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_净空法师(共159会)-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今天我们继续再讨论「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八种,前面的五种我们说过了,现在从第六看起,在经文第八页第二行第二个字: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一个不妄语的人,他的言论不会有过失。为什么没有过失?他有智慧。常常妄语是烦恼作主、习气作主,所以错误总是不能够避免的。人诚实,心地真诚清净,不欺诳众生,没有妄语,这个人常开智慧;常开智慧,言论当然就没有过失。『心常欢喜』,佛法里面常说的「常生欢喜心」。这个喜悦,对於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古人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如果人要是遇到悲伤、痛苦,身心健康就受很大的伤害。多愁的人决定多病,杂念多的人决定不健康;健康的人一定是常生欢喜心,常常愁眉苦脸,这个人决定不健康。所以离妄语得这么多的好处。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一个人诚实、可靠,他所说的话大家都相信,都不怀疑。这个地方说得好,不但人不怀疑,诸天听到都欢喜。天神高高低低层次很多,在佛法里面讲,佛在经上常讲天有二十八层,高级的天人五通的能力很强,叫五种神通。六通里头,他没有漏尽通,除了漏尽通之外,其他的都有:天眼、天耳、他心通(你心里想什么他知道,叫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神足通是变化),唯独没有漏尽,漏是烦恼,他烦恼没有断尽,也就是说他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干净。但是比他以下的人来说,他的功夫殊胜,比上他就不能比了,比下那他殊胜,这是我们跟他不能相比的。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太重了,所以根本就不通。妄语是烦恼,严重的烦恼,所以古来祖师大德劝人修行,头一个要断妄语。其他的烦恼容易断,妄语不断就肯定你的妄想习气一条都断不了。这个东西不断犹罢,天天还在增长,你的烦恼习气在增长,它不会止在那个地方,真的是不进则退。所以天人都尊敬,天人也会奉行。末后这一句: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这就是讲无碍的辩才。无碍辩才是不是学来的?不是的,无碍辩才是属於果报,这个果报是从智慧来的。我们一定要明了,烦恼轻,智慧就增长。换句话说,烦恼重,智慧就少;烦恼轻,智慧就增长。我们要想开智慧,就不能不断烦恼。『智慧殊胜』,辩才无碍。『无能制伏』,这个「无能」是哪些人?烦恼习气没有断的人,他没有能力跟你辩论。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要度外道,佛经里面讲的那个时候的社会,著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种。外道,不是毁谤人,不是贬低人。「外道」这两个字的定义,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心外求法」叫外道。所以我们自己要细心去检点、去反省,我们是不是心外求法?如果是心外求法,那也是外道,这个外道在佛门有个术语叫「门内外」,佛门里面的外道,虽然学佛、皈依受戒了,还是心外求法。换句话说,对於佛的经典没有深入,不了解经教的义理,念念还会受外面境界的影响,这都叫外道,所以外道的意思很广很广。
  与外道相对的是「内学」,所以佛法从哪里学起?从内,内是心性。换句话说,内是能现能变,外面是所现所变,能现能变是真的,所现所变是假的,你在假的那一面去求,那你哪一年才能见道?这个「见道」就是你见到心性,宗门讲的明心见性,见性这才入门,佛家通常讲「入大乘之门」,才入门,距离登堂入室,那还相当遥远。这个入门在《华严经》里面就是初住菩萨,《华严》是圆教,圆教初住菩萨才入门。换句话说,圆教十信位的菩萨还没有入门,但是他接近了,他向著这个大门的方向,没有错,但是还没有走到大门口。这一步踏进去,这叫初住菩萨。还没有进门,还在门外,这是十信位的菩萨。佛家讲位次,入门才算拿到学位,所以十信菩萨没有位次,初住以上就有位了。
  由此可知,佛法是从内求的,内求诸己,不求诸人。佛法的殊胜,实在讲内证的方法好,直接稳当,它不迂回,直接教我们从内证。但是我们往往不懂得佛的意思,不明了佛教导我们方法的所以然,於是有意无意当中,我们的思想言行跟佛所教的恰恰相反,这是我们不能证果,不能入门的真正原因。如果我们懂得佛的意思,知道他的善巧方便,如理如法的修学,在一生当中契入境界,不是个难事。
  话说回来,现在佛教我们不妄语,我们能做到吗?难,做不到,有意无意违反了。什么原因做不到?「我」没有忘记,我要说老实话,对「我」不利。你看看总有个「我」在那边,这个关不能突破。《般若经》上一再跟你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为什么还要坚固执著「我」?诸佛菩萨为什么敢讲真话?他「无我」。换句话说,没有利害,他讲真话。我们凡夫起心动念头一个就有利害,所以明知故犯。明知故犯是愚痴、是无明,你的损失太大了,你所得到的利益太小了。你损失大在哪里?明心见性损失掉了,你看看这个损失多大!所以我们如果真正知道利害得失,你肯定会随顺佛陀教诲。
  伊斯兰教里面,伊斯兰教总结,这他们自己说的,总结伊斯兰教只有两句话,「顺从真主,和睦待人」,跟佛家讲的没有两样。在佛法里面我们常说「随顺性德」,他们说「随顺真主」。没错,性德就是真主,真不假,只有自性是真的。他那个「主」是主宰,主宰是什么?就是《华严》上讲的能现能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心性变现的。佛家称「心性」,他们称「真主」,名称不一样,意思是一个。
  诸位想想虚空法界里面,有多少不同的族类,有多少不同的宗教,有多少不同的文化,有多少不同生活的方式,全是心现识变的。佛在大经上不知道讲多少次,离开性识,无有一法可得。所以法相唯识宗里面讲唯识,「唯」是独一,就跟他们宗教一样,他们说「唯一的真神」,法相宗说「唯一的性识」。所以你把它会通一下,不是一桩事情吗?
