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秘密规则--股市职业炒盘手自述-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步曲:原形毕露,放量出货。 

     第二天正午时分,坏狗再度使出杀手铜,用50000手封死跌停,不怕死的,怕死的,全军覆没,全都给关在里面。不过坏狗真没想到来总和牛总的宣传机器的效果这么大,觉得柴油动力还有戏的人真不少,抢短线的,抢反弹的一个个前仆后继。坏狗的大卖盘,还是被抢着买入的人打开了跌停!没办法,坏狗不得不跟大家一起排队,在高位又卖出去了一些。 
     柴油动力当日换手率竟然高达18.88%,收盘价已经跌破了3O块整数关日。 
     坏狗特意在晚上致电牛总和来总,向他们表示了最真诚的感谢。坏狗又调侃一番:“现在,我已经沦落为柴油动力的股票大户啦,争取过几天把货出个差不多,去当散户。请领导放心!” 

     九步曲:得胜令。 

     成交量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兀自飘零,无法停止住股价下跌趋势。坏狗再次体会到风卷残云般的快感。散户们渐渐看清了形势,没人买入,成交量又萎缩了。但这时,柴油动力的股价已是不到25元了。 
     此时坏狗手上,连那个叫周平的账号上的筹码全加在一起,也就剩下了不到10%。这些股票就不抛了,没准牛总今后还要做这只股票,给他剩下一点将来打压股价用的子弹也好。 
     坏狗算了算总账:仓里原来有来总给的1亿现金,牛总的两个亿买入的筹码也基本高位兑现,最后的现金总值已经变成了差不多6个亿。翻了一番,向牛总和来总交差,足够了。 
     尾声:功成身退。 
     后来,来总和牛总在大吵一架后,总算是拿到了他的1。88亿,有些没填饱来总的胃口,但收益也不算小了。坏狗收回1OO万当抵押的定金,在香港的一个账号上接收了10OO万港币现金。 
     另外,牛总一高兴,还把周平账号上的柴油动力分了10万股给坏狗,算是交个朋友。牛总的营业部收了剩下的全部现金和股票。就这样,1999年1季度,牛总的公司就来了个开门红。(和讯论坛坏狗/文) 

                                                     术语初学 
     铁底:指股价绝对不可能跌破的底部价位。 
     换手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中股票总流通量中转手买卖的比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的指标之一。

 

                                           如梦狩猎…初入战阵的体验 

     事后我才明白,老板和上市公司谈妥条件,在我们自己完成建仓之后,将吸纳的筹码连同股东账户,加价20%通盘转让给另外一家在市场上素以作风泼辣、做盘果敢而闻名的湖北机构了。由于直接接手了我们手上的股票,凶悍的湖北机构直接开始了拉升过程。神龙见尾不见首,一般投资者根本不知道庄家何时进的场。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判断失误,很多投资者常常将庄家的拉升理解成[拉高急速建仓](甚至有人总结出所谓的涨停板建仓法)。 

     事前明明不见庄家入场吸货的征兆,股价却突然放出巨量拉升,当众多股民以为是主力“拉高建仓”而纷纷跟进,中途接筹的悍庄己经借机出货,套牢者尚在梦中不觉。 
     意在甲股却先借势不惜成本拉高乙股,主力机构最惯于用“围魏救赵”来掀动市场的热情。众家机构托起龙头股一枝独秀来掩人耳目,实则偷梁换柱,为自己的重仓股票托出了风光无限的上涨空间。 
     曾被老板蒙在鼓里的操盘手,后来也进入核心层,开始在市场中翻云覆雨。个中滋味,听他道来。 

