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生性沉厚的李靖,每参议政事,常少于言语,在那些能言善辩的文臣中间,他也根本插不上多少话。
贞观八年(634)正月,诏李靖为畿内道黜陟大使,视察民间疾苦、地方风俗。
十月,李靖上表,以足病为由,请乞骸骨,言辞恳切。“乞骸骨”是古人向皇帝请求辞官的通常说法。太宗遣中书侍郎岑文本到李靖那里,传太宗的话说:“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懂得在适当时候止步的不多。不管是愚是智,大多数人不能自知,即使是才能不堪其任,还要勉强占据职位,纵使是有疾病,犹自勉强不肯退位。公能识达大体,实在是值得称扬。朕现在不单要成全公辞官归闲的雅志,还要以公为一代楷模。”意味深长的一段话。
于是下诏,加授李靖为特进,听任他在府第休养。又赐物千段、御用马两匹,俸禄等照给。如果足病稍好些了,就每三两日到门下、中书平章政事。“平章政事”是唐朝制度用语,即是参与商讨国家政事。
李靖穿上便服,有种久违的无官身轻的感觉。李靖说:“夫人,闲来无事,走盘棋如何?”
“好!”李夫人欣然道。
“这次须让夫人几步?”
“三步,只须夫君让三步棋,必然赢你!”李夫人笑道。她只如此说而已,其实,不管李靖让几步,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好!三步!”李靖亦笑。他神态宁静,眼神深邃,却温和。
李夫人心中,突然生出许多的感慨。别人皆说,李靖位居宰辅,每参议政事,恂恂然总似不能言。或许,李靖必得如此,才最合适。太宗不是狭隘的君主,他也应该相信李靖的忠诚。但是圣君功臣之间的张力让他免不了那一重防范之心。历史上,不止一个皇帝选择将李靖这样的功臣除掉。但太宗选择以优奖的方式,安抚李靖也告诫李靖。
李靖是西魏北周勋贵之后,其母家韩氏亦是周隋将门。论家世门第,李靖够大。武德年间,李靖独立带兵或者跟李孝恭一起,打了很多精彩的战役。现在,又和李世打下了突厥,论军功,李靖也够大。诚所谓高处不胜寒,正因为这样,他才更需要谨慎。
大战吐谷浑的前后(1)
贞观八年(634)十一月丁亥,吐谷浑进犯凉州(今甘肃武威)。己丑,下诏大举讨吐谷浑。
也是李靖还不到功成身退的时候,很自然,太宗想到李靖,对侍臣说:“若能得李靖为帅就好了!”
而李靖,人在家中心在朝。他翻开地图,大唐、南诏、吐蕃、吐谷浑,一切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吐蕃,是大唐帝国在西部边境最大的对手,南诏和吐谷浑等小国,处于两大势力之间,在两大势力的笼络中左右摇摆。但所有大家争夺的焦点,是一片面积在地图上并不怎么起眼的狭长地带——河西走廊。最后,李靖的目光落在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自东南走向西北,一头接着中原大地,一头通向西域,两个充满生机的不同的地域。在中原和西域之间,东起朔方(今陕西白城子)、灵武(今宁夏灵武附近),西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附近)、焉耆(今新疆焉耆),是一望无垠的沙漠、荒无人烟的大戈壁滩,好像要割断两个世界的联系。
造化的奇妙之笔,却将一条东西长两千余里、南北宽仅一百余里的河西走廊,插在了祁连山北麓与大漠之间。它将凉州(今甘肃武威)、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玉门、沙州(今甘肃敦煌)、伊吾(今新疆哈密)等绿洲连接起来。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河西走廊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西北各族与中原王朝争夺的对象。匈奴、鲜卑、羌、突厥、吐谷浑、党项,多少民族的刀兵,在这里你方唱罢我出场。这是生存空间的竞争。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失去了河西走廊就等于失去了整个天山南麓的地方。对于西北各族来说,这是他们绝好的栖身之所。所以,历代以来,除了争,还是争。
吐谷浑本是辽西鲜卑徒河涉归的庶长子。涉归死后,由吐谷浑的弟弟若洛继位。吐谷浑与弟弟不和,率本部西迁至陇西,后人即以吐谷浑为国名。吐谷浑之地,西北尽为流沙覆盖,环境恶劣。河西走廊便成为他们向往的风水宝地。自周至隋,吐谷浑几次占领河西走廊,又几次被中原王朝夺回。隋唐更替的战乱中,河西走廊再度落入吐谷浑之手。李渊长安称帝,吐谷浑可汗伏允之子顺投奔李渊,李渊将他留在长安为质。后又放还。太宗即位后,伏允遣其洛阳公入朝长安,逾期未返。伏允怒,纵兵掠鄯州(今青海东都)。太宗责怪伏允,多次征伏允入朝长安,伏允均称病不到。后来,虽说顺有意亲唐,但吐谷浑上层的绝大多数皆倾向于吐蕃。只是贞观前期数年中,太宗忙于应付突厥,暂时无暇西顾。但西边的战争,终不可免。
贞观四年(630),李靖打下突厥,回军的前一夜,李靖打开地图,心下道:“下一次李靖出征,该是西边了。”
转眼间经过五个春秋的寒暑交替。李靖想起昨天傍晚,他从魏徵的口中得知太宗的话:“若能得李靖为帅就好了!”李靖蓦然起身,吩咐道:“准备车马!”
