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能够改过来还不算晚,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多田骏第一次为自己的前途如此黯淡感到无奈与愤慨,似乎命运与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望着枪炮声似乎越来越激烈的南京城,多田骏十分疲惫的摆了摆手道:“二十四时全面执行停战命令,在此之前就让他们尽情的发射弹药吧”
在一众师团长与旅团长无比惊讶的目光中,多田骏转身道:“我要休息一会不要打搅我”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京保卫战之非武装区(三)
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京保卫战之非武装区(三)
“什么?”南京非武装区?张学武目瞪口呆的环顾着指挥部内一群浑身硝烟,衣衫近乎褴褛的将军们,现在张学武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军队了?预备队早就用光了,敢死队也不记得组织了多少次,南京的城区以及成为了日军的坟墓,同样打给予日军大量杀伤的同时,中国守军的伤亡也在迅速增加,巷战是残酷的,往往中国守军刚刚歼灭了一支闯入的日军部队,就会遭到日军炮火的轰击,在密集猛烈的炮火中,部队损失三、四成都是非常正常的。
张学武手头早已没有了预备队,乌龙山与燕子矶的守备部队是南京城最后成建制的部队,张学武不敢动,哪怕西水门下关方向吃尽,他将江心洲与八卦洲所在的一五九师抽调到下关血拼,也没动乌龙山要塞的防御兵力,第七十四军的三个师整编之后仅仅二个团,就这两个团昨晚也都投入了战斗,每天晚上无论兵力如何的紧张,张学武都要按惯例组织敢死队夺回白天失去的街道,如果哪一天不反击,日本人顿时会察觉到守军的状况不妙。
不过张学武也清楚,如果在组织敢死队,恐怕就要组织参谋敢死队和将军敢死队了,更让张学武担忧的是与武汉方面的联系,蒋介石几乎每天七、八封电报询问战局,但是外线的国军部队却部署得极为缓慢,从定远营入境的苏械通过晋西北送抵大后方,蒋介石在全力扩编中央军的嫡系部队,而不是去装备川军、桂系等已经形成战斗力的部队,这样一来部队的整编速度就相对减缓了很多,而且川军武器装备其差,一个师甚至没有日军一个大队火力强,膛线都磨平了的老套筒怎么可能比得过三八式步枪?就更别说川军一个连只有的二挺轻机枪了,外线部队迟迟无法部署,最要命的是蒋介石忽略了日军掌握制空权的优势,而且徒步行进的中国军队在速度上不比日军有什么优势,在后勤保障方面甚至不足异国作战的日军,很多集结在武汉的国军部队缺衣少鞋,弹药难济都是些家常便饭,很多部队的军官都不要求给补充什么武器弹药和军饷,让军站后勤部门你就直接给发粮食
面对市场上一天三变的粮价,发到手的国币根本买不了什么,这点蒋介石清楚,军政部清楚,下面的官兵们更是清楚。
虽然,南京打得十分艰苦,但是张学武却一直信心十足,因为在热河日军的攻势已经进入停顿状态,那就意味着自己的大规模反击也同时在酝酿之中,不过张学武还是保持了一份高度的警惕性,其原因就在于从历史看近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哪次战争是有军援无工业体系的国家战胜了无军援有工业体系的国家?现代战争打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潜力,而不是十几个德械师,所以张学武就一直致力于在包头搞小而全的工业基地,积攒家底,产量小没关系,就怕没产量
