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1-本草品汇精要-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鬼 
(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梨盖 房慈 爵离 农果 利茹 方盖【苗】(图经曰)春生叶 
似 
葵 
故名防葵今以枯朽野狼毒当之极为谬矣其防葵置水不沉野狼毒则不然以此为别尔【地】(图经曰) 
生临淄川谷及嵩高少室泰山襄阳望楚山东皆有之(道地)兴州【时】(生)春生叶(采)三 
月三日 
取根【收】曝干【用】根不 者为好【质】类防风【色】土黄【味】辛甘苦【性】寒散泄【气 
】 
浸 
一宿漉出曝干用黄精自然汁一二升拌了土气中炒令黄精汁尽为度【治】(疗)(药性论云)疝 
气 
癖气块膀胱宿水血气瘤大如碗悉能消散鬼疟百邪鬼魅精怪通气【赝】枯朽野狼毒为伪 

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柴胡(出神农本经)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以上朱字神农本经)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 
拘 
挛亦可作浴汤(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地薰 山菜 茹草叶 芸蒿 柴姜 邈(音貌) 柴 
草【苗】(图经曰)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紧有似斜蒿亦有似麦门冬而短者七月开 
黄 
花一种生丹州者结青子与他处者不类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为佳 
【地】(图经曰)生洪农山谷及冤句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道地)银州寿州栾州者为佳 
【时】 
(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曝干【用】根柔软者为好【质】类前胡而细小【色】 
紫 
赤【味】微苦【性】平微寒泄【气】气味俱轻纯阳(丹溪云)阴中之阳【臭】香【主】伤寒 
往 
来寒热【行】足少阳经厥阴经【助】半夏为之使【反】畏女菀藜芦恶皂荚【制】(雷公云) 
去 
芦银刀削上赤薄皮少许细锉用之勿令犯火【治】(疗)(药性论云)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 
痛 
宣畅血气下气消食及时疾内外热不解(萧炳云)痰满胸胁中痞(日华子云)除烦止惊消痰止 
嗽润 
心肺及天行瘟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汤液本草云)除虚劳寒热去早晨潮热及心下痞胸膈 
痛 
并往来寒热胆痹(李杲云)左右两傍胁下痛目晡潮热往来生在脏调经内主血在肌主气上行经 
(补)(药性论云)劳乏羸瘦(日华子云)五劳七伤益气力添精补髓(衍义曰)柴胡本经并 
无一字治 
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凡此误世甚多尝原病劳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因虚而致劳故曰 
劳者牢也须当斟酌用之如经验方治劳热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无不效日华子云味甘补 
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药性论云谓治劳乏羸瘦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取而用之不亡何待注 
释本草一字亦不可忽盖万世所误无穷也苟有明哲之士自可处制中下之士不肯考究枉致沦没可 
不谨哉可不戒哉如张仲景治寒热往来如疟用柴胡正合其宜【合治】合茯苓桔梗大黄石膏麻子 
仁甘草桂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入硝石三方寸匕疗伤寒寒热头痛心下烦满 

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麦门冬(出神农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以上 
朱 
字神农本经)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 
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羊韭 爱韭 马韭 门(音门) 火 
冬忍陵 仆垒 随脂 不死药 忍冬 羊蓍 禹葭 禹余粮【苗】(图经曰)叶青似莎草 
长 
及尺 
圆如珠江南出者叶大如鹿葱小者如韭大小虽有三四种其功用亦相似也【地】(图经曰)生函 
谷 
川谷及堤 肥土石间久废处今所在有之(道地)江宁新安者佳吴地尤胜【时】(生)四季不 
凋(采) 
二月 
】淡碧【味】甘微苦【性】平泄缓【气】气浓于味阳中微阴【臭】朽【主】肺热烦渴【行】 
手太阴经【助】地黄车前子为之使【反】畏苦参青 苦芙木耳恶款冬花苦瓠【制】凡使以 
水渍漉周润俟柔软去心用若以汤浸则气味失矣【治】(疗)(药性论云)热毒止烦渴面目肢节 
浮 
肿下水肺痿吐脓疗心腹结气身黑目黄心下苦支满(日华子云)止渴肥人时疾热狂头痛止嗽(陈 
藏器云)止烦热消渴身重目黄寒热体劳止呕开胃下痰饮(东垣云)退肺中隐伏之火生肺中不 
足 
之金(补)(药性论云)泄止燥渴阴得其养补虚劳益气强阴 精(日华子云)五劳七伤安魂 
定魄 
(衍义曰)心肺虚热并虚劳客热(汤液本草云)益心气不足及血妄行【合治】鲜肥麦门冬二 
两以 
苦瓠汁浸经宿去心捣烂内宣州九节黄连末二两和剂并手丸如梧桐子大食后饮下五十丸止消渴 
○合白蜜银器中重汤煮搅不停手候如饴乃成酒化温服之补中益心悦颜色安神益气令人肥健其 
力甚 ○合五味子人参为生脉之剂补肺中元气不足【禁】不抽心令人烦闷绝谷寒多人不可服 

