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家的经济学 搞技术的人比较烦-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德和法律会发生变化。现代法律都禁止杀人,但是在远古时代,把一些人作为祭品杀死却很正常。中国古代讲究君臣父子关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不亡”,还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守寡不能改嫁等等,这些在今天来说已经不再是道德。古代人鄙视商人,甚至认为清心寡欲也是道德,但现代人显然没有这种道德。  总之,人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道德和法律约束,法律和道德指引着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法律和道德是社会秩序的两大支柱。  思考和练习  1.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和人的自利本性有什么关系?  2.法律和道德有什么不同之处?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3.举例说明两件事:道德会发生变化;不符合道德的法律无法存在。  国家产生之后人的自利行为  几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设想从那时候开始,有一个外星人一直在太空中注视着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他会看到什么呢?  他看到原始人在围捕猎物,茹毛饮血;看到人们组成了氏族部落,为了争夺猎物拼命厮杀;看到埃及的几十万奴隶,在皮鞭的驱使下,为法老修建金字塔;看到古罗马的竞技场里,贵族们让角斗士互相搏杀,以此取乐。  他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焚书坑儒;看到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乱;看到楚汉相争、三国演义;看到唐代的太平盛世、看到清朝的穷途末路;他看到一次次的横征暴敛、一次次的农民起义、一次次的改朝换代。  他看到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从十字军东征到成吉思汗西讨,从美国独立革命到拿破仑征战欧洲,从非洲种族仇杀到两次世界大战……他看到烽烟四起,战祸连绵,有无数的人在战争中死去,也有人因此得到荣华富贵。  回顾人类社会五彩斑斓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人们追求自利的本性从来没有改变,但追求自利的方式却不断在变。  在上一节,我们说过,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盲目自利带来的损害,社会产生了道德和法律。道德可以靠每个人自觉遵守,但法律必须有专门的机构来监督执行。下面我们就来考察执法机构是如何在历史上产生的。  在人类历史早期,没有法律,也没有执法机构,但却有群居生活。群居生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群居生活要比单独行动更有利于生存。比如在捕猎的时候,许多人的围追堵截肯定要比一个人更有效。如果要挖陷阱,集体的力量也更能发挥作用。再如一个人单独行动,难免有运气不好一无所获的时候。但如果是在一个集体中,不可能每个人都空手而归,这样就减少了挨饿的机会。到了晚上,每次派一个人站岗,其他人就可以睡个安稳觉,等等。  由于群居生活的种种优势,人们结成了以血缘和区域为纽带的部落。在原始部落早期,由于存在广泛的血缘关系,并且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所以人与人之间呈现出非常平等、团结的合作关系,依然不存在国家和法律。  但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原因是人们懂得了更好的生产方法。聪明的人发现了种植粮食的奥秘。他们还发现,把捕获的猎物驯养起来,让它们生育繁殖,比立即就杀死它们能得到更多的肉食。这样一来,不仅每天填饱肚子的问题解决了,而且有了剩余的粮食和牲畜。


第一部分社会秩序及其演变(4)

