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家的经济学 搞技术的人比较烦-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两位老人都去看了。过后,李爷爷对张爷爷说:“我要参加家中的财产保险,你参加么?”张爷爷说:“我几十年都过来了,家里什么事都没有,与其将几百块钱白送保险公司,不如用来改善家人生活,你自己去吧。”  半年后,有一天,小强和小明两户人家一起出去旅游。由于小强家中的电线太残旧了,不幸引起火灾。结果两家的财产被烧得一干二净。过后,保险公司按规定给李家赔付了32万元的保险金,而张家却后悔不已。  上面的例子说明保险业的兴起对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从火灾、车祸、运输事故,一直到医疗和人寿都可以保险。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保险。  单从概率理论来分析,人们是不会保险的。因为保险公司根据发生事故的概率和损失额的大小精确计算出保险费该是多少。假定保险公司不赚钱,并假定保险公司本身的业务开销等于零,保险费应恰好等于事故损失的期望值。如果计入保险公司的利润和业务开销,保险费就比损失的期望更大,所以从经济上看花钱投保是不合算的。那么为什么人们愿意参加保险呢?这可以用经济上的效用理论来解释。  效用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拥有的钱越多时,每一元钱的效用值越低,所以只有富人才会买各种豪华型消费品。这些豪华消费品的基本功能和普通消费品是差不多的,它们提供的额外效用非常有限,可是价格却贵多了,手表能说明这一现象。豪华手表比普通手表贵上百倍,它们计时的基本功能都是一样的。  基于这一现象,人们愿意在富有的时候拿出一部分钱放在万一变穷时来使用,哪怕因此而额外花些钱也合算。由于所花每一块钱的保险费比之万一出事故所获得每一块钱赔偿费的效用小,所以虽然从钱的绝对数量来看,花钱买保险并不合算,但从钱所提供的效用来看却有所增加,这就是人们愿意花钱买保险的原因。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储蓄和保险是人们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利益权衡的结果。一个理智的人如果认为在他生活的一切阶段中,他会从相同的财产中获得相同的满足,他就会把他的财产平均地分配于他的一生。  当人们认识到他们在青壮年工作期间很可能比在此之前或在此之后的时间里能够挣到更多钱的时候,他们就会根据其对终生收入的预期来作出消费决策。人们倾向于在其主要的工作年份中使消费低于收入,即他们在这些年份中进行储蓄,而在此之前或之后的年份中他们则倾向于使消费大于收入,即在这些年间进行负储蓄或者用完储蓄。  在我们早期的工作经历中,消费可能超过收入。这是通过贷款买车,抵押买房、或者通过贷款上大学来实现的。等到我们收入提高的时候,就可以在不必大幅降低消费水平的前提下用一部分收入偿还过去所借的债务。在我们退休以后,情况正好相反。这时,我们的收入又降低了。但由于我们在青壮年工作年间的消费低于收入,我们可以储存一些“留窝蛋”,保障我们在退休期间仍然可以维持合意的生活水准,  总之,在早期的工作年份里,人们往往消费的比挣入的多。在退休之后也是如此。在这两个时期之间,人们进行储蓄(消费的比挣入的少),以还清所欠债务并为退休后的生活作积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创造的财富从负值开始,而后转为正值,在生命快结束时又接近于零。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经济人生。  思考和练习  1.人们为什么要储蓄?为什么说储蓄是择优分配原理的特殊应用?  2.你的家庭是否购买了保险?你的父母如何取得养老的收入?  本章小结  在人们进行消费、生产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这是人们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前提。  边际收益递减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时,总存在一个点,如果超过这个点,资源投入的增加会使相应的收益增加量不断减少。  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人们会应用择优分配原理来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即优先把资源用于边际收益最大的用途,直到资源在各种用途上的边际产出相等。  最典型的择优分配行为是把收入分配到不同的消费品上,使每单位货币产生的边际效用相等。在这个过程中,收入越高,获得的总效用越大。  为了取得收入,大部分人必须去工作。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消费和娱乐,所以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  当工作的边际收益和闲暇的边际效用相等时,人们将停止工作,从工作与闲暇的均衡中获得最大的满足。  为了增加闲暇,取得尽可能高的收入,人们要进行教育投资。为了使自己的收入发挥最大的效用,人们会把当前的收入用于未来的消费,这就是储蓄。  这样一来,我们说明了市场制度中每个人的基本自利模式。在下一章,我们将进一步介绍人们取得收入的其他方式,以及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如何进行商品的生产。