     在美国的股评中常常使用这样的语言:He(他)又开始行动了,He(他)又进场了——用以形容股票市场上操纵股价上下变化的神秘力量,而在英语中该词的大写是专指上帝的。要做一个与上帝齐名的人!没想到一语成瀸,这句话改变了我的生活。 
               —                — 
     1995年3月,我在证券报上看到一家投资公司招聘研究策划人员的广告,从其占据的版面和广告的措辞中都透露出其主人的自信与实力。正在机关里混事、百无聊赖中的我偷偷寄了一份简历,一周后投资公司通知我去笔试,又折腾了三四次后我终于见到了冯总,一个到目前我也无法说清其全部背景的年轻老总。在宽敞洁净的办公室里,冯总在大班台后眯着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我的简历,才抬起头问:“在机关好好呆着,干吗要出来?如果在我这里干不下去你会怎么办?”我非常简明地回答道:“首先我自信我有能力胜任所应聘的职位,不会被动地干到让人扫地出门的地步,人的命运本来就没什么绝对的定数,如果真的失败,我还可以去考研究生,从头再来,就当是晚毕业几年。”“你还真有几分赌性。”不知是人生无定这句话,还是我的个人素质和部委出身的背景打动了冯总,行政部很快就通知我去报到。 
     与五千万的注册资金相比,这家投资公司人不多,总共二十来个人,被划分为办公室、财务、研究发展、投资的资金计划五个部。 
     其中,研究发展部负责个股及大势研究。与其他一般的咨询研究机构一样,我们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行业发展背景、每股利润预测、财务状况以及公司股权结构、管理背景等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形成一篇篇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间或我们还要集中力量,针对某些专题,如财政货币政策、国债、资产重组、基金等有一定理论深度广度的题目撰写文章,然后再在一些专业报刊上以整版的篇幅刊登,或在一些高层次的报告会上交给老总宣读。 
     第二个任务则是去粗取精,发现确有价值的目标公司。不同于前者的是,这些评价目标公司是否有价值的标准与教科书上的教条判断有着极大的差别。我们将这些目标公司根据不同的题材、发展潜力、股权结构划分成类,归结成“我们自己可以做的”和“别人可能做的”两大类。前者是指以单纯二级市场运作为目的,依靠投资公司一家之资金实力,不涉及太多方面便可以操作的个股:后者则是我们认为有着更广阔的发挥余地,需要牵扯多方面,运作资金较大,需要多重配合的个股。但是,研究发展部仅仅是提出这样的目标公司,提交给老总,至于老总后面是否要求实地调研、跟踪分析,特别是是否列入公司实际的二级市场投资目标则不关研发的事。 
     投资部负责公司二级市场的自营,他们的人很少,如。果公司没有项目,他们就像是个大户,每个人在自己的资金额度内可以自由买卖股票;如果有项目,则根据指令与计划进行买卖。除了部门经理和老总本人外,其余的人仅仅充当下单员的角色。至于资金计划部,则由老总本人亲自担纲,有着很强的神秘色彩,据说这个部门的人都是跟了老板几年的心腹。 
     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三块,第一是自营,第二是自营,第三还是自营。只不过由于实现利润的办法不同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面目来。 
     比如,对于以自己的实力便可以操控的个股,公司采取了做长庄的方式将这只个股作为“取款机”,这一点很类似于国际大炒家索罗斯的做法。由于我们的重仓介入,小盘股根本无法容纳其他机构染指,于是投资部的工作就是在它上涨时(无论是利用大盘的东风还是自己稍加助推使然)卖些,或是在行情下沉些后低位买回。据说公司在这只个股上的持仓成本已经接近于零。 
     又如,由于是在证券行里混,有些机构常常要求我们为其锁仓(买入股票后一直不动,以减轻做庄者拉升时的抛压)。由于这种业务往往会提供抵押,我们的买卖就像是放高利贷,等到了协议的价位,我们再对倒给真正的庄家,实现利润作为其支付的利息。 
     第三,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目标公司,特别是我们一家做不成的公司,我们常常会再向其他人推销项目,劝其进行收购重组或做庄,在收取顾问费的同时,将低位买的筹码连同账户本身一并加价转让。 
     按照老板的话说,我们“做利不做名”。通过在股市期市中不断的滚打,靠着这三块利润,几年间积累、借贷以及通过“代客理财”方式,老板积累的资金数额已经很难说清,有人说已过亿,有人说确切的数字在八千万左右。

  由于成为一名操盘手一直是我的目标,我很快就舍弃了过去的安稳、舒适,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一年后,我终于进入了投资部,成为操盘手。 

