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八)贾元春死亡之谜-刘心武
主讲人简介:
刘心武,当代著名作家。
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发轫作,引出轰动,走上文坛。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有《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
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
1986…1987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1999年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
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
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出“红学”的“秦学”分支。
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199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2004年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材质之美》。
作品多次获奖,如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和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都曾获全国性奖项;长篇小说《四牌楼》还曾获得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
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至2005年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30种。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
内容简介:
贾元春,《红楼梦》里一位特殊而神秘的女性。她虽然只正式出场一次,却成为牵动贾府命运至关重要的关键人物。她虽然贵为皇妃,却最终难逃悲惨死去的命运。有关《红楼梦》的四条最难破解的不解之谜,有两条与她直接相关。为什么在贾元春的身上有那么多的谜团?曹雪芹究竟要通过贾元春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尽管《红楼梦》的第五回,通过判词和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有所暗示,但由于研究者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大相同。比如对贾元春的曲《恨无常》,红学界的看法就不太一致。这首曲的内容是这样:“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对于这支曲,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它究竟怎样预示了贾元春的死亡?
尽管由于流传的散失,我们无法看到《红楼梦》在八十回之后真正的原作,不过通过贾元春的《恨无常》曲,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贾元春最终将难逃悲惨死去的命运。那么,以“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著称,擅长设置大伏笔的曹雪芹,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面有没有这方面的设计呢?元春惟一的一次公开亮相也就是省亲的时候,会不会透露什么蛛丝马迹呢?
通过对《红楼梦》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贾元春最终惨死的结论。但由于《红楼梦》是一部残缺不全的书,八十回之后究竟会怎样描写贾元春死亡的详细情况,我们终究不得而知。贾元春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她的死因会是什么?她真是被人害死的吗?害死她的人又会是谁?这其中的林林总总与清朝的政治时局又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无疑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在经过上述深入的探究与分析之后,刘心武先生即将做出他的大胆推测,破解出贾元春的死亡之谜。
全文:
(贾元春,《红楼梦里》的一位特殊而神秘的女性,她虽然只正式出场一次,却成为牵动贾府命运至关重要的人物,她虽然贵为皇妃,却最终难逃悲惨死去的命运。贾元春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她的死因会是什么呢?她真是被人害死的吗?害死她的人又会是谁呢?她的死亡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而又扑朔迷离的过程?多年从事贾元春原型研究的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继续他的贾元春原型考证,对贾元春的死亡做出全新而大胆的推论。)
