武关。此关乃北京咽喉之地,过了此关,就是大同府。

  大同府离京不过七百余里,李闯畏惧周遇吉威名,不敢向宁武关进取,自愿走平阳一带,多绕了几府,多行三千余里。牛金星道:“大主不必舍近求远。周遇吉虽勇,依臣一计,不用交兵,宁武关可唾手而得。”李闯问用何计?牛金星详细说来,一看下面便见。

   



第二十二回 说总镇解三丧命 舍平阳宁武交兵

  话说李闯问牛金星破关之计,牛金星道:“依臣愚见,莫若修书一封,差几个能言善辩之人,暗进关中,说周遇吉投降。一来我主先得了一员上将,二来免得另走平阳,岂不两全其美?”李闯依言,即修书一封,高声对两边头目道:“哪一个会讲话的,去说周遇吉投降,重重有赏。”只见一个头目应声愿往。李闯认得是解三,诨名油嘴娃。李闯道:“解三,你愿进宁武关做说客,但闻得那关门有个杨把总严查出入,你怎能去得?”解三道:“我当日曾在宁武关做个铸磨匠,住过几年,杨把总认得我。况关内我有个师兄王虎,现在周府食粮当铸磨手,可以担任进城。到其间随机应变,包管不误。”李闯听了,遂把书递与解三。解三即时扮作铸磨匠,携着家伙进关,去说周遇吉。

  周遇吉一日在府闲坐,命左右取出竹节鞭来,叫铸磨匠王虎磨擦。王虎声说竹节鞭最难磨擦,现有一师弟昨日到此,手艺高过小人,恳求老爷试用。周遇吉即命王虎把他带到跟前,细问姓名、住址,答道:“小人姓解名三,系陕西人氏,原在这宁武关内做工,回家探望母亲。只因流寇作乱,又遇饥荒,谁知小人的母亲前年病故,小人虚走一遭。回来又遇饥荒贼乱,闻得师兄王虎,在老爷营内食粮,昨日投奔到此,望老爷收留,感恩不浅。”周老爷见他一头说,一头两眼垂泪,遂信以为真,便问:“解三,你从陕西一路而来,可知道闯贼动静如何?兵马多少?”解三道:“老爷若是不问,小人也不敢说。小人今年春里,来到潼关,被流贼看见小人手持这些家伙,逼我磨了几日工,贼营的事情哪件不知?他现有雄兵百万,勇将干员,那三十六个头目,俱是文武双全的。宋军师有子牙的才,牛丞相有周公之德。兼之闯王赏罚分明,爱民如子,是以各处投降。更有两句说话,小心听见,只是不敢说,恐怕老爷嗔怪”。周遇吉道:“你只管说来,本县并不怪你。”解三道:“小人听见贼营中,个个都赞老爷是个英雄好汉,若得老爷献了此关,他们情愿结为兄弟,平分一半江山。”周遇吉听见他说到此句,即带他入书房,挥退左右,低声说道:“解三,我看你像闯营差来通密信的,你有甚言语,不妨说出。”解三大喜道:“老爷的眼力果然不差。”随把李闯书信呈上。周遇吉拆开,见书内写着:闯王书达周将军麾下。孤家替天行道,爱民如子,不忍无故加兵,自河东一路而来,尽皆投顺。将军既是英雄,岂不知天命?若献高关,昔日剑山的仇恨,就一笔勾销,封将军为王,平分天下,誓不失信。

  周遇吉看毕大怒,即呼家将齐来,把他绑住,大骂一番,剥了衣服,将朱笔在他背脊写字两行:威镇宁武关定西伯周,示谕闯贼知悉:昔者剑山将你妻子拿解军门,凌迟处死,恨被你漏网遗恶,以致如此猖撅。既知我厉害,尚不及早归顺,以延残喘!又将解三割去耳鼻,赶出城去。

  解三满身鲜血,跑回营中,跪倒李闯跟前,哭诉前情。李闯把背上朱字读了,大怒道:“闇遇吉,你好逞强!把我妻子断送了性命,还敢直说出来,又将我来人羞辱,我与你誓无两立!”即吩咐众头目,整备人马,去攻打宁武关。命义子李双喜做前部先锋,叫牛金星与他改名叫做李洪基。洪基领了五千人马,连夜向宁武关进发。