第三部分生产进行方式(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创始人、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近年来多次蝉联世界首富的头衔。他的个人资产最高时达到1000亿美元,最低时也在500亿美元左右。对此,有人算过一笔帐:以他的资产增值能力计算,每秒钟能增加2500美元。如果他在走路时从身上掉下1万美元、弯腰去捡需要浪费5秒钟的话,那是不合算的,因为他的账户上只要4秒钟就会增加l万美元。  在上一章我们说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必须去工作,把收入用于各种消费。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人们除了劳动收入还有其他收入。拿比尔•;盖茨来说,因为持有大量的微软公司的股票,他会不定期地拿到股票分红;如果他把股票换成现金,存入银行,则每时每刻都会有利息收入。如果他把现金用来购置房地产,就可以定期得到租金。这些都是劳动之外的收入。  对于普通人来说,劳动收入是生活消费的主要来源,储蓄的主要目的是把劳动收入调剂到不同的生活时期。但对于那些积累了巨额财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房地产等)的人来说,非劳动收入也足够全部的生活开支。不用说比尔•;盖茨,在我们周围也能看到一些职业股民、大房东、或是靠银行利息取得收入的人,不用工作也能生活得很好。  于是就要问:一个人为什么不劳动也会取得收入?不劳动也能获得收入,这样的现象是否合理?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不用工作也能生活得很好,为什么他还在工作?为了理解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考察收入的形成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另一面,是生产要素如何组合起来,生产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这就是本章要讲述的内容。  生产要素及其报酬  在上一章,我们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如何分配自己的收入,进行消费,以获得最大的满足。但如果我们要进一步讨论人的经济活动,就必须考虑到生产问题。  生产是消费的源头。在我们吃早餐之前,必须得有人先拷制好了面包;在我们理发的时候,要有理发师进行劳动……在我们消费各种各样的物品的时候,都必须有人把它们生产出来。生产还是人们获得收入的途径,一个人不参加生产就无法取得收入。生产和消费、收入是息息相关的。为了理解生产和消费、收入的彼此联系,我们从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开始提问:什么是生产?生产如何进行?生产的结果是什么?  说到生产,很多人都认为很简单:生产就是劳动,就是制造某种物品的过程。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准确。  首先,生产不一定伴随物品的生成。比如,你花钱去听一场演唱会,但在演唱会结束以后,你并没有得到任何有形的物品。你只是欣赏了歌声和音乐,并为此付费。可见生产和消费的对象不一定是物品。再如,一个用工匠木料做成一张桌子,他的努力和辛苦只是改变了木材的组合方式,使它能较好地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并没有创造新的物质。事实上,根据物质不灭定律,除了原子核反应,物质不可能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因此要注意,生产不是生产物质,也不一定是生产物品,而是生产效用(或者说价值)。  其次,生产不等同于劳动。除了劳动,生产往往要靠多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例如,要砍倒一棵树,只有一把斧头是没有用的,而两手空空的工人也同样很难完成。只有将斧头交给工人使用才能很容易地把树砍倒。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都要先投入各种人力或物力。例如,农场使用化肥、种子、土地和劳动,将它们变成小麦或玉米;现代工厂使用能源、原材料、数控机械和劳动等,生产出拖拉机、电视机或牙膏;会计事务所使用铅笔、计算机、纸张、写字楼,还有劳动,为客户提供审计或纳税申报等各项服务。这些为了生产而投入的人力或物力,我们称之为生产要素。  最后来看,生产的结果是什么?生产的结果是创造出新的价值。这种价值以产品或者服务的形式体现出来。比如一件衣服是由一块布料做成的,两者的物质构成相同,但是做出的衣服比买进的布料更值钱,这就是生产创造出的价值。如果把乱七八糟的污汁涂到布料上,物质增加了,但布料变成了垃圾,这就不是生产,而是浪费。  生产之所以能创造价值,直观地看,是因为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劳动、工具以及各种资源,对某种原材料或物品进行加工,提高了它对人的效用。当某种产品具有了效用,就能在市场上出售,实现自己的价值。例如,买一瓶墨水要花2元钱。但制造一瓶墨水所用的化学品、玻璃瓶、包装盒等原材料加起来只值0。8元,其余的1。2元是因为投入了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如工厂用地)而创造的价值。在这个过程,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缺一不可,到最后,生产创造的价值也要分配到各种要素的头上。


第三部分生产进行方式(2)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在一次世界珠宝拍卖会上,有一颗叫做“月光爱人”的钻石脱颖而出,它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赢得了顾客的青睐,最后卖出了8000万元的最高价。  这颗钻石是由“梦幻”珠宝公司在位于南非的一座矿山中挖掘出来的。它引起轰动之后,“梦幻”公司的老板托尼洋洋得意地夸耀自己的眼光,说:“我当初决定购买这座矿山的开采权的时候,就觉得这里面一定有珍贵的矿藏,现在果然验证了我看法。”  而挖掘工人的队长鲍勃却说:“为了挖到这颗钻石,我和我的同事们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几乎找遍了矿山的每个角落,终于挖到了这颗钻石。”  向“梦幻”公司提供挖掘机的厂商说:“我们公司的机器具有世界上质量最高的钻头。如果没有我们提供的挖掘机,他们不可能在50米深的矿井中挖到这颗钻石。”  最后南非政府的经济官员说:“只有在我国的土地上才能找到如此高贵稀有的钻石。我们的土地下面还埋藏着数不尽的矿藏宝物,欢迎世界各地的企业家来投资开采。”  在这个故事中,大家都认为自己对挖掘出钻石的功劳最大,纷纷表白自己的贡献。但实际上,缺了任何一方,这颗钻石都不可能生产出来。