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音者。以土位中宫。而乘于四气也。故曰五运之气。根于中而运于外。根于中者。根于中宫之土。而运化于四方也。)辛 
酉辛卯。其运寒雨风。(寒为运气。雨为胜气。风乃复气。)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 少宫 太商 
提少角少羽于上者。论主岁之气也。太少之岁。皆以角为始而羽为终。角下注初。羽下注终者。论主时之气也。一 
太一少。皆以角为始而羽为终。后四气准此。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后天。(卯酉主岁运不及。凡司天在泉。主气客气。皆后天时而至。)天气急。地气明。 
(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金令在上。故天气劲急。君火在下。故地气光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阳明 
在上。君火在下。故阳热盛而物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 
(主时之初气。乃厥阴风木。凡太过之岁。客气盛而多从客气。不及之岁。客气弱而兼从主气。是以淳风乃治。从初气 
风木之化也。阳明燥金司天。厥阴风木主气。故风燥横运。流于气交。横者。谓主客之气。交相纵横。气交者。终于岁 
半之前。而交于岁半之后也。二气之主客。乃君相二火。三气之主客。乃阳明少阳。故多阳少阴。云趋雨府者。土之湿 
气。蒸而为云。天气降而为雨。盖四之气。乃太阴湿土主气。太阳寒水加临。故曰云趋雨府。湿化乃敷。司天之燥金。 
终三之气。而交于四气之寒水湿土。是以燥极而泽。)其谷白丹。(感司天在泉之气而成熟者。所谓岁谷是也。)间谷命太 
者。(间谷者。感左右之间气而成熟。间气者。在司天在泉左右之四气也。如阳明在上。则左太阳。右少阳。阳明主少。 
而太阳少阳主太。故曰间谷命太者。盖言在左右之太者为间谷也。太阳之下。是为厥阴。少阳之下。是为太阴。感此四 
气而成者。是谓间谷。只言在上之太。而不言在下之二气者。盖数之始。起于上而终于下。故举此在上之太。而在下之 
二气可知矣。以五常政大论之圆图轮转观之。则六气之太少。了然在目矣。玉师曰。不及之岁。而曰间谷命太者。则太 
过之岁。又当云间谷命少者。如太阳在上。则左厥阴。右阳明。太阳主太。而左右之厥阴阳明主少。书不尽言。学人当 
引而伸之。)其耗白甲品羽。(此言五类之虫。感司天在泉之气。而少有生育也。耗、少也。散也。曰白、曰文、曰品者。 
谓感司天之气。不过文彩品格之虫。少有生育。非若运化之蕃息也。如金运之岁。其虫介。概言三百六十之介虫。皆感 
金运而生。今感司天之金气。止白甲者生。而余色之介虫不育也。倪仲宣曰。六气只言少而不言太。又不及于太阴。何 
也。曰。太过者其气暴。不及者其气徐。如运气太过。有相胜制。则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故不言其太也。又如厥阴阳 
明司天。皆感生长收成之气。故胎运易于生成。如太阴司天。则寒水在泉。水湿相合。全无生长之气。则虫类艰于孕育。 
故不言及太阴也。如上章论太阳在泉。 虫不育。太阴在泉。鳞虫不成。即此意也。此句盖言五类之虫。皆感五运之气 
而生。如敷和之纪。其虫毛。发生委和之纪。其虫毛介。虽岁运有太过不及。而皆生息蕃振。如感司天之气。不过少有 
生育。若运气太过。有相胜制。并其不生不育矣。故曰耗者。言所育既少。又不能生聚而耗散也。此注当与上章岁有胎 
孕不育节合看。)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政切。 
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栗癃闭。(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光明。清切者。金之政。 
急暴者。火之令。君火在泉。是以蛰虫不藏。流水不冰。民病嗌塞振栗诸证。皆感燥热之气而为病也。)清先而劲。毛虫 
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清先而劲者。言司天之气。盛于岁半以前。热后而暴。谓在泉之气。淫于岁半以后。毛虫 
死。介虫殃者。又受司天在泉之胜制而死也。故曰。各有胜。各有制。各有生。各有成。谓五运六气。各有生成。各有 
胜制。五运之胜。能制其六气。而六气之胜。又能制其五运。制则不生不育。或不静而死也。故止于阳明节列此四句。 
盖欲使后学知运气之互相胜制。类而推之。)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阳明少阴之气皆主 
躁。故其发躁。如火胜金于岁半之前。则水复火于岁半之后。是以胜复作。而岁时之气大乱矣。气交者。司天在泉之气。 
上下相交。玉师曰。持于气交。则无胜复。)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 
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地气迁者。谓岁前在泉之终气。交更于今之初气。余运仿此。夫卯酉 
岁初之客气。乃太阴湿土。故阴凝而雨化。下文曰。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气始肃者。谓主时之初气。乃厥阴也。 
阴凝于外。则阳郁于内。故民病热胀便赤诸证。面目浮肿善眠者。湿土之为病也。鼽衄嚏欠呕者。风木之气也。)二之气。 
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二之主客。乃君相二火。阳气得以敷布。故民乃舒。物得长气而生荣。 
如厉大至。则民善暴死。盖谓二火相交。臣位君上故也。)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 
(司天之金气加临。故天政布。凉乃行。三之主气。乃少阳相火。故燥热交合。三气终而交于四气之寒水湿土。故燥极 
而泽。燥湿水火相交。故民病寒热。)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 
