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你且让她欢喜些日子吧,明日里摆宴你可千万别说那些不中听的话。”惜春漠然道:“我不过是个世外的废人,摆什么宴和我有什么干系?只每日在佛前抄写经书,看着巧儿识几个字罢了。”提起女儿,凤姐心中一软,看着旁边乖巧的习字的巧儿,凤姐柔声道:
“我也不求什么了,只盼着巧儿好好地这辈子也就罢了。”惜春道:“明年巧儿也就到年纪了吧?老太太舍得不送巧儿进宫?”巧儿虽然才十二岁,那容貌却又八分像凤姐,竟也是十分出色,只是少了凤姐那一份泼辣霸道的味道。放在秀女中那也是极为出挑的。凤姐浅笑道:“去年我求了太子妃,她派人跟我说了,将巧儿包衣的身份去了。自然就不用去参加那什么小选了。虽如今只是个汉人的身份,却也没什么不好,也自在一些。”
李纨道:“这事老太太可知道?”
凤姐笑道:“老太太自然是不知道,若是知道如今哪里还容得下我们娘俩。”
“那你们?”李纨有些担心的看着她,纸到底是保不住火,明年小选开始的时候老太太自然会知道。凤姐道:“到时候再说吧。反正我是不会让巧儿去那吃人的地方去的。倒是大嫂子你,刚刚你那般和老太太说话,你…自己小心些吧。”
李纨一怔,就连惜春和巧儿也不由得看向凤姐。凤姐苦笑道:“我在老太太和太太跟前奉承了这么多年,那两位可不是什么和善的人。如今看来老太太只怕打着为侧福晋培植势力的算盘,兰儿又是大阿
哥的伴读,从小一起长大关系自然好,老太太怎么会不想将他捏在手心里。你这样说老太太和太太怎么会不记恨你?虽说太子妃是老太太的亲外孙女,可是这些年你也看见了,太子妃和咱们家的关系可没有半分亲近的意思。”
李纨黯然轻叹一声道:“我怎么会不知?我也不求兰儿将来娶个高门大户的贵族小姐,只盼着能娶个贤惠的能帮着兰儿的女子便是了。老太太和太太一门心思专营,我怎么敢将兰儿的婚姻大事交给他们处置?”李纨新婚不久就守寡,只守着一个儿子过日子。这两年好容易看到儿子要有些出息了自然是小心翼翼,凤姐也知道她的苦楚,不由得也跟着叹息了一声。
惜春淡淡道:“不是说兰儿还要几年才回来么?等到兰儿有了功名在身,自可求主子指婚,老太太和太太也未必管得了。这个家里,还是不会来的好。”凤姐点头道:“出去了却是不必再回来了。前儿个平儿出门买东西遇到了从前赵姨娘身边的彩霞,听说如今环儿出去几年也出息了,如今去了江南。却在京城里买了一处宅子给赵姨娘住着,还买了几个丫头婆子侍候着。如今彩霞也成了管事的不做那侍候人得事了,赵姨娘的日子过得可比在咱们家里顺心多了。彩霞还说再过一段日子环儿便要接赵姨娘南去呢。”李纨轻叹道:“她倒是个好命的。”凤姐道:“谁说不是?听说太子殿下在江南办的那什么很是不差,琏二前些日子也在寻思着去江南瞧一瞧呢。”
李纨一听贾琏要去江南,便寻思着给贾兰带封家书,再送一些衣物用度过去,凤姐自然是满口答应。惜春在一边听着她们说话,便又拿起经书不理旁的事情了。
第七十二章 探心意 温言劝耿氏
太子府里,侧福晋格格们一大早就等候在黛玉院子里等着请安了。这两年黛玉越发的忙了起来,也越发不愿意见这些后院里显得没事就只能磕牙的女人,便将请安的时间改成了一旬一次。成了太子妃以后这规矩也没改回来。
平时这些女人倒没有这么积极,只是探春突然怀孕的消息传出来却让他们都有些坐不住了。原本大家都是一样的,没有比较日子也就那么过着了。现在既然已经有了一个例外,那所有人自然也会在心里寻思着自己会不会是第二个例外了。因此,一道了请安的日子,众人纷纷起了个大早,各自修饰容颜换上最好看的衣服侯在黛玉的院子里了,说不定还能有机会见上太子一面呢。
探春穿着一身玫红色榴花纹样的旗袍扶着云儿的手摇摇晃晃的走进来,跟众人打了声招呼这才一手微微扶着自己平坦的腹部坐下。这动作看似不经意的,看在众人眼里却都不由变了脸色,李氏不屑的撇了撇嘴角,还不到两个月的身孕就那一副惺惺作态
