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破译圣经-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可见,在完成编纂工作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圣经·旧约》的经典化一直还在进行。公元64年,在耶路撒冷举行的“贤士会议”上,与会者提出了编纂犹太教的《希伯莱圣经》这一主张,要求继续进行宗教典籍的经典化,随后在公元90年左右的雅姆尼亚会议上,人们才基本上认可了主要的宗教典籍文本的经典化。之后,在公元140年,在加利利的乌沙举行的有关会议上,与会者又最终决定将《传道书》、《雅歌》、《以斯帖记》正式收入《圣经·旧约》,至此,《圣经·旧约》的经典化才最后完成。《圣经·旧约》经典化的完成,其意义不仅在于对犹太教经典体系形成的内在推动,而且更在于对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经典体系最终出现的直接影响。 
  因此,《圣经·旧约》作为耶路撒冷地区第一部经典化的犹太教民族宗教典籍,不仅因受其文化渊源的影响,而且由于文化交流的传播,先后对发源于同一地区的世界宗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提供了宗教原典。所以,有人指出:源于《圣经·旧约》的宗教有三个,它们分别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圣经·旧约》加上宗教著作《塔木德》就形成了犹太教的经典体系,《圣经·旧约》加上《新约》就形成了基督教的经典体系,而《圣经·旧约》加上《古兰经》则形成了伊斯兰教的经典体系。 
  《圣经·旧约》作为民族宗教与世界宗教的共同原典,在其经典化的过程之中,出现了形态的分化,不仅所分的卷数不一样,而且所收入的典籍也有多少之分。《希伯莱圣经》共分为24卷,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三大类,与基督教新教的《圣经·旧约》分为39卷,及其分类排列次序有所不同,但在内容上则完全一样,因为后者不过是因将前者之中的某些部分分开而增加了卷数:除了将《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志》分成上下卷,《以斯拉-尼希米记》分为《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之外,还把《十二小先知书》分为12卷,故而增多15卷,并且分为历史书、智慧书、先知书这三类。 
  《希伯莱圣经》与基督教天主教的《圣经·旧约》在内容上有所差异,这就是与前者相比,后者多收入了7卷,包括历史书《多比传》、《犹滴传》、《马加比传》(上、下卷),智慧书《便西拉智训》、《所罗门智训》,先知书《巴录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这是因为,早在公元前3世纪时的希腊化时期,《圣经·旧约》里面的一部分宗教典籍,以及《圣经·旧约》没有收入的一些宗教典籍,已被当作重要的文化典籍,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由72位学者合作,从希伯莱语翻译成了希腊语。后来,这个翻译文本被称作“七十子希腊文本”,从而使犹太民族的宗教典籍得以在通用希腊语的罗马帝国的广大区域内迅速流传,成为一个被后人视作文化交流的“历史性事件”。 
  从此以后,《圣经·旧约》陆续被翻译成希腊语。由最初翻译“摩西五经”,到将《旧约》里面的全部宗教典籍翻译完毕,已经是进人公元初年以后的事了,总共花费了将近300年的时间。在公元1世纪基督教创建的时候,耶路撒冷及其周围地区的犹太人,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各地散居的犹太人,大多数都是使用希腊语来作为自己的第一语言,因而不仅《圣经·旧约》使用的语言以“七十子希腊文本”这样的希腊语宗教典籍为基础,而且有关《圣经·新约》的著述,更是直接以希腊语来撰写。从这个意义上讲,基督教是在希腊语文化的氛围之中发展起来的世界宗教,所以能够超越民族乃至国家的种种有形与无形的人为限制。 
