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犹太人之谜-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面前,一种人像海绵,一种人像漏斗,一种人像过滤器,一种人像筛子;
海绵吸收一切,漏斗一边吸取、一边漏掉,滤器滤去好酒,留下渣滓,筛子
筛掉糠秕,留有精华。”

此外,近现代犹太教进入19 世纪后,形成了正统派、保守派与改革派三
个派别。严格格守犹太教传统信仰、律法和礼仪的一派为正统派。与正统派
对立的为改革派。介于正统派、改革派之间为保守派。

□有趣的犹太婚姻
犹太教中将婚姻看作是人最自愿的状况,认为婚姻是上帝在造物时所创
造的社会群合。《圣经》上说,婚姻的目的,一是男女互助,二是性亲近,
三是延续和繁衍人类。

在《圣经》时期,婚姻按照父母之命完成,但是有时候也征询未婚妻的
意见,因爱情而结婚并不罕见。犹太人严格禁止同外族人通婚。但生育多在
《圣经》中被认为是大福,不生育被认为是悲剧和耻辱。一旦夫妻之间的和
谐失去平衡,尤其是在妻子失节的情况下,离婚是可以的。

《塔木德》将不婚看作是一种违反自然的情况,有罪的是未婚的人,不
婚的男人不是完整的男人。性欲不是有罪的或可耻的,由婚姻调节和控制的
性欲服务于善良的目的,因为没有它谁也不能盖房、结婚和养育儿女。妇女
与其不嫁,不如忍受不幸的婚姻。不应为金钱而结婚。男人应寻找性格温柔、
委婉、谦逊和勤劳的妻了,妻子应该美丽、年纪相仿、出身于受尊敬的家庭。
在订婚前男人一定要见到未婚妻,结婚的最佳年龄是18 周岁。丈夫应供给妻
子衣、食,并与她同床。若夫妇互敬互爱,上帝就与他们同在;若夫妇不和
睦则是吞没自己的大火。

男女结婚前要签订订婚协议,订婚协议是男女双方允诺结婚,以及说明
与婚配有关的条件。协议中要指明婚礼的地点和时间,双方的财务责任、新
娘的嫁妆,以及没有充分理由而解除婚约的一方所应该支付的罚款数(一般
为嫁妆款数的一半。)

婚礼前,新郎新娘要互赠礼品,新郎还必须到教堂诵读《托拉》,新娘
必须沐浴。此外,还有一系列有趣的结婚仪式。

结婚后,丈夫对妻子(及双方的孩子)有十种义务和四种权利。十种义
务是:(1)保障妻子的生存手段;(2)供给她衣服和住所;(3)和
她同居;(4)保证履行婚书中的财务责任;(5)在妻子生病时保证医
疗和护理;(6)如果妻子被俘,就要设法赎出她;(7)如果妻子先于


自己去世,要安葬她并建墓碑;(8)在自己死后而妻子仍然是寡妇的情况
下,要保障妻子的生存手段,以及妻子在他住宅里居住的权利;(9)在他
死后保障对他们结婚所生子女的抚养,直至这些子女结婚或成年;(10)。。 
若妻子在丈夫以前去世,要保障儿子们的财产继承权。丈夫的四种权利为:

(1)利用妻子的劳动;(2)占有她偶然的薪资或者她所获得的物质价值;
(3)有权利用她的财产和来自于她的进款; (4)有权继承她的财产。
当然,犹太人的婚姻观中也不乏糟粕,我们应有选择地加以借鉴。
□犹太教和基督教
基督教是关于基督耶稣的宗教,但就其基本构成,它实际上应该被称为
使徒保罗的宗教。《福音书》在说到耶稣夏活的时候,并未提及他有意要补
全他的12 使徒。亲眼见过他复活后形象的是余下的11 个门徒。犹大因其出
卖的罪行已从12 门徒的行列除名,并于某一日暴病身亡。补选使徒剩下空缺
的问题是由成书于《福音书》之后的《使徒行传》提出的。众门徒在彼得主
持下,靠抽签方式补选了马提亚为使徒。当时,保罗还是迫害基督教徒的急
先锋。他本人是虔诚的犹太教徒,并属受过良好教育的法利赛人。可是几乎
是在一夜之间,保罗突然变成了基督教的狂热信奉者。保罗之所以由犹太教
徒转变为基督徒,一是和耶稣显灵后的逼迫有关,二是很可能是一场秘密交
易,交易的条件可能是封保罗为使徒,并让他在基督教会中拥有一部分权力。
这样,保罗便成了耶稣之后基督教真正的使者。