  这个信息传入关内,周遇吉急差家将,护送母亲去四川安置。然后夫妻二人,放心保守此关。过了数日,见一个守城的兵丁,人帅府报道:“流贼到了关前,指名要老爷出战。”周遇吉闻报,忙披挂上马,提就出关。只见一员小将,年约十七八岁,生得英伟异常,手执点钢枪,身骑赤兔马,在阵前骂战。周遇吉喝声道:“贼子何名?敢来讨死!”李洪基道:“瞎了狗眼,还不识闯王东宫太子李洪基在此!你前在剑山,害了父王的宫眷,不思逃匿,还敢在此耀武扬威,不要走。”便挺枪跃马,冲杀过来。周遇吉用戟架过,火速忙还,战在一处。约有几十个回合,两军齐声呐喊,擂鼓助威,周遇吉见李洪基枪疾马快,诈败引他追来。等他来近,忙调转马头,一箭向李洪基的咽喉射去。不知李洪基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三回 红孩儿好胜遭擒 李闯王恃强败阵

  话说红孩儿李洪基追赶周遇吉,将将赶到,忽听弓弦响处,说声“不好!”侧身向左一偏,刚刚躲过,吓了一惊,急兜转乌头,往营中跑去。周遇吉见天色已晚,也不迫赶,乘势收兵。

  次早,复领兵直抵贼营,指名要李洪基出来受死。李洪基闻报,飞马出来会战。并不答话,举枪刺来,周遇吉急架忙还。战了数十个回合,周遇吉用戟当头一打,洪基忙把枪杆来迎。谁知周爷力大,几乎把他虎口震裂。洪基急拖枪而走,那赤兔马走得极快,周爷追赶不上,随挥动三军,一齐进踩贼营。望见贼营后面尘上大起,知李闯全队到来,即传令收兵。

  次日,李洪基进帐见闯王,便道:“今日出阵,必要步战,生擒周遇吉。”闯贼大喜,吩咐王儿小心。李洪基领了五百精兵,飞到关前挑战。一见周爷出马,便提枪上前,力战数十回合。见周遇吉武艺高强,马战纯熟,便用枪架住戟道:“周遇吉,你我在马上本领一样,你敢与我下马步战么?”周遇吉闻言大喜,暗想:“这贼子马快难擒,今肯步战,正中我怀。”大笑道:“本镇与你步战,分个胜负。”遂两家喝退后军,不许擅用暗箭。两人下了马,俱用短兵相接。周爷用的是竹节鞭,李贼用的是银装锏,各走脚势,如龙争虎斗一般。酣战之间,周遇吉暗向自己队上一步步退将下去。李洪基好胜心高,渐渐跟来。周遇吉见离贼军渐远,故意招架慢些,只等他银锏来的切近,尽力将鞭一格。洪基手臂着了一伤,提不住双锏,把身子一闪。周爷抢到他身边,把洪基牵倒在地,一脚踏住,众将上前捆绑。贼兵望见,跑来搭救,被周遇吉上前敌住。贼兵无主,只得败回营中去了。

  周遇吉打得胜鼓,押着李洪基入城。李闯见败兵回报李洪基被擒,气得死去复苏,忙吩咐备马,带着众头目来到城边,想奋力攻城。望见城上用挡箭牌护住无数官员,中间帅字旗下绑着李洪基。随大声喝道:“周遇吉,你好把孤家太子放出便罢,倘若迟疑,攻破城池,不留寸草。”周遇吉一见,把李闯怒骂一番,又指着李洪基道:“贼子,你若不劝父归降,立将你千刀万剐。”李洪基便望着李闯,哭叫父王救儿性命。李闯低头正在踌躇,众贼一齐鼓噪起来道:“纵然我家大王降你,我众人也不归降。”周遇吉见李闯垂泪无言,即时吩咐开刀。一声炮响,把李洪基一刀两段。李闯一见,晕倒马下。众贼扶上马,飞奔回营,周遇吉乘势带兵出城,直踩贼营。贼营大乱,被官兵杀得尸横遍野。众头目保住李闯逃走。官兵追杀数里,然后收兵。李闯败走五六十里,扎下营寨,点聚残兵,伤亡数万人马。李闯顿足仰天长叹道:“罢了,罢了!官兵如此势大,这座宁武关万万不可过去。我们且上河南,会合张献忠人马,同上北京,休要惹这周遇吉罢!”牛金星道:“我主不必心灰意懒,况且河南决不能去得。”李闯问:“为何去不得河南?”牛金星道:“当日我主曾与张献忠约定,分路去攻北京。由那条南路进京极远,由我这里西路进京极近,不过一个月工夫,可以就到,先得了京都。此时我主先到为君,那张献忠后到自然为臣。若与他一起进京,只怕这金銮的龙位轮不到我主,所谓‘只碗难放双匙’了。”李闯问宋炯道:“军师之意如何?”宋炯道:“丞相之言,确有至理。大王不过畏惧周遇吉,我想他不过是个武夫:要过此关,尽可计取。”李闯又问:“当用何计?”宋炯道:“只用一条反间之计,一条缓兵之计。大王可差人多带财宝进京,嘱买朝内权臣妄奏一本,把周遇吉的兵权削去,此乃反间之计。再命人带书一封去河南,约定张献忠明年五月内两路人马同进北京。目下还有九个月工夫,叫他只在河南一带抢掠。我们若能打破宁武关,不过三五个月可以先到北京。大王龙意若何?”李闯闻言大喜,吩咐依计而行。不知这两条计如何摆布,验与不验,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四回 上皇都贿买监军 赴新任骄轻总帅