  这导致了两个变化。首先,在部落内部,各种偷盗、偷懒行为和利益纠纷逐渐增多,因为有了剩余产品,人们不用每天全力以赴地从自然界中获取食物,而可以从剩余产品中争夺利益。另一方面,可以设想,山那边的部落还没有学会种植和养殖的技术,他们在琢磨,从这个部落的仓库里抢些粮食和牲畜,要比到野外捕猎要容易些。这样的事迟早会发生——而且终于发生了。  于是,建立起某种专门的暴力机构就成为必要。一方面,要用来抵御外部的侵袭和掠夺。另一方面,要用来执行法律,制止内部偷盗行为和各种纠纷。这样的机构可能通过推举产生,也可能是通过武力斗争产生——但无论如何,只要它一出现,就一定会存在下去,因为它符合人们制止纠纷、专心生产的共同利益。而一旦出现专门的执法机构,国家的雏形就出现了。  国家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在一个社会里,法律的存在对大家都有利。为了执行法律,必须建立专门的暴力机构,包括警察、军队、法庭、监狱、官员等。为了供养这些执法机构的人员及设施,受法律保护的人必须上交一部分劳动产品,也就是赋税。在一定区域里发挥作用的法律、赋税和暴力机构,就构成了国家。  在出现国家之后的几千年里,围绕国家政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战争和屠杀,但国家的两个重要功能:抵御外部掠夺和维持法律秩序,却一直没有改变。一旦丧失这两个功能,国家的统治者就必然垮台。因此,尽管历史上的大部分国家都出现过剥削甚至奴役的记录,但与无政府状态的混乱相比,国家秩序是一种进步,是人们不得不选择的社会生活方式。  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本世纪80年代,在有文字记载的5000多年间,人类共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战争14500多次,平均每年2.6次,大约夺去了36.4亿人的生命。在这期间,真正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份只有290多年。这些战争大多是以国家的名义或是由于争夺国家统治权引起的。  为什么围绕国家政权发生了无穷无尽的战争?下面来看,在社会需要法律和国家的前提下,人们将如何追求自己的利益。  在需要法律的社会中,一个人有三种追求利益的方式:一是去偷盗和抢劫。这是实现利益的捷径,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二是当个普通老百姓,专心生产。但要向执法者上交一定赋税;三是充当执法者,维护社会秩序,以此享受广大民众上交的赋税。  直观地看,第三种角色最有利。作为执法者,拥有合法的暴力,可以向社会大众征税,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保障和随时扩大自己的权益。因为征税的标准是由执法者单方面决定的,谁不服从,就会受到暴力的处罚。也可以说,在人类社会早期,执法者和盗匪类似,他们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当执法者不顾民众的感受,利用合法暴力大肆收刮民财的时候,就变成了盗匪。而当盗匪愿意放弃对民众的掠夺,转而向他们收取合理的保护费的时候,就变成了执法者。  这并不奇怪。不要忘记,人是由动物转变来的。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人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自利行为,因此才需要制订法律。现在虽然有了法律,但出于自利的本性,制订和执行法律的人当然也会利用执法的权力来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于是,在人类社会早期,出现了两个显著现象: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暴力来决定谁能充当执法者;二是执法者利用合法的暴力为自己谋求私利。  在古代,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就是法律的制订和执行者。而皇帝的地位都是靠暴力斗争得来的,死后还要传给自己的后代。中国有句古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说,天底下的土地都是皇帝的,天底下的百姓都要听皇帝的话。在古代西方,长久以来也有“君权神授”的说法,宣扬皇帝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总之,不管普通人愿不愿意,因为有了军队和警察,皇帝就成了国家的主人。  这导致了两个倾向:一是皇帝可以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二是人人都想当皇帝。由于第一点,往往会导致皇帝挥霍无度,横征暴敛。例如我们经常在历史书上看到,皇帝吃一顿饭要花几万两银子,过一次生日要挪用一支部队的经费,修一座陵墓要征用几十万人的劳役等,都是这样的事例。但过度的横征暴敛会使民众无法承受,这往往导致有人通过起义、政变等手段,推翻以前的皇帝,然后自己做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纷争不断、王朝更迭的原因。  有了绝对的权力,皇帝就很容易发动对外扩张的战争。我们说过,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偷盗、抢劫是一个人获得利益的捷径。而一个国家的皇帝想占领更多的土地,征收更多的赋税,最直接的办法对另一个国家发动战争。况且很多时候皇帝发动的战争也会得到本国民众的支持。因为一个国家人口增多,土地有限,在发动战争后,战胜国的领土扩大,民众也能得到好处。在战争胜利之后,皇帝往往把掠夺的一部分战利品(如土地、粮食、牲畜等)分给的下属和士兵,这也使对外战争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进行了一次评选,评选的内容是:谁是过去一千年历史中最富有的人?在经过一系列统计和调查后,这家报纸公布了评选的50位“千年巨富”。  在这50个最富的人中,有七种身份。其中以暴力为后盾的统治者最多,占22位;贸易商或金融商与生产商并列第二,各有9位;官场上的贪污受贿者第三,共有4位;并列第四的有三种身份:殖民者2位,教皇2位,官商2位。


第一部分社会秩序及其演变(5)