张学武的原则就是产量小咱们高些高技术含量的,用质量技术去拼数量,就如同最新型号的BF…109K战斗机一般,其的性能到设计理念可以说与日本人现在装备的九四式、九五式、九六式舰载机以及陆航的各种型号攻击机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产物,相比较早之前的BF…109F战斗机,BF…109K战斗机更换了功率更为强大的航空发动机,其的性能有很大部分的提升,而且改进了BF…109F爬升速度过缓的问题,机舱做了全封闭密闭设计,这使得飞行员在战斗的时候可以拥有比日本人更高的爬升高度,即便遭遇绝对数量优势的敌机围攻,也能轻易的突破日军战机的围剿,轻而易举的击落敌机。
不过张学武困在南京孤城,对于此刻的国际大势了解不多,不知道此刻日本人已经接受了以美、英、法等九国组成了联合调解团的停战协议,现在的武汉也有如一锅开水一般沸腾了起来,南京虽然尚未失守,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张学武的南京保卫战竟然能够坚持一个多月的时间,加之其就任南京卫戍长官司令的时间,整好二个月
张学武在南京可以说又一次创造了近代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装甲集团化使用,火箭炮、重炮的大规模使用,空军的大规模投入,制空权的重要性,海空一体的作战模式,航空母舰的应用等等,都让全世界的各国军界人士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南京保卫战可以说是中国军队在淞沪的尸山血海之后,依然能够保持顽强的战斗力,扼守一个座预言绝对守不了二十天的城市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还发动了数次堪称漂亮的反击,尤其最后以精锐小部队突袭敌方指挥机构的战术,可谓经典至极,如果不是朝香宫鸠彦亲王在南京等候入城仪式,多田骏搬出了指挥部的话,那么被击毙的可就不是区区一个陆军中将了,而是一名大将,按日本陆军的惯例多田骏很有可能被晋升为元帅。
击毙敌军一名元帅?这样的功绩是平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而且还割走了对方的头颅?这一点似乎就有些野蛮了,不过相对日军在下关屠杀上万名中国平民与伤兵,割掉下令的罪魁祸首朝香宫鸠彦亲王的头颅,似乎也很符合中国人的风格?
张学武在计算着自己手中的兵力,江北的胡宗南所部名义上归他指挥,但是想调其过江参战可能性不大,因为胡宗南第一个反应就是向武汉行营汇报,这就是蒋介石喜欢培养、提拔、重用黄埔系的主要原因,遇事常请示多汇报,除了自己以外,别人休想调动自己的一兵一卒,就如同拨给李宗仁第五战区指挥的汤恩伯军团,但凡有事汤恩伯都及时请示汇报,这一点上南京的张学武做得非常不错。
在整体的战局上,蒋介石也并非对张学武那么放心,热河军团强大的战斗力竟然直接拒日军于境外,而且其的主力机械化师尚未投入战斗,热河腹地、绥远还有大约七到八个师的部队在整编装备,热河军团接受的大量无偿的苏援甚至比民国政府还要多,蒋介石也明白,苏联人希望热河军团拖住日本关东军的后腿,所以才不惜血本的进行援助,尤其那些重庆大后方急缺的机床设备全部都进了张学武的口袋。
张学良现在就任国府的资政高参,张学武虽然名义上投靠自己,但是热河军团的那一套却又与中央军不同,很有一些地方军阀的味道,这一点蒋介石十分警惕,他不希望摘下了张学良又出了一个张学武,日本人是外患不足为虑,而中共与地方派系,尤其张学武这样打着中央旗号大发展的地方派系,让蒋介石十分的不舒服,这才是他的心腹之患。
不过现在还远远没到狡兔死走狗烹的地步,而且蒋介石历来主张怀柔方式,对付张学武不能同李宗仁、陈济棠这样的,而且现在的时机也不对,逐步的控制,逐步的分解其的指挥权,将铁板一块的热河军团肢解开来,炮弹与银弹是蒋介石的两大杀手锏,对付热河军团炮弹恐怕作用不大,于是蒋介石准备使用他的不二法宝银弹
而对于张学武的安排,蒋介石也一直拿不定主意,就好比这次他一直在计划南京保卫战之后把张学武提拔一下,放参谋总部有些架空其的嫌疑,放在下面哪个战区当个副司令长官?实在又太过年轻了,三十岁不到的中将,如果换在民国初年军阀混战那会,督军、元帅遍地都是,现在民国政府一些军政制度都走上了正轨,张学武的晋升让那些黄埔一期、二期北伐、中原大战腥风血雨中冲杀出的嫡系将领怎么看?
