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地】出南方溪涧中【用】肉【质】大者长四五寸其头尾一般大头状似鳟体圆似 浓肉重
唇细鳞背有 刺甚硬其尾不岐小时即有子俗呼为阿浪鱼【色】身黄白色有黑斑点纹【味】甘
颇美【性】温平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子及肠有毒 卵生x
石斑鱼(本草纲目)【名】石矾鱼(延寿书)高鱼【地】生南方溪涧水石处【质】长数
寸浮
游水面闻人声则划然深入(临海水土记云)长者尺余其性淫春月与蛇医交牝故其子有毒(南
方
异物志云)高鱼似鳟有雌无雄二三月与蜥蜴合于水上其胎毒人(酉阳杂俎云)石斑与蛇交南
方
有土蜂土人杀此鱼标树上引鸟食之蜂窠皆尽也【色】白鳞黑斑其斑如虎纹【禁】石斑鱼子及
肠不宜食之令人吐泻【解】(医说云)用鱼尾草汁少许解之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音固无毒 卵生x
黄 鱼肉白煮汁饮主止胃寒泄泻○油主疗疮癣有虫(本草纲目)【名】黄骨鱼 (李时
珍
云)鱼肠肥曰 此鱼肠腹多脂渔人炼取黄油燃灯甚 也南人讹为黄姑北人讹为黄骨鱼【地】
生江湖中小鱼也【时】(生)无时(采)无时【用】鱼汁鱼油【质】状似白鱼而头尾不昂遍
身细
鳞阔不逾寸长不近尺【色】白【味】甘【性】温【制】可作 菹煎炙甚美【禁】油不宜燃灯
昏人目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无毒 卵生x
鲦鱼肉煮食已忧主暖胃止冷泻(本草纲目)【名】白 (音条) 鱼(音餐) 鱼(音
囚) (李
时珍云)鲦条也 粲也 囚也条其状也粲其色也囚其性也【地】生江湖中小鱼也【时】(生)
无时(采)无时【用】肉【质】长仅数寸形狭而扁状如柳叶鳞细而整性好群游【色】洁白可
爱
【味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无毒 卵生x
残鱼主作羹食宽中健胃(食鉴本草)【名】王余鱼(纲目)纸鱼 (李时珍)按(博
物志云)
吴王阖闾江行食鱼 弃其残余于水化为此鱼故名或又作越王及僧宝志者盖出传会不足致辩
【地】出苏松浙江【时】(采)二三月取之清明前有子食之甚美清明后子散而瘦但可作 腊
彼
人尤重小者曝干以货四方耳【用】肉作羹【质】大者长四五寸身圆如箸无鳞若已 之鱼但目
有两黑点尔【色】洁白如银故名纸鱼【味】甘【性】平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音针无毒 卵生x
鱼肉主食之无疫(本草纲目)【名】姜公鱼(俗名)铜 鱼(音税临海志) (李时
珍云)此
鱼喙有一针故有诸名俗名姜太公钓针亦传会也【地】生江湖水中【质】大小形状并同 残但
喙尖有一细黑骨如针为异耳(东山经云) 水北注于湖中多 鱼状如鲦其喙如针即此【味】
甘
【性】平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音聿无毒 卵生x
鱼肉主和中益气令人喜悦(本草纲目)【名】春鱼(俗名)作腊名鹅毛 (李时珍)
按(尔
雅云) 小鱼也名义未详春以时名也 以干腊名也【地】(段公路北户录云)广之恩州
出