的轻狂样子,福晋前两次五六个月了也没见向她那样的。
不过是跟她们瞎得瑟罢了,生不生的下来还不一定呢,“贾姐姐真是好福气,恭喜姐姐了。”钮钴禄氏清秀的面容上带着和善的笑容对探春道,“原本前两天就像去探望贾姐姐的,可惜殿下和太子妃不允。”探春嘴角含笑,犹如一株娇艳的玫瑰,微微垂首时又有几分羞涩的味道道:“不怪妹妹,是因为我刚做了胎不久,太子殿下担心有些不稳,才让我都歇几天的。”宋氏脸上都冒着酸气,斜眼看着探春仿佛比往日更盛德容颜,道:“既然如此,太子殿下怎么不免了妹妹的请安?”探春笑道:“太子殿下恪守规矩,给太子妃请安本就是咱们该做的事。何况…虽说要静养偶尔还是要走动走动的。”其实就算太子免了她的请安她一样会来的,这么多年她依然记得刚进门的那天黛玉对她说的话。轻抚着平坦的腹部探春只觉得心底无比的痛快,你不是不让太子殿下喜欢我么?不是不让我有孩子么?我现在也一样有了。这几天她都没有见到黛玉,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她脸上的神色了。
黛玉出来的时候原本还唧唧咋咋的女人们顿时都默不作声了,各自用隐晦而怜悯或者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黛玉,打量着她是否有容颜憔悴精神不济。毕竟这么多年的日子她们没有宠爱也过了,如今家侧福晋有孕最难过难受的应该是一直以来独宠的太子妃才对。一两个心思多的甚至在想从前太子殿下独宠太子妃是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不然怎么现在刚刚登上太子之位就有人怀孕了?这是否表示太子妃独宠的时代已经过去?直到黛玉走到上首坐定了,含笑看着一众人浅笑道:“怎么都是这幅模样?刚刚不是还说的挺开心的么?”众人这才有些遗憾的发现,太子妃依然如往昔一般的风华绝代,无论是脸上还是眉宇间都没有半点憔悴黯然的模样。喜塔腊氏道:“回太子妃,咱们刚刚再说贾姐姐怀孕的事呢,正跟她贺喜呢。”黛玉淡淡的看了喜塔腊氏一眼,点头道:“如此极好。太子很是看重侧福晋这一胎,你们平常也注意着一些。贾侧福晋,有什么需要的就让你院里的人去总管那里说一声就是了。可不要亏了自己。”
太子妃不但没有黯然伤神,还情真意切的关心这侧福晋的身体,这让众人都有些无法反应,法力光辉。探春一时间也有些回不过神来,在她看来黛玉从来都不是那种宽容大度的贤惠妻子,怎么也不该有这个反应。难不成这几年她的心思变得更深了,竟能够将心思隐藏的丝毫不漏在寻机除掉自己和孩子?想到这里,探春的神色开始惶恐起来,暗暗有些后悔不该来这一趟。万一黛玉真的要对她动手,自己在府里毫无根基怎么能抵挡得住?黛玉将探春一闪而过的慌乱看在眼里,只是淡淡一笑并不过问。众人向黛玉请了安,又陪着闲聊了一会儿才起身告辞。黛玉出声叫住一直默不作声的耿氏道:“耿格格且留一留吧。我有些事情想让你帮忙呢。”耿氏有些受宠若惊,连忙道:“奴婢不敢,太子妃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便是。”
其他人见黛玉如此,心中的心思却早已千回百转,偷偷打量着黛玉和探春,难不成太子妃想要扶持最听话的耿氏来对付有身孕的贾侧福晋?想到耿氏得了这样好的一个机会,看着她的目光都带了些羡慕和嫉妒了。耿氏更加手足无措,只能低着头站在那里不敢动。
等到其他人都退了,黛玉才拉着耿氏往面的花园走去,耿氏也不敢反驳只能战战兢兢的走在黛玉身边。黛玉看着她这般拘谨的模样不由莞尔一笑道:“这是怎么了?难不成我还会吃了你不成?”耿氏忙道不敢。黛玉拉着她到园子里的凉亭里坐下,轻声道:“不用怕,我不过随便和你聊聊罢了。”耿氏这才放松了一些,有些羞怯的道:“不知太子妃想要聊什么?”
