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隆隆的炮声中,虎贲军骑兵再也没有出现。看起来,大炮果然是将虎贲军骑兵撵开了。明军部队的四周,都再也看不到任何的虎贲军骑兵。然而,朱大典很清楚,虎贲军骑兵一定有人潜伏在四周,仔细的观察他们的动静。一旦有机会,他们还是会出现的。
有大炮的射击,虎贲军骑兵肯定不敢靠近。只要有大炮的防护,明军就是安全的。可是,他不可能让大炮时时刻刻处于发射状态啊!大炮处于发射状态,就无法搬运。无法搬运,就无法到达青州城。无法到达青州城,自然就无法收复青州城了。
一时间,朱大典头大如斗。
这个张准,能不能不要这么歹毒啊?
明知道张准采取是疲劳战术,不断的袭扰自己,朱大典就是没有办法破解。虎贲军火铳的射程,实在是太远了,明军只有火炮才能反击对方,其他的任何部队,冲上去都是死路。他现在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大炮。偏偏,对方又是清一色的骑兵,速度极快,发现不对,立刻远遁,大炮的轰击,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他祖母的蛋,这根本不是骑兵,这是一群饿狼啊!
“扎营!”
“过夜!”
没办法,朱大典只好无奈的传达命令。
在想出更好的办法之前,他只有和张准慢慢的耗了。好在,他就算有一定的伤亡,也有四万的官兵。四万的军队,就算站着被张准砍脑袋,也要砍上好半天的。有大炮的防护,驻扎暂时是安全的。
官兵于是就地安营扎寨,部署防务,准备过夜。为了防止虎贲军骑兵偷袭,所有的大炮,都处于随时可以发射的状态。所有的大炮里面,装载的全部都是威力强大的子母弹。
结果,一直到夜幕降临,虎贲军骑兵再也没有出现。朱瀚、邵锦光、孟祥俊等人,都稍稍的松了一口气。只有朱大典面色铁青,因为他忽然发现,自己距离济南城的东门,还不到三十里。济南城到青州城三百里,他一天的时间,才走了三十里不到……这都什么事啊!
第414章夜幕降临
夜色,逐渐的降临下来。
由于是三月中旬,月明星稀,圆圆的月亮早早就迫不及待的挂在天上,将月光毫不吝啬的洒落下来,将大地渲染成一片的银色。要是没有战争,在这样的月光下,带着三五佳人,一壶小酒,席地而坐,赏月游玩,那当真是人生乐事。
这可惜,这一切,在今晚,在济南城东面三十里的地方,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这里是战场,还是激烈死杀过以后的战场。在荒凉的原野中,还有大量倒毙的人员尸体和战马。偶尔间,还能听到依稀的伤员的呻吟。
夜风吹散了血腥味,月色笼罩了原野,远远的看过去,一切都仿佛没有发生过。只有曾经处身其中的人,才能感觉到黑夜的可怕。白天虎贲军已经如此的凶悍,不知道晚上还会如何发狂?今晚的月色越是明亮,眼前的一切,就仿佛越是碜人。
就地扎营的明军,占据了偌大的一片原野,方圆起码十里。大量的白色的棉布帐篷,在月光的照耀下,就好像是一个个的蒙古包。事实上,由于受到元朝遗俗的影响,明朝军队的扎营,的确很像是蒙古包。从住人的角度来说,蒙古包要比一般的营帐,舒服多了。
现在是干旱季节,三月份又是非常凉爽的气候,最适合在野外露营了。大部分的明军士兵,都开始穿着单衣,外面罩着齐腰甲。有的士兵甚至嫌齐腰甲累赘,干脆脱掉了。从白天的战斗来看,齐腰甲根本无法阻挡虎贲军骑兵的火铳射击。一枪过来,照样挂掉。既然没有防护效果,有和没有一个样,他们干脆就舍弃了。
朱大典的心情,却好像是冬天一样的寒冷。从凤阳府回来时的雄心壮志,现在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这几天的时间,发生的所有和张准有关的事情,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他终于明白杨一鹏为什么当时会有那样的表情,实在是这个张准,不好对付啊!难怪连鞑子都要栽在他的手里。山东的地面上,怎么就会有这样的枭雄呢?
