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典音乐-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福氏恢弘大度的格局,意境深远的诠释,总是让我沉溺其中,感动不已。 

  然后,当我再度听到托斯卡尼尼。或许是音乐欣赏品味成长(或者应该说「改变」),或许是心境的不同,这一次,我听到许多从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虽然录音依旧拙劣,但是我却能感觉到音乐就像是一条满载著热情向前奔泻的巨流,穿透我的内心。 
  与福特万格勒充满哲学意味的贝多芬演奏风格相比,托斯卡尼尼更专注于形式上完美,虽然其子弟兵NBC交响乐团没有像维也纳或柏林爱乐那种梦幻般的美妙音色,但可以感受得到每一个乐手为达成指挥家的意志而全神贯注投入,极度严整与精确的演奏完成度即使是讨厌托斯卡尼尼风格的人也难以多置一词。 
  综观托斯卡尼尼的演奏风格,不难发现许多显著特质,例如他对于每一个音符、乐句、每个声部切入时间的精确掌控,使乐曲的进行具有高度流畅性;和弦与主旋律在严密整合下所获致的整体感;明快而富有活力的节奏更赋予乐曲充满生命力的跃动,或许托斯卡尼尼演奏的贝多芬缺乏几分德奥式的沉稳庄重,然而我以为他所呈现出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而不是遥不可及的天上诸神。 
  我们可以从许多相关的论述中,了解到托斯卡尼尼在其政治立场上所持的鲜明态度,例如1926年义大利的史卡拉歌剧院首演普契尼歌剧〃杜兰多公主〃时,对于墨索里尼要求演奏法西斯党徒的赞美歌〃Giovinezza〃的命令断然拒绝;或是基于对纳粹主义的反对,而不再重返拜鲁特音乐节指挥的决定(1930年托斯卡尼尼曾应华格纳家族之邀,前往拜鲁特指挥而大获好评,但是当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尽管拜鲁特一再力邀,托斯卡尼尼仍以无法在人道主义沦丧地区演出,且华格纳作品已成为纳粹的宣传品为由,坚持不再指挥拜鲁特音乐节。),我相信托斯卡尼尼这种不假妥协的坚定人格,也融入了他的音乐中,使欣赏者自能感受到一股浩然之气。 
  尽管有许多人批评托斯卡尼尼的贝多芬演奏缺乏内涵,但我始终认为在精神上,他的演奏是最趋近于贝多芬的。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译者傅雷曾在某篇文章中说贝多芬就是「力」的化身;这种力体现在贝多芬的音乐里,我们听托斯卡尼尼演奏的贝多芬交响曲,他那种强烈的力度运用不但做到形式上的展现,也带来内涵上的统一;直接而不矫饰的处理不正呼应了作曲家对他身处时代所表现出的态度? 
  在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我个人认为最能展现托斯卡尼尼特质的莫过于第三号〃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的著名主题被以一种坚定、雄壮的形象演奏出来,以充满斗志的急切步伐向前迈进;第二乐章的送葬进行曲在哀伤气氛下,托斯卡尼尼并不让它显得阴沉,而是以带著光明与希望的态度透露出「精神战胜死亡」的讯息;第三乐章的诙谐曲活力十足,呈现出作曲家轻松的一面,托斯卡尼尼的节奏虽然轻快却不流于轻浮;终乐章托斯卡尼尼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田园式的愉悦与面对挑战时的斗志做出明确对比,接近尾声时木管与弦乐之间充满惶惑的对话彷佛在问:「我应该选择哪一种?」正觉得不安之际,随后冷不防地切入铜管与弦乐的强奏,以坚定果决的语气告诉我们答案。 
  这个充满戏剧性的精采演奏是一九四九年在卡内基音乐厅的录音,同时也被收录在BMG公司最近重新发行的托斯卡尼尼〃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中。有别于早先所发行的CD版本普遍贫弱的音质,这三款「二合一」CD筛选出公认效果较佳的50年代卡内基音乐厅的录音,在母带重制过程中动用了由享誉专业录音界的Apogge公司所发展的UV22数位编码技术,将解析度提升至二十位元,以达到更好的音质,不仅如此,BMG的工程师还动了许多「手脚」,包括增加更丰富的残响与中低频量感。这三款CD如一次购买可获得附赠新旧版本比较CD一张,藉此可以很清楚的判断出新版在音质上确实有相当大幅度改善,相较于之前发行的日本版(使用JVC的K2雷射刻片技术),本版很明显的不论中低频量感、动态、残响及乐器轮廓的鲜明度上都要来得更胜一筹。 
  或许会有「基本教义派」的人士质疑这种在录音上动手脚做法的正当性,这究竟是对托斯卡尼尼真面目的还原还是扭曲?事实上许多听过托斯卡尼尼现场演奏的专业人士都曾不约而同的表示,托斯卡尼尼指挥棒下的乐团能发出不可思议的明亮饱满音响,但是过去所流传下来的大多数录音都只能听到乾瘦紧绷的音质,而本版在制作人与托斯卡尼尼家族成员(其孙Walfredo Toscanini与负责管理遗产的Allan Steckler)的密切合作下,不论是否已经拥有旧版录音的乐迷,相信这套重新发行的版本除了深入了解托斯卡尼尼的风格外,也将能使你听到更接近于这位伟大指挥家棒下应有的音响。 