“哪里去?”李夫人走来问道。其时李夫人正在阁内刺绣,突然听到李靖喊“准备车马”,声音洪亮坚定,疑惑间放下手中针线,走来问李靖。
李靖道:“皇上在等着李靖。”
“皇上有诏书?” 李夫人话说出口,才意识到这两日李靖呆在家中,并未有任何诏命来。
李靖道:“没有。皇上想要李靖出征的意愿,是通过他人之口传给李靖。李靖不能推辞。李靖愿意出征的意愿,也还是通过他人之口,传给皇上,才比较好。”
“皇上要夫君出征?”李夫人虽知皇上下诏讨伐吐谷浑,却并不知“若能得李靖为帅”的话。
“昨日魏徵来过。”李靖道。
“我知道。”李夫人犹自不解,“可他并未带皇上诏命不是?”
“魏徵是来传皇上的话,皇上说,‘若能得李靖为帅就好了!’皇上在等李靖自请出征。”
“唔!原来如此!”李夫人恍悟,道:“去找房玄龄房大人吧。”
“正是此意!”李靖点头时,车马已备好。
大战吐谷浑的前后(2)
房玄龄也在等李靖。李靖的到来让他倍感欣悦。李靖走后,房玄龄即刻到太宗那里求见。房玄龄一字不差传了李靖的话“李靖虽然年老,还可以一行。”
太宗知道李靖必然会请缨,还是顿然起身,难以掩饰心中之喜。
十二月,辛丑,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帅五路兵马进击吐谷浑:第一路,以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出积石镇(今甘肃临夏县西);第二路,岷州(治今甘肃岷县)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出赤水(今青海贵德县东),与侯君集会合;第三路,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善道行军总管,出鄯善(今甘肃玉门关外);第四路,利州(治今四川广元)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出盐泽(今新疆罗布泊);第五路,凉州(治今甘肃武威)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出且末(今新疆且末西南)。接着,太宗又动员了突厥内附兵众和部族将领契何力的力量,加入征讨大军。
贞观九年(635)正月,大军分道进发。刚行军不久,李靖得到情报:吐谷浑南方的内附民族党项举族叛唐投吐谷浑。一个月以后,又有消息传来,洮州(治今甘肃临洮)地区的羌人亦叛唐投吐谷浑。此时,李靖大军已到达青海高原,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风卷红旗冻不翻”、“随风满地石乱走”的环境下,唐军面临着严峻考验。李靖虽然早有预料,在这个地方,生长其间的吐谷浑兵众会比唐军得心应手得多。可是此时,面对此情此境,又得党项、羌等部众叛唐的消息,仍不由得不皱眉。
此际,李靖是全军的支柱。“前进!进军伏俟城(吐谷浑国都,位于今青海湖西岸)!”李靖军令如山。大军无畏而前。
前锋部队很快到了鄯州地方,伏允可汗竟率部西退。李靖得到前锋部队送来的消息,集众将商议。
“伏允西退,不知是惧是诈,还须静观其动。”侯君集道。
李道彦等纷纷表示赞同。
李道宗突然站出来,道:“大军不宜延误。管他是真逃还是用计,只须急追猛打。”
“如此岂不太过冒进?”高甑生道。
李靖扫一眼众将领,坚决道:“李道宗将军所言甚是,不宜徘徊延误!”
