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雅南开-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莹先生,我们有幸听了她两个月的古典诗词课。叶嘉莹先生少小即接触古典文学,有家学渊源,20世纪40年代末移居海外,后定居加拿大,专事古典诗词研究,达到很高水平。    
      1978年她归国讲学,没选择北大而选择了南开,很使南开学子骄傲了一阵子。当时我们刚入校不久,一切都还懵懵懂懂地不明事理,但见“七六级”和“七七级”老生们,还有白发苍苍的老师们都兴奋地争听叶先生的课,我们就知道好,也狂热地卷进去。我因为起得早,自觉地担负起了替全宿舍占座的任务,只要有叶先生课的清晨,就夹着一大摞椅垫,早早赶到大阶梯教室,在最佳位置的第三排,播种一样地走上一遍,占上一长溜儿座。等叶先生在掌声中走上讲台时,有着一百多个位置的大阶梯教室,已经挤得风雨不透了,一些晚到者坐到了窗台上。    
      50多岁的叶先生依然年轻,讲究着装打扮而又不露刻意之痕,每次都是一袭深蓝色长衫,上面有一个胸花啊、一条丝巾啊等等小点缀,一头乌黑的头发则梳得一丝不乱,很风度很高雅很了不起很迷人也很高不可攀,我们全体女生没有不为她的仪态倾倒的,简直觉得她就是自己今后人生道路的典范。她讲课的声音也透出异质,有一种海外女华人所具有的特殊的韵味,抑扬顿挫,温婉文雅,做金石声,轻轻地敲击着我们年轻的心。她给我们讲“古诗十九首”,不是“社会背景”、“思想意义”、“艺术特色”老三段,而是带着感情,讲得有声有色有响有动有爱有恨有情有韵。记得她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弃妇逐臣”,似乎把个人的人生艰难生命感悟难言之隐都唱叹在其中了。有时,她会在黑板上写上一串英文,顺带介绍“叙述学”、“比较学”、“符号学”、“模糊学”等等国外的一些研究方法。有一天,她还给我们吟了几首古诗词,是用一种古声古韵古调、抑扬顿挫地唱吟出来的,很奇特,很个别。记得那天她说:“我年轻时不肯吟唱给别人听,是不好意思,现在不同了……”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睛里闪起秋水一样晶亮的光芒。我的理解,她又是在感怀自己的人生了…… 不管家境贫寒的还是富足的,我们班的女生,后来人人都买了叶先生的著作《迦陵论词丛稿》。我从头到尾认真地读过一遍。今天看来,当年懵懂无知的我,是把叶嘉莹先生神化了,因为后来我了解到,国内的一些学者,包括一些老学者,对叶先生的学问方法持有不同看法,评价褒贬不一,这在学术领域内是很正常的;后来我自己在拉开距离以后,也发现《迦》书中有某些我不能满足的地方。不过一个人年轻时候的印象往往会是放大的瑰丽夸张的美好,还往往是刻骨铭心的不易改变的,现在,写到这里,我还是忍不住站起身,小心翼翼地,从书柜里取出《迦陵论词丛稿》这部古风古雅的书,轻轻翻开,只见扉页上盖着我当年的印章,颜色依然鲜红,版权页上写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0年11月第1版。” 岁月啊,就这么静静地流走了……    
      一晃,一个10年。 又一个10年! 算来,我已发表了二三百万字的作品,可我的笔,一直未伸进我的南开园——是感悟太多太浓密?是感情太痴太强烈?是感慨太深太汹涌?还是畏惧她的高度,害怕愚钝的自己表达不出来? 说不清楚…… 可是我一直想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怎能忘怀我的南开!风风雨雨,天高地阔,我的南开,依然屹立在苍茫的大地上,风雨不动安如山!    
      终于鼓足勇气,写了此文,虽然拙陋,聊表心意,把它献给您呀——母校南开!    
    


