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要是被钱逼到走投无路,再下贱的工作都会做,叫我去倒馊水我也肯去,不然怎么办?后来又去做家庭教师,很不幸的,碰到一个最难教的,脑筋有一点痴呆。我教他:「除以一百,就是等于乘以一百分之一。」他说:「老师!为什么?」我说:「还是留给别人教吧,一个月五千元我不赚了!」没有办法,人傻愣愣的,教了老半天也教不会,为赚这五千元,教得我气死了。还没把他教成功,我就先往生了。
所以,人在得势的时候,或是有钱的时候,口气总是很大:我一定不会怎么怎么样。我告诉你:等你贫穷的时候,你就一定会怎么样怎么样了,再下贱的工作你照样会做(只要不偷不抢就好),不然能怎么办?没办法!
你们问师妈就知道,从前我们家境最可怜的时候,台风一天过去之后,就到处去找哪里有淹死的鸡鸭,然后捡回来剁一剁,再用油炸去掉腥味就开始食用。不管是死鸡、死狗或是死猪,都是些腐烂发臭的动物尸体,照样拿来吃,不然怎么办?
那时候还捡过破铜烂铁、捡过废纸。捡废铁时,我就看到人家养的鸭子在吃绿色的浮萍,因为放浮萍的盒子是铝片做的,虽然卖不了多少钱,但是因为捡不到东西啊,我就想:反正鸭子只会吃,它也不知道,也不会抗议。我就将浮萍倒掉,把铝盒子踩破,拿了就跑。后面就有个四十几岁的人从里面骂着追出来:「你这个臭小子!那是我养鸭子用的,你也敢偷!」我就赶紧溜掉了。所以说没犯过偷盗?其实还是有啦,没办法呀!捡不到破铜烂铁就卖不到钱,没有钱啊!
说到贫穷的经历,真的足以演上好几部电影。小时候家里很穷,我中午就去第九水门捡废纸。先拿一个大的纸屑箱放在那里,然后再背个小一点的箩筐到处去捡。因为背不动大的箱子,就背个小的箩筐,箩筐背起来比我人还高,因为我长得矮,从后面看就只看到一个箩筐在动,看不到前面的人。没办法啊,就这样背着箩筐到处去捡废纸。后来走到中央市场的时候,时至中午却没饭吃,肚子又很饿,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开始想办法了。我的同伴中有一个阿雄,阿雄的手脚比较利落,体型跟我差不多,比我矮小了一些,不过他跑得比较快。他说:「益谦(我的俗名叫做益谦),中午怎么办?」我说:「我也不知道,你想想办法好了!」他说:「我想不出来,你的脑筋比较好,你忘记人家都叫你天才吗?」我说:「对哦!不然这样好了,你去偷一些龙眼,然后拿了就赶快跑!」他说:「这主意不错!」「我呢,就跟在你后面,你边跑边故意让龙眼掉下来,要故意让龙眼掉下来,听懂了吗?」他说:「知道了。」然后他偷了小贩一串龙眼拔腿就跑,我就大喊:「老板!他偷拿你的龙眼!」老板拼了命地追他,他跑得飞快,一路上就故意让龙眼掉下来,我就跟在后面一直捡一直捡……等老板抓到他时,龙眼已经都掉光了,被抓到时他就说,「我手上都没有了,全被后面那个人捡走了。」老板又问我:「小朋友!你怎么拿我的龙眼?」我就说:「我是在地上捡的,又没有偷拿你的。」老板想一想,这也算是地上捡来的,好啦!就给你吃好了!事实上也是从地上捡来的呀。没办法啊,没钱就要自己想法子。所以人只要一贫穷,任何招数都使得出来。也算是我脑筋还不错啦!所以说我们人是还没遇到困境,真遇上的话你根本没办法。
那时候还经常去吃阿度仔粥,是外国人救济台湾人施的粥,我常常打趣说那是去吃阿度仔粥。在凉州街那边有一间妈祖庙,叫做天上圣母,那也算是美国人慈悲,每天中午都会把面、麦混合起来煮成一大锅,没有其它的菜,用那种养猪的面,也没有把我们当人看啦。等在那边吃饭的,都是些有残障的、流浪汉或是有家却没钱的,不然就是那些捡破烂的小孩子,一伙人聚集在那里,都是没饭吃的。因为面量煮得有限,去的人有跛脚的、断手的、凶神恶煞的,还有全身脏兮兮的、嘴巴臭的、牙齿全掉光的、眼睛斜视的,所有人排成一列队伍,就像乞丐帮一样。我总是背个袋子就去那里排队了。到时候分给每人一个碗,还不是碗公哦,差不多比碗大一点,又比碗公小一些,分一个‘碗爸‘给你——最大的叫碗公,比碗稍大的就叫做碗爸啦。排队要提早去,不然就会吃不到。吃饭的时候,不会给你盛很多,因为煮的一锅面数量有限,慢来的人想要插队,但大家都不肯让他插队。
讲到插队,我长得矮,插队应该很厉害,可是从队伍中间钻进去,每次都被抓出来,不得已只好从后面排起,然后就端着碗,跟着队伍移动。等面煮出来,一盛上之后我又去从后面排,盛上之后立刻又去排队。他不会盛满整碗给你,都是只盛一点点,然后就换下一个了,食量少的人才刚好够吃。没有桌椅,每人端一个碗分点面就蹲在妈祖庙前开始吃了。我看他们都不怎么聪明,盛完面之后都傻呼呼的坐下来吃,吃完了才又从后面开始排队;我可就不一样了,盛到一碗之后又马上从队伍后面排起,队伍一边移动,我就开始赶快地吃,再轮到我时刚好吃完。不这样就来不及了,面就会被盛光,所以要边排队边赶紧一边吃。
所以说到贫穷,那时实在是穷得非常彻底,真不知道要怎么形容了。所以我的胃肠病会恶化到这种程度,常常会抽筋、痉挛,用中医、西医治疗到现在还是不能痊愈,跟这也不无关系,这也是前世的业。
「反为人所憎恶。」
反而被人所憎恶。这也是各人前世自作的业,也不必怎么怨叹。若要论苦日子,你们的日子再穷也穷不过我。
「世人不达先业,将谓诵经为善即无应验,遂生疑惑。殊不知若非经力,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折三途之报,速得无上菩提。」