众将一时安静下来。李靖下令道:“李道宗听令!率偏师一支,尽去辎重,轻装疾进,追击伏允。”
“是!”李道宗领命,即刻出发。
李道宗日夜兼程,在库山(今青海西宁西)追及伏允。交兵,激战。伏允恃险死搏,道宗人多气壮。刀枪相击,剑戟争鸣,吐谷浑渐渐不支。
交战几日,李靖领第二支军队亦追上来。李靖以他的丰富经验,先勘地形,再观战势。最后,他到李道宗处,下令道:“吐谷浑所坚守者,前面险峰而已。将军领千余精锐骑兵,绕险峰背后,靖率军在前猛打,我等前后夹击,定败伏允。”
必胜之计!伏允不意腹背受敌,大溃而走。
“追!”李靖一声令下。追兵如箭,冲突山野。
突然前方火光起。时值四月,春草未生,隔年的枯草,漫山遍野之间,毕毕剥剥,火趁风势,转瞬间延及数里,不一时都成死灰。
“马无草,疲瘦,不可以深入。”诸将纷纷道。
“吐谷浑遭今一败,君臣失散,父子分离,不及侦察。此时攻取,如拾草芥。今日不取,他日恢复,后悔莫及。”目睹了库山之战的侯君集争辩道。
李靖起身道:“侯君集、李道宗听令!你二人率众从南面进击。”又朝薛万均、李大亮道:“薛万均、李大亮听令!随我由北道进击。”
李靖素来善追穷寇。
高原之上,历尽艰苦。大唐的军队凭顽强的毅力急追。闰四月中旬,李靖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今青海兴海)追及伏允残部,一战破之,斩其名王,获杂畜。五天后,李靖率轻骑在牛心堆(今青海湖东北)吃掉伏允一支偏师。月末,赤水源大战。吐谷浑人多势众,又占地利,迅速包围唐军,从高处轮番冲向唐军。铺天盖地。
大战吐谷浑的前后(4)
八月,庚辰,房玄龄来访。“皇上判高甑生发配边疆。李大人可知?”
“不知!”李靖摇头道。于是房玄龄将昨日经过略为讲述:皇上判高甑生发配边疆。当时有朝臣为高甑生求情:“高甑生是秦府功臣,希望陛下宽恕他的罪过。”皇上意志坚决:“高甑生违背李靖号令,又诬蔑李靖谋反,这样的人还可以宽恕,国家的法令还怎么行使!并且国家自起兵晋阳,功臣那么多,若赦免高甑生的罪,其他功臣犯法,将何以禁止!我对旧勋,未尝忘怀,正因为这样,才不能随意纵容,正因为这样,无论如何不能赦免高甑生。”
在旁的李夫人松一口气,几乎倒下。
“唔!”李靖只是平静,“谢皇上圣明。”
“皇上知道大人不反,只是为了堵住奸人之口,所以派人调查。皇上希望大人不要介怀。皇上圣明,绝不疑大人。”
李靖朗然笑:“李靖知皇上圣贤,所以从容!”