                                    蒙在鼓里的成功 
    
     在进入投资部三个月后,我终于盼来了第一个项目,一个我在操作中也被蒙在鼓里的项目。 
     这一个项目是我在研究发展部时就看好的,我们通过认真的分析与实地的调研,发掘出一家上市公司的资源极其丰富。所谓“资源”,首要的不是上市公司的业绩,而是诸如股权结构、政府支持度、行业背景等。一旦发现了“有什么可编排的”,我们就利用种种手段展开公关。在冯总父亲的帮助下,找到了上市公司所在省的一位神秘大人物,又在这位大人物的安排下,我们与上市公司的关系日渐密切起来,终于签署了“财务顾问”协议书。 
     就在冯总出发到省里去的前一周,我们得到了建仓吸纳的命令:以部门经理为主操盘手,我们三个人在三个营业部不紧不慢地开始了买股建仓过程。由于只是初步建仓,这种吸纳与散户并无二异,只要价格不太高,套与不套亦不在意。埋在土里的金子也是金子,只是早出土晚出土而己。以2000万元的资金规模,等资金大致用光时我们已经收集了目标公司6%左右的筹码。随后我们便撒手不管了,刚刚见些起色的股价又复归疲弱。当看到诸多业内股评名流对该股“积弱太久,庄家己逃,不宜介入”的评点时,我们心中有一种玩弄其于股掌间的欢娱感。 
     在股价风雨飘摇的同时,我们的建仓过程也日渐尾声,到了11月中旬,我们已经动用了4000万元,在20余个账户上又连续买入了140万股,占这家上市公司流通股的9.4%。正当我们准备大干一场时,老板却从深圳打电话回来说情况有变,让我们停止买进,准备分批卖出。 
     我们等待了将近一个月,股价在不断下跌,偶尔的几天小涨,很像是人们常说的画线,整个技术图形可说是非常糟糕。11月的最后一天,我们再来上班,发现账户全部被托管到外省的证券营业部去了。我很纳闷,但看到部门经理平静的神情,我想其中必然有事。 
     就在筹码被转走几天之后,该股出现了明显的异动。6日起成交明显放大,连放巨量,三天内换手率达到了60%。随后股价扶摇而起,到了20日已经上升了32%。稍歇了一周,这只股票再次发起了冲锋。市场上开始流传出很多版本的利好,股评家纷纷发出“利好刺激,主力突击建仓,宜果断进场坐等主升浪”的意见。在人气鼎沸中,股价也由20日的14元跃进到17。8元,距离我们建仓时的价位已经上涨了近80%,距离12月启动时上涨了50%多。 
     随后股价开始回落,成交量却始终没有缩减。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个西服革履的人在电视上坚定地悦:一般庄家做庄只有翻番才有足够的利润和出货的可能,目前从图形上看主力属于突击建仓,成本高,后市仍有涨升余地,可坚定持仓。但是不知是否是庄家故意跟他做对,就在跃上19元之后,股价却迅速回落,几天之内便下降到了15元。我半真半假地向其他人抱怨说再持仓一周,公司就可以大赚一笔,庄家也许是看到了我们的持仓才不动的,一旦等我们卖出就开始拉升。部门经理却笑着说,投资部今年的利润任务可以超额完成了。 
     事后我才明白,老板和上市公司谈妥条件,在我们自己完成建仓之后,将吸纳的筹码连同股东账户,加价20%通盘转让给另外一家在市场上素以作风泼辣、做盘果敢而闻名的湖北机构了。由于直接接手了我们手上的股票,湖北机构基本上可以省略吸筹过程,直接开始震荡(多半向下)。这家更为凶悍的湖北机构,直接就开始了拉升过程,神龙见尾不见首,一般投资者根本不知道庄何时进的场。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判断失误,很多投资者常常将庄家的拉升理解成“拉高急速建仓”(甚至有人总结出所谓的涨听板建仓法),由于在K线等技术图形上看不出做盘庄家建仓的痕迹,这样就产生了价格错位,庄家的拉升被理解成了建仓,庄家的出货被市场理解成洗盘,这样的乐观气氛对出货自然十分有利。 
     回顾整个项目行进过程,二级市场这一段仅仅一月有余。据说这一单我们投入的4O00万增值幅度几近30%,正如冯总在年终的公司聚餐上半醉半醒所说:这一项目在研究个股素质及未来市场的“编排”方面,充分体现了公司的项目研究优势、项目储备优势,同时又将做盘庄家的资金优势也发挥到了极致。不仅节约了资金成本,同时也可以最快地利用市场时机,如政策面、行业面发挥变化。何乐而不为? 
     但是,可苦了那些散户了!还有那些股评家,现在他们还说“主力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完成从入货到出货的过程,现在的庄家可是全线被套了”。看到股价的涨跌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在暗自高兴。所以,如果有人让我回答什么是做庄中最重要的因素时,我会马上说:第一是钱,第二还是钱。