古典音乐花园(二十四):鲁宾斯坦 


  亚瑟。鲁宾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钢琴大师之一,他不仅具备非凡卓然天成的钢琴技巧,优越高超的音乐艺术透视能力,也是位笔墨迷人的自传作家,尤其照相式超强记忆力更令人印象深刻。 
  他的出生日期在一般音乐辞典记载的是1886年1月28日生。1974年1月28日纽约音乐界人士为他庆祝87岁生日时他却说是1887年生;「音乐的创造者」一书的作者亲自从鲁宾斯坦处获得的是1889年2月28日,无论如何当他1982年逝世时至少是个九十五岁的钢琴长老。(现在一般资料都认为他生于1887年——注) 
  三岁开始学琴,四岁即登台公开演奏。华沙音乐院教授惊讶于这位孩童的优异天才,把他介绍给布拉姆斯的好朋友匈牙利名小提琴家姚阿幸(Jesph Joachim)。七岁在公开慈善演奏会上弹奏莫札特奏鸣曲及舒伯特、孟德尔颂等曲目。 
  1900年在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协奏下演奏莫札特第23号及圣桑第2号钢琴协奏曲,获得压倒性的成功,随后与德勒斯登及汉堡交响乐团合奏。1901年以十四岁天才少年的姿态回到华沙演奏,由华沙爱乐交响乐团协奏,密尔纳斯基指挥。1904年认识帕德瑞夫斯基(Paderewski),次年移居巴黎并公开演奏。他以主观并且强调非常快速而绚烂的技巧令人头晕目眩,深获听众赞许。圣桑即曾预言日后他必将成为伟大的钢琴家。 
  1932年四十五岁时和波兰爱乐交响乐团指挥密尔纳斯基(Emil Myinarski)的女儿安妮叶拉(Aniela Mylnarski当时23岁,昵称奈拉Nela)结婚。婚后有了家庭的压力开始一段自我追寻的阶段,「我想自己是不是真如别人所说的,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这难道就是我所能留给我妻子与儿女的遗产?」于是带著全家隐居到法国东南方的山中小屋,晚上点著蜡烛重新思考猛练。经过三年时间苦练后,他的天赋才能被唤醒了,技巧变得更加精湛,演奏琢磨得更美。 
  原本音乐气质高贵优异,再经过数年的山间苦练修行,克服技巧困难后的鲁宾斯坦往后就一直无往不利。诚如他自己说:「我不认为我是完美主义者,甚至连作梦也没想到我可能成为完美的演奏家。我是完全以表现音乐为主,以音乐本质为重心。我通常是把对音乐的爱灌注到听众心里。。。。。。」。 
  人们听鲁宾斯坦的音乐是领略鲁宾斯坦从音符中所呼唤出来最美好的情感,和他共享音乐中的喜悦感、或是能够缓和痛苦的一种无形力量。因此他的拿手作品如萧邦,他除去了感伤部分,不作夸张的弹奏,反而以高尚而文雅的格调作为缓和痛苦的慰藉形成他独有的特殊风格。 
  鲁宾斯坦将萧邦的夜曲诠释得美丽浪漫,令人陶醉已极,那是百分之百属于波兰国度的繁星点点甘美夜空。波兰舞曲英雄更是非听鲁宾斯坦不可,那是幅度雄伟澎湃汹涌的英雄波兰,第二号钢琴奏鸣曲也是他代表性名演,第三号钢琴奏鸣曲鲁宾斯坦更将我们带入东欧神秘国度昔日波兰优美世界中。 
  可以说鲁宾斯坦的萧邦全集曲曲翘楚无懈可击,世人称他为萧邦祭酒可谓实至名归。 