黛玉微笑道:“我还记得,你是和贾侧福晋同时进的咱们府上对么?当时我还很是不高兴呢。”
耿氏点头,当初四爷和福晋刚刚大婚德妃…乌雅常在就将她们只给了四爷。不仅是福晋不高兴,就连四爷当时也很是不悦。不被待见已经是当时就可以预见的情形了。
幸好这些年爷虽然从不在她院里留宿,但是福晋却从没有在别的地方亏待过她们。偶尔听说别的皇子阿哥后院的那些争斗,耿氏也很是庆幸至少在四爷府上只要安分守纪的呆着,总不会有危险的。自己的性子原本就并不适合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到时候只怕怎么死的也不知道。日子久了,刚进宫的时候那些微心思也早就化作了烟尘,“能进四爷府上,又得太子妃如此宽厚是奴婢们的福分。”别人能想到的事耿氏也是能想到一二的,因此心中还是有些担忧,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并不像卷入那些事情中。
黛玉自然也看出了她的意思,轻轻拍拍她的攥的紧紧地手浅笑道:“你放心,我并没有要对付贾侧福晋的意思。要和你说的也和此时没有关系。”
耿氏疑惑的望着黛玉,“不知道奴婢有什么能为太子妃效劳的?”
黛玉定定的看着她,轻声道:“在府里这么多年。你可想过…离开这里?”
耿氏心中一颤,一瞬间脸色苍白的望着黛玉道:“太子妃…你……”
黛玉含笑道:“你不用怕,我并不是要试探你。不过是问问你的意见罢了。你若是依旧愿意留在府里,就忘了我今天的话继续过以前的日子。若是想换一种日子过,只要点点头就可以了。”耿氏咬了咬唇角,道:“太子…太子殿下……”黛玉垂眸,唇边的笑容多了几分幽柔,道:“太子殿下说,后院的事由我全权处置就是了。”
耿氏心中一惊,四爷如今皇太子的身份还说一句由太子妃全权处置,那意义和是皇子亲王的时候可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看来太子和太子妃感情依旧。这样的太子殿下会让贾侧福晋怀有身孕么?想通了这一天,耿氏越想就越觉得这件事里处处透着古怪了。但是现在她并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关注贾侧福晋如何,因为…太子妃还等着她的回答。黛玉看着她,轻声道:“这些年我也看出来了,你竟也是这府里难得的安分的。这么多年也却是委屈你了。但是
…我是不会把四哥让给你们的,我可不是给宽容大方的好福晋呢。”听着黛玉大方的承认,耿氏也只得苦笑,轻声道:“这自然也是太子殿下对太子妃一心一意。”不然,就算太子妃容貌绝世,手段高明,男人要别的女人什么样的理由找不出来?如果太子妃如八福晋那样的,她还可以怨恨。但是像他们府上这样的情形,就连怨恨也不知道到底该怨谁?耿氏心中也只有羡慕。
黛玉笑道:“四哥若不是对我一心一意,我也不会这般喜欢他的。如今四哥做了太子,明后年皇阿玛肯定还会往府里送人的,人太多了也是麻烦。我想…你这样的人应该会愿意换一种日子。”
耿氏有些黯然,道:“我这样的人还能过什么日子?太子妃做主便是了。奴婢自然遵命的。”她今年已经二十有五,便是离开了太子妃也只当自己是从宫里放出来的宫女一般罢。
黛玉笑道:“你可别这个样子,我也不做强人的事。你若是愿意,就看看这些自己捡着合适的挑一个,若是不愿意,还依旧在府里过日子。难道太子府还能少一个人的那点子例银子不成?”身后慕雨双手奉上一帖写满了字的纸张,耿氏接过来看了看立刻惊讶的睁大了眼睛。有些羞愧的看着黛玉道:“太子妃……”她以为太子妃只是想将她遣送出去,却不想太子妃会为自己想的这么周全。这些纸张上面列了好几个家世都不错的人家的小姐身份,其中
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女子都是二十出头尚未婚配,有从小体弱的,有为家人守孝的等等,并且这些女子平素都少见外人养在深闺,太子妃的意思竟是要自己顶替这些人的身份。黛玉摇头道:“你不用如此,这也不是特意为你准备的。你看着合适便选一个吧。而且,你需要知道,此事原本就有些风险。因此,将来你婚配的人必然还是太子的人。”这些本就是暗部历来准备的,暗部里有许多女