  不同的部分,我昨天跟他们解释了,是因为我们生活习惯不相同,我们居住的地理环境不相同。新加坡人住在热带,西伯利亚人住在寒带,生活方式不一样,这个地方衣服穿得单薄,那个地方穿皮衣服,这是地理环境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历史文化不相同,差异在这里。我们到北方我们穿这个衣服也不行,也得要穿厚衣服,他们到此地来,厚衣服也要脱掉穿单衣服,这就是入境随俗。不同是这些地方,这是小事、小节,不是根本。根本是相同的,目的是相同的,目的都是要教我们生活得舒适、生活得幸福,目的完全相同。就晓得为什么教法不相同,手段不相同,那是有原因的。
  所以佛家求的没有别的,佛家所求的是智慧,彻底明了通达宇宙人生真相,《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真正通达的人、明了的人,在佛教里面称之为佛陀,称之为菩萨,在其他宗教里面称为神,称为圣人,称为神的使者,名称不相同,实质没有两样。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所以佛法跟其他宗教很容易沟通;如果重形式疏忽实质,那很难沟通,我们总要明了这个道理。智慧开了就圆融,所以《楞严经》二十五位菩萨说他修行证果叫「圆通」,二十五个人个个都圆通,所以个个都第一,没有第二的。通很重要,圆通就更妙了。这是八条说出来了。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这是如来果地上得的相好,如来的真实语,是从不妄语这个业因得来的。如果从相上讲,即得如来广长舌相,那是从相上说。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三集)  2000/07/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4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经本,《十善业道经》第八面第五行: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这一段经文也是我们修学,可以说是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都不能够离开的重要开示。『两舌』是说挑拨是非、造谣生事。世间一切诸法,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跟我们说了许多许多,一切诸法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邪正、没有真妄,也没有利害,你要是入这个境界,那就恭喜你,你成佛了,入不二法门。佛为什么这么说?佛跟我们讲的是事实真相,是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所谓「法尔如是」。佛家用法尔,我们一般人讲自然而然,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所有这些邪正、是非、真妄、利害,都是从人心生出来的。从什么心?从妄想分别执著里生出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你才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凡夫,换句话说,戴著有色的眼镜看外面的风光,把它变质了、变形了。离开分别执著才能见到真相,但是不离开妄想分别执著,这就造业了。
  所以造的这个业,实在讲也是虚妄的,得的果报也是虚妄的,可是这些虚妄你会真正在感受。就如同我们一个人作梦一样,你做个恶梦真的受苦,吓了一身大汗醒过来。如果你要晓得是个梦,这是假的,你就没有恐怖,也没有惊慌。可是我们不知道那是作梦。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他们是知道自己在作梦,来度我们这些不知道在作梦这一类的人。他们是梦中省悟过来的人,我们是梦中迷惑的人。所以菩萨名号的意义,叫做「觉有情」。「有情」就是还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叫有情。他虽有情,他觉悟了,他不迷了,他了解事实真相。凡夫没有觉悟,不了解事实真相,认假作真,这就受苦了,无量无边的苦难由是而生。
  而口业里头最严重的是「两舌」。妄语虽然很普遍,两舌之害超过妄语太多了。两舌小的,搬弄是非,叫你一家不和,破坏人的一个家庭,破坏人夫妻,这是小的。大的两舌,挑拨两个国家不和,甚至於发生战争,伤害许许多多的人命财产,这个罪就重。更大的两舌是挑拨佛法,这是佛家讲的五逆罪里面的「破和合僧」,这个罪大了,比挑拨两个国家发生战争罪还要重。两国战争伤亡的是身命,破和合僧是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我们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读到,许多人都读过这部经,佛在经上举一个例子,有两个比丘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法缘殊胜,结果有嫉妒的人(也是出家人)来破坏,对法师造谣生事,让信众对法师失去信心,这个弘法的道场被破坏了。他的罪过堕在地狱,佛跟我们讲的时间是一千八百万年,这是我们人间一千八百万年。我们晓得现在人讲时差,人间跟地狱有时差。