保罗在传教中用他所熟悉的斐洛的思想重新解释耶稣的言行,并且宣布
基督的教义属于一个新的宗教。他遍游各地,依靠动人的演说征服了众多的
非犹太听众。保罗对犹太人信仰的根本(律法书)的猛烈抨击,使基督教和
犹太教彻底决裂了。他把基督当作是律法的化身,进而用耶稣代替律法,因
为基督是上帝与人类之间的中介。正是保罗使基督教成为一个世界性宗教。

保罗对犹太教的叛变,激起了许多犹太教徒的强烈愤慨,也激起了一些
信奉基督却并不想完全脱离犹太教的教徒的敌视,因为耶稣从未声称要创立
一个新的宗教。但是,保罗的说教也激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他们成为了真正
的基督徒。当然,基督教的成功传播,也充分利用了犹太教所能提供的一切
便利条件。在没有任何新的宗教文献的前提下,一部《旧约》使基督教占据
了很大优势,因为“在罗马帝国领域内,没有哪一个宗教有这样一本雄辩而
令人信服的《圣经》,所以与其竞争者相比,基督教具有不可估量的优势”。
在当时,犹太《圣经》广为流传,这才使得保罗等早期基督教徒的使命能够
顺利实施。尽管基督教逐渐变成了一个非犹太人的宗教,但犹太人的历史对
其产生具有伟大的意义。

早期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远比其代表人物一般愿意承认的要密切。基
督教的神学家和正统的犹太教徒都低估了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血缘”关
系。其原因当然是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自始至终不可调和的互为否定的关
系。基督教从一创立就是在同犹太教的斗争中求生存,接着又在与犹太教的
敌对中缔造独立的宗教,以后这种敌对更是有增无减。当然,一些犹太教的
极端分子也大肆报复和迫害保罗,使保罗经常东躲西藏。而在后来基督教得
势后,也是大肆迫害犹太教徒。这种相互迫害连续不断。

当然,几乎在每个时期,敌对双方都有几个智者试图唤醒人们的理智,


以求平息这种无谓的矛盾。薄伽丘在《十日谈》里“三个戒指”的故事就反
映了这些智者的思想:

故事讲,埃及的苏丹萨拉丁因连年穷兵黩武,致使国库空虚,急需一笔
巨款。于是,他便找到了以放高利贷著名的犹太富翁麦其思德,问道:“在
犹太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这三者之中,哪一种才算最正宗?”萨拉丁认为
这位犹太人既想偏袒自己的信仰,又不敢得罪他苏丹的信仰(伊斯兰),便
不怕榨不出钱来。可麦其思德却讲了一个“三个戒指”的故事。他说,从前
有个大富翁,他希望自己最心爱的又是极名贵的一个戒指成为子孙万代的传
家之主,便立下遗嘱:凡得到这枚戒指的便是他的继承人,其余的子女便要
尊他为一家之长。那戒指传了好几代,遇上了一位有三个儿子的家长,这三
个儿子都很有才德,而且对父亲都很有孝心,个个都深受父亲疼爱。年迈的
父亲的内心很矛盾,不忍心伤害任何一个儿子。几经思索,他私下让工匠仿
造了两枚戒指,和原来的一般无二。临终时,父亲将三枚戒指私下分别传给
了三个儿子。父亲死后,三个儿子都要当家长,但由于每个人都有一枚戒指,
而且真伪难辨,于是这件事至今仍是一桩悬案,麦其思德接着说:“所以,
陛下,我认为,天父所赐三个民族的信仰也和这件事类似。你问我哪一种才
算正宗,大家各执一词,都认为自己的信仰才是正宗的。这问题之难于解决,
仿佛三只戒指的悬案一般,让人无从判别。”