我们现在要探讨的就是贾元春究竟是怎么死的。在上一讲里我们已经分析了判词里面对贾元春命运的暗示了。现在我们就要把第五回里的关于贾元春的那一首曲再探究一下。因为判词和曲的总的意思是相通的,相同的。但是在对一些具体事件具体情况的交代上又各有侧重。
(尽管红楼梦的第五回通过判词和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有所暗示,但由于研究者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大相同。比如对贾元春的曲《恨无常》,红学界的看法就不一致。这首曲的内容是这样:喜荣华正好
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
须要退步抽身早。对于这支曲,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它又究竟怎样预示了贾元春的死亡?)
这首曲有一个曲名,叫做恨无常。大家想一想,关于秦可卿的曲名是什么呢?是《好事终》。关于贾元春的这个曲名,他把它命名为《恨无常》,这就更进一步证明了我在前几讲里所说的那个因果关系。秦可卿和贾元春是扯动贾家命运的两翼。秦可卿好事终了,很快贾元春的好事就来了。但是贾元春的最终命运仍然不好,所以叫《恨无常》。什么叫无常啊?如果始终不好,这就叫常不好。始终好就叫常好。什么叫无常啊?各种状态都不能持久。如果是不好的状态不能持久,当然挺不错的。但是贾元春的悲惨命运在于她的好运并不持久。所以她所谓《恨无常》实际上也等同于《好事终》。曹雪芹在营造这些红楼梦曲的时候颇费苦心,这首曲全文如下:喜荣华正好
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
须要退步抽身早。前两句我觉得跟秦可卿的曲名挺对梭的。你把秦的《好事终》的曲名挪到这儿来,我觉得挺恰当的。“荣华正好”结果“无常又到”。“无常”既是意味着一个事情不稳定,经常变化的名词,同时在中国的过去社会里,它又是一个特指。无常就是催命鬼,一个人死了下地狱的时候,牛头马面来了,无常来了。所以说无常又到。既是表示说没有想到的一个变化又来到了。也意味着去勾你下地狱的无常鬼又跑来了。所以只好眼睁睁把万事全抛。她“二十年来辩是谁”多费心思啊。向皇帝效忠,苦心经营的一个情况,而且很可能还怀了孕。因为“榴花开处照宫闱”。连石榴树都开花了,如果结成果子的话,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啊?但是,她“眼睁睁把万事全抛”。注意她不是在病中死亡,是突然死亡。一个人眼睁睁的不愿意死。生理上不到死的时候,“把万事全抛”就说明是非正常的死亡。
如果大家对我的解释不服的话,请读(或者请听)。警幻仙姑让歌姬们所唱出的下一句: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句话很恐怖。有人跟我讨论说闹半天,她也是上吊死的呀,她的死法和秦可卿是一样的呀。他很感叹。但是我现在要郑重告诉你,她的死法和秦可卿是有区别的。秦可卿是自己上吊而亡,是“画梁春尽落香尘”。而贾元春是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她很可能是被别人缢死的。被别人用玉帛,绸巾绞死的。而且在这过程当中非常痛苦。她的“芳魂”是荡悠悠地一点一点地归于消失,非常悲惨。她的死像比秦可卿还要惨。她死在什么地方呢?《恨无常》曲交代的非常清楚。是像高鄂写得在凤藻宫吗?并不是。叫做“望家乡路远山高”。这样来写元春之死。它指的还是死在荒郊野外,死在不但离她的祖籍金陵很远,而且离她平时所居住的凤藻宫也很远的一个地方,当然离她父母所住的荣国府也一样的远,是一个路远山高的地方。她和秦可卿又有类似的地方。秦可卿上吊以后,(鬼魂跑去)给凤姐托梦。她在芳魂荡悠悠的时候,她也向她的父母也托了梦,或者起码是她的阴灵想托梦,想表达一个意思。这一点在《恨无常》曲里面写得很清楚。“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说明她也是托梦。但小说在八十回内没来得及写到她的死亡。八十回以后曹雪芹的原笔我们也无法看到。她在梦里和她的父母说什么话呢?想表达什么意思?
她说“儿命已入黄泉”。这句话更确定她死亡了。如果说“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并不足以说明她的死,那么这句话就太清楚也不过了。她发出一个什么样的惨痛的警告呢?她说“天伦呵
须要退步抽身早”。“天伦”就是她,向她父母的一声呼唤。当然也不仅是父母了,一说天伦的话,所有的亲族它几乎都可以包括在内,即贾氏家族。“须要退步抽身早”从哪儿退步,抽身?就是从“双悬日月照乾坤”的这种皇权斗争的格局里面来退步抽身。当然这种劝告估计起不到作用。因为像小说里面所描写的四大家族,像贾家这样的贵族家庭,尤其是这个家庭里的一些主要成员。他们是不太可能真正从权权力的角逐当中去退步抽身的。因此,整个笼罩了《红楼梦》的悲剧根源也在于此。
(尽管由于流传的散失,我们无法看到《红楼梦》在八十回之后真正的原作。不过通过贾元春的《恨无常》曲,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贾元春最终将难逃悲惨死去的命运。那么,以“草蛇灰线”、“伏廷千里”著称,擅长设置大伏笔的曹雪芹,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面,有没有这方面的设计呢?元春唯一的一次公开亮相,也就是省亲的时候,会不会透露什么蛛丝马迹呢?)