「折三途之报」,照理说要堕三途的。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只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现在要说福报的比较。佛告诉须菩提,自己过去供养诸佛无量阿僧只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就是经过。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那是不计其数的,可以说是布施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舍身数如微尘。悉皆供养承事,供养无数诸佛。无空过者,一尊佛都没有遗漏。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千万亿分,还不只是百分之一,更是千万亿分之一。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就算用任何比喻都无法描述。这段话的意思是从反面讲,佛说他供养无量诸佛,还不如我们诵《金刚经》千万亿分之一的功德,所以这本《金刚经》的功德,实在是无法称说的。原因如下面所说:
【李文会曰】「造寺写经、供养布施功德,只获人天小果,实非功德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
首先你要受持读诵。你只有悟才有办法,要悟才能受持、读诵。若能受持《金刚经》的无相之法,你自然就没有烦恼了。
【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
狂乱,就是不相信,而不是丧心病狂。意思是说,你能受持、读诵《金刚经》,我若是说出其中全部的功德,这功德大到你听了也不敢相信。狐疑,狐性多疑,狐狸本性最易怀疑。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
如果在「经义」中间把加两个字「般若」,变成当知是经「般若」义不可思议,意思更清楚,指这本《金刚经》的般若道理不可思议。
【果报亦不可思议。】
「果报」之前再加两个字「将来」,道理更明白:指将来的果报更不可思议,是能够成佛的。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金刚经 九部分
更新时间2008…9…2 16:56:53 字数:14878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要怎么安住呢?要如何降伏我们的心呢?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
「生」就是发。若是有人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应当发什么心呢?下面:
【我应灭度一切众生。】
灭度就是度脱的意思。灭掉一切烦恼,度一切的苦厄,叫做灭度。我应该灭度一切众生。
【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者。」回头看:「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先前这一段跟这一段就是互相呼应。
现在再翻回来,
【李文会曰】「当生如是心者。谓二乘之人。执著诸相。起诸妄念。如来指示其心常空寂。也就是无一切相。湛然清净。」
【黄檗禅师云】「我应灭度一切众生者。佛言:我今欲令一切众生除灭妄心。令见真性。」
【白乐天云】「湛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
「白乐天」就是白居易。
湛然就是很淡泊的,平实、平淡、平凡,就是一种淡然。「虚」就是退步、空一切,你一直退步,一直学吃亏,不一定是吃亏的人哦。他一直占我们便宜、一直害我们,他也不一定会过得比我们好,这是说真的!所以不管任何时候,因果都会帮你安排得妥妥当当!「虚静」,能够保持这个心一直空寂。所以虚静是吾师。
【圭峰禅师云】「觉诸相空。心自无念。」
我若是觉悟一切相都是空,心自然无念。离诸一切相,离诸相即是诸佛。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因为你无念,就无一切妄想,你若是起心动念,你就要马上觉、观照,觉悟之后,觉之当下就无。能所双亡无一切法可得。
「修行妙门。惟在此也。」
修行的妙门,就是这几个字而已。
广钦老和尚,他要入涅盘的时候说,当然他是已经证果,悟到本性的了不起的圣者,他说:「不来亦不去,没有事。」我也有悟到,老和尚说的是这一句,我要说的是另外一句:「一切事情从来不曾发生过。」你慢慢去体会我悟到的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你们慢慢去体会。因为发生的当下就是无,而我们却一直认为这是实在曾发生的事,所以就一直烦恼。而我已经悟到了,我认为世间本来就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这是我今天的心境,所以,「觉之即无,修行妙法,惟在此也。」
【慈受禅师云】「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此谓不可见有众生。是自己度者。若有此念。即着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非菩萨清净心也。」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为什么呢?实在是没有任何的法,无有法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是有法,那么这就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单来说,无一切法,才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即非菩萨者。谓二乘之人。执著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实无有法者。谓初悟人。尚有微细四相也。但少有悟心是我相。」