朱瀚悄悄的进来,看到桌面上的饭菜,一动都不动,只好悄悄的叫人进来,将饭菜拿下去,重新热好了再送过来。朱大典的心情,朱瀚也能理解。真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啊!刚刚出济南城,就被张准堵住了,动弹不得,进退维艰。现在,他们距离青州城,还有至少二百七十里的路程,路上还不知道要遇到多少的困难呢。
朱大典慢慢的从营帐里面出来,看着四周的原野。今晚的月色,非常的迷人,正是吟诗作对的好时候。若是在以往,朱大典兴许已经有灵感涌上来了。此时此刻,朱大典根本没有吟诗作对的心情。他总是感觉,在这明亮的月光下,虎贲军骑兵,可能又要在策划什么样的行动。潜意识里,危险,好像在一步一步的靠近。
幸好,今晚的月色是如此的明亮,让明军可以清楚的看到周围的动静,虎贲军骑兵应该无法发动大规模的偷袭。但是同时,月色也让虎贲军骑兵可以自由的机动。显而易见,虎贲军骑兵,是不会轻易让明军安安稳稳的过夜的。至于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袭扰明军,那就不好说了。
“砰!”
“砰!”
“砰!”
零星的枪声不断的传来。
有时候,枪声非常的密集。有时候,枪声稀稀落落的。谁也不知道,虎贲军骑兵的枪声,到底是在射杀什么。按理说,除了军营的里面,四周应该已经没有明军的存在了。判断不出枪声在哪里,却又偏偏能够清楚的听到枪声的响起,一种很古怪的感觉,在每个明军士兵的心头泛起。这种感觉时时刻刻提醒明军,在他们的周围,有一群恶狼的存在。这样的感觉,能让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低的士兵崩溃。
在入夜之前,朱大典就召集两个总兵官,还有其他的副总兵官、参将、游击、守备等军官,要求他们采取一切的得力措施,严格防止营啸的发生。由于白天的战斗连续失利,部队的伤亡比较傲,朱大典很担心,在虎贲军骑兵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下,明军营地产生营啸,从而导致自己的崩溃。
营啸的情况与监啸类似,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极有可能导致整个军队崩溃。中国古代军营之中营规森严,别说高声叫喊,连没事造造谣都有生命危险。而且军营是地道的肃杀之地,中国传统的军规有所谓“十七条五十四斩”,当兵的都是提心吊胆过日子,经年累月下来精神上的压抑可想而知。
另外一方面传统军队中非常黑暗,军官肆意欺压士兵,老兵结伙欺压新兵,军人中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矛盾年复一年积压下来,全靠军纪弹压着。尤其是大战之前,人人生死未卜,不知自己什么时候一命归西,这时候的精神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在寂静的黑夜中,要是有人突然精神崩溃,从而大喊大叫,大家都有可能被感染上这种歇斯底里的疯狂气氛,彻底摆脱军纪的束缚疯狂发泄一通。一些头脑清楚的家伙开始抄起家伙来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由于士兵中好多都是靠同乡关系结帮拉派,于是开始混战,这时候那些平时欺压士兵的军官都成了头号目标,混乱中每个人都在算自己的帐,该还债的跑不了。
在大战的前期阶段,尤其是在战斗开展不利的情况下,营啸是最容易发生的。朱大典统兵多年,不得不小心谨慎。他的部队,白天基本上是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士兵的内心,不知道积聚了多少的紧张和恐惧,却又得不到有效的发泄。这些紧张和恐惧,要是同时爆发出来,他麾下的几万人马,说不定要同时完蛋。营啸,实在是统兵者的大忌。事实上,大规模的营啸,已经可以叫做是哗变了。
由于有超过四万的人马驻扎,明军的营地很大,朱大典为此将部队分成九个小营,互相连接。所谓的九宫连环,就是这个格式。他自己在中军,在中间的营地。在他的营地所在的八个方向上,都有各自的小营驻扎。摊分下来,每个小营是五千人左右,刚好合适。
按照朱大典的部署,卫所兵在最外面,然后是战兵,以巡抚的亲兵和骑营作为核心,炮兵在营地的最核心区域,随时可以支援每个小营的战斗。通俗的来说,朱大典是准备用卫所兵来充当炮灰。他当初将卫所兵调出来,就有这样的目的。这些垃圾的卫所兵,无论损失多少,朱大典都是不会心痛的。他们死了还能够节约大量的钱粮。
有亲兵和战兵的弹压,朱大典也不担心卫所兵起来造反。只要战兵能够稳住,朱大典甚至不担心引起营啸。只要这些卫所兵的消耗,能够支撑到青州城就好了。关键是,此时此刻的张准,又在琢磨些什么呢?虎贲军骑兵,又会有什么新花样呢?