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独活(出神农本经)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 (音炽)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以 
上朱 
字神农本经)疗诸贼风百节痛风久新者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 
胡 
王使者 独摇草【苗】(图经曰)春生苗叶如青麻六月开花作丛而黄夹石上生者结实时则叶 
黄 
土脉中生者则叶青此草一茎直上得风不摇无风自动故名独活以微黄白色而作愧形虚大者是也 
【地】(图经曰)雍州川谷或陇西南安及文州凤翔府(陶隐居云)出益州北部及西川茂州(道 
地) 
蜀汉者为佳【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曝干【用】根虚大者为好【质】 
类前 
胡而粗大【色】微黄白【味】苦辛【性】温泄散【气】气味俱薄阳也(东垣云)阴中之阳【臭】 
香【主】风寒湿痹【行】足少阴经【助】蠡实为之使【制】去芦净用【治】(疗)(药性论云) 
诸中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肌苦痒手足挛痛劳损及风毒齿痛(汤液本草云)头眩目晕及燥湿经云 
风 
能胜湿又云独活细而低治足少阴伏风而不治太阳故两足寒湿痹不能动止非此不能除(东垣 
云) 
诸风掉眩颈项难伸风寒湿痹两足不仁【合治】合细辛疗少阴经头痛○合地黄等分每服三钱治 
牙风上攻肿痛○每用四两合好酒一升煎半升温服治中风通身冷口噤不知人 

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羌活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亦去温湿风一身尽痛非此不能 
除(名医所录)【名】羌青 护羌使者【苗】(图经曰)春生苗叶如青麻六月开花作丛而紫夹 
石 
上生者结实时则叶黄土脉中生者则叶青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以紫色而节密者为羌活也○谨 
按旧本羌独不分混而为一然其形色功用不同表里行经亦异故分为二则各适其用也【地】(图 
经曰)出雍州川谷或陇西南安及文州宁化军(陶隐居云)出益州北部及西川(道地)今蜀汉 
出者 
佳【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曝干【用】根节密者为佳【质】类川大黄 
苗而 
有节【色】紫赤【味】苦辛【性】温散【气】气味俱轻阳也(东垣云)阴中之阳【臭】香【主】 
肢节疼痛【行】足太阳经厥阴经【助】蠡实为之使【制】去芦净用【治】(疗)(唐本注云) 
除 
风兼水(药性论云)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 斜遍身 痹(日华子云)一切风 
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明目赤疼及伏梁水气通利五脏(补)(日华子云)五劳七伤虚损 
冷气 
骨节酸疼【合治】为末每服五钱水酒各半盏煎去滓温服治产后中风语涩四肢拘急○合川芎治 
足太阳少阴头痛透关节 