蒋介石着实的有些头疼,最让他头疼的是张学武能否服从命令,率部退出南京,让国际联盟的多国部队接防南京,宣布南京为非武装区,日军中支派遣军主力将由淮安、临沂撤往济南,在菏泽、济宁、临沂的日军将全部撤往济南,维持淄博、聊城、邯郸的双方停火线,日本方面全权谈判代表特使载仁亲王将赴上海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南京与上海将被划作非武装区,日本军舰与海军陆战队可以驻扎上海,陆军相应退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皆不得进入上海与南京非武装区,否则将视为挑衅,并要求在谈判前归还被中国军突击小队砍去的朝香宫鸠彦亲王的头颅。
对于日本人提出所谓停战蒋介石有些很不能理解?之前淞沪大战之后自己请德国方面大使陶德曼斡旋最后以日本人的苛刻条件华北自治而告终,这次日本人在占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突然提出谈判,实在很难让人相信其的真实性与背后隐藏的不可告人的秘密。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京保卫战之非武装区(四)
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京保卫战之非武装区(四)
蒋介石可谓是中国政坛真正的不倒翁与枭雄王者,这么多年以来只有他算计别人,基本没被人算计过,但是日本人刻意称是个绝对的例外,日本人前前后后一共算计了英明神武的蒋公四次,所以现在无论日本人有什么举动,蒋介石都会感觉其中有阴谋。
而且,日本人把吃到嘴里的东西主动的吐出来?在蒋介石看来这绝对不是日本人的风格,因为日本人就算是吃了一嘴的屎,你也很难让其吐出来,这一点日本人是个性极其鲜明的。
最让蒋介石担忧的是所谓的国际联盟的调停,之前南京被日军猛攻国际社会九国公约组织都在装聋作哑,现在日本人在南京城下尸横遍野,进攻热河又撞了个头破血流,所谓的九国公约组织又跳出来拉偏架了?
之前被扣押在香港的军火也陆续被放行,英国人拖欠的中国政府购买的军需物资也开始陆续的交货,世界各国都在注目着这场战争,谁都不希望得罪强者,谁也都不介意去欺凌弱者,这就是世界最大的法则,置于其余的公约那些玩意,其被创造出来的最大用途不过是供人违反的而已。
实际上在这样一个有强权注定没公理的世界体系中,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争取,衡量正义与否的不是行径,而是实力,有足够的实力作为后盾支撑,你的一切行为都将是正义的。
蒋介石作为担忧的就是日本人提出的那条撤军路线,临沂是徐州最为重要的交通战略门户,日军要从临沂撤退?而且还是一撤退就是几个师团?蒋介石也不是战略白痴,怎么能够不清楚其中的厉害程度?如果日本人撤退停战谈判是假,假途灭虢为真,那么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就要被日本包了大饺子。
所以今天蒋介石将何应钦与白崇禧、李宗仁都召到了落日别墅,想听听他们的意见与想法,蒋介石在很多事情上并非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的,否则他也绝对走不到今天,更不会有他蒋某人今时今日的地位,对于南京的那位张学武,蒋介石可谓是开动脑筋百般心思,对于蒋介石来说,内忧永远猛于外患。
武汉对于中华民国来说其意义完全不亚于南京,因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于武昌,打响辛亥**的首役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规模最大城市,有东方芝加哥美誉,位居亚洲前列,武汉更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和国民政府第一立都的首都所在。
但是,武汉的炎热的天气也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得了的,尤其在七月初武汉就已经进入了炎热的夏季,在落日别墅的南书房内,一脸笑容的蒋介石招呼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道:“敬之、德邻、健生快快坐,大热的天先喝点冰镇果汁。
三位心急如焚的军政大员将委员长都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也只好坐了下来,品尝着凉意十足的冰镇果汁,果汁虽凉,但是每个人急躁的心情却不是这一杯冰镇果汁所能安抚下来的。
燥热的武汉大火炉加上烦躁不安的心情,无论是何应钦还是白崇禧、李宗仁,此刻的心情都是起伏难定,何应钦等人十分佩服蒋介石竟然在如此大热的天还能一身长袍马挂一丝不苟的稳坐在哪里?显然这需要一份深沉的定力和心态。
蒋介石见三人都喝了些果汁之后,自己也喝了口凉开水,蒋介石很少饮酒,几乎不饮咖啡和茶,唯独对这凉开水情有独钟。
蒋介石犹豫了一下缓缓道:“今天将三位请来的目的,就是想听听诸位的意见,现在日本人响应九国公约组织的建议要在南京设立非武装区,日本人还准备先单方面撤兵,现在日本人的谈判代表参谋总长陆军元帅载仁亲王已经抵达了上海,我决定也拟派一个停战谈判团过去,大家认为怎么样?”