(五)回眸南开我爱马蹄湖

      我爱马蹄湖    
      石 刚    
      离开母校将近7年,但是南开园中的人和景色,特别是马蹄湖畔优美的写意风景,更使我梦牵魂绕,烙印于心,不能忘怀。马蹄湖内,湖水漪漪,荷花朵朵,姿态万千;马蹄湖畔,学子捧书,垂柳婆娑摇曳。苏轼在《超然台记》中说:“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我所钟爱的正是马蹄湖的包容和平静。    
      我在南开生活中的一些难忘之事都与马蹄湖有着不解之缘。    
      当我在南大附中读高中时,有一次日本NHK电视台制作一期介绍南开大学的片子,我作为附中的学生代表和南开大学的学生代表一起接受采访。记得那是个初春的清晨,阳光微熹,在马蹄湖畔,激动得辗转一夜的我被略带寒意的春风吹拂得稍感清醒。当时采访的内容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话筒到我面前时,双腿抖得已不听摆布了,但仍强装镇静,虽也对答如流,好似行云流水,但脑子里已是一片空白,嘴里说的只不过是机械地重复着那已滚瓜烂熟的台词。看到南开大学的同学应付得从容自如,真是羡慕之极。这次经历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着力加强这方面的锻炼——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加同学们的讨论。通过锻炼,我受益匪浅。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应聘到电台做主持人,利用晚上时间主持“太阳神之夜”的直播节目,受到了广泛好评,就是很好的例证。    
      考入南开中文系,第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是在马蹄湖旁的周总理纪念碑前进行的。在这里,我知道了严范孙先生,知道了张伯苓先生,知道了西南联大的光荣历史,仿佛听到了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每当看到“我是爱南开的”这6个字时,我总是心潮澎湃,热血翻涌。在这里我曾暗下誓言,继承先辈遗志,争做周总理式人物,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建设贡献毕生力量。    
      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学生生活中所特有的经历——竞选校学生会主席,是在马蹄湖旁的校团委进行的。当时南开大学八八级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活动能力都是实力派,所以校学生会主席的竞选也非常激烈,要通过推荐,发表演说,再公开投票选举产生。我是怀着平常心被推荐参加竞选的,可能是无心插柳的缘由吧,我顺利当选为校学生会副主席、社团联主席。竞选结束后已是午夜时分,当选的五位同学都非常兴奋,从团委出来,大家坐在马蹄湖畔,意犹未尽,畅谈抱负,抒发情怀。清风徐来,你诵明月之诗,我歌窈窕之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真是把酒临风,喜洋洋者矣。现在五人已天各一方,当时的做法也未免有些幼稚,但马蹄湖畔的“兰亭”小聚,将是我们终身难忘的。    
      在大学毕业同学们即将分手的最后一个晚上,几个挚友相伴,坐在马蹄湖畔,相视无语,真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味道,沉默中不知谁带头唱起了赵传的歌《我是一只小小鸟》,“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当我栖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随着歌声,每一个人都泪如雨下,不能自控。要离开南开了,就像婴儿离开母体一样,感到孤独无靠;要离开南开了,就意味着和尊敬的师长、朝夕相处的同窗分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聚。我想每一位南开学子在即将告别母校的时候都会有这种万般离别之苦。记得大家在马蹄湖畔坐了很久很久,没有了豪言,有的只是沉默,只是对未来的希冀和彷徨。    
      走上工作岗位后,因我是天津人,可以近水楼台,经常回到母校,拜访师长,重温校园之梦。每回南开,我总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喜欢静坐在马蹄湖畔,望着翡翠绿的湖水,看着捧书遐思的学子,有时会看见两位老者相拥而来,慢慢离去;有时会看到热恋的情人兴高采烈,亲昵无限。此时我就会感到人生的美好,生活的平静,随之心情也便会平静如水。    
      人生是短暂的,一切世俗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人只要心胸开阔,正心高悬,努力做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事,就会其乐融融了。    
      南开,我深深地爱着你,爱你的光荣传统,爱你“允公允能”的校训和“爱国乐群”的公德。南开,不仅传授给我知识,而且教我如何做人。我爱南开马蹄湖畔的优美风景,连同那些美好的记忆和过往。    
          
    