                                                 围魏救赵之计 

     几年间随着不断地东拼西杀,公司的资金积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新股认购的利润高企不下,1996年利润52%,1997年35%,公司很大一部分资金被用来打新股;1998年甚至全年一个项目都没做,投资部的人员也仅仅是为了保持市场嗅觉才去看看盘。随着摇号大军的扩容,中签率急剧下降,才重新燃起了老板做二级的心火。 
     为了保证利润,我们设计了一套做庄方案,其核心就是‘国魏救赵’。我们的安排是鉴于上市公司日渐增多,有许多行业特点几乎完全相同的公司构成了一个板块,并在市场上形成了比价效应,这样,我们可以联合一个机构全力打高A股的股价,再运用舆论宣传手段,让散户去认同目标B股(也就是我们所主做的个股)的股价过低而去抢购。研究发展部甚至提出了可以让A去收购B,让B腾出空壳这样的“重大资产重组”题材,从而使市场投资者误中伏兵,实现我们的盈利目标。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能在今后全身而退,我们选择的目标B是一只流通盘在7500万,业绩较好,同时也有着很强的政府背景的公司。 
     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我们利用不断的震荡整理,从容地完成了对B公司的建仓过程,在底部温着不动。同时,作为援军的机构也完成了对A公司的部署。很快,作为领军先锋的A公司果断发动了冲击,股价扶摇直上,马不停蹄地上扬了30%,接着市场上也出现了我们所期望的“传言”、“揭秘”等等。为了全力支持A公司股价的冲锋,我们甚至在高位接纳了一些市场抛盘,终于将A的股价稳定在了16元以上。 
     但就在这时,管理层却相继推出了几只大盘股,市场人气开始涣散,更有甚者使出了跳水出货的邪招。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公司自己所做的股票,目前刚刚抬头。计划赶不上变化,老板一方面与上市公司协商,准备提前正式披露有关资产重组信息,一方面让研究发展部撰写“借资产重组东风,助XX利润增长”的个股投资报告。同时还有意无意地与一些股评界的大腕联系,告诉他们个中之详。 
     随后的几天,不知是我们的工作安排得力,还是大盘有了些企稳之势,抛盘明显减少,我们连续使用大笔买单.吃掉了拦路“虎狼”之后,B公司股价终于按照我们在《项目计划书》中所描画的那样展翅欲飞了! 
     但我们高兴得太早了。许多个股受轻纺城庄家跳水出货的影响,纷纷夺路而逃。证券市场上就是这样,一招奏效模仿者即蜂拥而至,你跳我也跳,反正落后者的命运只能是给散户“扛大个儿”,形势十分危急。 
     要命的是主做A公司的机构认为市场将步入跌势,而周期可能跨越年度至春节,与其死守不如顺势而为,明年再战。但即便我们认同这一计划,具体落实到我们的B项目上,困难仍是很大。首先我们必须在跌市中塑造一种强庄不倒的市场形象,好比打架,如果不摆出一副胜券在握、凛然不可动摇的架势来,稍有犹豫,胆小的散户更不会奋勇向前。既要营造多头气氛,又要花小钱办大事,小进大出,这就要求操盘手必须把握好人气,把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