一听说停战谈判?何应钦就感觉自己的头顿时一大,因为蒋介石刚刚提到了日方的谈判全权代表载仁亲王是参谋总长,而今天所来的人里面李宗仁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现在正指挥一大堆的杂牌军准备在徐州与日本人血拼,为蒋委员长减轻负担和后顾之忧。
而白崇禧是参谋次长,唯独自己是正儿八经的参谋总长,论身份载仁是日本亲王,自己何应钦则是黄埔元老,论军衔自己也是上将,论职位同样都是参谋总长,就连何应钦都感觉似乎没有比自己更合适的人选了。
蒋介石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何应钦,何应钦有些无奈的站起身道:“委座卑职愿意前往,因为九国公约组织虽然对日本人没有什么约束力,但是对我们可就是孙悟空头顶的紧箍咒了,而且我们也不能单方面的关闭和平谈判解决的大门,如果说日本人有诚意停战谈判的话,恐怕连日本人自己也不相信,日本人是以无信无义出了名的,不管日本人准备玩什么花样和把戏,我认为谈判是要谈的,但是在此期间一定要抓紧时间筹集物资训练调遣军队,作为再次全面开战的准备。”
蒋介石点了点头道:“敬之说得极是、极是啊我也是这样考虑的,日本人所谓的撤军路线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对徐州我第五战区主力形成包围,可以说日本人那点伎俩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们不能给日本人这个机会,但是我们也不能贸然拒绝九国公约组织的调解,而且南京成为非武装区对我军也是非常有利的,这次日本人提出的条件中包括了华北自治等等,除了南京与上海成为非武装区外,其余的一概不接受,现在日本人因为我们接受苏援的军火,在欧洲扇风点火,德国方面对我国方面也是日益冷淡,这点才是让我最为担忧的啊”
白崇禧望了一眼身旁的李宗仁,两人都同时长长的松了口气,既然蒋介石看出了日本人假途灭虢的把戏,那么他们也就不用在多余的杞人忧天了。
在李宗仁与白崇禧看来,蒋介石似乎与张学武一样,都是对于德国似乎太过倚重了?自1927年第一次与苏联断交后,似乎蒋介石就把目光瞄向了再一次大战废墟上崛起的西欧军事强国德国。可以说十余年间,蒋介石不仅从德国进口了大批的枪炮弹药、军援物资,甚至还直接引进了德国的军事人才和战争思想,到中日战争爆发时,德国在华军事顾问已达近万人次之多,精锐的中央军、热河军团营一级作战单位之前都曾经配备了德国军事顾问,这些军事顾问将德国人的严谨与正规化以及专业化都带入了中国军队之中。
但是太过依靠德国就让中国处于一种被抑制的地位,如同一旦德国彻底停止军售,那么中央军现在仅存为数不多的德械部队就将陷入两难境地,而苏械的供给又一次让蒋介石看到了希望,对此白崇禧也是非常无奈,谁让中国没有现成了工业体系的那?热河方面确实利用苏联提供的设备在制造坦克,但是这些坦克却没供给中央军,而且全部装备了热河军团的机械化部队。
对此军委会方面也是颇有微词,尤其 热河军团截留了大量的苏援卡车,热河军团的理由是缺乏足够的油料与司机运输这些卡车,这个理由让最高军事委员会顿时失声,因为热河军团转运来的八十辆苏制的TB…26轻型坦克现在还都停在武汉的第二百师的营地内,缺乏训练有素的装甲兵与充足的油料,第二百师的成军似乎还是遥遥无期,所以即便汽车与坦克都运抵了武汉,没有后勤保障、没有充足的油料、没有训练有素的车组成员,这些武器还是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
就如同李宗仁所部的桂系部队补充了一批苏制机枪,结果下面怨声载道,说什么太重不好操作等等,但是白崇禧可是知道,DP28捷格佳廖夫轻机枪可是1927年苏联军械局定型并开始制造,次年正式列装苏联红军的主力机枪。
其的标准军用代码为DP机枪,一般通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因为捷格佳廖夫轻机枪的供弹具为一个大圆盘状的弹盘,且捷格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