……
在那块孤零零的岩石面前,张准蹲在地上,咀嚼着随身携带的三页饼和马宋饼。在他的身边,还放着一个大葫芦,里面装满了清水。看他吃饭的样子,十足就是一个暴发户,没有丝毫的礼仪。经过一天的厮杀忙碌,张准的精神也显得有些疲惫,吃饱喝足以后,总算是好了一点。
山东的粮食中,最多就是各种大饼,物美价廉的各种大饼。平时虎贲军战士都是以大饼、大葱之类的充饥。虎贲军标准的军粮,就是各色各样的大饼。这些做工精致的三页饼和马宋饼,自然是云裳给他准备的,不属于军粮的行列。
当然,有机会享受这些三页饼和马宋饼的,肯定不止张准一个,军官们都是见者有份,放开肚子吃就是了。甚至路过的战士,只要你有胆子上来拿,张准也毫不吝啬的给他们一个。结果,云裳本来准备了可以给张准吃五天的三页饼和马宋饼,一顿就吃完了。战争时代,这样的伙食已经算是不错了。
没办法,战士们每天吃随身携带的大饼,都已经吃腻了。为了尽可能的延长保存期,后勤司在制作这些大饼的时候,尽可能不放油。因为放油容易腐烂。没有足够的油水,自然无法充饥,即使是饭量很小的战士,一顿饭也要吃好几张才顶肚子。
缴获到的战马,都已经被张准安排人送回去莱州府了,在原来聚拢战马的地方,大部分的骑兵战士正在休息。劳累了一天的他们,早早就睡下去了。但是,军官们还不能休息,他们还要和张准一起,总结白天战斗的经验和教训。这种战场上的总结,要比在课室里的总结,印象深入得多。张准是断断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的。
随时随地给大家讲解战术,乃是张准的一贯风格。虎贲军没有大学堂,他只有争取每一分时间,提升军官们的水平了。好像白天的战斗,就有很多可以总结的地方。有些悟性高的军官,好像冯伟、陈兴国等人,都能捕捉到其中的要点了,反应比较慢的谢志友等人,经过大家的解释,也慢慢的能够理解。
第415章晚上的攻击方案
吃饱喝足以后,张准就和骑兵的军官讲解今天战斗的优点和缺点。今天的战斗,虎贲军骑兵占据了完全的上风,将官军骑兵打得没有任何的还手实力。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线膛枪对滑膛枪的胜利。这种技术上的差距,是战术很难弥补的。其次,是在于虎贲军骑兵钓鱼战术的灵活运用。
利用虎贲铳的远射程,还有高度的精准性,虎贲军采取的是前所未有的战斗方式。这样的战斗方式,是官军骑兵完全不适应的。官军骑兵普遍使用的三眼铳,还有迅雷铳、飞鸟铳等火器,完全不是虎贲铳的对手。至于弓箭什么的,更是不要提了。因此,他们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被虎贲军骑兵打得一败涂地,惨不忍睹。
但是,是不是说,虎贲军骑兵就完全没有缺点了呢?当然不是。事实上,虎贲军骑兵的缺点,要比官军骑兵还多。虎贲军骑兵的训练时间,严重不足。正常情况下,训练一个骑兵,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而虎贲军骑兵组建了还不到两个月。能够熟练骑马的,最多只有一半人。能够在马背上准确射击的,恐怕还不到总兵力的一成。换言之,就是连一百人都可能凑不齐。
否则,张准也不需要采取什么钓鱼战术,给官军骑兵装口袋了。只要一声令下,虎贲军骑兵和官军骑兵捉对厮杀,依靠先进的武器,完全可以将官军骑兵全灭。同时,也不需要担心官兵的人多,直接轮流上阵,对着官兵的队伍拼命的开枪射击就是了。
事实上,张准做不到这一点。他很清楚,虎贲军骑兵距离真正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虎贲军骑兵还需要更多的训练,还需要更多的战斗。若是白天的战斗,换成的鞑子的骑兵,虎贲军骑兵现在一定没有这样轻松。
任何一支军队,军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现在虎贲军还没有建立士官制度,张准只能是在基层军官上,不断的下功夫,夯实他们的基础,尽可能的拓展他们的眼界。每次战斗结束,张准都要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就是要带出一支强劲的军官队伍。只要有得力的军官队伍,扩军就会变成很容易。二战时期的德军,就是这样干的。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张准一项一项的从理论上慢慢剖析今天的战斗。
今天的战斗,完全不是正规的战斗。无论是虎贲军骑兵,又或者是明军的骑兵,今天都是一场混战。双方都没有摆开阵势。这样的战斗,更像是马贼之间的争夺战。又或者是,更像是步兵之间的游击战。在优势的官兵面前,虎贲军骑兵也只有采取这样的游击战模式,才能争取尽可能大的战果。这样的游击战作战方式,晚上显然还要继续。
谢志友迫不及待的说道:“都督大人,我们晚上是不是继续袭扰他们?”