房玄龄心下舒一口气。替皇上?也许是吧。
李靖自是闭门杜绝宾客,虽亲戚朋友,不轻易接见。
太宗未尝不知道李靖不会反。他处理得很高明,坚持严惩高甑生,既告诫旧功臣不可以恃功放纵,又安抚了李靖。
而李靖,他懂得太宗,也很明智地收敛自己。
贞观十一年(637),改封李靖为卫国公。
一生功业凌烟阁(1)
贞观十七年(643)二月,太宗命图画功臣赵公长孙无忌、赵郡元王李孝恭、莱成公杜如晦、郑文贞公魏徵、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宋公萧、褒忠壮公段志玄、夔公刘弘基、蒋忠公屈突通、郧节公殷开山、谯襄公柴绍、邳襄公长孙顺德、郧公张亮、陈公侯君集、郯襄公张公谨、卢公程知节、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世、胡壮公秦叔宝等于凌烟阁。(此处去逝者皆加谥号)是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这是一组功臣群像,是太宗对贞观众功臣的定位,也是太宗对自己的定位和总结,更是大唐基业的宏大画卷。
赵国公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长孙皇后之兄。与太宗自幼友善,太原起兵后,秦王征讨四方时的重要谋臣,玄武门夺嫡的主要决策者之一,太宗托孤的顾命大臣之一。
河间王李孝恭,高祖堂侄,李唐建国功臣之一。曾参与平萧铣,平辅公,领导了平定江南至岭南地区的战争。
莱国公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李唐定鼎长安后,到秦王府中效力。随秦王征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出谋划策于帷幄之中。太宗即位后,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时称“房谋杜断”。
郑国公魏徵,字玄成。河北钜鹿(今属河北)人。来自瓦岗寨,投唐后入太子府。太宗政变成功后引为朝臣,以敢言直谏为太宗所重。称为“太宗的镜子”。
梁国公房玄龄,名乔,以字行。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唐入关中,房玄龄谒于军门,从此效力于秦王府,为秦王收罗人才,在南征北战中运筹帷幄,玄武门政变中参与机密。太宗即位后掌朝政,太宗治国的重要助手。
鄂国公尉迟敬德,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武德三年(620)投唐,跟随秦王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多次在危急时刻救李世民。玄武门政变的功臣。
陈国公侯君集,豳州三水(今山西旬邑)人。早年投入李世民军中,参与太原起兵,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政变的谋臣之一。贞观年间曾西讨吐谷浑、征讨高昌。后来因牵扯太子承乾谋反被杀。
郯国公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今河北大名附近)人。初事王世充住洧州长史。武德元年(618)归唐。后被李世民引入幕府。玄武门政变时,支持秦王发动政变,并在政变中起了重要作用。贞观三年(629)上疏论突厥可取之状,命其随李靖打突厥,破定襄,败颉利,进封邹国公。十三年(639),改封郯国公。
卢国公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今属山东)人。先在瓦岗寨,后投王世充,又叛王世充投唐。随李世民讨宋金刚、窦建德,冲锋陷阵,多立战功。高宗显庆二年(657)还以六十岁高龄征讨西突厥贺鲁部。
莒国公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李渊为太原留守时即多次劝李世民起兵。贞观年间进讨突厥时,曾受命前往突厥牙帐招降,颉利放松警惕的同时李靖大军趁机掩杀,全歼突厥。
英国公李世,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人。本姓徐,赐国姓李。先投翟让,后跟李密。武德三年(620)投唐,跟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武德八年(625)率兵在河东抵挡突厥。贞观三年(629),同李靖一起讨伐突厥。贞观十五年(641),击败薛延陀。贞观十七年,太宗将太子相托。贞观十八年随太宗征高丽,再立奇功。
胡国公秦叔宝,名琼,以字行。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从瓦岗寨起家,转投王世充。不久投唐,跟随李世民征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骁勇无比,多立战功。
不必尽列,已可明了。李靖生活在一个崇尚军功、崇重功臣、崇重“当朝冠冕”的时代。这种崇尚军功的时代风尚缘起于西魏北周,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凝聚了一支鲜卑和汉族联合的府兵队伍,培养出了一个崇尚军功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种尚武力、尚英雄的风尚延续至隋唐。
肆 千古公案祸起萧墙
太宗的恶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朝堂下群臣叩首膜拜,声音响彻整个太极殿。
太宗志得意满地坐在宝座之上,看着他的臣子们。突然,所有的人都消失不见了,大殿之上一片寂静。太宗不由得惊了,站起来叫道:“人呢?人都去哪里了?我的大臣呢?”随即踉踉跄跄走下皇位,四处寻找。
“你根本就不配称作皇上!”一个声音响起。
太宗一回头,只见一个人缓缓走来,定睛一看,却是自己的大哥李建成。
“这皇位是我的,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你耍阴谋把它夺了去。”李建成恶狠狠地说,并一步步走近。
“还我们的命来!”李元吉突然也出现了。
太宗害怕地后退了两步,但又反驳说:“可,可这天下朕治理得很好啊,我没有辜负天下苍生,也没有辜负这皇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