鹅毛 用盐藏之其细如毛其味绝美(郭义恭)所谓武阳小鱼大如针一斤千头蜀人以为酱者也
又
(
中
随水流出土人取收曝干为 以充苞苴食以姜醋味同虾米【质】状似初化鱼苗或云即鳢鱼苗也
【味】甘【性】平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无毒 卵生x
金鱼肉主久痢噤口(本草纲目)【地】(李时珍云)金鱼有鲤鲫鳅 数种鳅 尤难得独金
鲫
耐久前古罕知惟(博物志云)出功婆塞江脑中有金盖亦讹传(述异记)载晋桓冲游庐山见湖
中有
赤鳞鱼即此也自宋始有畜养者今则处处人家养玩矣【时】春末生子于草上好自吞啖亦易化生
【用】肉其肉味短而韧【色】初出黑色久乃变红又或变白者名纸鱼亦有红白黑斑相间无常者
【味】甘咸【性】平【治】(杨拱医方摘要云)久痢噤口病势欲死用金丝鲤鱼一尾重一二斤
者
如常治净用盐酱葱必入胡椒末三四钱煮熟置病患前嗅之欲吃随意连汤食一饱病即除根屡治有
效【忌】(物类相感志云)金鱼食橄榄渣肥皂水即死得白杨皮不生虱又有丹鱼不审即此类否
今
附于下
丹鱼(纲目附录)○按(抱朴子云)丹水出京兆上洛县冢岭山入于 水中出丹鱼先夏至
十夜
伺之鱼浮水侧必有赤光上照若火割血涂足可以履冰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音啼有毒 原本注 鱼内纲目分条x
鱼肉主食之疗瘕(名医别录)无蛊疾(本草纲目)【名】人鱼(弘景)孩儿鱼 (李
时珍云)
啼声如孩儿故有诸名作 者并非【地】(陶弘景云)人鱼荆州临沮青溪多有之(北山经云)
决
水多人鱼又云休水北注于洛中多 鱼(李时珍云)孩儿鱼有二种 鱼生江湖中一种鲵鱼生溪
涧
中【质】(陶弘景云)形似 而有四足声如小儿其膏然之不消耗秦始皇骊山冢中所用人膏是
也
(寇宗 云) 鱼形微似獭四足腹重坠如囊翅鳞与 相类尝剖视之中有小蟹小鱼小石数枚
也
(李时珍云) 鱼形如 腹下翅形似足其 颊轧轧音如儿啼即 鱼也一种鲵鱼形声皆同但
能
上树乃鲵鱼也(北山经云)人鱼状如 四足音如小儿食之无瘕疾又云状如蛰 而长距足白而
对
食之无蛊疾可以御兵按此二说前与陶合后与寇合盖一物也今渔人网得以为不利即惊异而弃之
盖不知其可食如此也【色】身微紫色色如 【味】甘【赝】(徐铉稽神录云)谢仲玉者见
一
妇人出没水中腰以下皆鱼乃人鱼也又(徂异记云)查道奉使高丽见海沙中一妇人肘后有红鬣
问
之曰人鱼也此二者乃名同物异非 鲵也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有毒x
鱼师(本草纲目)○(李时珍)按(陈藏器诸鱼注云)鱼师大者有毒杀人今无识者但(唐
韵云)
老鱼也(山海经云)历KT 之水有师鱼食之杀人其即此鱼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x音枕无毒x
鱼 (本草纲目)主能销毒(名医别录)【名】(李时珍云)诸鱼脑骨曰 曰丁鱼尾曰
音抹
曰丙鱼肠曰 曰乙鱼骨曰鲠曰刺鱼脬曰鳔曰白鱼翅曰鳍曰鬣鱼子曰 曰 【地】处处鱼头生
此骨惟青鱼者极大可作器【解】(延寿书云)能解蛊毒作器盛饮食遇蛊辄裂破也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鱼鳞主食鱼中毒烦乱或成症积烧灰水服二钱(本草纲目)【名】(李时珍云)鳞者KT
也