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升麻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 
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夭轻身长年(名医所录)【名】周麻【苗】(图经曰)春生苗高二 
三 
尺叶似麻叶而青四五月着白花似粟穗六月结黑实根紫如蒿根有须多孔其孔如眼用引诸药上升 
故俗谓之鬼眼升麻也【地】(图经曰)出陕西及宁州嵩高淮南州郡皆有之(道地)益州川谷 
及蜀 
川者为胜【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曝干【用】根坚实者为好【质】类 
羌活 
而多须【色】青白【味】甘苦【性】平微寒【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东垣云)阴中之阳【臭】 
香【主】解肌升胃气【行】手阳明经太阴经足阳明经【制】(雷公云)以刀刮去粗皮一重用 
黄 
精自然汁浸一宿出蒸曝干用【治】(疗)(图经曰)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解伤寒头痛并诸丹毒(药 
性论云)小儿风惊痫时气热雍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又主百邪鬼魅(日 
华子云)安魂定魄鬼附啼泣游风肿毒口气疳 (丹溪云)理胃解肌肉间热脾痹手足阳明伤风 
引 
用之要药及发散本经风邪(补)(汤液本草云)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气于上行不可缺 
也 
【合治】合犀角黄芩朴硝栀子大黄各二两豉二升微熬同捣末蜜丸每服三十丸治四肢大热大便 
难○以五两合水蜜煎三沸半服半敷治时行病发疮○合芍药葛根等分甘草少许治春温头疼发热 
及小儿斑疹【禁】升麻入足阳明若初病太阳证便服升麻葛根发出阳明经汗或失之过阳明经燥 
太阳经不可解必传阳明矣投汤不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代】瘀血入里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黄 
汤乃阳明经圣药也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升麻犀角性味相远不同何以代之盖以升麻止是引地黄 
及余药同 

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车前子(出神农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男 
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明目疗赤痛○叶及根味甘寒主金疮止血衄鼻瘀 
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烦下气除小虫(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当道 虾蟆衣 马舄(音昔) 
胜 
舄 
余 
穗如鼠尾花甚细青色微赤实如葶苈赤黑色今人家庭除中多有之亦可作茹蜀中尤尚郭璞云大叶 
长穗好生道傍喜在牛迹中生故曰车前当道也【地】(图经曰)生真定平泽丘陵道路中今江湖 
淮 
甸近京北地处处有之(道地)开州者为最【时】(生)春生苗(采)五月五日取苗七月八月 
取实【收 
】阴干【用】子黑细者为好【质】类鸡冠子【色】黑【味】甘咸【性】冷软【气】味浓于气 
阴中之阳【臭】朽【主】明目利小便【助】常山为之使【制】(雷公云)凡使须一窠有九叶 
内 
蕊茎可长一尺二寸者和蕊叶根去土称重一镒者力全堪用使叶勿使蕊茎其叶锉于新瓦上摊干用 
之【治】(疗)(图经曰)妇人难产○叶生研以水解饮之止衄血(药性论云)去风毒肝中风热 
毒风 
冲眼目赤痛瘴翳脑痛泪出及心胸烦热叶主尿血明目利小便通五淋(萧炳云)养肝(东垣云) 
利小 
便而不走气(补)(药性论云)叶补五脏【合治】合常山为使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下 
气○ 
以五两合葵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服治妊娠患淋小便涩水道热而不通○为末合米 
饮服二钱治泻如神○合干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服之治久患内瘴眼○叶绞取汁 
一盏入蜜一合煎温作二服治热痢不止者【禁】叶捣取汁服疗泄精大误矣此药甘滑利小便走泄 
精气及主小便赤下气有人作菜食小便不禁尝为所误 

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草之木
内容:x无毒 植生x 
木香(出神农本经)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疗 
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消毒杀鬼精物温疟蛊毒行药之精轻身致神仙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下焦气 
结滞须用槟榔为使(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蜜香【苗】(图经曰)根窠大类茄子叶似羊蹄 
而 
长大花开如菊其实黄黑色以根形如枯骨者良【地】(图经曰)出永昌山谷(道地)昆仑及广 
州舶 
上来者佳【时】(生)春生苗(采)不拘时取【收】晒干【用】根轻浮苦而粘齿者为好【质】 
类 
枯骨【色】土褐【味】辛苦【性】温散【气】味浓于气阴中阳也(东垣云)纯阳【臭】香【主】 
调诸气止泻痢【助】得肉豆蔻陈皮生姜槟榔为佐使【制】不见火细锉用【治】(疗)(陶隐居 
云)消毒肿除恶气(药性论云)九种心痛积年冷气 癖症块胀满逐诸壅气上冲烦闷及霍乱吐 
泻 
心腹 刺(日华子云)除心腹一切气止泻霍乱痢疾安胎健脾消食及膀胱冷痛呕逆反胃(衍义 
曰) 
专泄决胸膈间滞塞冷气(汤液本草云)去肺中滞气及腹中气转运和胃气(丹溪云)行肝经气 
火煨 
可实大肠【合治】为末合酒服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赝】土青木香为伪 