  在入选的50人中,有6名是中国人,他们分别为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坤、刘谨(明朝太监)、伍秉鉴(清朝商人)、宋子文。  据介绍,明朝武宗年间的太监刘谨被处死后,人们从他家中搜出黄金37万公斤、白银805万公斤。而清朝的贪官和坤被查出贪污的白银竟然有2。2亿两。  按照《亚洲华尔街日报》的统计,如果按征服土地来计算,在职业一栏是“征服者”,财富来源一栏是“掠夺”的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富有的人。在他的统治下,蒙古骑兵横扫亚欧大陆,打下了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仔细分析人类社会早期的历史,你会发现:人们在很长的时间里并没有走出盲目自利的怪圈。前面说过,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人会选择偷盗和抢劫作为自利的方式,这将损害到每个人的利益,因此出现法律和国家。但是在出现国家之后,偷和抢并没有从人的行为方式中消除。只不过这种行为的形式和规模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争夺国家政权和对外征服扩张的斗争。  之所以说早期的国家政权是一种有组织的掠夺,关键在于,古代的统治者在向民众收取赋税时根本不进行协商,不需要征得民众的同意,他用暴力来保证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而对外的征服扩张更是赤裸裸的掠夺行为,战胜的国家会将战败国的一切财产据为己有,战败国的所有人只能让对方随意处置。例如在古罗马,每次打完胜仗后都要展示掠夺来的黄金和奴隶(俘虏),以此作为凯旋的仪式。  或许有人会问:广大民众为什么要任由少数统治者剥削和掠夺?对此只能回答:社会进步需要时间。我们可以想象,在古代,一个普通民众或许会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感到不满,但他不会考虑去改变整个社会制度。作为现实中自利的人,他考虑的是如何能成为那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或者,在已有的国家政权中谋得一官半职,或者在对外征服的战争中杀敌立功,得到赏赐,等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大部分人都持这样的观念,所以这样的制度不会改变。  总之,古代的国家政权相对于无政府状态是一种进步,但它依然是一种掠夺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少数掌握国家政权的人可以用合法暴力对民众进行掠夺,也经常发动对外征服扩张的战争。而其他遭受掠夺的人,尽管不情愿,也只是希望改变自己的角色,由掠夺对象变为掠夺者。这就是古代社会中人们追求自利的图景。  思考和练习  1.什么是国家?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为什么说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为什么又说古代国家政权是一种有组织的掠夺方式?  3.你是否同意国家统治者跟盗匪相似的观点?为什么?  囚犯难题和社会进步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城市里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有一个富人在家中被杀,他的财物被盗。  警察迅速赶到现场。在警犬的帮助下,警方抓到了两名嫌疑犯:吉米和迈克,并在他们的住处搜出了被盗的财物。面对证物,他们声称:确实到过案发现场,但当时那个富人已经死去,他们只是顺手牵羊偷了一些东西。  于是警方把他们分别关起来,单独审讯。  一位警官对吉米说,因为偷东西证据确凿,他至少要被判刑2年;如果他承认杀人,而迈克抵赖,法官可以算他戴罪立功,撤销对他的一切指控;如果迈克也承认杀人,虽然法官不能撤销对他的指控,但可以从宽处理,只判10年监禁;但如果他拒不承认,而迈克承认的话,他就会因为认罪态度不好被判刑20年。  警官说完这些话就走了。吉米开始考虑:如果迈克坦白,我抵赖,我将被判20年监禁;如果他坦白,我也坦白,我将被判10年监禁。这样看来,在迈克坦白的情况下,我最好也坦白。如果迈克不坦白,我也不坦白,我需要在监狱里呆2年;如果迈克不坦白,而我坦白,我就可以无罪释放。这样,在迈克抵赖的情况下,我最好也是坦白。


第一部分社会秩序及其演变(6)(图)

  为了避免弄错,吉米还把自己面临的选择和判罚在地上画成一个表:    

    

  面对这张表,吉米再三推导,最后确定:不管对方承不承认,对自己来说最好的选择都是承认杀人。这样,想好之后,他要求见警官。  而在另一间牢房,警官对迈克说了同样的话,迈克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也要求见警官。  最后,他们两个都承认杀人,各被判刑10年。  在这个故事里,吉米和迈克都经过了利益的计算,最后决定承认杀人。奇怪的是,有一个更好的结果:两个人都不承认杀人,各被判刑2年,却没有发生。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在于他们不能交流。面对指控,他们可以承认,也可以不承认,但他们不知道对方会怎么做。如果他们选择不承认,而对方选择承认,那么自己将被判刑20年,这是他们所担心的。如果他们可以见面,互相商量,他们多半会约定,都不承认杀人,最多只被判刑2年。  但他们也会想,在约定好之后,如果自己临时反悔,承认杀人,那么对方将被判刑20年,而自己可以无罪释放。这是一个诱人的选择。另外他们也担心,如果自己遵守约定,而对方临时反悔,又该怎么办?这两个囚犯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这就是所谓的“囚犯难题”。  要注意,囚犯难题只是一个比喻。这里说的杀人、坦白、抵赖、判刑,都是一种比喻,用来比喻选择和利益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结果的好坏,只是针对故事中的囚犯来说的,并不是针对现实社会而言的。  囚犯难题具有非常典型的社会意义。它表明,在社会交往中,如果人们短视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将会导致对双方都不利的结果。如果双方都能暂时克制自己的利益,就能得到对双方都更好的结果。但如果一方克制自己的利益,而另一方不克制,又会出现一方吃亏、另一方占便宜的局面。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跟囚犯难题类似的情况。例如,在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开车,如果别人抢行,你不抢行,你就永远也过不去。但如果人人都抢行,就会造成交通堵塞,结果谁也都走不了。只有大家都懂得克制,按一定的顺序行车,才能让每个人都尽快地通过。再如,在剧院看演出的时候,如果某个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就能比别人看得更清楚,但如果每个人都站起来,不但没有人能看得更清楚,反而会站得腰酸背疼,不如坐着的时候舒服。  囚犯难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工具。从这个模型出发,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道德、法律的发展过程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原理。  在前面我们说过,为了避免盲目自利带来的危害,社会产生了道德和法律。但建立道德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因为人都是自利的,在刚开始出现某种道德萌芽的时候,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好处,但如果有人破坏这种道德,他能得到更大的好处,所以道德很容易遭到破坏。而一旦有人破坏约定,其他的人也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使社会回到没有道德的状态。  拿囚犯难题来说,上面提到的情况是吉米和迈克各被判刑10年,这是一个不利的结果。如果下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多半会吸取教训,都不认罪,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各被判刑2年。但如果再有下一次,吉米可能会耍心眼,他利用迈克的不承认,自己承认,这样他无罪释放,而迈克被判20年。再下一次,迈克也学乖了,他也主动承认,这样他们又各被判刑10年,回到了第一次的状况。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