(五)回眸南开抒不尽的南开情

      抒不尽的南开情    
      白 杨    
      总是羡慕饱经人生沧桑的前辈们回忆母校时那份温馨,那份激动。终于我也可以称南开为母校了,虽然仅仅两个月之后,我又成了这个园中的一员。    
      失去时方懂得珍惜,走过之后才发现,最能摄人心魂,最挥之不去的,往往就是自己一直身处其中的那地,那物,那人。研究生入学前的两个月,我在兼职的过程中遇到过许多不同年代的南开人,有踏踏实实为祖国奉献了一生的老南开,有风华正茂、事业如沐春风的少壮南开人,也有如我一样刚刚别离母校,初踏工作岗位的南开新人。无论在哪里相遇,南开都是永恒的话题,主楼、图书馆、新开湖、小花园、电影广场“西伯利亚”。离开南开的人们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浓浓的思念,抒不尽的南开情怀,讲不完的南开故事。他们怀念着南开新柳吐绿,海棠喷香的春天;他们怀念着南开碧荷田田,蛙鸣不断的夏日;他们怀念着南开玉树琼枝,淡装素裹的冬天。他们更怀念春游时那折柳以赠的同窗,怀念烈日炎炎谈兴盎然的学者教授,怀念着金秋运动场上的青春搏击,怀念着大雪漫天的蜗居寝室小读的浪漫。他们怀念着南开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一人一语。    
      久在其中,风物也关情。爱书的缘故,我对图书馆有一种天然的亲近,4年中,每一个没课的日子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踏在宽宽的楼梯上,每一步都有一串回忆。在这里,我曾为那一册册、一排排的图书期刊所倾倒,为“近水楼台先得月”,主动请缨做了将近一年的学生馆员。在这里,我犹如嗷嗷待哺的乳儿终于得到奶水,夜以继日地“恶补”。在这里,我延续了中学的铅字梦,一篇篇或成熟或幼稚的文章见诸报端。在这里,我开始领悟大学的含义,在这个没有教师的课堂上我写出了平生第一篇学术论文。    
      读书人聚集的地方,书店自是一景。选境高雅、布局别致的“书香缘书店”缘着书香,多少如我一样的学子流连忘返,从晨曦一直读到夕照。“书店”虽小,那种类齐全的英语书、专业书却辅助着多少学子完成了一飞冲天的鸿鹄大志。“南开书亭”从名字到布局都如南开一样朴实,但就是在那厚重甚至近乎寒酸的一排排木书架上,多少学子得以与知识大师对话,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相识。    
      南开哺育了我的读书情结,南开培养了我勤勉求学的习惯,我们看到、听到的更多是踏实为学问的人们。无论是经济学领域的杨敬年、谷书堂,管理学界的陈炳富、李景泰,化学领域的申泮文、何炳林、陈茹玉等老一辈学者,还是数学领域的陈永川、张伟平,物理学界的许京军等青年才俊,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孜孜以求。    
      耄耋之年的老人,多少会有些老态龙钟,有些“只是近黄昏”,而一座学府,只有到了这个年龄,似乎才脱得稚嫩,才开始显得练达。今日南开正是如此,她具有年轻人的青春气息,她具有老年人的非同寻常的经历,她经历了战火,经历了流亡,经历了近乎一无所有;    
      她从一个学员不足百人的私立学校,发展成为学生逾万的综合性大学,南开无愧于“光荣”二字。    
      谨祝南开更上一层楼!    
    