  正是由于基督教自创建以来一开始就使用“七十子希腊文本”,来对犹太教的《圣经·旧约》进行希腊语的文本翻译,并以此作为基督教的《圣经·旧约》,因此,在公元4世纪就出现了后来被称为“梵蒂冈古卷”与“西奈古卷”,以及在公元5世纪时出现的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古卷》的这样一些《圣经·旧约》的希腊语抄本。基督教《圣经·旧约》就是在这些抄本的基础上来完成其自身的经典化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比《希伯莱圣经》多出了后者没有收入的7卷宗教典籍,并由此形成了基督教《圣经·旧约》46卷的经典传统。 
  尽管在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以后,基督教也随之分为希腊语地区的东派教会与拉丁语地区的西派教会,并且在公元1054年正式分裂,分别以东正教与天主教为代表。但是,无论东派教会从公元7世纪开始推行的经典化,还是西派教会从公元5世纪开始推行的经典化,都同样恪守了这一经典传统。特别是天主教,在新教从1529年掀起宗教改革运动以来,仍坚持《圣经·旧约》46卷的经典传统,并在1546年确定了以包括《旧约》与《新约》在内的拉丁语《圣经》标准本。然而,新教主张《圣经·旧约》直接以希伯莱语言原本,也就是根据《希伯莱圣经》,用各种民族语言来翻译,而《圣经·新约》则从希腊语原本翻译成各种民族语言,从而使《圣经》出现各种民族语言的众多版本,以改变《圣经》由教会垄断的状况。 
  《圣经·旧约》作为宗教原典,主要是用希伯莱语言写成的,而《圣经·新约》做为宗教著作,则主要是用希腊语写成的。《圣经·新约》所收入的宗教著作,是分别由耶稣的众多门徒个人撰写的,一共27卷,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启示录这四类。在《圣经·新约》中最早出现的宗教著作,是在公元70年以前就写成的,但《圣经·新约》成书的时间,则直到公元2世纪中叶才结束,整个撰写过程将近100年。随后,也就开始了与《圣经·新约》相关的经典化,虽然在公元2世纪末,已经初步完成《圣经·新约》的经典化,但这一工作的最后完成,则是在公元5世纪初叶的事情了。 
  基督教《圣经·新约》经典化的完成,不仅加快了基督教经典体系的最终形成,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从犹太教到伊斯兰教的经典体系的进化,也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例如,犹太教的《塔木德》就是从公元175年开始进行搜集编著,并在公元5世纪下半叶完成的;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则在公元7世纪初叶开始口传,到公元10世纪出现书面定本。同时,这种促进,还是全面性的,既有可能作为宗教经典体系建立的某种参照系,又有可能提供宗教经典体系建构所需的文本资源。 
  虽然从宗教典籍经典化的角度来看,基督教的《圣经》的确是在《旧约》经典化以后,才有《新约》的经典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基督教的《圣经》中,《旧约》的地位与作用必然超过《新约》的地位与作用。事实上,恰恰相反,《新约》的重要性事实上远远地超过了《旧约》,无论是地位,还是作用,《新约》都占据了基督教《圣经》中的首要位置。这是因为,《旧约》是耶和华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约法,而《新约》则是上帝亲临人间的基督耶稣与信徒立约,民族宗教的约法不过是为世界宗教的立约提供了关于神与人盟约的思想资源,而世界宗教正是以立约的方式来重建神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 
  正如《旧约》的根本是通过“摩西五经”来确立民族宗教的律法体系,《新约》的核心则是要以“四福音书”来创立世界宗教的救世思想,它表现出了两者之间的某种对抗—— 
 