这颗钻石最终卖出8000万元,他们每一方都能从中分配到一部分价值。  这8000万元首先要支付自然资源的使用费,即购买矿山的开采权,这笔费用将由矿山的所有者——南非政府获得;其次,要向鲍勃等人支付工资,这就是使用劳动力的费用;第三,为了挖掘钻石,要购买机器设备,建设厂房,需要投入资金,而占用资金必须支付利息;最后,把这些费用全部扣除后,如果有剩余,将归公司老板托尼所得,这就是利润。但如果收入不够弥补费用,托尼将承担损失。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生产要素的种类。也可以理解到,为什么除了劳动者,拥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人也会在生产过程获得一部分收入。  生产要素的第一项内容是劳动。没有劳动就不可能创造价值。一个人的劳动之所以会获得收入,正是因为他用劳动创造出了有用的产品。在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中,人们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他的收入就是自己生产并消费的产品。到了交换发达的经济中,一个人用劳动从事生产,得到工资,再用工资去购买别人的产品,他的劳动收入就是他的工资。但这里的前提是,他的劳动必须生产出有用的产品,或者说要创造出某种价值。例如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操作机器或电脑,那是劳动,能获得工资;但一个人如果喝醉了酒,在大街上乱跑乱跳,那也是在“劳动”,但不可能得到工资。  生产的另一个要素是资本。大家都知道,在大多数生产过程中,光有劳动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设备和资源。同样的劳动,当有机器帮助时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而机器是资本转变的,所以说资本可以“创造”价值。同样,较好的自然资源,如肥沃的土地、埋藏较浅或品位较高的矿藏,也可以帮助劳动创造出更多价值,所以说自然资源也“创造”财富。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无法理解像科威特这样的石油国家,为什么会如此富裕。自然资源埋藏在土地中,而且一切生产活动都要占用土地,所以我们把土地归结为另一种生产要素。  有了生产要素,还要有人把它们恰当地组合起来,制造出产品或提供服务,以实现要素创造价值的过程,这就是企业家。企业家通过分析市场,挖掘赢利的机会。当他发现机会,就要寻求资金,组织生产,在市场上出售产品,用得到的收入去支付要素报酬和原料成本。经营的结果,如果还有剩余,归企业家所有,如果发生亏损,也由企业家负担,这就是利润。利润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它的高低正负取决于企业家的创新才能,这跟一般的劳动报酬性质完全不同。所以也有人把企业家才能看作一种生产要素,利润就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生产要素可以创造出财富,谁有权使用生产要素谁就能够得到财富,因此就出现了对生产要素使用权的争夺。在市场经济中这个问题通过市场竞争来解决,即谁出的价格高,谁就有权使用生产要素。结果生产要素就出现了价格,劳动的价格是工资,资本的价格是利息,土地的价格称为租金。  要注意,要素的价格是使用要素的代价,而不是占有要素的代价。工资是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劳动的价格,而不是把劳动者买来当奴隶使用;租金是一定时期内使用土地的代价,也不是买卖土地的价格;同理,利息是一定时期内使用资本的代价。  对于用自有资金开办企业的人来说,他是自己向自己借贷,自己向自己付息。无论如何,只要使用资金就要支付利息,只要出让资金就能收取利息,所以说利息是资本的报酬。举一反三,自己租用自己的土地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三部分生产进行方式(3)

  因为社会上一切财富都是由于投入了生产要素而创造的,所以产出的价值应该百分之百地按各自的贡献分配给提供要素的个人或集体,这就是要素分配理论。这个理论在经济学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按照劳动价值理论,我们不承认劳动之外的要素也可以创造财富,就无法解释印度、中国的经济落后,也无法解释瑞士、科威特的社会富足。再假设一个社会中没有利息和租金作为资本和资源的使用代价,结果必定导致资金浪费和滥用资源。只有按要素贡献分配财富,才能鼓励大家多劳动、多投资、多开发资源,同时按照最经济的原则使用要素,这样可以鼓励改善要素的质量,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中,除了少量的转移支付(如社会福利救济),居民的一切收入都来自要素市场。如果没有要素市场,或者人们经常绕过要素市场获得了收入,就意味着另外有人提供了要素却没有取得报酬。换句话说,是一个人侵占了另一个人创造的财富。这样的事在非市场经济社会中非常普遍,其结果是降低了人们生产财富的积极性,诱使大家去投机取巧、争权夺利,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的贫困落后。  思考和练习  1.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举一个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例子。  2.你认为“不劳而获”是否合理?为什么?  企业家的特殊角色  “我不会选择去做一个平凡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不同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而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别人的照顾下成为一个安逸的普通人,那将使我感到痛苦。  “我要作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更要成功。  “我拒绝用乞讨来换取施舍,我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