寒之疾。骨痿血便。(四之加临客气。乃太阳寒水。主气乃太阴湿土。故寒雨降。岁半以后。乃少阴君火主气。反为寒湿 
相加。故民病振栗谵妄。嗌干便血等证。皆因寒凝于外。火郁于内故也。经云。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及为 
心痛者。乃寒邪内凌君火也。经云。邪在心。则病心痛。时眩仆。又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寒气之肿也。)五之气。春 
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厥阴风木加临于五气。故春令反行。草得生气。故乃生荣。少阴之郁。得木气而舒达。故 
民气和。)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少阴君火之气。加临于终气。故在泉 
之阳气。得以舒布。而冬之时候反温。冬气温暖。故蛰虫不藏。流水不冰。地气舒畅。故民乃康平。其有灾眚。当主病 
温。所谓冬温病也。冬温之病。与伤寒大异。玉师曰。冬伤于寒。今感温热而为病。故与伤寒异。)故食岁谷以安其气。 
食间谷以去其邪。(岁谷者。白丹之谷。感天地之气而生。气者。元真之气也。间谷者。感间气而生。如初之气宜食白 。 
二之气宜食白丹。四之气宜食丹元。五之气宜食丹苍之谷。邪者。反胜其间气之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 
(宜咸以清君火之热。宜辛以润阳明之燥。宜苦以泄内郁之火。汗之以解在外之寒。清之以消内入之邪。散之以解冬温 
之气。)安其运气。无使受邪。(运气不及。故宜安之。无使邪胜。)折其郁气。资其化源。(折其司天在泉之气。以资五 
运之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寒以清在地之火热。热以制司天之燥金。同者多之。 
异者少之。故以寒热之轻重。而少多其制。如少征少角之运。同少阴之热者。多以天化之清凉以制之。如少商少宫少羽 
之运。同阳明之清者。多以地化之火热以制之。天化者。燥金之清凉。地化者。在泉之火热。按至真要大论曰。风淫所 
胜。平以清凉。是风同热化。当以清凉平之。)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 
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阳明清凉之气司天。是宜用温热矣。如二之气乃君相二火。又当远此六 
十日而用温热。少阴君火之气在泉。是宜用寒凉矣。如四之主客乃寒水湿土。又当远此六十日而后可用寒凉。有假者。 
谓四时之寒热温凉。非司天在泉及间气之正气。又当反逆以治之。此调和天地阴阳之道也。反此者。乱司天在泉之经常。 
扰间气阴阳之纪步。) 
帝曰。善。少阳之政奈何。岐伯曰。寅申之纪也。 
少阳 太角 厥阴 壬寅壬申。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胁惊骇。(壬主木运太过。 
寅申少阳司天。厥阴在泉。运气与太阳太角相同。但其病少异。盖木与水土相合。其病在血分。木与风火相合。其病在 
气分。本经曰。诸风眩掉。皆属于肝。又曰。东方肝木。其病发惊骇。) 
太角(初正)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少阳 太征 厥阴 戊寅天符。戊申天符。(戊主火运太过。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天与之会。故天元册曰天符。) 
其运暑。其化暄嚣郁燠。其变炎烈沸腾。(盛之极也。)其病上热郁。血溢血泄。心痛。(火运上临少阳。故为此诸病。)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少阳 太宫 厥阴 甲寅甲申。其运阴雨。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柔者土之德。润泽、湿之化也。太阴 
所 
至为雷霆。骤注烈风。气变之常也。)其病体重。 肿。痞饮。(感大宫之运而为脾病也。按太过之运气有三。三五十五。 
为民病少有异同。盖以司天在泉之气化少异故耳。学人以意会之。)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 
少阳 太商 厥阴 庚寅庚申。同正商。(岁金太过。而司天之火制之。则金气已平。故与正商之岁同。)其运凉。 
其化雾露清切。(金气和平。故曰清切。)其变肃杀凋零。其病肩背胸中。(肺脉出胸中。俞在肩背。)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 少宫 
少阳 太羽 厥阴 丙寅丙申。其运寒肃。其化凝惨栗冽。其变冰雪霜雹。(皆太羽之运化。)其病寒浮肿。(寒水之 
病。)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 太宫 少商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寅申岁主太过。六气皆先天时而至。)天气正。(此申明天地阴阳之气。交相感 
召。所谓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毕矣。夫苍 丹素元之气。化生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上呈天之六气。故曰寒暑燥 
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是三阴三阳在下。而六气之在上也。是以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厥 
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正、中也。天气正者。谓少阳司天。而气化行于气交之中。盖以三阴三阳在下。故虽主 
司天。而气下行于中也。下节厥阴司天。而曰地气正者。谓少阳在泉之气。而亦行于中。盖少阳为厥阴之中见也。再按 