智者们苦口婆心的劝说,并未动摇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极端分子们顽石一
般的信念,他们宁愿让他们的信仰沦为世俗的争斗,让他们的宗教沾染他人
的鲜血,来满足他们凶残的天性。因此,自基督教徒出现以来,在两个宗教
之间留下了一部漫长而血腥的对抗史,虽然就实质而论,它们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可在它们并存于世的历史上,却经常是各自抱定了有你没我、有
我没你的极端敌意。当然从历史上看,犹太教徒的命运要悲惨得多,他们一
直像早期的基督徒那样被驱逐、被迫害和被杀戮,屈辱地生活了许多个世纪。
显而易见,任何宗教偏见都会有碍对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密切关系作出公正的
估价。

基督教可能是个完全偶然的产物。当耶稣作为犹太先知出现在巴勒斯坦
的时候,他的说教是浪漫主义的。他是想把犹太人的宗教情感从祭把礼仪和
律法书的条条框框里解放出来,恢复摩西及先知时代犹太人信仰的勃勃生
气。耶稣死后,他最初的信奉者们并未继承他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可能从
一开始他们就误解了耶稣的用意。他们只可能从犹太人的传统观念来理解耶
稣的言行,于是他们把他当作“弥赛亚”降世,并从这个角度出发看待他的
所作所为。当他们狂热地把耶稣塑造成救世主(基督)的形象进行宣传的时
候,他们同时也陷入了未曾预想的困境,即他们没有可以令他们的犹太同胞
心悦诚服的证据,而耶稣的言行与他们的宣传之间能够找出众多的相悖之
处。他们的信仰需要注入“哲学的精神”,以便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同时他
们的信仰还需要具有便于向异族扩张的特性,因为在犹太本上他们实在不是
完备、稳固的犹太教的对手。于是保罗出现了。他胜任了基督信仰的前途要
求他扮演的角色。他既为基督信仰求得了生存,又使它有了连老练的犹太教
徒也产生嫉妒之感的发展。作为他的努力的副作用,基督信仰令那些犹太人
基督徒不安地先是离开了犹太教,以后又逐渐离开了犹太人。犹太之神雅赫
维也成了世界之神。究竟是犹太人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还是基督教霸占了
犹太神,这遂成了千古焦点。


第四章葡萄园的故事

——犹太人超凡智慧之谜

世界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

犹太人的财富在自己的脑袋里。

——世界口头禅

影响世界的巨著《圣经》、群星璀璨的犹太名人、公认的“世界第一商
人”、希伯来语的成功复活,犹太复国的成功和强悍的以色列,这一系列的
奇迹,无不给犹太人披上神秘的面纱和超凡智慧的面纱。故而,世界上流传
着这样一句口头禅:“世界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财富在自己
的脑袋里。”

存在脑袋里的东西只有智慧,那么,犹太人的超凡智慧究竟是从哪里来
的呢?

笔者的答案自成一家之言,请诸君笑纳。

一、打开犹太人的脑袋

希特勒屠犹的时候,曾将犹太人贬为“世界上最劣等的民族”;公认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从小被怀疑是一个低能儿,即使是他死后,
有人打开他的头颅,也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超常之处;著名的犹太物理学家
费兰克,从小学习心不在焉,被看成是一个没有多大出息的孩子;“氢弹之
父”特勒3 岁时还不会讲话,被认为是“脑子里有毛病”; 1969 年获诺贝
尔奖的犹太大师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曾收到退稿信,评语是“毫无意义,又不
太好玩。。其真正的毛病大概就是沉闷吧”。另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犹太
大师也曾收到退稿信,评语是“太一般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足
见犹太人并不全是天才,打开脑袋也不会发现有多少超凡的东西。

那么,犹太人的超凡智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真得像《圣经》中
所说,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一切都是上帝赐给的吗?

笔者认为,辉煌的希伯来文化遗产,睿智的《塔木德》圣典,重视教育
的民族传统,逆境生存的反作用力等原因,才是犹太人超凡智慧的真正来源。

□辉煌的希伯来文化遗产
古代希伯来文化不仅成为近现代犹太文化乃至犹太民族全部文明的基
础,而且通过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
影响。

古希伯来文化是犹太祖先希伯来人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135年期间所
创造的文化,它吸收了中东地区各文明古国的文化精华,酝酿出独特的智慧
之果,为人类留下了以《圣经》为代表的一大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伊甸乐园、挪亚方舟、希伯来人的祖先亚伯
拉罕、民族英雄摩西的故事等,大都源于远古时期的希伯来神话和传说;《摩
西五经》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是优秀的文学佳作,它是《圣经》历史部