子都是孤女被捡回去养大的,明面上的身份自然没有,等到退下来要婚配的时候很是不便,因此在全国各地都有这样一些多多少少和暗部有些关系的人家有空着的名额。为了安全起见,黛玉选的这几个都是离京城比较远的江南或者福建广东一代的官员或富商身份。
耿氏脸上一红,她虽然近了府十来年,却实打实是个黄花闺女,听黛玉如此说早羞得低下头不敢见人。慕雨在一边掩唇偷笑,轻声对耿氏道:“耿格格,咱们格格挑的可都是极好的人家。而且无论咱们爷还是格格手下的人岂有庸才的?总比在这后院里虚耗年华好得多。听说之前走了的那位迎春姐姐家那位今年可就要升知府了。”耿氏脸色更红,直到太子妃确实是为自己好就算有些别的理由也无可厚非。自己的父亲在世的时候也只是个六品官,自从
父亲过世之后家中就更没人了。太子妃给自己的这些身份虽然也不是身份大富大贵,却不是书香门第就是富甲一方,还有一个做官的也是个外放的五品官员,悟情天道。
黛玉并不着急,浅笑道:“你不妨回去好好想想,想清楚了再告诉我答案好了。”
耿氏咬牙,半晌才抬起头来道:“不用想了。奴婢…奴婢多谢太子妃垂怜,听凭太子妃做主就是了。”
她没有家世没有容貌也没有能力去夺那泼天的富贵,那么…不妨就搏一搏,或许换一个身份平平淡淡过一生也是好的。
黛玉有些惊讶,耿氏的性子她知道一些,素来就是个没有决断的,却不想今儿倒让她有些另眼相看。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耿格格好好准备吧。顺便看看觉得哪个身份好些,回头我跟四哥说一声就成了。”
“玉儿要跟四哥说什么?”胤禛的声音从凉亭外淡淡的传来,两人侧首看时正看到胤禛负手漫步而来。虽然只是平平常常的走进来,耿氏却如往常一样早如惊弓之鸟一般的站了起来,胤禛那样自然而然散发的尊贵和威势总是让她不敢直视。她想就算太子不是独宠太子妃,她大约也是不敢去争宠的。黛玉含笑起身道:“四哥这会儿怎么来了?”
胤禛伸手扶过黛玉,道:“没什么事了就过来看看。玉儿刚刚要跟四哥说什么?”
黛玉拿起桌上的纸张递给胤禛,胤禛直视随意扫了一眼,看向一边的耿氏道:“决定了?”
耿氏心里一紧,腿一软便跪倒在地上战战兢兢的不敢开口。幸好胤禛也并没打算一定要她开口,对黛玉道:“玉儿看着办吧。”
第七十三章 九爷访 兄弟两相峙
耿氏心惊胆战的跪在一边,听着胤禛和黛玉说话,待听到胤禛一句轻描淡写的“玉儿看着办吧”,心中不仅仅是松了一口气的安心,更多的是对太子殿下对太子妃信任和宠爱的震惊。黛玉看到一边脸色还没转过来煞白煞白的耿氏轻声笑道:“你起来吧,四哥又不是坏脾气的人,看把你吓得。”耿氏小声的谢过起身却不敢多做什么,低着头规规矩矩的站在一边。太子殿下却是不是坏脾气的人,因为他即使不发脾气就已经很吓人了。对于耿氏如此惧怕
胤禛,黛玉还是有些无奈,只得吩咐她先回去。耿氏这才松了一口气匆匆的告退了。
挥退了身边侍候的人,黛玉才转头笑道:“四哥这是个时候来总不会当真闲着了吧?可是有什么事?”胤禛挑了挑眉拉着黛玉坐下道:“确实没什么事。过几日岳父大人就要启程去江南了,这几日四哥陪你回西林觉罗府住住可好?”原本做亲王的时候胤禛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如今做了太子反倒不那么忙了。毕竟太子还不是皇帝,有的事情一定要做,有的该避嫌的还是要避嫌的。黛玉欢喜的点头道:“如此最好了,我本想四哥若是忙不过来,我便自
己带晏儿他们回去就是了。”胤禛有些无奈的皱眉道:“你带着晏儿几个回去,改明儿皇阿玛知道了又该唠叨了。”自从弘晨他们病好了以后,胤禛和黛玉就将四个孩子全部接回府里了,除了平日里规定请安的日子,就算康熙让人来接也要明里暗里不少人跟着,而且必定是当天回府,想在宫里住几天什么的是绝对不许的。这让这两年被不时被几个孩子围着承欢膝下过十分习惯的康熙很是不悦。几天不见到几个小家伙总觉得少了什么似的,不时便和胤禛抱怨几句。胤禛在孩子的问题上却是软硬不吃,咬死了不松口康熙也无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