张准点点头,缓缓的说道:“准确来说,是后半夜。”
一般而言,官兵在前半夜是比较警觉的,大部分前半夜睡得比较警醒,如果有突发事件,反应的速度比较快。但是到后半夜,大部分的人都支撑不住,进入了深深的梦乡。这是由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一般人都很难改变。因此,古往今来,后半夜往往是发动袭击的好时候。无数夜袭的经典战例,都是在后半夜发生的。
当然,朱大典会安排官兵轮流睡觉,后半夜也会安排战斗值班部队,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但是,只要战场上有枪炮声,一般人很难睡着。前半夜能睡着的,只有那些非常适应战场节奏的老兵。前半夜既然没有睡着,后半夜当然精神萎靡,即使是负责战斗值班的部队,也会不断的打瞌睡。
所以,张准前半夜也要安排部队,在官兵的周围,胡乱的放枪,让大部分的明军都睡不着。不要求能杀伤多少敌人,只要让敌人睡不着,就是胜利。当然,要是能够攻击到对方,继续给敌人杀伤,那就更好了。
要做到这个,就要依靠精准的长距离的狙杀了。由于明军都龟缩在营地的里面,营地的周围,有栅栏阻挡。因此,狙杀的距离,至少要四十丈左右。幸好,今晚的月色很好,有利于远距离的狙杀。
“首要重点是哨兵。”
“你们的首要攻击重点,是敌人的哨兵。”
“干掉了敌人的哨兵,可以给敌人造成惶恐,甚至是引发内讧。”
“敌人没有了足够的哨兵,就等于是没有了眼睛,没有了耳朵,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只能是胡乱的还击了。”
张准娓娓的说道。
随后,张准专门将狙击手集合起来,同时,又从钟无影的骑兵营里,挑选出五十名枪法比较好的战士,专门指导他们如何寻找目标,发现目标。根据张准的安排,三个骑兵营里面,今晚负责袭扰明军的,乃是钟无影的骑兵营。其他的两个骑兵营,都做充分的休息,明天白天才继续战斗。
今晚的月色,太过明亮,不太适合偷袭。即使是小分队行动,也很容易被敌人察觉。但是,远距离射杀明军的哨兵,却是可以的。眼下,就是检验狙击手们的射击技术的时候了。张准抽调出来的这些战士,自身的枪法是比较过硬的,关键是如何发现明军的哨兵。只要能够发现对方,那么,在四十丈的距离之内,有六成的把握射杀对方。
在四十丈的距离上,要是能够一枪毙命,将会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么远的距离上,明军甚至判断不出子弹到底是来自哪里。只要打完一枪以后,迅速转移阵地,射击产生的白烟,反而会误导敌人。在这样的距离上,明军的火铳根本打不到虎贲军。处于这样一边倒的挨打状态,明军内心的紧张和恐惧,将会再次积聚起来,极有可能爆发营啸。
除非明军是动用大炮还击,否则,虎贲军的狙击手,可以一晚上不间断的打冷枪。他们可以不断的发现目标,消灭目标,然后转移阵地,继续发现目标,消灭目标,如此循环往复。虎贲军的狙击手只有那么几十个人,又分布在明军的四周,相互间的距离拉得很远,一里地可能只有一两个人。明军要是动用大炮还击,未免太轰动了。
“第二个攻击重点,就是敌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