(五)回眸南开品 味 南 开

     品 味 南 开    
      庞晓敏    
      流水经年,逝者如斯。不知不觉间,大学的岁月将尽了。随毕业的日子一天天来临,依依的别情也丝丝缕缕,日浓一日地涌上心头。于是,将浮泛的心绪凝重成深情的感伤,把匆匆的脚步放慢成悠缓的踟蹰,放飞目光于每一个关情的时空所在,开始认真品读,回味我相濡以沫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亲爱的南开。    
      品味南开,品味风物总也关情的南开。    
      主楼总是在提示一种高度,它指向的湛湛青天或冥冥星空便因此而引发了更高远的联想,似乎那天空不只覆盖着南开这一方土地,更横阔到世界,纵远到未来。于是多少个黎明,多少个午后,多少个黄昏,背着丰盈的书包向高度跋涉的脚步便总也坚实,总也欣然。或并肩而行,或擦肩而过,似曾相识的学子们相遇,心头也总有份温柔的默契漾开来。于是在这座古老的殿堂里,我们便共有了无数次伴着沉思的凝神谛听,漫着“硝烟”的激烈争辩,便度过了无数浸着汗水的苦读时刻,蕴着焦灼的演算光阴。而今在毕业实习的间隙再上主楼,我仍爱选三楼左侧那一排向阳的小教室临窗而坐。窗外花坛中那座高高的、洁白的雕像,那个巍峨的、沉默的力量也依然让我一次次心旌摇荡。那是“我是爱南开的”永远的周恩来。那与日月同辉的姿态的熟稔,即使是背影,在暮色四合时猝不及防抬头的一瞬,也让人在心底热泪涌流,一种精神的超拔,一种品德的昭示,一种伟绩的垂范。而这超越时空的高度正是从南开的土壤上奠基,又感召着一代又一代新南开人的。于是主楼的耸峙在总理威仪的衬托下,便愈加有力地造就着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风操,造就着许多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故事,造就着更庞大的一支学术队伍,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又是一湖绿水,新开湖的碧波里,肃穆的老图书馆的倒影荡漾一片依依垂柳的婀娜,显得格外年轻生动。哦,我的“老馆”!与你相互拥有的日子也已不多。跳上宽宽的楼梯,每一步踩下去,都踩响一阕难以割舍的情怀。在这里,我曾抚摸书架上那一册册丰厚饱满的书脊,走进一个个深广、阔大的世界,也曾挥洒出第一篇变成铅字的通讯,酝酿成第一篇得奖的论文。1992年,气派不凡的“新馆”落成启用,那典雅的智慧女神塑像、舒适的坐席、辉煌的灯火无不闪烁着离合的神光,吸引着莘莘学子。而作为最初为我开启知识的殿堂,挡不住的诱惑依然是你,我愿倾心徜徉其间,我亲爱的“老馆”!    
      还有我的“三味书屋”,流连在最后的日子里,我也在一遍遍品味着你们。品味“鸿鹄书店”的清秀,品味“缘园书社”的温馨,品味“南开书亭”的丰赡隽永。借助了你们狭小到拥挤又阔大到无边的店堂,借助了你们粗糙到“寒碜”又高贵到华美的木书架,我得以与一个个伟大的思想、深刻的灵魂相识,而它们又将伴随那些散发着南开气息的玲珑的图章,深深植入我幼嫩的生命,在苍白处叠印出片片火红的丰满。    
      还有我的洒满汗水的操场,“吱吱嘎嘎”通往经济学院的小木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商店,我亲手种下的小杨树,我曾独自面壁而泣的那堵白墙,最后的日子,品读你们的目光怎么能不变得更加缠绵。    
      品味南开,品味四季总也关情的南开。    
      难忘春天如火如荼的校运会,难忘小礼堂门前盛开的海棠,香雾弥天,落英漫洒,醉了人心,亮了人眼;难忘夏天,又一个生机勃勃的社团成立了,大中路上一地的金子般的阳光,马蹄湖的靓荷诱人想起西湖的浓淡相宜、水光潋滟;难忘秋天,布告栏里新旧交叠的学术报告启示指引着一个个丰盈头脑的好去处,新开湖的潇潇暮雨里,桐叶飘洒成斑斓的诗章,而芦苇吐出穗穗白絮,迷离成一片重雾劲烟;难忘冬天,大雪刚停的一刻便有欢声笑语宣告了一个个憨态可掬的雪人的生辰,覆盖着白雪的每一处冰面上,比雪更圣洁的是恋人们画出的好大好大的心形图案……    
      品味南开,品味朝朝夕夕与共,因而便一生一世关情的南开。    
      再忘不掉清早催促起床的音乐,虽然被诸多懒虫抱怨,却依然响得执着;再忘不掉中午食堂门前响起夹着书包、拎着饭盆“饿虎扑食”的大队人马的喧闹,而锅炉房的小屋也升起了温馨的袅袅青烟;再忘不掉黄昏绚烂的彩霞里,大中路上相携散步的那一对老先生、老太太便是高山仰止的一代学术大师,操场上穿梭着羽毛球网球篮球排球,而柳阴里传出吉他的伤感;再忘不掉安详的夜晚,自习室的灯火熄灭后,双双情侣将爱的音符款款撒遍校园,操场深处又是谁吹亮一支短笛,奏出一曲清丽婉转……    
          
    


(五)回眸南开写在毕业一年之后

      写在毕业一年之后    
      郭漫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