微细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仍然有这微细的四相。感觉有所悟,就是还有我相存在。
「见有智慧。能降伏烦恼。是人相。见降伏烦恼。竟是众生相。见清净心可得。是寿者相。」
所以六祖的解释跟别人完全不一样,都是摄于一念之间。
「不除此念。皆是有法。故云: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常常告诉诸位:我们为什么不试着做一天佛陀看看?你明天试着去做一天佛陀,看你是要用广钦老和尚那句话:「不来亦不去,没有事。」或是要用师父这一句「不曾发生过任何事情。」天地之间未曾发生过任何事情,这都是业力、无明在鼓动而已,都是没有实在性的东西。你明天坐下来时,你就空一切法,心量放得很大,也不必论大小,就是无念,无念,无念……。而有些人无念也定不下来,要他保持无念,他就想东想西,不能空一切法,没关系!想东想西也没关系,不执著就好了,培养在念头当中去掉这个执著性,那么这就变成妙用,其实妙用也是有念头,只是这个念头有过滤,去掉这个杂质,就变成清净的念头而已。你明天试着做一天佛陀。做一天佛陀就是说,一切相不可得、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不着一切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这样念: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好好地参,好好地用功,就是不要被境界染著,境界一来就抹油保护自己,抹油就代表有智慧,沾染不了我,你做一天看看,没有烦恼的情形是如何,不要回想过去,不要希望未来,也不要怨叹现在。这样地去做一天佛陀,修理佛陀,把他修理好,将心修正、调整正确,这样就很好过,很轻松了!所以我常常说,奇怪!人家怎么说修行很困难,我怎么觉得修行很简单!
下面说,执著烦恼就是众生,放下烦恼就是佛陀,所以说:实在是无法,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若是有法,你就有着,就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单来说,你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定要空一切法——也就是离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你的意思是如何呢?如来,佛在过去然灯佛时,是不是有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没有!世尊!就我须菩提所了解佛陀所说的这个空的道理,绝对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可得。因为无一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
对!就是这样。这很契合如来的意思,确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就是这么简单,不过说真的,讲归讲,我也是烦恼几十年的人。所以我现在会说很简单,是因为这样一直看经典、在社会上不断的磨练,自己用智慧观照,慢慢慢慢地把烦恼放下,我才了解一切法不可得,不然我过去也是一个很执著的人。
我常常说,我今生要是没有听到佛法,我就很凄惨了!我是不是告诉过你们,有一次跟吴金松,捡到一百元,他不肯跟我平分。我说:「你要跟我一平分哦!」从前的人捡到钱没平分的话,都会告诉大家。所以说连一百元都看不开的人,今天能做大法师,实在是不太可能。但是有佛法的话,凡夫就慢慢会改变。事实上到现在还是凡夫啦,不过所过的日子,已经比较不会有障碍了。人家说我度量很大,大慈大悲,我也没有这种观念,这本来就是我应该要做的,对徒弟慈悲,这也是应该做的。跑去盖四十二甲的道场,这也是应该要做的,样样都是应该做的。谁叫你要做师父,不然你就不要收徒弟嘛!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要养他、教育他嘛,不然你生小孩做什么?对不对?把孩子生下来之后,就放着不管,这样大家都敢生小孩了,我也敢生了。你为人家剃度了,把人家的头发剃了,却不教人家,人家的父母亲把他养到这么大了,书也读这么多了,他来跟我们出家,我们就真的没有一样可以教人家?说真的,也是没什么能教啦。但是以世间法来说,确实要有智慧。所以我不曾在想:我对徒弟是多么慈悲,或者是说我施舍了多少,我为了徒弟是多么忙碌。像有时候去山上碰到下大雨,又没有带雨具,回程的时候因为淋了雨,就会觉得一阵头疼,我也不会想,这些徒弟怎么样……。我不会想这些,从来没有,人总是活在一个权利跟义务之下,这个是我的责任。
所以我们人要解脱很简单。你若是常常说: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这样做,无怨无悔。你是什么责任,你就应该要完成。你负责厨房,你就不能怨叹,厨房就是你的工作。你是会计小姐,你就要好好地帮人作帐,这个就是你的工作。或是做父母亲的人,像电视新闻经常在报导,父母亲打小孩,把小孩打成残障了,那真是很可恶的!因为夫妻吵架,就将他十三岁的女儿,还有十一岁的女儿,全抓去关在计程车里面——这个先生是在开计程