  从前我们在台中大专讲座,李老师跟我们介绍地狱状况,他跟我们讲地狱里面的一天,那个时间之长不可思议。经里面有许多说法,佛为什么要用很多说法?那是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真的,在《百法明门》里面时间是属於不相应行法,它不是事实,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地狱一天,最短的一个讲法,是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多年。我们中国的历史,号称五千年的历史,在地狱是两天。佛讲他堕地狱是我们人间一千八百万年,这是不是他在地狱的时间不多?不是的,地狱里的时间是度日如年,他感觉得时间特别长。人在受苦的时候,感觉时间特别长;欢乐的时候,感觉时间特别短,所以时间是感觉里面产生的,不是真的。经上讲的长时,我们要能够思惟得到,一千八百万年的时间非常非常之长,在地狱里面是无量劫,地狱里感受是无量劫,所以造作一切罪业,无过於破和合僧,这是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罪堕阿鼻地狱,我们要知道。
  出家人纵然有过失,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面告诉我们,这是他老人家解释经文,在《四十华严?文殊菩萨十信章》最末,最后一段是文殊菩萨教导善财童子去参学。这个参学,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寻师访道,教他参学的态度。跟他说善知识里面,其中有一些他的行为好像违反了道德,做杀盗淫妄,五十三参里头真有,他说那是真善知识。佛法里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用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得度,他就用什么方法。喜欢赌博的人,天天上赌场,菩萨要度他,菩萨也一样进入赌场,跟他们一块赌。而且每赌都赢钱,大家都看著他:「你用什么方法?」他就把佛法教给他,这是大权示现。如果看到这样的人,你就舍弃不亲近他,他是个真善知识,你就舍弃不亲近他了,那你就可惜了,你的法缘就断了。这是说菩萨在世间大权示现,这不是我们凡夫能够测度的,也不是凡情能够理解的,他决定是利益众生,绝不是自私自利。然后又说了一句,纵然他是真的,我们求学的人也应当真诚、恭敬向他学习,我学习他好的这一面,他不好的那一面我不学,你才能亲近天下真善知识,这是教我们寻师访道应当有的心态。
  换句话说,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佛门里面常讲「龙蛇混杂」。为什么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礼敬诸佛」?「礼敬诸佛」是决定没有分别,善人恶人皆有佛性,我们心目当中都要把他看作真佛来看待,我们才能成得了佛。如果我们心里面还夹杂著一些不善,我们就不能成就,这是我们修行能不能成就最大的一个关口,也正是《坛经》里面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什么时候我们能「不见世间过」,念佛人功夫决定成片,他功夫得力了。为什么?你的心纯善,纯善的心是真心,纯善的心是本性。
  我们今天这个心坏了,坏在什么地方?把外面许许多多一些不善放在自己的心里,自己心变成不善,本来是纯善的心变成不善了。可是世间一切众生,佛常讲迷惑颠倒、可怜悯者,他迷在哪里?颠倒在哪里?可怜在哪里?就是专门搜集外面所有的不善,他专门搜集这个,外面一些善法他统统遗漏掉了。他不搜集善的,他搜集不善的,所以给自己带来了许许多多灾难,这个灾难最严重的是三恶道。
  新加坡有个很聪明的人叫许哲,你看她跟我们讲的,她一生心里头专门搜集别人的善法,别人不善的她都当作垃圾丢掉了,她决定不要,这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她是个天主教徒,她不是佛教徒,到一百岁才接触到佛法,才看佛经,还是善根深厚,看了之后她就发心皈依,她到「居士林」来皈依,我连五戒证书都送给她了。为什么?她五戒全做到了,我们受五戒未必能持,她已经圆满了,五戒十善都修得圆满了,这是我们的好榜样,一百岁回头也不迟。
  前几天,东北有一个同修打个电话给我,说那边有一些出家人,他们眼目当中所看到的是非常非常不如法。有些人就说我们要不要去控诉他,把他这个事情揭露。但是又想想,这个事情可能破坏佛教的形象,让许多学佛的人退了心,这个因果怎么办?他还不错,还能相信因果。所以我就跟他讲,我说你自己好好的去衡量,最好还是不要管,他是他的事情,我是我的事情。他为非作歹将来堕三途,我如果要揭穿,要让许许多多信众对佛教丧失了信心,我要堕阿鼻地狱,这里头业因果报、利害得失要明了。
  在这个时代,南北朝昙鸾法师注解《往生论》,里面就有预言,说我们末法时期,修罗、罗刹当家,跟世尊在《楞严经》的悬记完全相同。《楞严经》里面佛说我们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要有智慧抉择,更重要的要有智慧保护自己,要护法。保护自己护什么?护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护自己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的菩萨行。
  昨天晚上我跟印度驻新加坡大使在一起吃饭,他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也谈到这一方面,护法最重要的是护持自己的佛性,护持自己的善心,决定不被外境影响,这是禅定。他昨天问我「三摩地」,印度教也修三摩地,《楞严经》里面讲的「奢摩他、三摩地、禅那」,这三种都是禅定的名词。奢摩他偏重在止,我们中国人讲止观,偏重在止;禅那是止、观都重视。止就是不受外境影响,人事的环境、物质的环境,不受它的影响。你听到了,你见到了,你有智慧拣别,在这里面断恶修善。
  恶怎么断?看到恶人,看到恶事,绝不放在心上,恶就断了,是这样断法的。怎么修善?看到善人,看到善事,要去效法,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