鱼产于水故鳞似KT 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兽产于山故毛似草鱼行上水鸟飞上风恐乱鳞羽也
【治】(名医别录云)诸鱼鳞烧灰治鱼骨鲠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鳞虫
内容:鱼子主疗目中障翳(本草纲目)【名】 (音米) (音蚁)【苗】(孟诜云)凡鱼生子
皆粘在
草上及土中冬月寒冰过后亦不腐坏到五月三伏日雨中便化为鱼(李时珍云)凡鱼皆冬月孕子
至
春末夏初则于湍水草际生子有牡鱼随之洒白盖其子数日即化出谓之鱼苗最易长大孟氏之说盖
出谬传也【地】处处鱼腹中生之【时】(生)于春(采)二三月取之【用】(李时珍云)鱼子
古方
未见用惟(圣济总录)治目决明散中用之亦不言是何鱼之子大抵当取青鱼鲤鲫之属尔【合治】
(圣济总录方)决明散治一切远年障翳 肉赤肿疼痛用鱼子活水中生下者半两以硫黄水温洗
净
石决明草决明青葙子谷精草枸杞子黄连炙甘草枳实麸炒牡蛎粉蛇蜕烧灰白芷龙骨黄柏各一两
白附子炮白蒺藜炒黄黄芩炒羌活各半两虎睛一只切作七片文武火炙干每一料用一片右通为末
每服三钱五更时茶服午夜再服赤白翳膜七日减去 肉赤肿痛不可忍者三五日见效凡遇恼怒酒
色风热即疼者是活眼尚可医治如不疼是死眼不必医也【忌】猪鱼酒面辛辣色欲
墨头鱼(纲目附录)石首鱼内○(李时珍云)四川嘉州出之状类 子长者及尺其头黑如
墨头
上有白子二枚又名北斗鱼常以二三月出渔人以火夜照又之
鱼(纲目附录)鳜鱼内○(山海经云)洛水多 鱼状如鳜居于逵苍纹赤尾食之不痈可
以治
(郭注云) 音滕逵乃水中穴道交通者愚按 鱼之形状居止功用俱与鳜鱼同亦鳜之类也(日
华子)谓鳜为水豚者岂此 与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甲虫
内容:x无毒x
绿毛龟主通任脉助阳道补阴血益精气治痿弱(本草纲目)【名】绿衣使者(纲目)金线
绿毛
龟(俗名)【地】(李时珍云)绿毛龟出南阳之内乡及唐县今惟蕲州以充方物养鬻者取自溪涧
蓄
水缸中饲以鱼虾冬则除水久久生毛【用】甲肉头颈俱用【质】毛长四五寸毛中有金线脊骨有
三棱其大如五铢钱者为真池龟久养亦生毛但大而无金线底色黄黑为异尔(南齐书)载永明中
有
献青毛神龟者即此也又(录异记云)唐元宗时方士献径寸小龟金色可爱云置碗中能辟蛇虺之
毒
此亦龟之异者也【色】身上绿毛底甲如象牙色【味】甘酸【性】平【制】其法用龟九枚以活
鲤二尾安釜中入水覆以米筛安龟在筛上蒸熟取肉晒干其甲仍以酥炙黄入药用【治】(陈嘉谟
云)缚置额端能禁邪疟收藏书笥可辟蠹虫○(李时珍云)此龟古方无用者近世滋补方往往用
之
大抵与龟甲同功刘氏先天丸用之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甲虫
内容:x无毒x
鹗龟主妇人难产临月佩之临时烧末酒服(本草拾遗)【地】生南海中【质】(陈藏器云)
状
如龟长二三尺两目在侧如鹗亦呼水龟非前水龟也
旋龟(纲目附录)○(山海经云)KT 阳之山怪水出焉中多旋龟鸟首虺尾声如破木佩
之已
聋亦此类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甲虫
内容:x音奔x
贲龟肉主食之辟时疾消肿(山海经)【名】三足龟(尔雅)【地】(李时珍)按(山海经
云)狂