厥阴不从标本。从中见少阳之化。故凡此厥阴之政。诸同正岁。气化营运同天。谓厥阴同少阳天气正地气正之诸岁。而 
厥阴之气。营运同少阳天气之在中。盖以少阳司天。则厥阴在中。少阳在泉。则地气在中。少阳为厥阴之中见也。厥阴 
在泉。则地气在中。厥阴司天。则天气亦在中。谓厥阴从中见少阳之化也。能明乎司天在泉及左右间气。再于上下气交 
中求之。斯得运化之微妙。)地气扰。(厥阴在泉。故地气扰。下文曰。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行令之常也。)风及暴 
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火风之气也。)阴行阳化。雨乃时应。(谓厥阴之气上行。而从少阳之化。故雨乃时应。盖少 
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此德化之常也。)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上应二星倍明。)其谷丹苍。(感司天在泉之气 
而成熟者。)其政严。其令扰。(严者。火之政。扰者。风之令也。)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 
并起。(风热参布者。少阳厥阴之气。交相参合。而布于气交之中。云物沸腾者。地气上升也。太阴横流。凉雨并起者。 
蒸溽而为雨也。按厥阴风木。上从司天之化。故太阴湿土从之。即风气下临。黄起土用之义。畏其胜制而从之也。)民病 
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风热之 
气在外。则寒湿之气在内。是以外发疮疡。内为寒中泄满。故圣人遇此之候。和其寒热。而不使外内交争。往复出入也。 
如外内往复交作。则为寒热之疟。泄聋呕吐者。风热之气乘于内也。上怫肿色变者。寒湿之气乘于外也。)初之气。地气 
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 
肤腠中疮。(杀叶帅。初之间气。乃少阴君火。主气乃厥阴风木。是以风摇候温。草木得生长之气而早荣也。杀、降也。 
少阳司天。而又值君火主气。故虽有时气之寒来。而不能杀二火之温热也。血溢目赤。咳逆肤疮等证。皆风火之为病也。) 
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胁不利。 
头痛身热。昏愦脓疮。(二之客气。乃太阴湿土。是以司天之火气反郁。而白埃四起。云趋雨府。皆湿土之气化也。厥阴 
风气。虽上从少阳。而亦不能胜其雨湿。风火气盛。得阴湿以和之。故民乃康。其有灾眚。则病热郁呕吐。昏愦脓疮诸 
证。皆因阴湿凝于外。而火热郁于内也。)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 
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司天之气。上临于三气。故天政布。主时之气。亦属少阳。故炎暑至。雨乃涯 
者。太阴横流也。民病热中。血溢鼽衄嚏欠诸证。感风火之气也。二火相交。风热并至。故善暴死。)四之气。凉乃至。 
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加临间气。乃阳明清凉之气。故凉乃至。白露降。少阳之火。与风热之 
气。交于气交之中。故炎暑间化。风热主岁。而遇此清凉。故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者。感主时湿土之气也。)五之气。 
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五之间气。乃太阳寒水。故阳热去而寒乃来。 
以秋冬之交。而行闭藏之冬令。故气门乃闭。宜周密以避寒邪。曰圣人。曰君子。盖言圣贤之随时调养。以和其气。是 
以暴过不生。苛疾不起。)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霜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厥 
阴风木主终气。故风乃至。地气正者。厥阴从中见少阳之化也。万物遇生气而反生。地气反上升而霜雾以行。以闭藏之 
时。而反行发生之令。故其病关闭不禁。心痛者。肾气上乘于心也。夫肺主气。而肾为生气之原。故肾为本。肺为末。 
阳气至冬而归藏于肾脏。今反上乘于肺。故咳。)抑其运气。赞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 
(运气太过。故当抑之。所不胜者。如壬年角运太过。则土气不胜。戊年火运太过。则金气不胜。故宜抑其太过。赞助 
其所不胜。折其郁气者。如庚寅庚申岁。少阳司天。则商运受郁矣。甲寅甲申岁。厥阴在泉。则宫运受郁矣。是当折其 
致郁之气。先取二运之化源。折抑其太过。赞助其不胜。是以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暴者。谓太宫太商之运气主太过。 
而反受其郁。故其过暴。暴者为病甚。故曰苛。)故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宜咸以制少阳之火。宜辛 
以胜风木之邪。厥阴从少阳之火化。是子泄其母气矣。故又宜用酸以补之。渍者。上古用汤液浸渍以取汗。渗之泄之者。 
以清火热之在中。渍之发之者。以散风邪之外袭。)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寒温者。 
谓五运之寒温也。如太角太征之岁。运气与司天在泉之风热相同者。多用寒凉以清之。如太宫太商太羽之岁。运气与司 
天在泉之气异者。则少之。食药同法。)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 
反是者。病之阶也。(张玉师曰。按太阳司天。太阴在泉。则先云用寒远寒。用凉远凉。少阳司天。厥阴在泉。则先云用 
热远热。用温远温。盖言岁运寒热之药食。当远此司天在泉。远者。勿犯也。) 
帝曰。善。太阴之政奈何。岐伯曰。丑未之纪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