古典音乐花园(二十五):克莱斯勒 


  1875年2月2日生於维也纳,1962年1月29日死於纽约。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四岁时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学小提琴,他的父亲是位医生,同时也是狂热的业余小提琴家。後来在奥伯(Jacques Auber)的指导下,当他七岁时便获得维也纳音乐院(Vienna Conservatory)的允许入学,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他在那里跟随黑姆斯伯格(Joseph Hellmesberger jr。)学习小提琴,并与布鲁克纳(Bruckner)学习乐理共三年的时间。九岁举行第一场演出,并空前非凡地在十岁获得第一名成绩。之後他前往巴黎音乐院向马萨(J。L。 Massart)继续学习小提琴。 
  1887年他与四位都较他年长十岁左右的小提琴学生同获首奖毕业,当时他年仅12岁,至此之後他在琴艺上就不曾接受其他老师的指导。接下来的数年间,克莱斯勒在音乐事业上的发展并不顺利,其间甚至有朝医学及美术方面发展的举动,但在无法忘情小提琴的情况下,再度重返乐坛。1901年他第二度赴美演奏,此次则大获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克莱斯勒返回奥国从军,1914年因伤退伍并前往美国,但因反德情绪高昂,他只好暂且停止在舞台上的演出活动。1941年他在纽约街头漫步时遭车撞伤而不省人事,音乐界一度认为他没有希望重返舞台。然而一年後他就重登乐坛,演奏孟德尔颂(F。Mendelssohn)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且技不减当年。 
  克莱斯勒在作曲方面以小提琴作品为主。年轻时唯恐因自己名气不够大,使人不愿接受他的作品,因此他曾模仿旧时期音乐家的风格创作许多乐曲,并将乐曲冠上那些知名音乐家的名字,使这些作品得以迅速地广为流传。另外他也改编其他形式的乐曲而为小提琴曲,并为贝多芬、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协奏曲写装饰奏(Cadenza),为後世留下丰富的音乐资源。 



古典音乐花园(二十六):霍洛维兹 


  1965年5月9日霍洛维兹再一次从隐退的生活中走出来;回到演奏舞台。当他复出演奏消息公布后;所有入场券不但早就销售一空;还有人彻夜排队等著买站票;为的是能够一睹大师现场演奏的丰采。 
  霍洛维兹可以说是我们这个世纪里最具有确实完美技巧的一位钢琴家。这位完美主义者不但具有丰富音乐性;而且自由奔放个性使他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速度与节奏;而且丝毫不乱。在他众多录音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舒曼的「儿时情景」了。当霍洛维兹演奏舒曼「儿时情景」当中的「梦幻曲」时;从他敏捷触键里传达出来的诗意和遐思;真的可以说是继钢琴大师柯尔托(Cortot)之后无人可以匹敌。 
  霍洛维兹令人眼花撩乱的技巧;诠释作品出神入化;使他1928年在美国首次登场后就风靡了整个美国和欧洲。 30年代初期环绕他的光环更是变得灿烂夺目;他不但在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指挥下弹协奏曲;甚至还向这位指挥大师的女儿万达求婚,成了托斯卡尼尼的乘龙快婿。一时之间他更成了人们心目中一位完美无缺的音乐家。 
  可惜的是从1936到1939年间;霍洛维兹因为健康情形不好第一次隐退了。那个时候就流传著一种说法;说他两年之间从来没有碰过钢琴。可是当霍洛维兹再次复出时;音乐界却发现他的琴艺还是和过去一样精湛;绝大部份乐评家都肯定他的成熟并且说霍洛维兹把自己从一个火爆演奏家变成自我检讨的艺术家;比以前更了不起了。 
  不过尽管拥有高超技巧被所有人尊敬;有过一次退隐经验的霍洛维兹仍然在1953年再次从乐坛销声匿迹;而且这一离开就是十二年。这段期间难免又有一些关于他隐退的传说;有人说他在某处静养;也有人说他得了妄想症;甚至还有人说他的手变得很脆弱;只要一碰到钢琴就会折断!洛维兹本人都没有为这些伤人的流言辩解;究竟他为什么再次从乐坛隐退呢? 
  一直到霍洛维兹复出前;也就是1965年的时候他才对记者们说出隐退的真正原因。他说将近三十一年的时间;像个疯子一样在火车上来回奔波;为的是赶一场又一场的演奏会!可是在火车上他睡不好;而且又不爱坐飞机。所以来回赶火车已经把他弄得非常紧张;再这样下去一定会出毛病的。所以就想停一、两年让自己稍微休息一下;只是没想到竟然爱上这种平静的生活方式!于是一晃就是十年!尽管霍洛维兹决定不在音乐会上演奏;但是他却用另一种方式让喜欢他的乐迷永远记著他。他的方式就是:到录音室录音;让录音到世界各地旅行;为他和广大群众建立沟通桥梁。 
  录音虽然可以代替他到处旅行;到不能去或不愿意去的地方。但霍洛维兹总觉得录音不是真正的音乐本身;虽能像明信片般带回家重复欣赏;充其量也不过是唤起人们对美丽风景的回忆罢了;于是霍洛维兹决定结束十二年隐居生活重回演奏会;因为只有在舞台上他才觉得主宰音乐会的一切。终于1965年5月9号下午3点38分;这位大钢琴家在众人期盼下走上卡内基音乐厅舞台。 
  虽然离开舞台那么久了;霍洛维兹却一点也不觉得陌生;唯一感觉不好的;只是在侧幕旁等待出场的时候;因为有些近视看不见听众;只能清楚看到钢琴和前三排听众而已。不过霍洛维兹也不想看见他们;他只想去感觉他们;把集中的能量传给他们;把他们吸引过来;希望听众能跟他相同感受。也就是如果霍洛维兹在舞台上哭;听众应当也要跟著他一起哭! 
  霍洛维兹确实是属于舞台的!虽然他1970年第三度隐退;但1974年又再次复出;之后就没有从舞台上退缩。每一年都做新探索;对自己提出新挑战;学习过去一些没弹奏过的曲子;因为这样可以测试自己心智是否健全;反应是否仍然灵敏。 
  霍洛维兹在人生舞台与演奏台上不断遭遇自己挑战自己;终于使他成为廿世纪钢琴大师。至于常在音乐会上弹错音;犯下明显错误;霍洛维兹却说他赞成犯错!倘若一个人不犯错那只会像冰一样冷漠;令人觉得索然无味。生活中如果苛责挑剔多过理解的话;还有什么愉悦可言呢? 
  这是本世纪钢琴大师霍洛维兹的生活哲学;是否你也觉得心有戚戚焉? 