水西注伊芳水中多三足龟食之无大疾可以已肿(唐书云)江州献六眼龟(宋史云)赵霆献两头
龟
(大明会典云)暹罗国献六足龟此又前人所未知者也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甲虫
内容:x无毒x
珠鳖肉主食之辟疫疠(本草纲目)【地】(李时珍)按(山海经云)葛山澧水有珠鳖(一
统志
云)生高州海中常吐珠【质】(山海经云)状如肺而有目六足有珠(一统志云)状如肺四目
六足
而吐珠(吕氏春秋云)澧水鱼之美者名曰珠鳖六足有珠(淮南子云)蛤蟹珠鳖与月盛衰(埤
雅云)
鳖珠在足蚌珠在腹皆指此也【味】甘酸 音迷麻纲目附录 龟内○(临海水土记云)状似
而甲薄形大如龟味极美一枚有膏三斛晁音朝(纲目附录) 龟类○(李时珍曰)又有晁亦
如
腹如羊胃可啖并生海边沙中撒八儿(纲目附录)玳瑁内○(刘郁西域记云)出西海中乃玳
瑁遗
精蛟鱼吞食吐出年深结成者其价如金伪作者乃犀牛粪也窃谓此物贵重如此必有功用亦不知果
是玳瑁遗精否亦无所询证姑附于此以俊博识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甲虫
内容:x音劫无毒x
石 主利小便(本草纲目)【名】紫 (音劫与 同)紫 (音枵)龟脚(俗名)【地】
(李时
珍云)石 生东南海中石上蚌蛤之属【质】形如龟脚亦有爪状壳如蟹螯(真腊记云)有长八
九
寸者(江淹石 赋云)亦有足翼得春雨则生花故(郭璞赋云)石 应节而扬葩(荀子云)东
海有紫
鱼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甲虫
内容:x音罗无毒 原本名蜗篱未详纲目改蜗蠃甚悉x
蜗蠃肉主烛馆明目下水止渴(名医别录)○上烛馆二字疑讹误醒酒解热利大小便消黄胆
水
肿疗反胃痢疾脱肛痔漏(本草纲目)烂壳主痰饮积及胃脘痛(本草衍义补遗)反胃膈气痰嗽
鼻渊
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本草纲目)【名】螺蛳(李时珍云)师众多也其形似蜗牛其类众
多故
有二名烂壳名鬼眼睛【地】(陶隐居云)生江夏溪水中(李时珍云)处处湖溪有之江夏汉沔
尤多
【时】(采)二三月取之春月人采置锅中蒸之其肉自出酒烹糟煮食之清明后其中有虫不堪用
矣
【用】肉并烂壳【质】小于田螺上有棱大如指头而壳薄于田螺【色】青白【味】甘【性】寒
惟食泥水【臭】腥【制】用肉随方制法用烂壳(李时珍云)泥中及墙壁上年久者良火 过用
(陈
藏
食
饮汁有效○(小山怪证方)黄胆吐血病后身面俱黄吐血成盆诸药不效用螺十个水漂去泥捣烂
露
一夜五更取清服二三次血止即愈一人病此用之经验○(扶寿精方)五淋白浊螺蛳一碗连壳炒
熟
入白酒三碗煮至一碗挑肉食之以此酒下数次即效○(简便方)小儿脱肛螺蛳二三升铺在桶内
坐
之少顷即愈○(济急仙方)痘疹目翳水煮螺蛳常食佳○(叶氏摘元方)白游风肿螺蛳肉入盐
少许
捣泥贴之神效○(肘后方)卒得咳嗽屋上白螺或白蚬壳捣为末酒服方寸匕○(正传方)湿痰
心痛
白螺蛳壳洗净烧存性研末酒服方寸匕立止○(孙氏方)膈气疼痛白玉散用壁上陈白螺蛳烧研
每
服一钱酒下甚效○(澹寮方)汤火伤疮用多年干白螺蛳壳 研油调敷○(奇效方)阴头生疮
用溪
港年久螺蛳烧灰敷之○(叶氏摘元方)小儿哮疾向南墙上年久螺蛳为末日晡时以水调成日落
时