  话说张献忠驻扎河南,常想去湖广劫掠。见了李闯书信,约定明年五月进京,还有八个多月工夫,且到湖广混乱一番,然后进攻皇城未迟。即通知众头目拔寨,前去湖广骚扰。

  是时宁南伯左良玉虽在湖广镇守,却与军门熊文灿不和。左家的军心懈怠,所以被张献忠任意纵横,河南、湖广一带尽遭残害。这是明朝国运该衰。况且朝廷又中了贼人反间之计,有些疑忌周遇吉,故此钦差一个东厂太监杜勋,去宁武关监军。宁武关闻得钦差监军到来,大小官员出城迎接。杜勋见周遇吉不到,只命一个旗牌官来迎,心中大怒,把旗牌官打了二十板杀风棒,然后上任。上任之日,周遇吉领着大小官员进监军府,跪听宣读敕书。听毕,周遇吉坐在一张虎皮交椅,不言不语,杜勋开言大骂:“周遇吉,你倚着定西伯的身份,藐视监军,既不出城亲接,还敢大模大样,在我这公堂稳坐。你好大胆!”周遇吉大怒,离坐走上前来喝道:“杜勋,你这个朝廷的奴仆,倚仗钦差,无故把我家丁毒打,你看这件东西饶得你么?”说着将拳头向上一举,把杜勋吓个半死,朝后一仰,连人带椅跌倒在地。周遇吉一拳把公案打碎,说道:“奴才,你好把定主意,若犯在我手中,以此公案为例。”说罢,转出府门,打道回衙。

  杜勋被他羞辱一场,密叫李忠设计,将周遇吉谋害。那李忠原来系贼将草上飞刘友,前领李闯之命,带了财宝进京,改名换姓,夤缘钻刺,投入杜太监府中,做个心腹家人。今见杜太监问计,便叫他私通闯王,献了宁武关,一来报此仇恨,二来富贵不小。杜勋道:“我久有此心,只是难得一个通信的人。”刘友见他真心肯降,便把前情直说出来,即向身上取出闯王的礼物呈上。杜勋见了无数珠宝,满心欢喜,即给他令箭一枝,命他假探军情,去回报李闯。

  李闯大喜,即与宋炯商议计策。宋炯教李闯明日亲身出战,诈败引周遇吉入马耳山。山中埋伏人马,将他困住。一面差刘友去通知杜勋,叫他如此如此进军。刘友领命,复转入关面会杜勋。杜勋得了宋炯密计,即亲到周遇吉衙中请罪。周遇吉是个光明磊落的丈夫,就不念他的旧恶,以客礼相待。明日又亲到监军府回拜,杜勋殷勤置酒款待。正饮酒间,只见探子来报:“流贼犯界,李闯亲自带兵攻城,请元帅快发人马。”话犹未完,听得城外大炮惊天,喊声震地。杜勋吩咐撤席,快传家将跟我出城掠阵。周遇吉怕他失了锐气,便道:“不劳尊驾出马,待本帅临敌,亲擒贼首。”杜勋故意道:“怎么,元帅正要当先?也罢,待我同去看贼势如何。”周遇吉即命家将抬了盔甲、兵器到来,当堂披挂,提枪上马,带领五百精兵,四十员家将,杜勋也带了那些长随内司,一齐出了关前。

  周遇吉看见李闯在对面耀武扬威,即时跃马提枪,直取李闯。两人战了几个回合,众贼围将上来。周遇吉抖起威风,把贼众杀得纷纷退后。周遇吉认定李闯,跑马赶去,李闯且战且走。周遇吉紧追了十余里,后面众将齐劝:“元帅不可穷追,恐中贼人伏兵之计。”周爷正欲生擒李闯,这些话哪里肯听?只说:“你们若怕有失,可着一二人回去,催杜太府发兵接应。”众将闻言,有三四个回马,抢回关前,高叫:“杜老爷,前面有埋伏,快发一支夤缘钻刺——巴结奉承,投机钻营。

  人马帮助。”杜太监道:“你等不必惊慌,大约无事。我若发兵前去,岂不混越你家元帅的功劳?凭他追赶去罢。”说完,即收兵入城。众将着急,只得催马前来,同元帅一齐赶贼,直赶入马耳山中。不知胜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五回 马耳山四面伏兵 总帅府一夫报信

  话说周遇吉带领众将,追李闯入马耳山中。刚到两山夹路,不见了李闯。只听得一声炮响,伏兵四起,把东西南北四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