古典音乐花园(二十七):沃尔夫 


  就在布拉姆斯与世长辞的那一年;行为狂狷的胡果.沃尔夫也从他安身立命的地方消失了。这位当代、也有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曲作家;虽然生命仅有几十年;却留给后世无可计数的遗惠;把德国艺术歌曲带到空前的鼎盛状态。 
  除了谱写歌曲以外;沃尔夫也创制其他形式的音乐。他有一出趣味盎然的歌剧『元首』却始终上演无期。还有些许赞美诗歌;一首洋洋洒洒的四重奏;一阙供弦乐四重奏演奏的『义大利小夜曲』(后来扩大为管弦乐编制);几首钢琴曲;另有一阙几乎不为人所知的冗长交响诗『彭泰西利亚』。沃尔夫虽然在世时声名不彰;但是一般人仍然知道他是歌曲作家;而他也以歌曲作家身分维生。 
  沃尔夫这个行事乖张、一生纵横江湖兴风作浪的叛徒;波希米亚人;不满现状的天才;虽以四十三岁的英年殒逝;但是他却为当时诗歌风潮推波助澜。许多有识之士也指出;尽管像舒伯特、舒曼和布拉姆斯这些伟大的歌曲作家也锺情于诗歌;但是沃尔夫却是唯一真正以音乐沈思的诗人。舒伯特、布拉姆斯等大师的歌曲之美;已经无庸赘述;沃尔夫与之相较之下非但更能别出心裁;其和声法的层次甚至更上层楼;而且在文字与音乐的结合上更有独到见地。沃尔夫已臻至伊莉莎白时代歌曲作家汤姆士.坎普皮恩口中的理想境界:让歌词与音符相得益彰。沃尔夫即是个中翘楚;因此「心理歌曲」作曲家之美名便不胫而走了。沃尔夫让文字与音乐优点兼容并蓄的超凡能力——以出人意表的变调手法重拾诗歌的最高境界;或藉用突显的伴奏提升诗歌的语言含意;或以清越正确的旋律把诗歌表现得平稳熨贴——这些技巧中;有些是沃尔夫研究心中偶像华格纳的心得;有些得自于歌曲已届先知境界、但不知为何却不为人鉴赏的李斯特之真传。从各方面来看;李斯特的歌曲创作正是沃尔夫的先驱。 
  沃尔夫约从1875年开始撰写歌曲;十三年后终于达到炉火纯青地步。从1888年到1891年他根据梅力克、艾辛朵夫、哥德、凯贝尔、海策、凯勒所作的诗而谱制成了两百多首歌曲。从1895年到1897年;只有三十馀首歌曲加入原本浩大的阵容。歌曲集理主要有以梅力克的诗谱写成歌曲的五十三首歌曲集(1889)、『艾辛朵夫歌曲集』(1889)、『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