  有一个人干枯了一只手,有人问耶稣说:“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他。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当安息日掉在坑里,不把它抓住拉上来呢?人比羊何等贵重呢!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于是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和那只手一样。 
 
  很明显,《新约》从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出发,以平等待人的救世思想,来修正强制威慑的律法体系。 
  尽管不能否认耶稣是以基督的姿态来进行救世的,所以才处处显示奇迹,时时教诲众人,但是,正如《马太福音》中所指出的那样:“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因此,他对于现存的律法体系不是抛弃,而是要通过修正使之上升为普遍的真理,于是耶稣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作,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 
  这样,唯一的善就是爱!对于构成律法体系基础的,由全能先知摩西传达的十条诫命之中的宗教律例,耶稣并没有废掉,而是上升为善的真理,这就是爱人,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那么,对于摩西十诫之中的宗教典章,耶稣又是怎样来成全的呢?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由此可见,耶稣也没有将摩西十诫之中的宗教典章废掉,而是同样地上升为善的真理,这就是爱人如己,因而只有当一个人能够放弃一切世俗的利益与偏见时,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唯一的善,成为一个完全人。在这里,爱人是成为完全人的根本,而爱人如己则是成为完全人的行动,因而唯一的善就是爱,从爱人的基点出发去爱人如己!当然,达到爱的境界的唯一宗教前提就是必须跟从基督耶稣,这是最大的诫命! 
  “有一个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因此,最大的诫命首先就是要爱上帝,这种爱就是虔诚地信奉,体现出唯一的善,爱成为上帝与人之间立约的基础;其次就是要爱人,这种爱就是爱人如己的行动,显现出唯一的善,爱成为基督耶稣与人之间立约的现实。于是,爱成为上帝之道的绝对真理:在爱上帝的前提之下,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平等地爱每一个人,世界将因之而充满爱,“天国就在你们心中”! 
  所以,“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很难的!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门徒听见这话,就稀奇得很,说:‘这样谁能得救呢?’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彼得就对他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到什么呢?’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但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 
  在这里,财主的形象,在实际上,就是对不能撇下一切而跟从基督耶稣这样的人的一个比喻,因而跟从基督耶稣的完全人,在放弃人间的一切的同时,就能够得到天上的一切,而百倍的回报就是进入永生的天国。就这样,人们心中的天国与上帝所在的天国重合。显然,放弃一切世俗的利益与偏见,固然对于净化人的灵魂,达到爱的最高境界是不可缺少的;可是,要是世上所有的人,为了进入天国而放弃一切的话,那么,从此以后人在大地上也就不复存在了,事实上也就将导致上帝与人之间立约的消解,甚至消失,从而形成一个关于天国的悖论。 
  然而,早在这一悖论可能形成之前,耶稣就以基督的方式进行了消除:“我又告诉你们,凡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这就是说,除了人们心中的天国与上帝所在的天国之外,在大地上将出现一个人间的天国。 
  如果将人们心中的天国视为对于天国的绝对信仰,如果将上帝所在的天国视为对于天国的永恒理想,那么,大地上出现人间的无国,也就是对于天国的可能追求,从而自然而然地将人们心中的天国与上帝所在的天国完整地融为一体:对于天国的信仰与对于天国的理想将成为实现人间天国这一追求的现实过程,而基督耶稣正是以救世思想来体现出上帝与我们同在的。这样,上帝之国将是信仰的天国、追求的天国、理想的天国这三者所共同建立起来的,因而人走向上帝之国,就不仅仅是个人将得救的福音,而是成为所有人都将得救的福音。 
  因此,人世间的一切人要充满爱心,要坚持信仰、坚持追求、坚持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后得救,这正如耶稣对他的门徒所说: 
 
  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好多人。你们也要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总不要惊慌!因为这些事是必须有的,只是末期还没有到。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这都是灾难的起头。那时,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也要杀害你们,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恨恶。那时,必有许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恶。且有好些假先知起来,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地冷淡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 
 
  在末期来到之后,才是复兴的时候,也就是末日复活接受最后审判的时候,但是在此之前,每一个人必须不要让爱心逐渐冷淡,才能够在灾难性的现实之中得救。特别是,耶稣已经预见到了门徒们在这一现实中,对天国福音进行传教的艰难处境,不仅要拒绝假先知的迷惑,以保持爱心的纯正,更要承受一般人的陷害恨恶,以保护爱心的纯洁。这样,从《旧约》到《新约》,便实现了宗教思想的形而上更新,《新约》亦因之而成为世界宗教已经来临的经典性标志之一。 
 
  Ⅶ.32 墓穴中的“圣布”  
  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生成物,既是意识形态的思想存在,以宗教典籍的文本方式流传,于是,便有了经典;更是社会现实的实践活动,以宗教人士的组织方式传播,于是,便出现了教会。如果宗教思想能够进入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成为意识形态的主导思想,甚至占据了意识形态霸主的地位,即在实际上也就得到广泛流传的话语权力,那么,便有可能产生经典至上的宗教效应。同样,如果宗教组织能够进入现实的社会生活主流,成为社会生活的导向组织,甚至决定着社会生活的总动向,事实上也就拥有了官方传播的政治权力,因而有可能会出现教会唯一的宗教政权。 
  显然,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来说,这两者不可偏废:如果仅仅只有宗教经典而无宗教教会,就难以保持宗教思想的长期流传,因为教会作为传教机构,将促使经典不间断地传播;而如果仅仅只有宗教组织而没有宗教经典,则难以保证宗教组织的长期存在,因为经典作为精神支柱,将维系教会长久的稳固。由此可见,基督教从创建之初,便同时拥有宗教典籍的福音书与宗教人士的使徒,正是其得以成为世界宗教的基本条件。在进行宗教典籍经典化与宗教人士教会化的过程之中,基督教最终成为了世界宗教。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必须把握好其经典与教会应有的度——经典首先作为文化典籍在社会之中流传,使宗教思想在争取进入意识形态主流的同时,与其他意识形态平等地共享话语空间,既不凌驾于也不屈从于其他意识形态,然后发挥宗教思想的独立作用;教会首先作为文化机构在社会之中出现,使宗教组织在进入生活主流的同时,与其他社会组织共同进行社会生活的引导,既不去支配也不去附属任何社会组织,然后发挥宗教组织的独特功能。 
  如果不能达到这个度,宗教就不是真正的宗教,最多是准宗教,它将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