举手合掌皈依吞之即效○(谈野翁方)瘰 已破土墙上白螺蛳壳为末日日敷之○(医方摘要)
痘
疮不收墙上白螺蛳壳洗净 研掺之【合治】(寿域方)小儿软疖用鬼眼睛即墙上白螺蛳壳烧
灰
入倒挂尘等分油调涂之○治杨梅疮烂古墙上螺蛳壳辰砂等分片脑少许为末搽之○(李时珍
云)
螺
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
甲虫
内容:x无毒x
海燕主阴雨发损痛煮汁服取汗即解亦入滋阳药(本草纲目)【地】(李时珍云)海燕出东
海
【质】大一寸状扁面圆身上有纹如蕈茵口在腹下食细沙口旁有五路正勾即其足也【色】背上
青黑腹下白脆似海螵蛸【味】咸【性】温 (临海水土记云)阳遂足生海中色青黑腹白有五
足
不知头尾生时体 死即干脆即此物也(临海异物志)载燕鱼长五寸阴雨则飞起丈余此或同名
者
也
海镜(纲目附录)海月内○(李时珍云)一名镜鱼一名琐 一名膏药盘生南海两片相合
成形
壳圆如镜中甚莹滑映日光如云母内有少肉如蚌胎腹有寄居虫大如豆状如蟹海镜饥则出食入则
镜亦饱矣(郭璞赋云)琐 腹蟹水母目虾即此
续集卷之七下虫鱼部
裸虫
内容:x无毒 卵生x
九香虫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本草纲目)【名】黑兜虫【地】(李时珍云)九香虫
产
于贵州永宁卫赤水河中【时】(采)冬月取之至冬伏于石下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至惊蛰后即
飞
出不可用矣【用】全用【质】大如小指头状如水黾【色】身青黑色【味】咸【性】温【合治】
(
炒
陈橘皮各四钱白术焙五钱杜仲酥炙八钱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一钱五分以盐白汤或盐酒
服早晚各一服此方妙在此虫
续集卷之七下虫鱼部
裸虫
内容:x无毒x
雪蚕主解内热渴疾(本草纲目)【名】雪蛆【地】(李时珍)按(叶子奇草木子云)雪蚕
生阴
山以北及蛾眉山北人谓之雪蛆二山积雪历世不消其中生此【时】(采)夏月取之【用】全用
【质】
大如瓠【色】洁白【味】极甘美【性】大寒
冰蚕(续集分录)○(王子年拾遗记云)员峤之山有冰蚕长六七寸黑色有鳞角以霜雪覆
之则
作茧长一尺抽五色丝织为文绵入水不濡投火不燎尧时海人献之其质轻暖柔滑按此亦雪蚕之类
也
续集卷之七下虫鱼部
裸虫
内容:香虫主小肠疝气(本草纲目)【地】(李时珍云)生 香枝叶中【时】(生)四五六七
八月
(采)七八月取之【用】全用【质】状如尺蠖【色】青【味】甘辛【性】温【臭】香
续集卷之七下虫鱼部
裸虫
内容:五倍子内虫主赤眼烂弦(本草纲目)【合治】(李时珍方)用五倍子内虫同炉甘石末乳细
点
之
续集卷之七下虫鱼部
裸虫
内容:x无毒x
百药煎主清肺化痰定嗽解热生津止渴收湿消酒乌须发止下血久痢脱肛牙齿宣 面鼻疳蚀
口舌糜烂风湿诸疮(本草纲目)【质】或作饼丸方圆大小不拘【色】纯黑【味】酸咸微甘【性】
凉【制】(李时珍云)用五倍子为粗末每一斤以真茶一两煎浓汁入酵糟四两擂烂拌和器盛置
糠
缸中 之待发起如发面状即成矣捏作饼丸晒干用(陈嘉谟云)入药者五倍子鲜者十斤舂细用
瓷
缸盛稻草盖 七日夜取出再捣入桔梗甘草末各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