关于贾元春的悲惨结局的暗示,其实不仅是在判词和《恨无常》曲里面有所揭示。前八十回虽然没有直接写到贾元春后来的遭遇,但是多次暗示她的不幸的结局。比如说,在贾元春省亲的时候,在省亲完唱戏,演戏,当时就点了戏,点了什么戏呢?她一共点了四出戏,这四出戏非常重要。因为脂砚斋就提醒我们说“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脂砚斋评语)。虽然我们现在读小说只能读到八十回,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只到八十回,可是在八十回里面,元妃省亲的时候点的这四出戏,实际上把八十回以后的一些情况早就暗示出来了。哪四出戏呢?第一出叫做《豪宴》,是一个折子戏,选自《一捧雪传奇》。“一捧雪”是一个古玩的名称,就是一个玉器,像白雪一样白的玉器,拿在手里像一捧雪一样,非常珍贵。这是清代一个叫李玉的人,他做的剧本
《一捧雪传奇》一捧雪是一杯的意思,在此就不细讲这个剧情了。总而言之,这个重要道具,贯穿这出戏的始终,造成了很多人的不幸命运。脂砚斋的批语很细。在这第一出戏《豪宴》当中,一捧雪在其旁边就批了,说“伏贾家之败”。这出戏着所以在元妃省亲的时候出现是一个伏笔。在八十回以后,估计贾家最后的陨灭和一件重要的古玩有关,戏里是一捧雪,小说里面不会这么明显地也去写一捧雪,会写到另外的古玩。和元春有关系的应该是一件什么样的古玩呢?我觉得我的看法应该可以引起你的兴趣的。大家知道在《红楼梦》的第七十二回里面,忽然写到一件事情,就是鸳鸯因为一个什么事跑到王熙凤和贾琏住的那个地方。
他们俩住在贾府后面一个单独的小院子里面。贾琏突然问鸳鸯,大意说有一件事我忘了,上年老太太生日上,曾有一个外路来的和尚,孝敬了一个腊油冻佛手,因老太太爱,就立刻拿过来摆着了。因前日老太太生日,我看古董帐上还有这一笔,此时却不知这件东西着落何方。贾琏作为一个荣国府的管家,他亲自问过这件事情。每一件古玩在使用完了以后都要归档。贾府有一个机构,专门来管理府内事务结果就发现古董帐上记得有一个腊油冻佛手,但是一查归档的实物里面没有这样的东西,就认为是一件天大的事,就要查问,鸳鸯就生气了,“老太太摆了几天厌烦了,就给了你们奶奶。你这会又问我来!”就是给了王熙凤了,贾琏还要查问,后来平儿出来了,平儿就说是给了王熙凤了,说这么一件事为何记不清楚,来回来去的问,贾琏后来还感慨,说我现在记性越来越差了,大意是这样的,曹雪芹写文章是几乎没有废笔废墨的,他写腊油冻佛手用了好几百个字,为何?难道又是废话连篇吗?又不值得细读吗?什么叫腊油冻佛手?腊油冻,我请教过有关的古玩专家,特别是做玉器的玉工,他们说腊油冻,其实指的是它的颜色和质感就和南方的腊肉上面的肥肉部分一样滑润。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为什么在前八十里面会有这样一个情节呢?用的字还挺多,我估计在八十四后,这件古玩将是贾家败落的一个导火线。而且请你注意,佛手是一种芸香科植物。佛手是一种植物果实的变异。如果它不变异的话叫香橼。香橼这个词在《红楼梦》里大家应该很熟悉,我上一讲里讲了判词并没有特别强调旁边画那幅画。那幅画是怎样画的?记得吗?画的是一个弓,它当然是谐音,让人联想到宫殿的意思。
弓上挂着一个香橼,谐元春的“元”,有这么一事吗?但是现在我们因为看不到曹雪芹在八十四之后所写的关于贾元春的具体故事了,我们只能做一些猜测。有人跟我说这又是巧合,一讲一讲里面充满了巧合。但是第一次是巧合,第二例子又是巧合,第三个、第四个都是。到最后,我个人的看法是去掉这个“巧”字。不是“巧合”就是“契合”。所以这些地方显然不是信笔乱写、毫无意义。因此在省亲时候所点的这出戏《一捧雪》伏贾家之败,而且还伏在元春的身上,应该是一个合理猜测。第二出戏是《长生殿》,脂砚斋在戏名后面的批语就更清楚了。《长生殿》,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三军晔变,杨贵妃被赐死了。自己不愿意上吊,就被人用绸子缢死了。就是“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所以贾元春后来显然就是惨死。她不愿意死可是又不得不死,而且比秦可卿还要惨。秦可卿还有一个选择上吊地点或者结束自己生命方式的余地。她最后是让别人慢慢的给缢死的。第三出是折子戏《仙缘》,写的是黄粱一梦的故事,脂砚斋的评语特别警动红学研究者。这个大家都没法猜了。脂砚斋说点这出戏埋伏的是“伏甄宝玉送玉”。就在八十四以后,会有一个重要的情节,甄宝玉这个人物要正式出现,而且他有一个行为——送玉,他送的什么玉?为何?送完玉以后又出现什么情况,现在一概不得而知。第四出是折子戏《离魂》出自于《牡丹亭》,脂砚斋的批语交待的很清楚是黛玉之死。因为我们现在主要是探究贾元春,黛玉的事情暂时不表。
(除了元春省亲时的点戏对贾元春的结局有所暗示之外,《红楼梦》还有相关的描写。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的上半回《制灯谜贾政悲
语》中,就通过元宵节时贾府众人制谜猜谜的故事暗示了这些人物各自的命运。其中,贾元春所制灯谜最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这首灯谜究竟应该如何破解呢?它对贾元春的结局会有怎样的暗示呢?
贾元春的悲惨命运还体现在元宵节的灯谜大会上。她也带头写灯谜。这个灯谜的谜底是炮竹。全谜如下: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这个意思还是很浅近的。她把自己比喻成一个炮竹。为何她自己有这一种情怀?就跟上一讲里所提到的“二十年来辩是谁?”她发现自己家庭里面居然藏匿着一个义忠千王老千岁的女儿。她认为这样做是不符合皇家的规定的,是违法的。是一种妖魔的做法。是不对的。特别是她本人在小说里面也设定为荣国府的人,她对宁国府可能本来就没什么好感,尤其对贾珍这样的人。所以她觉得她自己“能使妖魔胆尽摧”,很有勇气。她之所以能够去揭发秦可卿,觉得道理、正义在她自己这边,在她自己手里。她一身正气,所以她气势如雷、义无返顾。“一声震得人方恐”最后出现的事态是什么呢?秦可卿不得不死。可她自己又怎样呢?“回首相看已成灰”。脂砚斋在这个谜语旁边是有批语的,批语把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