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青木香主妇人血气刺心痛不可忍九种心痛积年冷气 癖症块胀痛逐诸壅气上冲烦闷霍乱 
吐泻心腹 刺(名医所录)【苗】(图经曰)春生苗三四尺叶如牛蒡但狭长八九寸皱软而有毛 
夏 
开黄花如金钱其根类甘草而辛香又一种叶如山芋而开紫花者江淮人呼为土青木香也【地】(图 
经 
【质】 
类南苦参而黑褐【色】青黑【味】辛苦【性】温【气】味浓于气阴中之阳【臭】香【主】行 
气 

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草之走
内容:x无毒 蔓生x 
山药(出神农本经)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 
延 
年(以上朱字神农本经)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羸瘦充五脏烦热(以上黑字 
名 
医所录)【名】薯蓣 山芋 玉延 土 署 山羊 修脆 儿草【苗】(图经曰)春生 
苗蔓延苗蔓延援篱茎紫叶青有三尖角似牵牛更浓而光泽夏开细白花大类枣花秋生实于叶间其 
状如铃南中有一种生山中根细如指极紧实过于家园种者味更珍美食之尤益人今江湖闽中出一 
种根如姜芋之类皮紫极有大者一枚可重斤余但性冷于北地者尔(吴氏云)始生赤茎细蔓五月 
华 
白七月实青黄八月熟落其根中白皮黄类芋【地】(图经曰)生嵩高山谷及临朐钟山今处处有 
之 
(陶隐居云)东山南江南康(唐本注云)蜀道(道地)北都四明今河南者佳【时】(生)春 
生苗(采) 
二月八月取根【收】曝干或风干【用】白色坚实不蛀者为好【色】皮土褐肉白【味】甘【性】 
温平缓【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朽【主】安神健脾【助】天门冬麦门冬紫芝为之使【反】 
恶甘遂【制】取粗大者用竹刀刮去黄皮以水浸末白矾少许掺水中经宿取净洗去涎风干用【治】 
(疗)(药性论云)去冷气止腰疼镇心神安魂魄开达心孔多记事(日华子云)长志安神疗泄 
精健忘 
(东 

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x 
薏(音意)苡(音以)仁(出神农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其根下 
三虫(以上朱字神农本经)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 
解蠡 屋 (音毯) 起实 KT (音感) 竿珠 薏珠子【苗】(图经曰)春生苗茎高三 
四尺 
叶如黍叶开红白花作穗五六月结实其色青白形如珠子而稍长故呼薏珠子(别本注云)今多用 
汉 
梁者气力劣于真定取青水色者良【地】(陶隐居云)生交 及汉梁今处处有之(道地)真定 
平泽 
及田野为佳【时】(生)春生苗(采)八月取根实【收】曝干【用】实白微青者为好【质】 
类珠 
子而稍长【色】青白【味】甘【性】微寒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香【主】除肺痿 
止消渴【制】曝于日中按之得仁【治】(疗)(图经曰)根煮汁除心腹烦满胸胁痛○叶益中空 
膈 
(陶隐居云)根煮汁去小儿蛔虫(药性论云)热风筋脉挛急令人能食除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 
上气 
破五溪毒肿(陈藏器云)煞蛔虫(孟诜云)干湿香港脚【合治】合苦酒疗肺痈心胸甲错○合麻 
黄杏 
仁甘草治风湿身烦疼日晡剧者○合大附子治胸痹偏缓急【禁】妊娠不可服【赝】粳KT 为 
伪 

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益智子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 
盐同煎服有神效(名医所录)【苗】(图经曰)益智子叶似 荷长丈余其根傍生小枝高七八寸 
无 
叶花萼作种生其上如枣许大皮白中仁黑仁细者佳【地】(图经曰)益智子生昆仑国今岭南州 
郡 
往往有之【时】(生)春(采)无时【用】去皮用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