分的基础,其产生于公元前11 世纪的王国时期。当时的大卫王和所罗门王都
是伟大的诗人,《圣经》中最重要的诗歌作品《诗篇》所辑录的150 篇诗章
中有73 篇出自大卫王之手,另一篇诗歌《哀歌》也是大卫王为哀悼国王扫罗
阵亡所作。传说所罗门王一生写有箴言3000 句,诗歌1005 首。《圣经》中
的爱情诗《雅歌》和哲理诗《箴言》均出自他的手笔。这些作品都富有深刻
的思想内涵,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堪称千古不朽的诗歌文学珍品;大卫
王和所罗门王大兴土木,修建王宫和圣殿,将希伯来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
术推向顶峰。此期间,大卫王还组织了4000 人的庞大乐队,亲自发明和制造
各种乐器,训练和培养歌手和琴师,使王国成为著名的音乐大国;公元前928
年,所罗门逝世后,王国分裂,国家日趋衰败,异族侵略连绵不断,犹太民
族国难当头。这期间,出现了一大批振臂高呼,布道说教,宣传爱国主义和
民主主义的先知,著名的就有阿摩司等九大先知,被称为先知运动。先知们
撰写了先知书、增补了《摩西五经》的最后一卷,编撰了《圣经》的前6 卷,
被誉为“先知文学”,从公元前586 年到公元135 年的700 多年中,希伯来
人受着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等异族的统治和奴役。但他们并未背弃自
己的宗教和文化,相反却怀着对本民族的爱和对统治者的恨,继承和发展了
希伯来文化。他们不仅确定了犹太教的主体教义,而且正式编撰了《旧约全
书》。此外,《次经》、《伪经》和《死海古卷》也成为犹太人对世界文化
的巨大贡献。它们不啻为文学巨著,运用了诸如神话、传说、小说、寓言、
戏剧、散文、诗歌、谚语、格言等几乎所有的文学创作形式,并独创了先知
文学和启示文学,其作品内容之丰富、内涵之深刻,形式之多样,风格之独
特、语言之生动,都堪称天下第一。它不仅成为每一个犹太人的必读书,也
成为整个人类的重要参考书。可想而知,一旦读透了圣经,犹太人会是什么
样子?那么其智慧的来源我们也就一清二楚了。

也正是《圣经》,影响了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最伟
大的诗人但丁的创作,从其代表作《神曲》的艺术风格中不难窥出《圣经》
的影子。其时,在英、法、意、德等国一度出现了学习希伯来语的高潮,大
学里纷纷开设希伯来语的课程和讲座。几乎所有的宗教改革家如伊斯拉漠、
加尔文、路希林和马下·路德都潜心研究希伯来语,甚至连罗马的红衣大主
教也开始学习希伯来语。这样,收集希伯来文手稿成为当时的流行色。中国
的印刷术发明后, 1477 年,正是犹太人首次用希伯来文印刷了《圣经》的
《诗篇》部分的。 1488 年,犹太人出版了第一部希伯来文《圣经》全集,
并在意大利发行了几种精美的首版古书。另外还首次出版了《巴比伦塔木
德》、《米德拉西》以及一些与哲学和有关礼仪方面的作品。这样,《圣经》
便很快传播于全世界,被精心印刷成各国文字的版本。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班
扬、密尔顿、莎士比亚大都受《圣经》的影响,密尔顿晚年的三部长诗都取
材于《圣经》,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至少有25 部、共80 多处引用了《圣经》
的内容。此外,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浮士德》不仅采用了《圣经》中《约
伯记》的创作手法,还借用了其中的某些情节。到了20 世纪,《圣经》不仅
影响了世界的文学,更加影响了世界的音乐、美术等许多领域,爱尔兰著名
诗人叶芝、美国著名资产阶级颓废主义小说家乔伊斯、德国著名音乐家亨德
尔、“交响乐之父”海顿、贝多芬、米开朗琪罗等都纷纷以《圣经》为题材
进行创作,或借用《圣经》的写作手法,这些都可以说是犹太人对世界的贡
献。一部《圣经》其价值和作用真是无法评说,当我们翻开那智慧的圣典,


重复伊甸园、生命树、和平鸽、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